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0
某工程方案設計共需安裝4 臺塔吊,安裝形式均為固定式,基礎采用預埋固定支腿的方式。其中1#、3#塔吊型號為QTZ125,安裝起重臂長度為50 m,2#、4#塔吊為QTZ250,安裝起重臂長度均為60 m。4 臺塔吊基礎均位于基坑內。1#、3#、4#塔吊基礎頂標高為-5.5 m,2#塔吊基礎頂標高為-14.41 m。
1#、2#塔吊北側有已建建筑物,高度為38.6 m,要求這2 臺塔吊首次安裝高度超過實驗樓的高度并至少留有2 m的垂直安全距離。1#塔吊QTZ125獨立自由高度為59.8 m,可滿足要求。2#塔吊QTZ250獨立自由高度為51.7 m,已建實驗樓高度加上塔吊負標高后總高度為53.01 m,超出塔吊最大自由高度,不能滿足現場施工安全要求。如果采取限制塔吊回轉范圍的方法,具有極大地安全隱患,同時吊次也不能滿足施工進度的要求,因此將2#塔吊在自由高度的基礎上增加2 節高3 m的加強節,這樣塔吊安裝標準節數可增加至第16 節,鉤底標高為57.7 m,超出已建實驗樓4.69 m,滿足塔吊安全運轉距離要求。
塔吊受力情況分析如圖1與表1所示。
整機穩定性條件[1,2]:


圖1 塔吊受力分析示意

表1 塔吊受力分析表


非工作狀態,考慮風載荷對整機穩定性的影響,風載荷取為1.2倍。M=4 506 532.2 N·m,Fh=171 594 N,Fv=1 110 000 N,則:

工作狀態,有風,考慮自重載荷及吊重對整機穩定性的影響,起升載荷取為-0.2 倍。M=-3 433 873 N·m,Fh=-42 034 N,Fv=1 072 000 N,則:

非工作狀態,有風,考慮吊具對整機穩定性的影響,起升載荷取為吊具質量的1.25 倍。M=-2 883 112 N·m,Fh= -42 034 N,Fv=1 104 160 N,則:

綜上所述,在5 種工況計算中,穩定力矩的代數和均大于其傾翻力矩代數和,因此,塔機是穩定的。
原塔身節配置為1+14節,現改為1+16節,且1、2兩節標準節主肢內側焊Φ50 mm的圓鋼。則其截面特性為:面積A=96.03 cm2,穩定性系數φ=0.91。
由圖2所示,分析可知A面為最危險面,只校核A面即可。
原始參數為整機質量110 t,由自重產生不平衡力矩Mfz= -1 382 800 N·m。
此工況風壓取值H<20 m,取P=800 Pa;H>20 m,取P=1 100 Pa。
經計算,風載荷產生的對A面的彎矩為:Mff=4 768 216 N·m,總彎矩為M1= Mあ+Mfz=3 385 416 N·m。

圖2 塔身受力分析
主肢應力NA=G/4+M1/2.666=1 544 848 N,,滿足校核強度。
有風動載,風壓為P=250 Pa,起升載荷按1.25 倍計算。
計算得風載產生的對A面的彎矩Mgf=1 424 617 N·m,由吊重產生的對A面的彎矩Md=140 000×1.25×19.67=3 442 250 N·m。回轉慣性彎矩nx=473 668 N·m。
則總彎矩為:M2=Mgf+Md+nx+Mfz=3 957 735 N·m,主肢應力NAA=(G+1.25Q)/4+M2/2.666=1 803 272 N,,滿足校核強度。
(a)本塔吊獨立高度增加后,其安裝高度高于已有建筑物,塔吊的使用效率得到較大的提高,保證了項目施工進度的要求。
(b)本塔吊獨立高度增加后,其余3臺塔吊的安裝高度可做相應增加,為后期塔吊的附墻作業提供了更有利的施工便利條件,同時減少了塔吊的附墻次數。
(c)通過垂直度監測和對塔吊各組成結構的安全檢查,各項數據均在國標要求的范圍內,符合安全作業要求。
(d)獨立高度增加后,塔吊起重臂的旋轉范圍避開了已有建筑物的阻擋,消除了相互碰撞的安全事故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