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2
本工程海域圍堰采用雙排鋼板樁形式,呈喇叭口狀,出口段寬67 m、末端寬171 m。整個圍堰東西向長168 m,中心線周長約535.4 m,為迄今為止該電廠項目最大的排水口圍堰工程。圍堰鋼板樁采用拉森WRU26型,外排鋼板樁頂標高為+6.0 m,最大樁長28.5 m;內排鋼板樁頂標高為+3.0 m,最大樁長為25.5 m。鋼拉桿采用Φ40 mmQ345圓鋼對拉,間距2.6 m,圍檁采用雙拼32b#型槽鋼。圍堰形成后在內側施工水泥土攪拌樁,形成圍堰基坑的圍護體系,后續進行基坑開挖施工內部結構。
根據地質勘查報告描述:圍堰跨越2 種地貌單元,分別為基巖區及海灘區。西側基巖區向東逐步過渡到海域,海域地貌為海涂灘地,灘地表面地形較為平坦,平均高程在-0.5~-1.0 m之間。海域地層分布主要為①3層流泥、②層淤泥、③層黏土等,分布相對穩定,具不同的結構強度,其他地層多呈透鏡體產出,層位不穩定。第①3層流泥、第②層淤泥、第③層黏土超固比<1,為欠固結土,具高壓縮性。其余為正常—超固結土,具中等壓縮性。
根據該區域海域環境及施工要求,選用2 000 t平甲板駁船,利于提高海域作業的平穩性;退潮時灘面平緩,駁船可落于灘面,利于施工。施工用鋼板樁最長為28.5 m,單根質量約2.8 t。船上配備700 kN及500 kN履帶吊各1 臺,采用雙機抬吊的方式進行送樁,履帶吊的把桿長度滿足落潮時的打樁要求。錘型選擇應根據地質條件、沉樁深度、樁型等因素確定[1,2]。本工程所在區域地層分布主要為軟弱土,鋼板樁入土深度范圍無硬土層,選用DZ90A振動錘進行沉樁。
導樁及作業平臺在鋼板樁施工中作用非常重要(圖1)。首先,作為鋼板樁施工的導向,使鋼板樁始終沿著設計軸線排列;其次,通過在導樁上設置一些限位措施,對鋼板樁的垂直度及軸線上扇形偏移起到控制作用,保證了鋼板樁的施工質量;同時,也為施工人員提供海上作業平臺。導樁及作業平臺必須保證準確性,利用岸上平面控制網對導樁進行定位,導樁在沉樁過程中可能產生一定偏移,可通過導梁、作業平臺進行微調。導樁及作業平臺必須穩定,并具備一定強度,防止在鋼板樁插打過程中與其碰撞產生變形。

圖1 導梁及作業平臺示意
導樁采用500 mm×300 mm×10 mm×20 mmH型鋼,沿圍堰軸線每隔14 m設置導樁,每組導梁打設4 根導樁,然后在導樁上焊接牛腿,牛腿位置為標高+4.8 m及+1.8 m,牛腿下部與導樁之間焊接斜撐,再在牛腿上擱置導梁,通過全站儀精確定位導梁位置,焊接固定。為嚴格控制鋼板樁豎向垂直度,采用雙層導梁,上下間距3 m,可限制鋼板樁在初始下沉過程中的方向,以便控制鋼板樁的軸線。兩側導梁與鋼板樁寬度之間間隙控制在5 cm,即保證了導向的準確性,又可防止鋼板樁在下沉過程中由于振動擺幅過大而影響導梁的穩定。
鋼板樁沉樁方法有單獨打入法和屏風法等[3]。綜合比較,決定采用單獨打入法。
通過對鋼板樁在沉樁過程中貫入速度、貫入狀態等分析,將沉樁分為幾個階段:
(a)依靠鋼板樁以及振動錘的自重,在靜力作用下,鋼板樁一般可貫入5~7 m,該部分土層主要以①3流泥層為主。該層在宏觀上表現特征為自然狀態下強度極低、有流動性、失水后強度高。
(b)開啟振動錘后,在激振力的作用下,鋼板樁逐步下沉,在穿越②層淤泥土時,沉樁速度較快,為4~6 m/min,振動錘的電流較小,反映出沉樁阻力較小。在此過程中,相鄰鋼板樁基本上無跟樁現象發生。
(c)進入③層黏土時,沉樁速度明顯下降,約為3 m/min,振動錘電流逐步上升。隨著沉樁深度的增加,鋼板樁發生一定量的傾斜。
(d)在基巖淺埋段,樁底在進入基巖附近,貫入度很小,振動錘上跳強烈,鋼絲繩帶動履帶吊把桿大幅度抖動,振動錘的電流突變增大。經與地質剖面圖核對,樁底位于層粉質黏土混角礫層中,未有明顯貫入。后選擇DZ120A振動錘進行試沉,振動錘跳動明顯,甚至出現鋼板樁底口卷邊的現象,也無法貫入層中。最終沉樁的樁底控制以該層為止。
在沉樁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發生軸向(扇形變形)及垂直軸向的偏移,經分析研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a)振動錘由于偏心作用力,在運行的同時會產生一定幅度的自轉,導致鋼板樁在沉樁過程中發生扭曲,引起垂直軸向的偏移;
(b)根據施工情況,土層強度越小,插入深度越大,垂直度偏差越大。經分析,區域地層土質主要為流泥和淤泥,強度低,在沉樁過程中樁端較自由,加之鋼板樁本身較長,整體剛度低,慣性矩小,引起軸向及垂直軸向的偏移;
(c)鋼板樁鎖扣對準后,另一側相對自由,在沉樁過程中由于擠土作用,容易起垂直軸向的偏移;
(d)鋼板樁鎖扣存在一定間隙,在沉樁過程中,入土部分樁體之間的鎖扣相對緊密,土面以上部分鎖扣相對松弛,形成下壓上拉的狀態,多根樁累計后形成扇形變形。
針對上述原因,作出具體措施,對鋼板樁沉樁時垂直度控制進行了相應改進。
(a)增加配重平衡裝置,限制振動錘自轉(圖2)。在履帶吊的把桿上安裝2 個定滑輪,鋼絲繩一端連接配重塊,另一端連接振動錘的兩側,限制振動錘自轉。在振動錘起落的過程中,依靠滑輪裝置,配重平衡塊始終作用于振動錘的兩側。通過上述裝置的改進,振動錘在沉樁過程中穩定下沉,減少了自轉導致的鋼板樁扭曲。

圖2 振動錘平衡裝置示意
(b)鋼板樁鎖口之間有一定的自由旋轉角度,通過橫向限位滑輪及限位橫檔,控制鋼板樁沿軸線方向的傾斜及鎖口的位移,使鋼板樁在垂直于鋼板樁的軸線方向上不會偏移過大;限位滑輪及橫檔采用滾動軸,減小下樁過程中的摩擦力(圖3)。

圖3 鋼板樁垂直度及軸線控制裝置示意
(c)由于鋼板樁成開口形,成樁過程中一側受到相鄰鎖口的限制,另一側相對自由,受土壓力的擠壓,相對自由部分的鋼板樁會產生變形,造成了鋼板樁上大下小的形狀,而且越深的位置變形越大。通過在鋼板樁兩口間設置橫向翼板,限制鋼板樁的變形,增加鋼板樁的抗扭剛度。這種增加翼板的措施使鋼板樁扇形變形的減小(圖4)。
(d)在累計垂直度偏差達到設計允許值時,可采用異形樁進行糾偏。在現場加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利用原有鋼板樁進行制作,從中間進行氣割,然后焊接成上小下大的形狀進行調整。鋼板樁切割后焊接,需輔板進行補強,防止在焊口強度降低造成鋼板樁整體變形。根據垂直度偏差大小,異形樁的兩邊不平行邊的夾角盡量控制在1.0%~1.5%,并且通過多次糾偏的方式進行調整。

圖4 鋼板樁增加翼板減少扭轉
(e)充分利用本海域的地質條件,在成樁過程中,振動錘夾緊鋼板樁后,利用自重下沉到一定深度(主要穿越上部的流泥層、淤泥層),可使鋼板樁露出泥面的自由端盡可能短,利用入土部分限制鋼板樁在成樁過程中的變形。
通過上述技術措施的改進,鋼板樁的垂直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均在規范控制的范圍內。對于累計下來垂直度偏大的情況,則采取異形柱調整。
海域軟弱土鋼板樁施工在振動沉樁時,受到地質水文條件、自身運行等因素影響,將產生垂直度偏差。
本工程通過改進沉樁施工工藝,包括增加振動錘防扭轉配重和鋼板樁沉樁限位裝置、對開口鋼板樁增加翼板以增強其抗扭剛度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鋼板樁的垂直度控制質量和工效。對不同工程,宜根據具體工況條件進行沉樁工藝選擇和過程控制,確保沉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