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東
2014年6月18日,全國慈善系統工作宣傳會議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我和雜志社兩名同事會前兩天到達西安參與會議會務工作,期間,就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問題采訪了陜西省慈善協會主管宣傳的副會長張曉菊。張會長早已年過花甲,但依然精神矍鑠,條理清晰。
記者:作為至今唯一在全省范圍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的陜西省慈善協會,當初是如何考慮要在全省范圍內推廣?
張曉菊: 中華慈善總會自2011年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后,在全國幾個省市開展試點工作。其中陜西省是試點之一。我們在看了《慈善讀本》以后,覺得這個教材編得好,非常適合中、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發育現階段的接受情況。符合實際,孩子們接受起來會很容易。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實地考察幾所試點學校,現場觀摩課時發現,孩子們和老師互動不生硬,很快孩子就適應了,所以首先得說是教材比較好。
同時,老師也感覺這樣和孩子們交流起來也特別容易,反而相比平時那種單純的講什么學雷鋒啊、做好事啊等說教式教育方式,輕松了很多。在寓教于樂中就能使孩子們感悟到愛的意義,所以說老師也覺得好。
然后,經過試點學校的嘗試及各方面反饋信息,大家都對《慈善讀本》有很高的評價。我們帶著書找到教育廳,并召開了討論會,劉維龍會長親自參加了會議,他認為,慈善單靠物質等于是一個抓手,另一個抓手應該從精神慈善上下工夫。因為當前人們認為我們國家經濟上去了,為何感覺道德水準下降了呢?近年來,扶起跌倒老人反被訛詐事件,校園投毒事件等觸及道德底線的事件頻發,好多人都不敢做好事了。對于這些社會丑陋現象劉會長覺得還是應該從精神上來抓,要從深層次來解決問題,特別是要從娃娃抓起。同時劉會長重點對慈善協會宣傳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把慈善教育作為一個主要項目、重點項目來抓。他提出將其作為 “基因工程”、“種子項目”來抓落實。并要在全省范圍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
記者:在初步制定大方向后是如何把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在全省深入推廣的?
張曉菊: 劉維隆會長做了大量工作,與政府多個部門和教育廳多方協調,具體提出要在全省開展“千校慈善教育項目”,這一提議得到政府財政部門2012年、2013年每年投入500萬元的財政支持,同時省慈善協會聯合教育廳對省內11個市(區)教育局、慈善協會,分別在2012年下發陜教基—【2012】9號文件關于在中小學開展慈善教育活動的通知,和2013年下發陜教基—【2013】17號文件關于認真開展千校慈善教育項目工作的意見。同時省慈善總會為確保千校慈善教育項目科學化、規范化、成效化運行,省慈善協會特別制定《千校慈善教育項目管理辦法》。
通知要求各市(區)教育局、慈善會要成立慈善活動領導小組,并由各級慈善協會分管會長和教育局分管局長牽頭成立慈善文化進校園領導小組。同時要求各市縣區都要有自己的慈善試范項目點,抓好一個點總結經驗,然后在本地區推廣,以點帶面。去年我們分批看了寶雞、榆林、安康等幾個市匯報上來的材料,然后進行了實地考察并通報,對開展項目較好的慈善會、教育局、學校及老師和學生給予獎勵,以激發他們的熱情。
此外,在每年召開的陜西省地市級工作會議上,慈善文化進校園項目都是必然要講到的,以保證這項活動長期持久地開展下去。
至此,陜西省已經有1400多所學校都開展了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下一步還要召開專題會議,在全省進一步推廣。
記者: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兩年多以來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張曉菊:開展慈善進校園后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每年我們都要舉辦慈善文化進校園學生征文活動,從孩子們的作品中,能看到他們自身的感悟,從思想上產生積極的變化,并有些實踐到學習和生活之中。
據老師們反映,自項目開展以來在孩子們身上發生了許多變化,現在上課孩子們的注意力更集中了,上課開小差的少了,這與學習《慈善讀本》有直接的關系,通過學習《慈善讀本》使孩子們懂得了,老師講課是為學生們的付出,學生要以認真聽講的態度來回報老師的付出。還有就是校園內隨手丟垃圾的少了,課間大聲喧嘩的少了,學生們相互幫助的多了……
另外,一些家長也反映,自從學校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后,孩子有了很大變化,原來孩子上、下學回家都一聲不吭,現在每次上下學出門或回家,都會先喊一句“媽(爸)我上學去了、媽(爸)我回來了”。還有的家長反映,平時吃飯連碗都不拿的孩子會主動吃完飯幫媽媽洗碗、掃地、做家務了。雖然只是一句簡單的話語、一些日常生活中很小的事情,但是家長們覺得孩子變了,懂事了、長大了,與他們交流更融洽了。他們都非常感謝慈善文化進校園這項活動。
記者:你們下一步工作計劃和目標是什么?
張曉菊:早期的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政府財政部門連續兩年,每年投入500萬元,給予項目大力支持,但這項活動不可能永遠依靠政府財政的投入,首先我們準備發動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家來捐資購書,擴大宣傳范圍。就在宣傳會的檔期,我們還特意召集全省各市(區)慈善會負責人員召開了一次省內會議,要求各地慈善會動員本地區社會各界力量支持項目持續運行,進一步擴大覆蓋面。
第二點是資源再利用,每年應屆畢業班學生畢業后,把他們用過的《慈善讀本》保留下來,給新生繼續使用,作為一種資源加以循環利用,而節省下的購書資金,可對下一步擴展更多的學校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打下良好基礎。
今后我們將在繼續加大宣傳力度,合理分配項目資金、資源,在最后要把慈善文化進校園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項目在全省每一所學校普及,最終要輻射到全國。?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