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孛
摘要:黑龍江石墨儲量居全國之首,加快推進黑龍江省石墨產業發展,黑龍江要積極爭取將石墨產業提升為國家級發展戰略;抓緊制訂全省石墨產業專項規劃;搭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開放式、多功能、先導型科技創新平臺;抓好環境治理。
關鍵詞:黑龍江??;石墨產業;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8-0076-01
石墨是我國重要的工農業生產的基礎原材料和戰略物資,是具有多種用途的重要非金屬礦產,不僅普遍應用于一般工業和消費領域,在航天、軍工、電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用途廣泛,在高速、耐磨、防腐、節能、導電、儲能、電化等方面具有深度開發和技術創新的廣闊空間,素有“黑金子”的美稱。目前,全國石墨探明儲量只有20億噸左右,占世界儲量的72%。黑龍江省石墨資源儲量約11.72億噸,占國內總儲量的60%以上,居全國之首。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對石墨新材料產業高度重視,將其作為全省十大產業之一。同時,省政府也將該項目納入省“十二五”規劃,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推進。
一、黑龍江省石墨產業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目前分布晶質石墨礦產地有22處,主要位于雞西、鶴崗、牡丹江、七臺河、雙鴨山等地。黑龍江省石墨選礦總產能在50萬噸左右,總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3以上。黑龍江省現有石墨采選加工企業50余戶,且多為采選企業。近幾年,根據省委省政府“整合石墨資源,整合企業,做大做強石墨產業”的發展戰略。雞西、蘿北兩個石墨主產區的石墨深加工產業已形成良好發展態勢,目前全省正在的建設深加工項目18個,項目總投資為85億元,其中2012年計劃完成投資29.6億元。石墨深加工領域正在向可膨脹石墨、柔性石墨、鋰電負極材料、密封材料等精深產品及金剛石等制品方向延伸。
二、黑龍江省石墨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資源管理缺乏統籌規劃
國內對石墨的潛在價值認識尚不到位,國家及黑龍江省都沒有制定科學完整的專項規劃,導致布局不合理,準入不明確,導向不清晰,開采秩序不規范,開采規模和總量未得到科學有效的調控。在缺乏科學完整專項規劃的情況下,省內資源地過分注重眼前利益,基本處于各招各的商、各建各的廠、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狀態。
(二)企業規模小,產業鏈條短、層次低
2013年,黑龍江石墨產業產值22億元,約占全省GDP的0.2%,規模以上企業只有12家,僅占全省總數的0.2%,比重小、數量微、貢獻少。同時,省內采選企業占4/5,初加工企業屈指可數,接近高端的企業微乎其微,縱向上、中、下游企業不配套、鏈條短且間斷,橫向是生產初級產品企業擁擠在一起,原材料開采等低層次競爭激烈,造成利潤低、創稅少的局面。據哈爾濱海關的統計,全省出口天然石墨1.5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23.7%,出口平均價格為416.2美元/噸,比同期全國出口平均價格低了174.5美元。
(三)科技支撐能力不強,環境污染比較嚴重
省內石墨企業多為非專業廠家,技術人員匱乏,遇到難題臨時外聘專家解決,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全省六十多所大學、百余家中直、省屬科研機構,沒有一個學院(系)和研究所專門從事石墨的研究開發,難以發揮科技的引領作用。在部分生產現場,發現尾礦隨意堆放,污水、煙塵、粉塵不經處理便排放,高溫高壓設備監控系統落后,污染環境和安全隱患初露端倪。
三、加快推進黑龍江省石墨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積極爭取將石墨產業提升為國家級發展戰略
建議黑龍江省借鑒內蒙古稀土的有益經驗,積極向國家匯報,爭取把黑龍江省石墨產業發展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獲得更多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黑龍江省作為國際、國內石墨資源儲量和原料產量最多的省份,要擔當起更多的國家責任,高站位思考發展定位和奮斗目標,在國家的指導和支持下,率先成為國內石墨產業的領航者,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石墨谷”。
(二)抓緊制訂全省石墨產業專項規劃
加大專項投入,全面完成礦區詳細勘查工作,為資源配置和戰略儲備提供保證。確定合理的采選調控規模和探采時空順序,促進資源適度開發、高效利用和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搞好選礦企業的資源整合,組建以龍頭企業為領銜的大型集團公司。鼓勵有實力的央企和其他大企業集團采取收購、兼并、聯營、聯合的辦法整合石墨采選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企業生存能力,增強行業發展后勁。明確技術與產品準入目錄,優先放行先進技術和高端產品,限制初級產品產量,壓縮原材料出口份額。2015年底前淘汰所有高耗能、重污染的落后企業。以市地政府為責任主體,盡快開展重點石墨礦區開發利用秩序專項整治,清理權屬、審驗、法定義務履行和資源利用方面的問題。
(三)搭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開放式、多功能、先導型科技創新平臺
在哈爾濱市的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高水平的研發中心,聚集省內外知名專家聯合對石墨產業的核心、關鍵技術進行攻關,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工藝和產品,搶占科技制高點。在資源地雞西、鶴崗建立兩個高效能的工業園區,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工程,培育科技型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科技進步。同時,針對企業急需技術人才的現實,采用委托或代培等方式同大專院校合作,推動石墨產業的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四)抓好環境治理
加大對尾礦、污水、粉塵、煙塵的治理力度,對尾礦壩進行除險加固,解決當前環境污染嚴重問題。提升對招商引資企業的環評門檻,把招商引資的重點放在先進技術和高端產品的引進上,堅決制止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企業的市場準入。堅決杜絕石墨采選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對那些能耗高、產量低,產品回收率低,嚴重污染環境的采選企業有計劃地關停并轉。參照蘿北集中開采模式,對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和限制性開采。合理配置資源,不得批建沒有深加工的石墨采選項目。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