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正華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山東曲阜考察時強調:“必須加強企業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這一重要論述為進一步深入推進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近兩年來,臺州市黃巖區廣泛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著力引導全區師生以善言善行做善事,以善道善德當義工,以善學善才盡善責,以善思善念修善心,為臺州的科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道德支撐。
一、弘揚慈善文化,激發師生關于善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道德意愿是對慈善的感知和認同,道德情感是道德意愿的提升和表達,兩者是產生道德行為的前提。“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之所以能得到上萬名師生的高度認同和積極參與,就在于它符合師生對善良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的追尋。首先,“善”世代傳承,具有廣泛的影響和深厚的社會基礎。善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崇善向善之風始終滋養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其次,“善”與時俱進,契合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的要求。社會主義道德作為當代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共同恪守的行為規范,既吸收了“善”的傳統內涵,又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再次,“善”回應道德訴求,體現了師生的現實利益。良好的社會風尚是人民群眾的美好向往。近年來,我國道德領域出現了一些消極現象,敗壞了社會風氣。“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抓住了當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人性冷漠、誠信缺失、不盡職守等問題,從青少年學生抓起,從小培養他們“善”的心靈,同時回應了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群眾對良好道德風尚的期待與向往,喚起了人們內心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
二、加強慈善引導,培養師生的正確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善良的道德行為來源于正確的道德判斷和強烈的道德責任。“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充分發揮慈善文化的動員作用,在揚善懲惡中培育師生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從而帶動全社會道德風氣的好轉。一是近10萬名師生共同學習慈善文化的重要意義,積極營造時時能聽到、事事能感受到善的氛圍。二是抓道德治理。“慈善文化進校園”不僅凈化了校園內的道德提升,而且慈善文化在大部分地方已影響到社區、企業、農村。圍繞社會反映的強烈突出問題,區委、區政府大力開展“多城多創”活動,即創建衛生城市、環保城市、文明城市。目前,臺州市正在接受國家相關部門驗收,爭當全國衛生城市。各窗口單位,很難看到過去“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公共場所謙虛有禮、文明有序。道路清潔干凈、交通四通八達、生活十分便利,人民生活基本上實現了小康。前幾年存在的黃賭毒現象,基本上消除。師生及廣大群眾的道德責任感普遍提升。
三、廣泛組織發動,提高廣大師生及人民群眾自覺的道德實踐能力。道德建設,貴在自覺踐行。只有人人修身自律,才能積小善為大德。“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突出實踐的價值理念,努力促進師生從“向善”到“樂善”的轉變。一是從學校邁向社會。黨委、政府十分重視,區委書記陳偉義同志要求區四套班子領導對自己來個五問:一問本職工作是否盡力去做了,職責是否盡到了。二問分管工作中的難題解決了多少。三問聯系的單位、鄉鎮道德水準提高了多少。四問民生問題關注了多少。五問在急難險重情況下,你去擔當破難了沒有。二是從學校邁向機關。機關干部要對自己四問:一問思想是否解放。二問是否把群眾當親人,滿腔熱情接待。三問工作有無推諉扯皮,出現“腸梗阻”。四問工作是否盡力,有無求穩守攤,自由散漫。三是從學校邁向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干部。一問有無與群眾打成一片。二問在基層工作是否安心。三問工作方法有無簡單粗暴,辦事不公。四問工作有無侵害了群眾利益。五問有無真心實意幫助基層和群眾謀發展。六問重點工作破解了多少難題。
“慈善文化進校園”,帶動了機關、鄉鎮、社區的善行義舉,使社會各界一起感覺善、宣揚善、踐行善、積累善。
四、完善長效機制,凝聚師生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堅持《慈善讀本》的力量是道德建設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以科學管用的機制作保障,為凝聚師生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創造了條件。一是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培育向善的力量,學校黨政工團高度重視、各負其責,政教處、班主任常抓不放手,學雷鋒、升國旗,走出校門宣傳慈善,取得了全社會的贊譽。二是建立有效的表彰獎勵機制。凡是好人好事、優秀的《讀本》文章、轉化后進生的榜樣、優秀學生干部和三好學生,都予以表揚和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慈善》雜志曾刊登我區25位同學和老師的優秀文章,區教育局與慈善總會都及時通報表彰并予以褒獎,使師生們看到了善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三是組織師生觀看表現凡人善舉的電視劇,制訂《幫扶生活困難學生的助困標準》。2013年,區慈善總會撥出30萬元為家庭生活困難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了營養餐補助。師生及家長處處能看到,時時能聽到,事事能感受到慈善的力量。
道德建設貴在自覺踐行,只有人人修身自律,才能積小善為大德。“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突出重在實踐的價值理念,特別是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道路,關系到國家將來的前途和命運,意義十分重大。讓我們一起弘揚慈善文化,以凝聚向善的力量共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而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