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9月19日文章,原題:56%的中國人稱環境比增長重要 過去25年里,中國公民變得更自由、物質和富裕。世界價值觀調查(WVS)第六次深入調查(在線分析)顯示,如今中國人首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自由,表現出前所未有和多樣的政治價值觀。 如今大多數中國人更加重視環境,即便這意味著犧牲經濟增長。他們還認為,相比國防支出和放任的經濟,把錢花在治理通脹上更重要。 WVS最初由政治學家、現代化理論先驅羅納德·英格爾哈特設計,評估200多個國家民眾的價值觀和觀點。該調查每5年發布一次,全面評估民眾對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的態度。 把今年的調查與1990年首次發布的調查作比較,可看出中國經濟增長如何影響民眾(觀念)。1990年,66%的中國民眾認為該國優先事務是經濟增長,19%認為是增強軍力。到2014年,只有47%的人把經濟放在第一位,但重視軍力的人增加3個百分點。1990年中國民眾被問及對社會的目標時,66%的人想“保護社會穩定和秩序”。到2013年該比例下降到僅27.2%。52%的中國人稱最關注“治理通脹”。看法的改變還反映在教育和慈善等其他社會問題上。被要求在非政府組織、政府和私營企業三者中選擇時,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治理中國污染是政府的責任。 中國民眾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價值觀的廣泛變化表明,隨著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層繼續擴大,中國社會的代際差異日益明顯。 中國民眾如何看待自身在一個面臨種種社會和經濟問題的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繼續發生改變。▲(作者馬利安·艾斯卡弗雷特,汪北哲譯)
環球時報20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