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讀書是生活方式,也是人生態度。
有人在閱讀中超越自我,更多的人在閱讀中思考改變。弗朗西斯·培根說:“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習近平總書記說:“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在文化大國,讀書本是平常事,但以數據論,并不輕松:中國人均閱讀紙質圖書一年不足5本。營造閱讀氛圍、喚醒閱讀欲望、培養閱讀習慣,政府工作正在為此加大力度。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倡導全民閱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已經進入立法程序,相信“全民閱讀立法近年內將變成現實”。
“文耀貴州,書博天下”。8月初,在貴州舉辦的第24屆全國圖書博覽交易會,將是“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者寶貴的交流契機。書博會既是圖書市場信息的溝通平臺,也是推動全民閱讀的有效途徑。
不惟書博會,近些年,為推動全民閱讀,全國各地都在舉辦卓有成效的讀書活動。在貴州,貴陽孔學堂的學人講座,為建設文化貴州樹立起特色鮮明的人文標桿,更加激發了當地干部群眾的讀書熱情;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當代貴州雜志社等部門聯合舉辦的“書香貴州系列十佳推選”活動,評出了書香貴州十佳機關、十佳企業、十佳個人等典型,營造出書香貴州良好氛圍。
貴州各市州的閱讀活動也風生水起。比如安順市“讓父母和孩子(老師和學生)同讀一本書”的“雙閱讀”活動,參與者至今已有90萬人次,體現和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以“我與書,成長的故事”電視大賽等為主要內容的“書香遵義”系列讀書活動,有力推動了“閱讀、進步、文明”的學習風尚。
在不同層面和范圍,書籍、閱讀的重要價值與力量,正在悄然釋放,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許許多多人。
一個民族的精神信仰、素質修養甚至物質需求,都能在良好讀書習慣與閱讀能力中不斷塑造、提升與創造。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閱讀水平;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取決于學習能力。
閱讀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播繼承。《老子》五千言,深刻論說“道法自然”;《論語》二十篇,娓娓而談“仁義禮智信”;十卷《理想國》,說不盡“正義與善”;十二卷《沉思錄》,冷靜思考著亂世之中“個人道德與責任”……古今中外,浩瀚的書的世界,經典不勝枚舉,我們的責任,是帶著謙遜與虔誠,閱讀并思考、踐行。
拿起書本,暢游知識海洋,滌蕩靈魂塵垢,我們就不會變成精神世界的卑微者。書香繚繞之際,于無聲處品讀良言哲思、人生百味、世事滄桑,我們總能在時間長河中發現一座座精神燈塔,那里閃爍著無數先賢與智者的思想火花,那是人類文明的希望之光,需要代代相續。
而今,于中國民眾而言,需要更富時代眼光的學以致用,去為“中國夢”夯實路基,傳遞文明精髓。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對書籍與讀書的態度,不僅關乎個人修為和執政能力,更會影響社會情緒乃至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醉心于推杯換盞之間、沉迷于錢財攫取之道,唯讀書之事可有可無,絕非合格領導干部基本品性,所以再忙再累,也務必讀書學習,充實自身精神涵養,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執筆:岳 振責任編輯:奚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