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股份有限公司(滬) 上海 200129
蕪湖金融服務區位于蕪湖市鳩江區,占地面積11 萬m2,總建筑面積47 萬m2,工程地下2 層,地下建筑面積為16 萬m2,地上共10 個單體,項目環境設計1 條長達1 000 m水系貫穿項目。項目中心位置設計為水晶狀鋼結構與幕墻組合造型,項目寓意為“水晶之城”。
“水晶狀”建筑建筑面積為3 900 m2,建筑層數為2層,采用核心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圍采用鋼結構作為骨架,幕墻作為裝飾面層(圖1)。鋼結構位于水晶棱角位置,深化、加工難度大,節點多、復雜,精度要求高,單構件質量達到10 t,無一構件可以單獨承受自身荷載。作為幕墻龍骨用的鋼片規格為35 mm×420 mm×18 000 mm,剛度差,吊裝難度大。外幕墻為點抓式幕墻,駁接爪焊接在固定于鋼結構的鋼片上,玻璃均為異型高透鋼化夾膠中空玻璃,幕墻龍骨為420 mm×350 mm鋼片,下料及制作均存在較大難度(圖2)。
鋼結構基礎與混凝土連接位置承受巨大剪力,底部按照圖3做法設置抗剪件,預埋后二次灌注C50早強無收縮自流淌混凝土。

圖1 水晶狀建筑鋼結構與幕墻龍骨立面布置

圖2 環梁處鋼結構與幕墻連接剖面

圖3 斜鋼柱與基礎連接
鋼結構梁與柱交接處均為空間斜向交匯,受力復雜,若采用鑄鋼節點將需重新開模,深化時根據梁、柱受力分析情況,于受力較小的位置進行分解,節點單獨制作(圖4)。

圖4 鋼結構與環梁連接

圖5 頂部匯交節點
頂部匯交位置為水晶狀8 根棱角交匯位置,受力復雜,若采用鑄鋼節點將需重新開模,深化時經過反復受力分析,采用圖5節點做法進行處理。
(a)上下幕墻龍骨所在的平面(即龍骨的兩側面所在的平面)均為鉛垂面,龍骨中軸線與玻璃的徑向劃分線在水平面上投影重合。幕墻龍骨上下表面(即橫截面短邊所在面)均與對應的外包玻璃面平行,上下表面間距為420 mm,龍骨上(外)表面及腋角與環梁的交線應與環梁棱線重合。
(b)幕墻上下龍骨與環梁相交節點處在龍骨的內側設加腋,上下龍骨的腋角內邊線均與環梁內側棱線相交、并呈鉛垂線。幕墻龍骨與環梁相交處的節點樣式(圖6)。
(c)幕墻龍骨橫向穩定索布置應按圖7原則。依據玻璃分割線、在點爪支點位置,隔一拉一(包括上下鉸支座處),每處分別設置上下2 道拉索。每根拉索與龍骨相交處在龍骨側面開Φ20 mm的圓形孔,孔中心距龍骨上(下)邊50 mm,孔中心線應順著拉索方向。由于拉索與環梁平行(即均為水平線),而龍骨(除每個玻璃面正中對稱軸處外)與拉索均存在夾角(并非正交),因此在不同的龍骨上,拉索穿孔的中心線方向與龍骨的夾角也不同(同一龍骨上的各孔夾角相同)。
(d)幕墻龍骨橫向穩定索(采用不銹鋼拉索)在每個幕墻側面上連續穿越龍骨,索兩端通過配套索具固定在主鋼構斜柱上,幕墻玻璃安裝前應將拉索張緊(張緊力保證拉索繃直即可,不宜過大),同時拉索與龍骨交點處在龍骨兩側應采用專用配套圓形夾片加緊,夾片提供的鎖固力應不小于拉索的設計強度(圖7)。

圖6 相交節點

圖7 橫向穩定索布置
地下室頂板結構施工時,首先進行斜柱螺栓預埋,然后進行底座、抗剪件預埋,要求精度控制在10 mm以內。大環梁底部幕墻龍骨與地下室頂板采用銷軸連接,亦先進行預埋件施工。
上述鋼結構為異形鋼結構,單個構件無法承受自身重量,所有構件通過焊接連成整體后方能承受自重。混凝土結構完成后,實際吊裝過程中采用逆作法,即首先進行鉆石頂面匯交節點的定位、吊裝,逐步完成頂面小環梁與匯交節點的焊接工作,然后由上往下完成斜梁、大環梁及斜柱吊裝工作。斜柱與底座焊接完成后需采取一定支撐或拉結措施,確保斜柱穩定。
鋼結構吊裝完成,采用汽車吊首先進行大環梁底部幕墻龍骨吊裝,龍骨底部預埋件進行鉸接,頂面與大環梁焊接,然后進行大環梁與小環梁間幕墻龍骨吊裝,小環梁與頂部匯交節點間幕墻龍骨可隨時進行吊裝。由于幕墻龍骨為鋼片,部分長度達18 m,側向剛度低,吊裝過程中應注意鋼片彎曲變形。
底部鋼結構柱為斜柱,埋件將承受來自斜柱水平向剪力作用,設計中應考慮增設抗剪件;為了加強抗剪件與混凝土結構的有效粘結,現場螺栓、埋件與混凝土結構一次成型,此做法應加強埋件定位、放線。
實施過程中,設計考慮鋼結構質量、鋼片質量及幕墻玻璃荷載進行了計算,要求起拱80 mm。施工時,嚴格控制吊裝順序進行對稱吊裝,鋼結構吊裝完成后起拱值回落50 mm,其中西北面最后吊裝的1 根環梁起拱值回落僅30 mm,施工時通過預加載沙袋將起拱值回落到50 mm。玻璃安裝完成后通過觀測,發現環梁已基本呈水平狀。
由于鋼片達18 m,鋼片厚為36 mm,單根鋼片質量達到2 t,初始吊裝時,僅考慮采用鋼絲繩拴住鋼片中間兩點進行吊裝。由于鋼片兩頭懸挑太大,鋼片就位后變形過大,無法確保兩端定位,后采用方鋼作為扁擔,使得吊點距離端部僅3 m,解決了上述難題。
通過對該工程的設計方案及施工方法的反復核算,解決了異型鋼結構受力問題,解決了鋼結構吊裝可能帶來的變形問題,解決了異型鋼結構與幕墻結構的結合問題,達到了建筑設計的“晶瑩透亮”效果,為未來建設發展積累了一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