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
摘要:雖然當前梅州旅游業優勢明顯、發展勢頭迅猛、潛力巨大,但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發展瓶頸。旅游業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仍有待提高;主要景點分散且規模較小,精品開發缺乏,特色開發不足;旅游項目缺乏整體包裝宣傳,品牌影響力不夠;交通、住宿和娛樂等配套產業發展滯后。
關鍵詞:休閑經濟;旅游;客家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8-0225-02
一、梅州旅游資源的特色
當代旅游產業的形態已經發生了變化,旅游由淺入深:從觀光、到此一游變為觀光、體驗、體悟、休閑度假等深度游;產業鏈由短變長:吃住行游購娛,尤其是購娛比重增加;產業業態由簡變繁:綜合性、兼容性,農民創業園、影視城、教育培訓服務由粗轉精。2014年端午三天小長假期間,旅游接待總人數123.4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4.17億元。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區是依托山水人文優勢,以梅縣雁洋為核心,以大埔、豐順和蕉嶺、平遠為兩翼,以度假休閑旅游為主題,以會展商務旅游為突破,以文化支持特色,即: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綠色文化、宗教文化、養生文化。要大力發展個性化、專業化的旅游服務業,加快建設文化旅游特色區,打造廣東的“香格里拉”。梅州建設文化旅游特色區的三個優勢。
(一)天時
1.文化方面。梅州,梅州又稱世界客都,南漢置敬州,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易名梅州,有葉劍英元帥故居、丘逢甲故居2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2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梅州先后走出了241名大學校長(書記)、473位將軍、23名中國兩院院士。客家方言是漢族七大方言之一,客家圍龍屋是中國的五大民居之一。2010年國家文化部批準在梅州設立國家級的客家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梅州成為全國第五個國家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客家山歌、廣東漢樂等12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
2.旅游方面。機遇好規劃齊。國家旅游局制定的《國民休閑的計劃綱要》為全國旅游休閑的旅游發展指引了方向。廣東省委省政府2008年制定的《關于加快我省旅游業改革與發展建設旅游強省的決定》,提出了要加快建設全國旅游綜合改革的示范區,省旅游局與梅州市簽訂了要《建立全省旅游綜合改革的示范區》的協議。
(二)地利
梅州的地理位置——雄鎮粵東控閩贛之咽喉”,地理優勢明顯。取山區之優勢,無地震、臺風之災害。森林覆蓋率達73%,位居廣東省第三。梅州是全世界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客家人南遷的最后一個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有著最具原生態、客味最濃的客家民間藝術。風味獨具、色味俱佳的客家美食源遠流傳。清中葉以來,梅州涌現出“廣東第一才子”宋湘,近代洋務運動風云人物丁日昌,晚清著名詩人、保臺義士丘逢甲,清末著名愛國詩人、外交家黃遵憲,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葉劍英等杰出歷史人物。
(三)人和
一是領導高度重視。2009年12月梅州市出臺《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梅州市和廣東省共同簽定《客家文化旅游生態示范區建設》《生態旅游名鎮探索發展的模式》協議。二是積淀豐厚。旅游業經過多年的積累,業已呈現量變到質變飛躍的關鍵臨界點。各地經過多年發展成果顯著,擁有1個雁南飛5A級景區,13個4A級和3A級景區。從業人員、旅行社、賓館等旅游配套產品數目眾多,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全體群眾認可旅游產業的發展,對旅游產業付出的心血和投身其所付出的時間所取得的成效充分認同。
二、發展特色旅游的瓶頸
(一)主要景點個性化、特色化
旅游資源產業化不明顯,落后的家族式、鎮村集體式經營普遍,經營管理科學化效率化較低。各景區同質化現象嚴重,重復開發率較高,主要景區還處于利用地緣優勢開發的亞熱帶茶園、森林、溫泉等自然景觀的使用階段。主要景點缺少個性化、特色化、無替代性的拳頭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有震撼力的景區景點較少。沒有完全把客家文化之精髓融入進景區景點的打造和開發上來。
(二)景區連動
當今世界信息化發達,技術、資源高度共享,梅州各大主要景區間卻缺少互動互通性,各景區運營商沒有達成共營共榮、開放包容的思想。目前“六縣二區”呈現“滿天星星”的現象,如何把“滿天星星”的分散景點整合成“七星伴月”,促進旅游資源的共建共享,是今后旅游行業發展的重點難點。沒有整合出吃住游娛購“一條龍”服務的精品聯動線路,商家還在為自家利益明爭暗斗。
各主要景區缺少發售聯票意識,只有少數幾個景區實現了聯票共營的共識。各景區對本市市民優惠政策力度偏低,年票、月票、優惠日活動尚少,無法促進全民休閑旅游的熱情,無法起到刺激全民健身的作用,不能最大力度的拉動內需帶動旅游收入的增長,沒能將現有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宏大的策劃必然要引進大的項目來才能將綜合的成本降低,分散規劃分散建設,最后的結果是資源消耗殆盡,最優質的資源透支,產業無從發展起來。目前梅州一些景區的建設還處在這個不成熟的發展階段,沒有變資源優勢為優勢資源,沒有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不管是鎮一級還是縣一級還是市一級,都是要謀項目。而項目成功與否不僅僅是規劃起決定性作用,更重要的還要有科學的策劃。
(三)交通
公路鐵路方面,交通不便目前還是困擾梅州發展的真實的原因。就交通而言,2小時范圍內通達的稱為緊密圈,3小時通達的稱為輻射圈,梅州到廣州車程5小時,遠遠超過了接受珠三角輻射的交通范圍。而作為國家鐵道部十二五規劃的廣梅汕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即梅州高鐵工程還沒有進入實質施工階段。
航空方面,梅州唯一的機場梅縣機場通航能力有限,目前僅有梅州——廣州、梅州——深圳、梅州——香港、梅州——臺中幾條線路,遠遠不能滿足五百萬梅州人民的出行需要。而毗鄰我們最近的揭陽潮汕國際機場雖已經通航,但也較國內其它大型國際機場相比航線并不完善,從梅州到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仍需1.5~2小時的車程方能到達。
公共交通方面,如今梅州的公共交通在各方面還存在著不完善的諸多因素。梅州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車和私家車,公共交通發展比較滯后。正因為乘公車的人少,所以行車間隔時間長,往往要等上十幾二十分鐘才有一班車,這又反過來促使人們更不愿意利用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是一種社會福利,政府補貼公共交通幾乎是世界各國政府的通常做法,梅州的公車票價則高達2元,遠高于北京、哈爾濱等大中型城市,降低運輸成本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直通各大景區的公交線路少之又少,畢竟自駕游只適合于與梅州臨近省份的游客,而吸引華北華東乃至全國的游客才是梅州今后發展特色旅游的目標所在。
(四)旅游產品產業化
還沒有形成產業化的旅游相關產品,沒有固定下來形成傳統的在國內影響力較大的節慶和活動。梅州已擁有統一的品牌“休閑到梅州、享受慢生活、設計在客都”,各地應結合本身的實際推廣和規劃自己的優勢品牌,讓大家能夠耳熟能詳。類似大埔提出的“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和4A級景區客天下的“一天客家人,一生客家情”類型的標志性規劃還較缺乏。
(五)宣傳力度
俗語說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應該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項目、再秀美的景色也需要策劃者大力度的宣傳謀劃,必要的時候也需要合理范圍內的炒作。梅州人延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熱情好客、低調含蘊,缺乏高調宣傳大好青山綠水的意識,讓秀美的景色景觀多年來“養在深閨人未識”。
(六)從業人員素質
旅游業屬于服務業,作為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即職業道德和個人修養,在此顯得格外重要。游客花大量金錢時間休閑游,為的是放松心情、收獲一份美好的體驗,周到細致體貼入微的微笑服務必會贏得游客的青睞,短期的暴利經營只會減短企業的生存壽命。客家話固然要傳承保留,但旅游從業人員面對的受眾群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客人,因此講好普通話也是吸引游客、服務游客的必要條件之一。
三、發展梅州特色旅游的對策
2013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數、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39.7%和33.5%,旅游業已經成為了梅州的支柱產業和先鋒產業。如何更好的開發、利用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資源,為梅州百姓謀得更舒適的特色宜居城鄉,使之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是梅州旅游業未來時期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一) 借“旅游高地”擴大城市營銷
作為旅游宣傳推介的思路,要積極創新推介手段,借助“微博”和“高鐵”兩大熱點,讓更多的游客加深對梅州的認識,把梅州納入自己的旅行計劃。要增強有效的宣傳,讓“城市營銷”成為城市之間競爭中獲取資源的重要手段,爭取網絡寫手和制作公司的助推介入。增強驢友的口碑宣傳,口碑宣傳的文字更加真實詳盡,往往比廣告的宣傳更加有效。鄉村游是一個新興的熱點,梅州旅游的開發應該抓住鄉村特色,打出自己的招牌。
加快“三高一場”建設,推動廣梅汕鐵路擴能提速改造的進程,對接珠三角、連通潮揭汕。針對境內游的重點客源市場,與國內各大城市及周邊省市地舉行城市旅游推介招商會宣傳梅州,廣泛開展旅游交流合作,構建長泛珠三角、海西區旅游經濟圈。
(二)借“文化品牌”做強旅游,打造“客家牌”
推出讓游客“住在圍龍、吃在圍龍、玩在圍龍、購物在圍龍”。將客家文化融入圍龍屋,使游客觸摸客家文化、感受客家文化。早晨吃碗客家人鐘愛的腌面,然后瀏覽客家特色民居圍龍屋,吃客家菜欣賞客家傳統的歌舞文藝表演,按照各種客家民居類型開發迷的你模型,既可作為旅游紀念品銷售,也可成為政商重要場合贈品。到了晚上,豐富的夜生活就此開始,購物、吃飯、喝茶、泡吧等等。玩累了,到豐順溫泉痛痛快快地泡一下,然后住進圍龍屋,在梅州傳統的客家院落中休息。
開通旅游梅江河旅游通道,用名居舊宅開發精品客棧、精致餐飲等特色產品,讓游客處處可領略“休閑在梅州 享受慢生活”的慢城特質。重游紅色故土、感覺紅色文化,葉劍英故居、中山紀念園、張堅真故居、丘逢甲故居、黃遵憲故居、東山書院等等一大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心靈的洗禮。
(三)借“豐富活動”引來火爆人氣,借助政府“有形之手”推動旅游經濟
通過一年四季舉辦有影響的活動,擴大旅游名城的美譽度。同時,要適時推出不同幅度的門票優惠等政策。梅州旅游資豐富源,大埔縣被稱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縣大東鎮大片油菜花景區,春季可以舉辦“油菜花節”;豐順縣溫泉水量大水質好,且梅州處在亞熱帶一年四季溫暖,可以舉辦豐順溫泉節提高其知名度;五華縣熱礦泥是目前中國發現的第二處得天獨厚的自然寶藏,熱礦泥質地柔軟,手感好,粘滯性強,溫泉水質清澈,經專家分析研究五華熱礦泥富含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錳、鋅、硒、鈣等,要大力推介宣傳熱礦泥的功效,用節慶和舉辦活動來擴大宣傳范圍。
近年來梅州實施“一年一節慶、一季一活動、一縣一品牌”,但要營銷梅州“世界客都”的城市品牌,還需要提高節慶的“參與度”和“持續度”、“本土化”和“國際化”:一要應充分展現梅州獨一無二的“客家文化”和“山區特色”。如可嘗試舉辦“世界客家美食節”,打造“世界客家美食街”,讓游客學習、制作、體驗和品嘗世界客家聚集地的特色菜;二要舉辦“世界客家流行歌曲大賽”,與熱門選秀節目合作,邀請客家流行歌星,通過客家流行歌推廣“世界客都”;三要發揮梅州山水特點和生態優勢,舉辦徒步、露營和自駕等“戶外主題”的節慶活動。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