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華
摘要:從政府、投資商、居民和環境四個主體,采用熵權_灰色關聯度模型,以皖北六市為例,評估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政策績效。結果表明:皖北地區招商引資政策績效存在著很大差異。改善招商引資政策的績效應權衡不同主體的利益,還應在政策之外尋找條件支持。
關鍵詞:招商引資;政策績效;皖北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8-0060-03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investors, residents and environment, taking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as example, we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local government investment attraction policies with the entropy weight --gray relation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in investment policy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cities of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vestment attraction policy,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balance the interests of different parties, but also look for support besides government policies.
Keywords: Investment Attraction; Policy Performance; Northern Anhui Province
招商引資政策到底能夠帶來多大的績效,這是研究整個招商引資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政策績效評價研究,最早始于公共政策績效評估。20世紀90年代后,韓國、日本、美國、法國率先展開制度績效評估、政策績效評估。按照美國《第12866號總統行政命令》第3(1)條款的規定,美國政府部門在制定、修改或廢除政策時,需要進行政策績效分析,重點評價政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1]
一、皖北地區招商引資政策
皖北地區是指安徽省淮河以北以及跨淮的縣市,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六市。皖北六市均出臺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資政策,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優惠類政策,目的是減少建設和運營成本,如兩免三減半、大型投資“一事一議”、招工及基礎性崗前培訓、大型企業按用地標準財政扶持、大型企業單獨選址、規費減免、擔保貸款等;二是獎勵類政策,目的是增加企業直接貨幣收益,如獎勵法人代表、土地出讓收益獎勵和專項獎勵資金等。
二、招商引資政策績效評價的定性分析
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制定與執行,一方面會對地區經濟發展、招商引資額度等特定目標發生影響,我們稱之為主目標效益(F);另一方面,波及相關領域,例如當地居民的收入情況、就業情況和地區環境等,稱之為次生目標效益(S),參見圖1,招商引資政策績效評價是一種“復合型政策績效評價”,[2]這也決定招商引資政策績效評價應考察兩個方面。
L+區域中招商引資政策所帶來的社會福利大于0,是政策得以執行的可行性區域。在L+區域中,第一象限的部分是政策績效最佳區域,政策執行不僅能夠帶來主目標效益,而且存在了正的外部性,為引資當地經濟發展、就業和環境保護帶來有益的效果。在L+區域中的第二象限部分,屬于公益行業的招商引資行為,主目標效益、經濟效益很低,可是會帶來大量的正向外部效益,社會福利的增加,此部分招商引資需要政府提供一定量的補貼,彌補負的主目標效益,促使此類招商引資行為的落實。在L+區域中的第四象限部分,招商引資政策導致的投資會帶來很高的主目標效益,然而卻存在外部不經濟情況,政府需要考慮次生目標不經濟情境,對此類受損主體進行補貼。
L區域屬于政策帶來的社會福利為0的極端情境;L-區域招商引資政策帶來的社會福利純損,屬于無效益區域。
三、招商引資政策績效實證分析
(一)招商引資政策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招商引資政策作用于四類主體:投資商(Investors)、政府(Government)、居民(Residents)、環境(Environment)。因此,評估招商引資政策績效,也可相應分為四個部分:投資商績效、政府績效、居民績效和環境績效,這就是IGRE評價體系。IGRE評價體系是建立在一個相當清楚的模式之上,并且可以被用來測評的,構成了分析績效的最好出發點,[4]評價指標體系參見表1。
1.數據來源
根據所建立的招商引資政策績效IGRE評價指標體系,2010年皖北地區基礎數據如表2所示。
2.計算模型
4.計算結果與分析
通過運用上述模型計算皖北地區招商引資政策績效,結果如表3所示。
(1)皖北六市招商引資政策績效存在著差異。蚌埠市、淮北市和阜陽市政策績效較好。蚌埠市招商引資總績效得分最高,達到0.176,比較差的就是亳州市,得分只有0.142。當然,也要看到蚌埠市光鮮的數據背后,隱藏的問題是:在皖北地區蚌埠市是投資商首選投資之地,但資本引進之后,卻未能在政府績效、居民績效和環境績效上面發揮與之匹配的作用。
(2)投資商績效與總績效保持極高的一致性。投資商績效與總績效保持極高正相關性,然而政府績效、居民績效、環境績效與總績效沒有保持高度相關性,如居民績效最高的是淮北市,系數達到0.166,環境績效最高的是阜陽市,系數達到0.186,政府績效最高的是淮南市0.174。
(3)投資商績效是招商引資政策的主目標。招商引資政策的出臺及實施,直接的是考慮主目標的實現,即投資商績效,而次生目標的實現是個復雜的作用過程,如政府績效、居民績效和環境績效。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各種行為主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招商引資政策出臺會對各行為主體產生一些影響,而地方政府作為地方社會的信托人,在出臺招商引資政策時需要考慮這些行為主體的利益訴求。從投資商績效來看,皖北地區獲得投資商投資青睞的城市是蚌埠市,這構成了投資商投資的第一陣營,第二陣營有淮北市和阜陽市,第三陣營是宿州市、淮南市和亳州市。
四、結論
(一)改善招商引資政策的績效應權衡不同主體的利益
招商引資活動不僅關系到投資商、政府的利益,還作用于當地居民和自然環境。在促進招商引資、鼓勵投資商投資積極性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整個招商引資生態鏈上各行為主體效益。招商引資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拉動就業的手段,而不是為了引資而招商。對于投資商,繼續推行引資優惠類政策,需要加大、擴充獎勵類政策,充分激發個人在招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提高居民對招商引資的響應程度和參與程度,使所招之商成為增加就業、促進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保障。
(二)改善招商引資政策的績效還應在政策之外尋找條件支持
改善招商引資的條件。政策之外的各種環境是影響政策績效的重要因素。一個良好的地區經濟條件,如地區經濟的發展、合理的財政預算、產業結構高度化能夠帶來更高的政策績效。改善地區投資環境,營造一個宜居宜商的生存環境、人文環境是促進外商投資的重要砝碼。企業注冊、審批、運營等相關環節上提高行政效率也是投資商看重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Executive Order 12866, Regulatory Planning and Reiew, Signed by USA President Clinton[ EB/ OL] . http: / / www.whiteho use. gov/omb/inforeg/eo12866.pdf.
[2] 王錫鋅.公眾參與、專業知識與政府績效評估的模式——探尋政府績效評估模式的一個分析框架[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6).
[3] 王 偉.制度評估——韓國的實踐及其啟示[J].地方政府管理,2001(6):40- 41.
[4] 于 軍.英國地方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9:183.
[5] 季興旺.論經濟政策的績效、特征和影響因素[J].南開經濟研究,1997(6):38-42.
[責任編輯:蘭欣卉]
(3)投資商績效是招商引資政策的主目標。招商引資政策的出臺及實施,直接的是考慮主目標的實現,即投資商績效,而次生目標的實現是個復雜的作用過程,如政府績效、居民績效和環境績效。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各種行為主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招商引資政策出臺會對各行為主體產生一些影響,而地方政府作為地方社會的信托人,在出臺招商引資政策時需要考慮這些行為主體的利益訴求。從投資商績效來看,皖北地區獲得投資商投資青睞的城市是蚌埠市,這構成了投資商投資的第一陣營,第二陣營有淮北市和阜陽市,第三陣營是宿州市、淮南市和亳州市。
四、結論
(一)改善招商引資政策的績效應權衡不同主體的利益
招商引資活動不僅關系到投資商、政府的利益,還作用于當地居民和自然環境。在促進招商引資、鼓勵投資商投資積極性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整個招商引資生態鏈上各行為主體效益。招商引資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拉動就業的手段,而不是為了引資而招商。對于投資商,繼續推行引資優惠類政策,需要加大、擴充獎勵類政策,充分激發個人在招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提高居民對招商引資的響應程度和參與程度,使所招之商成為增加就業、促進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保障。
(二)改善招商引資政策的績效還應在政策之外尋找條件支持
改善招商引資的條件。政策之外的各種環境是影響政策績效的重要因素。一個良好的地區經濟條件,如地區經濟的發展、合理的財政預算、產業結構高度化能夠帶來更高的政策績效。改善地區投資環境,營造一個宜居宜商的生存環境、人文環境是促進外商投資的重要砝碼。企業注冊、審批、運營等相關環節上提高行政效率也是投資商看重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Executive Order 12866, Regulatory Planning and Reiew, Signed by USA President Clinton[ EB/ OL] . http: / / www.whiteho use. gov/omb/inforeg/eo12866.pdf.
[2] 王錫鋅.公眾參與、專業知識與政府績效評估的模式——探尋政府績效評估模式的一個分析框架[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6).
[3] 王 偉.制度評估——韓國的實踐及其啟示[J].地方政府管理,2001(6):40- 41.
[4] 于 軍.英國地方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9:183.
[5] 季興旺.論經濟政策的績效、特征和影響因素[J].南開經濟研究,1997(6):38-42.
[責任編輯:蘭欣卉]
(3)投資商績效是招商引資政策的主目標。招商引資政策的出臺及實施,直接的是考慮主目標的實現,即投資商績效,而次生目標的實現是個復雜的作用過程,如政府績效、居民績效和環境績效。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各種行為主體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招商引資政策出臺會對各行為主體產生一些影響,而地方政府作為地方社會的信托人,在出臺招商引資政策時需要考慮這些行為主體的利益訴求。從投資商績效來看,皖北地區獲得投資商投資青睞的城市是蚌埠市,這構成了投資商投資的第一陣營,第二陣營有淮北市和阜陽市,第三陣營是宿州市、淮南市和亳州市。
四、結論
(一)改善招商引資政策的績效應權衡不同主體的利益
招商引資活動不僅關系到投資商、政府的利益,還作用于當地居民和自然環境。在促進招商引資、鼓勵投資商投資積極性的同時,應充分考慮到整個招商引資生態鏈上各行為主體效益。招商引資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拉動就業的手段,而不是為了引資而招商。對于投資商,繼續推行引資優惠類政策,需要加大、擴充獎勵類政策,充分激發個人在招商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提高居民對招商引資的響應程度和參與程度,使所招之商成為增加就業、促進居民收入提高的重要保障。
(二)改善招商引資政策的績效還應在政策之外尋找條件支持
改善招商引資的條件。政策之外的各種環境是影響政策績效的重要因素。一個良好的地區經濟條件,如地區經濟的發展、合理的財政預算、產業結構高度化能夠帶來更高的政策績效。改善地區投資環境,營造一個宜居宜商的生存環境、人文環境是促進外商投資的重要砝碼。企業注冊、審批、運營等相關環節上提高行政效率也是投資商看重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Executive Order 12866, Regulatory Planning and Reiew, Signed by USA President Clinton[ EB/ OL] . http: / / www.whiteho use. gov/omb/inforeg/eo12866.pdf.
[2] 王錫鋅.公眾參與、專業知識與政府績效評估的模式——探尋政府績效評估模式的一個分析框架[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6).
[3] 王 偉.制度評估——韓國的實踐及其啟示[J].地方政府管理,2001(6):40- 41.
[4] 于 軍.英國地方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9:183.
[5] 季興旺.論經濟政策的績效、特征和影響因素[J].南開經濟研究,1997(6):38-42.
[責任編輯:蘭欣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