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朝+辛金鋁
在華北電力大學就讀著一位來自廈門同安區新民鎮湖柑村的學生邵天賜。兩年前他以理科627分的高分考入該校。記者在和他聊天中看到,他性格樂觀開朗、為人直率、樂于助人。兩年來,他在學習的同時加入了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參加校園掃雪活動,前往北京動物保護中心當義工,加入北京“滋根”組織參與邊遠山區支教活動,到麗康敬老院看望老人,成為志愿者參與“溫暖衣冬”衣物贈送活動,“地球一小時節能減排”宣傳等公益活動,盡自己所能去傳遞微笑,傳遞正能量。
可我們誰也沒想到,面前這么一位陽光燦爛的小伙子其實飽經風霜,生活艱辛。記得當時八九歲的他,父母因勞苦成疾,雙雙去世,小學還沒畢業他就成了一名孤兒,開始由叔叔、嬸嬸代養。2006年,廈門市慈善總會開展扶孤活動,把他列入了資助對象,進入了愛心人士幫扶的視野。小邵很勤快、努力,聰明自信的他不但學習成績優異,而且很受資助人士的喜愛。兩年前,慈善總會把單一的扶孤活動提升為“雨露育青苗”結對幫扶項目,扶助對象擴大到困殘兒童。廈門海翼集團與他結成對子,董事長郭清泉先生專門與他見面,談心聊家常,多次給他鼓勵,承諾一直資助到其大學畢業,每年八九千元。小邵是個懂得感恩的人,他堅信“被資助是一種驕傲,而不是自卑”,他不但接受了愛心,也用自己的能力在傳遞愛心。更讓人欣慰的是,不久前,經過學校黨組織的層層考核,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目前,邵天賜仍在積極參加勤工儉學,參與愛心活動,回饋社會。健康、陽光生活每一天。
跟小邵一樣命運的還有家住同安區汀溪鎮的葉小倩同學。小倩原本生活在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庭,五年前,媽媽和爺爺相繼因病去世。家庭的不幸打破了原來的平靜,年邁的奶奶卻常年小病不斷,家庭經濟來源全部落在了患有腿疾的爸爸身上。就在最灰暗的那段時間里,“雨露育青苗”結對幫扶項目的愛心單位海翼集團成功與她們結成對子。兩年來,愛心單位為他們送去了希望、溫暖和鼓勵,讓她感受到了絕路的盡頭就是希望的轉角。葉小倩在業余時間也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志愿活動,到圖書館做志愿者,和同學們一起去探望空巢老人;到鎮上養老院,幫老人打掃衛生。目前,小倩這棵“青苗”在“雨露”的滋潤下正茁壯成長。
災難無情,人間有愛。為了幫扶像小邵、小倩一樣生活困難的2000多名孤困兒童,廈門市慈善總會在2014年上半年繼續加強開展“雨露育青苗”項目,從多個方面,不同方式,召集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與孤兒和困難家庭兒童結成幫扶對子,長期幫扶他們健康成長。
據了解,2012年6月1日,是“雨露育青苗”項目啟動的日子,廈門市慈善總會為了送給轄區困難小朋友們一份厚禮,召集和發動了眾多愛心單位和人士幫扶經過篩選的2000多名孤困兒童,每名每年1800元,一期三年。項目活動在廈門市委文明辦、廈門市直機關黨工委、廈門市民政局、廈門日報社等單位的支持下,全市280多個單位和個人慷慨解囊,喜結困難兒童。他們給予困難兒童經濟上的補助,從心理上、學習上關心和幫助。多方面全方位的幫扶,既減輕家庭負擔,又讓兒童健康快樂成長,真正把“青苗”培育出來,獲得社會廣泛的好評。
項目提出后,社會各界掀起一股扶孤助困的暖風,國家民政部從中央財政扶助社會組織專項基金中每年資助50萬元,連續三年,擴大了項目的影響力,提升了項目的品牌度。廈門市直機關黨工委把項目做得越來越深,越來越好,黨工委下屬90多個黨組織領導多次親自帶隊入戶訪視幫扶對象,號召黨員干部充當義工播撒愛心。海翼集團一次性把同安區汀溪鎮的64名兒童納入“承包”結對,每名1800元生活補助及時發放到位,同時召集公司黨團員分批、分組入戶看望。建發房產集團、源昌集團也分別結對了100名。南華慈善基金蘇總在組織與結對的50名兒童見面,發放幫扶資金,看到孩子們既可愛又可憐的樣子,現場動容的她當場額外增加6000元扶助資金。
2014年是“雨露育青苗”項目開展的第三年,也是首期結對的最后一年??吹竭@么多的孤困兒童在項目的受益下,陽光健康成長,廈門市慈善總會蔡景祥會長深情地說,一定要把項目再做好,延續下去,讓廈門每位小孩都能享受改革開放發展的成果。聽到這句話,我們似乎看到了2000多名孤困兒童未來的希望變得不再遙遠,同時,也深感項目意義重大。
采訪回來的路上,那一個個漂亮、陽光、笑聲朗朗的兒童臉蛋時不時容映在我們的眼前。?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