上海建工二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海東海商業(yè)廣場項目位于上海市打虎山路以東、錦西路以南,北側緊貼軌交8號線鞍山新村站站廳?;影茨媳狈譃棰駞^(qū)(3 道混凝土支撐,挖深15.9 m,局部深坑18.6 m)、Ⅱ、Ⅲ區(qū)(挖深7.1 m)。本文針對較為典型的Ⅰ區(qū)圍護基坑開挖展開介紹。
Ⅰ區(qū)基坑東西兩側毗鄰鞍山二村, 7 幢民居均為6 層淺基礎建筑,房齡均在30 年以上,房屋走向垂直于基坑,距離基坑8 m左右。經(jīng)第三方鑒定,其中有嚴重損壞房1 幢,一般損壞房4 幢,基本完好房2 幢。Ⅰ區(qū)基坑南側與軌道站相距16 m,軌道站臺層埋深14.25 m(圖1)。如何有效保護兩側老民居及南側軌道站臺成為重中之重。
基坑南側緊鄰軌道鞍山新村站站廳,為了保證軌道運營的安全,設計方案將基坑分為3 大塊,先開挖Ⅰ區(qū),待Ⅰ區(qū)施工至±0.00 m結構板標高后,依次開挖Ⅱ、Ⅲ區(qū)。

圖1 周邊環(huán)境示意
Ⅰ區(qū)基坑設置厚1 000 mm地下連續(xù)墻作為圍護結構,墻底標高-43.45m。地下連續(xù)墻內、外側采用單排Φ850@600 mm三軸水泥攪拌樁作為槽壁加固,樁底標高為-18.45 m,水泥摻量≥20%。
地下連續(xù)墻成槽之前,在地下連續(xù)墻與東、西兩側居民樓地基之間設置了拱形雙排隔離樁,此舉有效保護了鞍山新村2 棟多層混合結構建筑[1]。隔離樁采用Φ350 mm雙排樹根樁,樁長22 m,樁底標高-22.45 m,隔離樁也起著止水的作用。東側便道打下9 根鉆孔灌注樁、樁頂設1 道700 mm×400 mm鋼筋混凝土壓頂、厚30 cm混凝土道路板共同加固了老民居側的道路基礎。
老民居房齡30 年多,為天然地基基礎、預制樓板結構。前期圍護施工時,房屋產生了下水管堵塞,門窗無法正常啟閉的情況。因此,周邊居民產生抵觸情緒,多次阻攔施工。土方開挖必須是一個連貫的施工過程,間斷性施工對基坑安全是致命的。我們耐心地向居民解釋將如何采取保護措施,并召開多次協(xié)調會議后,居民終于同意基坑開挖。
場地內主要由黏性土、粉性土、及砂土組成,具有成層分布的特點。由于局部缺失第⑥層土,第⑦層承壓含水層與第⑤2-1 層砂質粉土微承壓水層在基坑西側深-37.82 m處局部貫通(圖2),故深43.45 m的地下連續(xù)墻未完全隔斷第⑦層承壓含水層。根據(jù)水文地質情況,在基坑東側布置3 口承壓井(2 口降壓井,1 口觀測井),在第1、2、3層土方開挖時并不啟動,待第4層土方開挖時按需抽水。本工程第4層土方開挖時,基坑有個別點出現(xiàn)少量冒水,立即啟動2 口降壓井并加大抽水力度,待墊層施工完畢后停止抽水。

圖2 棧橋布置及承壓含水層貫通區(qū)域
本次基坑監(jiān)測的范圍包括常規(guī)的基坑地下連續(xù)墻測斜、主撐軸力、圍檁立柱、周邊管線沉降、房屋垂直位移,軌道隧道垂直位移等內容。另外,在開挖過程中,監(jiān)測單位對老民居的傾斜度進行了監(jiān)測,并在±0.00 m結構板完成后對6 幢老民居的結構完好性進行了鑒定。
本工程基坑挖深15.9 m,采用3 道鋼筋混凝土支撐,土體開挖分4 層進行。結合基坑幾何形狀,土體開挖以盆式開挖為主導思路。在設計劃分大塊的基礎上進行小塊細化,基本以每日出土量為劃分小塊的依據(jù)。第1、2、3道土方在開挖過程中,設想了2 套挖土分塊方案。
方案一針對居民樓的安全,進行土方開挖劃分及挖土走向,自南向北形成支撐(圖3)。
方案二針對軌道運營的安全,自北向南開挖并形成支撐(圖4)。

圖3 土方開挖分塊(方案一)

圖4 土方開挖分塊(方案二)
最終,考慮到Ⅰ區(qū)基坑距離軌道還有16 m,而距離居民樓最遠處僅14 m。權衡再三,決定選用方案一。在實施過程中,基坑變形累計量僅14 mm。
第3層土方開挖過程中,兩側居民樓角點沉降量加速累計,為此,特別制定了分小塊支撐必須在24 h內形成的施工方案。限時支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開挖后期的基坑變形量。基坑變形量的收斂使老民居的房屋沉降及傾斜都得到了較好控制。
第4層土方開挖時,基坑中央的局部深坑底標高達到-17.9 m,東側居民樓角點已達到累計報警值。為保護基坑兩側老民居的安全,東側局部墊層采用厚500 mm的C50混凝土,盡量減少沉降量及傾斜量。
土方開挖前,鞍山新村居民樓最大累計沉降量36.25 mm,土方開挖完成后最大累計沉降量69.87 mm,累計沉降量僅為33.62 mm。房屋傾斜量在土方開挖前后變化甚小,可見房屋基本均勻沉降。土方開挖前后,對于軌道隧道及站臺的影響很微小,在5 mm內上下浮動,且未出現(xiàn)報警值。
本工程深基坑施工通過設置隔離樁、限時支撐、按需抽水、增厚墊層并提高標號、合理安排開挖順序等多項保護措施,將基坑的變形控制在最小區(qū)域,從而較好保護了周邊的建筑和環(huán)境,達到了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