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美華
而今,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語文教學中,不僅錄音機、計算機這些常見的教具走進了課堂,而且液晶投影儀、電子白板等裝備也在教學中司空見慣。利用現代化信息媒體輔助教學,不僅給教師帶來了方便,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一、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特別是剛入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的年齡小,控制注意的能力還比較弱,很難抑制與學習任務無關的思維活動。如果教師上課只是枯燥地講解知識,就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自然不會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小溪生病了》一課時,小溪不是人怎么會生病呢?小溪生病是什么樣子?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太小,讓他們去理解這些很難。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動漫課件向學生揭示了小溪生病的原因:小兔、小猴、小羊等小動物隨意往小溪里扔垃圾,日復一日小溪的水就變黑變臭了。動漫課件中對小動物與小溪的語言、動作的聲像描述,完全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把他們不易理解的問題很輕松就解決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縮短教學時間,拓展課外知識
課堂教學的時間只有短暫的40分鐘,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有時需要教師歸納整理一些分散的知識點,使之形成知識網絡,再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還可以在短時間內將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新知識、新素材引入課堂,展示更多的授課內容,加大課堂知識容量。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四(2)時,課文中出現了蘋果、李子、香蕉等14種水果的名稱,可是有些水果一年級的孩子根本沒見過或無法區分,于是我在教學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了水果圖片并附有文字名稱,學生圖文對照,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記住了水果的名稱,并通過找朋友的游戲把水果圖和水果名稱正確連線。這就大大縮短了教學時間,我利用剩余的時間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認識更多課文中沒有出現的水果,學生們個個饞涎欲滴,爭著搶著識字認水果,學習氣氛高漲。利用多媒體引入課外教學資源,對提高學生獨立識記生字的能力有很大幫助,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審美意識
語文課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質就在于能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體驗和感悟到自然、社會、生活之美。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接觸的事物很少,只憑教師的講解難以消化難點知識,但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圖片、動畫、視頻、音樂等形式來展現小學語文課文中描寫的自然景觀,使學生身臨其境,在大自然的優美景色中培育美感,陶冶情操。
例如,我在講授教科版一年級語文《家》一課時,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并不了解小鳥、魚兒、蜜蜂、蜻蜓的家在哪兒、是什么樣子的,所以我在教學時用動漫課件向學生展示文中出現的小動物的家的位置和模樣,并配上優美的音樂,帶領學生神游其中,讓學生用眼睛去發現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求知氣氛中獲取知識。可見,信息技術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豐富學生的情感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渲染課堂氣氛,深化文章意境
小學語文低年級課文主要以兒歌、兒童詩或韻律較強的小短文為主,這些體裁的文章非常適合學生朗讀。如果教師課前準備好適合朗讀的背景畫面,再配上音樂,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配樂朗讀,定會渲染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因為音樂在抒情方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背景畫面與配樂的合理運用,再加上學生聲情并茂的語言表達,完全可以打造出文章的意境,使學生對文章的主題理解得更深入。
例如,在教學《小貓釣魚》一文時,我采用的課件色彩鮮明,音樂優美,背景動畫生動有趣,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想象空間。在背景動畫的引領下,學生們在腦海中描繪出文章的意境,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由于對課文理解得比較深入,學生們誦讀時聲情并茂,富有感染力。
五、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運用信息技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然而現在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完全依靠多媒體,被信息技術禁錮住教學手段和思維,未能將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有效結合。如有的教師一堂課基本上都是課件展示,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看上去課堂教學很新潮,學生很活躍,但卻忽略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和交流。有的教師把課文內容做成課件讓學生反復讀,卻完全脫離了文本,學生領悟不到文本的魅力,一堂課熱熱鬧鬧上下來,學生幾乎連書本都沒看,最基本的學習任務都沒有完成。這樣信息技術教學根本無法促進教學相長。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周密考慮,哪些內容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最適宜,哪些環節最需要板書教學,哪些知識點需要教師直接講授,要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尋找信息技術與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科整合的最佳結合點,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最優化。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