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摘要:我國的建筑行業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主要的一項目標就是提高建筑經濟效益。目前,我國的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建筑行業的經濟效益低下等。針對這些問題,建筑企業需要改革模式,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強建筑的標準化,才能更好的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在我國的十二五計劃中,提出要把建筑經濟效益的提高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目標進行管理,全面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實現建筑的標準化發展,才能促進建筑的迅速發展。
關鍵詞:建筑標準化;建筑經濟效益;建筑質量標準
中圖分類號:F42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8-0186-01
建筑的經濟效益和建筑標準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性,相互制約又相互影響,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實現生產專業化才能保證行業的健康和穩定發展,真正的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在建筑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社會上必須建立良好的競爭機制,按照一定的制度模式開展工作,才能體現出商品經濟模式的建筑業。因為建筑行業和其它商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建筑企業可以從建筑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性質和商品的建筑標準等方面出發,建立符合建筑經濟效益要求的發展機制,保證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
一、建筑商品的性質和使用價值
(一)建筑商品的特點
建筑物具有集體群的特點,建筑物體群主要是很多建筑物組成的。這些建筑物具有不同的功能,是組成建筑物群的主要構成。建筑物在形成建筑群的過程中,需要從不用的地點、工藝和專業等模式進行交叉性的生產。而且,建筑物群還具有固定性、單件性、符合性、協作性和預約性等特點。在建筑物的建設過程中,總是固定在某一個地點。而且是分散產生的,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因為一般的商品可以集中進行生產和自由運輸等。而且,一般的商品可以由一個工種完成生產任務。而建筑物從規劃設計到實際的施工,都需要很多不同的工種互相進行協作配合,才能實現全面的生產工作。因為建筑物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工廠預制和現場制作兩種形式。所以,建筑商品具有復合性特點。建筑商品和其它商品的最大區別,就是一般的商品可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但是,建筑商品只能根據情況進行生產。而且,在生產的過程中,施工管理人員還需要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監督和管理。
(二)建筑商品的使用價值
根據建筑物的商品特點可以看出,建筑企業在組織和預約生產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建筑商品的性質和特征進行認真的分析,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實現對建筑商品的監督檢查和組織生產,最終才能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筑物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必須具有使用價值,才能體現出自身的本質屬性。為了滿足人們對建筑物的生產和使用要求,建筑物必須體現出一定的使用價值。例如,建筑商品的一項基本特征就是適用性,任何建筑物都應該滿足建筑物相應的使用需求。而且,建筑物在使用中,應該具有可靠性,可以承載相應的物件和人的質量。同時,建筑物還應該具備能夠經受風雪等自然災害的侵蝕。保證建筑物的質量可靠,真正的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價值,才能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
二、增強建筑標準的重要作用
在建設建筑物的過程中,建筑需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和價值。而且,建筑物的設計應該符合人們的使用和美觀等不同方面的要求。例如,建筑物的設計,應該符合可靠、使用、美觀和耐久等方面的要求,并且體現出建筑物的經濟性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建筑企業只有制定更加優秀的建筑標準,才能符合建筑物的建設過程中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建筑物在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出建筑物的使用價值,最大化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生產需要。所以,從總體的策略來看,在建筑物的建設過程中制定各項建筑標準,對建筑物的經濟效益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制定建筑物的建筑標準也是提高建筑物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基礎條件和根本保證。
(一)實現了建筑標準的要求
建筑企業在制定建筑標準的過程中,對各項建筑標準的制定都應該堅持一定的原則。一項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定要實現建筑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的緊密結合,保證建筑標準的合理化。在經過了一系列的鑒定之后可以發現,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環境之中,建筑標準的形式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目前,建筑的形式呈現多樣化的模式。所以,我國必須根據自身的建筑特點制定出適合我國建筑發展的各種標準,才能實現建筑的經濟效益,從而達到提高建筑經濟的根本目的。建筑標準和建筑的作用存在根本性的差異,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從建筑的工期、勞動材料定額和施工等方面實現對建筑物的標準化設定,才能保證建筑經濟效益得到順利的實現。
(二)促進了建筑的改革
建筑企業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對施工質量的控制,主要是針對建筑工程的設計質量和施工質量這兩方面實施的。在實現對建筑質量控制的時候,建筑施工人員不僅需要按照制定的各項建筑標準實施,還需要制定建筑工程的計劃管理、工序管理、機具管理、物料管理、勞動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各項建筑管理標準。在實現了建筑工程的技術標準和建筑管理標準二者之間的結合之后,可以有效的實現對建筑經濟效益的全面控制。建筑標準的實施過程中,建筑企業不僅需要實現對建筑設計、勘察和施工企業等標準進行嚴格的控制,同時,建筑物的建設過程中,還需要嚴格按照國家的建筑質量管理標準執行。實現建筑的經濟效益,需要國家從我國的建筑業改革形勢出發,才能制定合理、有效地建筑經濟效益實現策略。
三、建筑標準和建筑經濟效益
我國政府為了更好的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根據建筑發展的情況,結合我國的國情,制定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例如,我國政府在建筑的建設過程中,制定了各項相關標準,對建筑行業進行了更好的規劃,促進了建筑企業的健康發展,實現了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的目的。實現建筑的標準化,主要是指人們在建筑活動中,為了實現建筑的經濟效益,所制定的一系列相關的建筑施工和管理規則。最終,可以實現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在建筑的管理中,實現建筑標準化主要是需要建筑企業按照一系列相關的建筑施工和管理規則進行工作,保證可以很好的實現建筑的經濟效益。人們建設建筑物的一項重要實踐依據就是具有建筑標準規則。
在實施建筑物的過程中,可以把建筑物看作是一個復合品,在進行具體建造的時候,需要用到各種不同的建筑材料。建筑的裝備和配件,需要在現場組建完成,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單位。所以,建筑實施屬于一個系統化工程。實現建筑物中的社會化生產和商品化供應,需要建筑企業按照定型化、體系化、模塊化和綜合化等方式,推進建筑建設中的各項工作,才能更好的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從根本上實現建筑的標準化。在實施建筑項目的過程中,建筑企業需要結合嚴密分工和廣泛協作,從根本上實現降低建筑成本的作用,提高建筑的施工生產效率,促進建筑的發展。增強建筑標準化,是提高建筑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途徑,起到了關鍵性的紐帶作用。某建筑工程在增強了建筑標準之后,加強了管理,保證了建筑施工的質量安全,提高了建筑的管理水平和建筑物的功能使用率,不僅促進了建筑企業的發展,還提高了建筑的經濟效益。
四、總結
建筑企業提高建筑經濟效益的一項重要條件,就是建立完善的建筑質量標準體系。對建準物實施嚴格的質量監督,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建筑的質量標準,保證建筑物的使用質量。通過對建筑質量的提高,可以更好的實現建筑商品的使用價值,從根本上實現提高建筑經濟效益的根本目的,促進建筑企業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 楓,王 晴.強化標準意識提高建筑工程質量[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8(12):39-41.
[2] 劉曉飛.淺談提高建筑企業工程標準化意識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J].工程與建設,2011,14(4):43-44.
[3] 王艷玲.我國提高建筑經濟效益問題探索[J].決策咨詢,2012,24(5):65-67.
[4] 金 剛.建筑經濟質量提升策略分析[J].科技資訊,2009,28(12):15-16.
[5] 孫 高.提高建筑經濟效益策略研究[J].建筑經濟,2010,14(3):51-52.
[6] 劉 暢.建筑經濟效益提高的途徑分析[J].中國建材,2010,24(8):21-22.
[7] 余建強,周曉冬.我國建筑工程安全標準體系的現狀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2010,14(3):123-124.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