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
不管國企還是民企,都有優勢和弊端,發展混合所有制,就是希望不同經濟形式包括資源的優勢互補、劣勢對沖。
《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已向社會公布,并于3月17日召開了啟動暨推介會。本次會議上,來自北京、上海、重慶等地企業家、投資人士及學者,對貴州本輪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給予極高期望與評價,認為貴州的國企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三年行動計劃”旨在推動國企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構有利于企業科學發展的產權制度和體制機制,促進企業做優做強,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帶動力。根據這份方案描繪的路線圖與參會人士所發表觀點,貴州省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同臺共舞”的改革格局呼之欲出,“國民共進”改革新時代即將出現。
開放度體現改革誠意
貴州對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是“思想上要更開放,方法上要出實招,力度上要更大”。 復興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在推介會上說,貴州本輪國企產權制度改革落實的“決心非常明確”。并表示“愿意乘這股東風”,參與貴州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產權制度的優化、完善,是企業效率提高的基本前提,是構建健康市場競爭秩序的基礎。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至少包括所有權制度、經營權制度以及處置權制度、收益權制度改革。“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產權制度要求,可為長期政企不分、權責不明、效率不高的國有企業提升實力與競爭力注入市場能量,也能激發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
貴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所定目標,增強了企業家對貴州國企改革的信心。“形成3戶功能性投資運營企業,做強2戶公共服務性企業,競爭性企業全部實現產權多元化,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具備條件的打造成為投資控股公司,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這個改革任務要“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
從年度目標看,“三年行動計劃”采取的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原則。2014年的改革任務是,抓好調查研究、方案制定,全面啟動監管企業集團層面以及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推動部分經營困難的子公司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探索建立監管企業改革改制操作平臺及運行機制。
2015年,監管企業集團層面及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要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運營公司規范運行,公共服務性企業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國有資本與各類社會資本廣泛融合,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模式基本形成。
到2016年,省國資委監管企業集團層面及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要“全面完成”,現代企業制度“全面建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董事會規范高效運轉,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三項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企業活力、競爭力和帶動力明顯增強。
貴州省在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較早推出國企改革方案,在改革行動的及時性上得到不少贊譽,且方案的“思想解放程度、開放程度都在全國走在前面”。具體到改革細則,輿論關注較大的內容集中在國有股比例不設限制、明確分類等方面。
方案提出,“對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原則上不設限制”。根據諸多觀點,從投資者關注的角度,在積極進行企業制度創新方面,股比設置上的最大開放度,體現了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改革導向,也體現了改革誠意。
分類明確為戰略投資者指明了進入方向與領域,改革的路徑更加清晰。在不少地方國企改革“分類推進”的表述普遍較為模糊的情況下,貴州省把省國資委監管企業明確分為功能型、公共服務型和競爭型企業,在競爭型企業中還分出資源型與一般競爭性企業,并且對每一類型企業的定位、改革思路都寫得很清楚。比如,貴州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改革思路與定位是,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增強投融資能力,加強對優勢產業、戰略性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的投資引導,突出投資帶動和資本運營功能,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并強調子公司依托產業項目全面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發揮產業或項目“孵化”作用。
讓財富源泉充分涌流
混合所有制是“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詞。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對混合所有制的解釋是,不管國企還是民企,都有優勢和弊端,發展混合所有制,就是希望不同經濟形式包括資源的優勢互補、劣勢對沖。混合所有制是“針對充分競爭性行業”,目前,中國國有經濟結構中,80%以上都屬于充分競爭性行業,因此混合所有制是改革重點,但是“國有股不能一股獨大”。
“關鍵是改國企母公司。”周放生說,雖然在結構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在國企二級、三級以下公司有很多也已經有了股權多元化,“但是母公司沒有改,天花板沒有動”。
在貴州省“三年行動計劃”中,特別對競爭類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改革目標,即在集團層面及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多種形式,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企業整體改革,實現產權多元化,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母公司基本上是國有獨資為主,或者國有絕對控股,這次改革重點是突破天花板,改母公司。” 周放生建議。
在“三年行動計劃”中,強調了允許關鍵崗位的經營管理人員、技術核心人員和業務骨干入股參與企業改制;探索建立員工持股和期權激勵合理進退、動態調整的運行機制,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各類投資者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方式出資;支持各類社會資本通過參股、控股或并購等形式和途徑,參與省屬國企改革。這體現了合作方式的靈活性。
強化產權保護,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力帆控股集團總裁、重慶藍洋金融執行董事兼總裁胡定核說,從全世界看,市場經濟的主體肯定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要自己承擔創業或創新風險、分享利潤,要想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產權保護才是“最關鍵的”。
諸如此類的產權改革與制度建設,可以“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尤其是在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型經濟與信息經濟成為重要增長極的時代,現代知識、技術與管理所蘊藏的經濟活力,是否會充分擴展至整個經濟體系,這給與產權相對應的資源流向與收益分配制度建設提出了很高要求。
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夫認為,以產權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國企改革,“實際上只是為企業迎接新技術浪潮創造了一個契機”。當然“契機”并不意味著“希望”,還有更深層次的挑戰,是完成“企業商業精神變革、商業模式創新和徹底的組織再造”,本輪國企改革是一次面對“新技術浪潮”的求生行動。
改革是企業發展必經之路
從全局看,貴州省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較為突出,國有企業改革的緊迫性非常明顯。目前全省136萬市場主體中,超過八成為個體工商戶,企業主體實際上只有將近20%。據浙江省、江蘇省2011年的數據,其企業市場主體都在30%左右。
另外,貴州省國有企業產業結構單一,而且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國有經濟的比重較大,大約占到60%,民營經濟活力不足。從國有經濟“蛋糕”中,出讓更多的資源份額,培育市場主體規模與實力,是產權改革特別是競爭性行業產權改革繞不過去的攻堅環節。在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中,競爭性企業涉及面較廣,占比也較高,因此,民營經濟的資源獲取渠道與市場配置還有很大改革空間。
企業層面,“改革已成為企業生存的必經之路”。以茅臺集團為例,“作為一家白酒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或者說殘酷的”。 貴州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房國興說,茅臺集團面臨當前這個形勢,結合深化改革,用市場的力量來激活茅臺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對于國有企業發展本身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貴州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韓先平說,由于產權多元化程度不高,難以真正形成決策高效、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影響了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影響了資源優勢的發揮,影響了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制約了企業的活力。
不少企業的改革已經開始行動。據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炳軍介紹,盤江集團深化改革工作已全面啟動,集團各公司都成立了專門的改革機構,并完成了前期清產核資工作;編制上報了盤江集團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盤江控股公司已聘請知名的普華會計師事務所和竟天律師事務所進場,正在開展盡職調查、戰略梳理工作。
梁信軍認為,國有企業改革有兩條底線,第一條是改制要依法依規,第二條是員工利益要得到保障。在“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要“依法依規妥善處理職工勞動關系”和“加強監督管理”,其中包括國企改革要按規定公開改革方案及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產權交易、職工安置等重大事項,以及一系列監督措施。
經過近幾年大力度改革開放、高速發展,貴州已積累了比較大的吸引力,為國企改革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尹剛用三個“好”來解釋他們在貴州的業務拓展“速度快、推進順利”的原因:貴州省投資環境好、合作伙伴好、未來發展前景好。尹剛表示,中國通號將積極參與地方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資本互相融合的改革力度;將進一步發揮中央企業主力軍作用,多渠道、多層次參與貴州省經濟建設,共同建設“多彩貴州”。(責任編輯/喻丹)
不管國企還是民企,都有優勢和弊端,發展混合所有制,就是希望不同經濟形式包括資源的優勢互補、劣勢對沖。
《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已向社會公布,并于3月17日召開了啟動暨推介會。本次會議上,來自北京、上海、重慶等地企業家、投資人士及學者,對貴州本輪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給予極高期望與評價,認為貴州的國企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三年行動計劃”旨在推動國企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構有利于企業科學發展的產權制度和體制機制,促進企業做優做強,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帶動力。根據這份方案描繪的路線圖與參會人士所發表觀點,貴州省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同臺共舞”的改革格局呼之欲出,“國民共進”改革新時代即將出現。
開放度體現改革誠意
貴州對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是“思想上要更開放,方法上要出實招,力度上要更大”。 復興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在推介會上說,貴州本輪國企產權制度改革落實的“決心非常明確”。并表示“愿意乘這股東風”,參與貴州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產權制度的優化、完善,是企業效率提高的基本前提,是構建健康市場競爭秩序的基礎。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至少包括所有權制度、經營權制度以及處置權制度、收益權制度改革。“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產權制度要求,可為長期政企不分、權責不明、效率不高的國有企業提升實力與競爭力注入市場能量,也能激發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
貴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所定目標,增強了企業家對貴州國企改革的信心。“形成3戶功能性投資運營企業,做強2戶公共服務性企業,競爭性企業全部實現產權多元化,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具備條件的打造成為投資控股公司,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這個改革任務要“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
從年度目標看,“三年行動計劃”采取的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原則。2014年的改革任務是,抓好調查研究、方案制定,全面啟動監管企業集團層面以及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推動部分經營困難的子公司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探索建立監管企業改革改制操作平臺及運行機制。
2015年,監管企業集團層面及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要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運營公司規范運行,公共服務性企業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國有資本與各類社會資本廣泛融合,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模式基本形成。
到2016年,省國資委監管企業集團層面及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要“全面完成”,現代企業制度“全面建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董事會規范高效運轉,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三項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企業活力、競爭力和帶動力明顯增強。
貴州省在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較早推出國企改革方案,在改革行動的及時性上得到不少贊譽,且方案的“思想解放程度、開放程度都在全國走在前面”。具體到改革細則,輿論關注較大的內容集中在國有股比例不設限制、明確分類等方面。
方案提出,“對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原則上不設限制”。根據諸多觀點,從投資者關注的角度,在積極進行企業制度創新方面,股比設置上的最大開放度,體現了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改革導向,也體現了改革誠意。
分類明確為戰略投資者指明了進入方向與領域,改革的路徑更加清晰。在不少地方國企改革“分類推進”的表述普遍較為模糊的情況下,貴州省把省國資委監管企業明確分為功能型、公共服務型和競爭型企業,在競爭型企業中還分出資源型與一般競爭性企業,并且對每一類型企業的定位、改革思路都寫得很清楚。比如,貴州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改革思路與定位是,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增強投融資能力,加強對優勢產業、戰略性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的投資引導,突出投資帶動和資本運營功能,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并強調子公司依托產業項目全面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發揮產業或項目“孵化”作用。
讓財富源泉充分涌流
混合所有制是“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詞。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對混合所有制的解釋是,不管國企還是民企,都有優勢和弊端,發展混合所有制,就是希望不同經濟形式包括資源的優勢互補、劣勢對沖。混合所有制是“針對充分競爭性行業”,目前,中國國有經濟結構中,80%以上都屬于充分競爭性行業,因此混合所有制是改革重點,但是“國有股不能一股獨大”。
“關鍵是改國企母公司。”周放生說,雖然在結構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在國企二級、三級以下公司有很多也已經有了股權多元化,“但是母公司沒有改,天花板沒有動”。
在貴州省“三年行動計劃”中,特別對競爭類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改革目標,即在集團層面及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多種形式,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企業整體改革,實現產權多元化,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母公司基本上是國有獨資為主,或者國有絕對控股,這次改革重點是突破天花板,改母公司。” 周放生建議。
在“三年行動計劃”中,強調了允許關鍵崗位的經營管理人員、技術核心人員和業務骨干入股參與企業改制;探索建立員工持股和期權激勵合理進退、動態調整的運行機制,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各類投資者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方式出資;支持各類社會資本通過參股、控股或并購等形式和途徑,參與省屬國企改革。這體現了合作方式的靈活性。
強化產權保護,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力帆控股集團總裁、重慶藍洋金融執行董事兼總裁胡定核說,從全世界看,市場經濟的主體肯定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要自己承擔創業或創新風險、分享利潤,要想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產權保護才是“最關鍵的”。
諸如此類的產權改革與制度建設,可以“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尤其是在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型經濟與信息經濟成為重要增長極的時代,現代知識、技術與管理所蘊藏的經濟活力,是否會充分擴展至整個經濟體系,這給與產權相對應的資源流向與收益分配制度建設提出了很高要求。
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夫認為,以產權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國企改革,“實際上只是為企業迎接新技術浪潮創造了一個契機”。當然“契機”并不意味著“希望”,還有更深層次的挑戰,是完成“企業商業精神變革、商業模式創新和徹底的組織再造”,本輪國企改革是一次面對“新技術浪潮”的求生行動。
改革是企業發展必經之路
從全局看,貴州省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較為突出,國有企業改革的緊迫性非常明顯。目前全省136萬市場主體中,超過八成為個體工商戶,企業主體實際上只有將近20%。據浙江省、江蘇省2011年的數據,其企業市場主體都在30%左右。
另外,貴州省國有企業產業結構單一,而且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國有經濟的比重較大,大約占到60%,民營經濟活力不足。從國有經濟“蛋糕”中,出讓更多的資源份額,培育市場主體規模與實力,是產權改革特別是競爭性行業產權改革繞不過去的攻堅環節。在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中,競爭性企業涉及面較廣,占比也較高,因此,民營經濟的資源獲取渠道與市場配置還有很大改革空間。
企業層面,“改革已成為企業生存的必經之路”。以茅臺集團為例,“作為一家白酒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或者說殘酷的”。 貴州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房國興說,茅臺集團面臨當前這個形勢,結合深化改革,用市場的力量來激活茅臺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對于國有企業發展本身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貴州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韓先平說,由于產權多元化程度不高,難以真正形成決策高效、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影響了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影響了資源優勢的發揮,影響了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制約了企業的活力。
不少企業的改革已經開始行動。據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炳軍介紹,盤江集團深化改革工作已全面啟動,集團各公司都成立了專門的改革機構,并完成了前期清產核資工作;編制上報了盤江集團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盤江控股公司已聘請知名的普華會計師事務所和竟天律師事務所進場,正在開展盡職調查、戰略梳理工作。
梁信軍認為,國有企業改革有兩條底線,第一條是改制要依法依規,第二條是員工利益要得到保障。在“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要“依法依規妥善處理職工勞動關系”和“加強監督管理”,其中包括國企改革要按規定公開改革方案及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產權交易、職工安置等重大事項,以及一系列監督措施。
經過近幾年大力度改革開放、高速發展,貴州已積累了比較大的吸引力,為國企改革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尹剛用三個“好”來解釋他們在貴州的業務拓展“速度快、推進順利”的原因:貴州省投資環境好、合作伙伴好、未來發展前景好。尹剛表示,中國通號將積極參與地方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資本互相融合的改革力度;將進一步發揮中央企業主力軍作用,多渠道、多層次參與貴州省經濟建設,共同建設“多彩貴州”。(責任編輯/喻丹)
不管國企還是民企,都有優勢和弊端,發展混合所有制,就是希望不同經濟形式包括資源的優勢互補、劣勢對沖。
《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已向社會公布,并于3月17日召開了啟動暨推介會。本次會議上,來自北京、上海、重慶等地企業家、投資人士及學者,對貴州本輪國企產權制度改革給予極高期望與評價,認為貴州的國企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三年行動計劃”旨在推動國企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構有利于企業科學發展的產權制度和體制機制,促進企業做優做強,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帶動力。根據這份方案描繪的路線圖與參會人士所發表觀點,貴州省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國有資本與民間資本“同臺共舞”的改革格局呼之欲出,“國民共進”改革新時代即將出現。
開放度體現改革誠意
貴州對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是“思想上要更開放,方法上要出實招,力度上要更大”。 復興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在推介會上說,貴州本輪國企產權制度改革落實的“決心非常明確”。并表示“愿意乘這股東風”,參與貴州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產權制度的優化、完善,是企業效率提高的基本前提,是構建健康市場競爭秩序的基礎。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至少包括所有權制度、經營權制度以及處置權制度、收益權制度改革。“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產權制度要求,可為長期政企不分、權責不明、效率不高的國有企業提升實力與競爭力注入市場能量,也能激發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
貴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所定目標,增強了企業家對貴州國企改革的信心。“形成3戶功能性投資運營企業,做強2戶公共服務性企業,競爭性企業全部實現產權多元化,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具備條件的打造成為投資控股公司,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這個改革任務要“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
從年度目標看,“三年行動計劃”采取的是“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原則。2014年的改革任務是,抓好調查研究、方案制定,全面啟動監管企業集團層面以及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推動部分經營困難的子公司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探索建立監管企業改革改制操作平臺及運行機制。
2015年,監管企業集團層面及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要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運營公司規范運行,公共服務性企業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國有資本與各類社會資本廣泛融合,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模式基本形成。
到2016年,省國資委監管企業集團層面及子公司產權制度改革要“全面完成”,現代企業制度“全面建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董事會規范高效運轉,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三項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企業活力、競爭力和帶動力明顯增強。
貴州省在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較早推出國企改革方案,在改革行動的及時性上得到不少贊譽,且方案的“思想解放程度、開放程度都在全國走在前面”。具體到改革細則,輿論關注較大的內容集中在國有股比例不設限制、明確分類等方面。
方案提出,“對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原則上不設限制”。根據諸多觀點,從投資者關注的角度,在積極進行企業制度創新方面,股比設置上的最大開放度,體現了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改革導向,也體現了改革誠意。
分類明確為戰略投資者指明了進入方向與領域,改革的路徑更加清晰。在不少地方國企改革“分類推進”的表述普遍較為模糊的情況下,貴州省把省國資委監管企業明確分為功能型、公共服務型和競爭型企業,在競爭型企業中還分出資源型與一般競爭性企業,并且對每一類型企業的定位、改革思路都寫得很清楚。比如,貴州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其改革思路與定位是,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增強投融資能力,加強對優勢產業、戰略性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的投資引導,突出投資帶動和資本運營功能,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并強調子公司依托產業項目全面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發揮產業或項目“孵化”作用。
讓財富源泉充分涌流
混合所有制是“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詞。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對混合所有制的解釋是,不管國企還是民企,都有優勢和弊端,發展混合所有制,就是希望不同經濟形式包括資源的優勢互補、劣勢對沖。混合所有制是“針對充分競爭性行業”,目前,中國國有經濟結構中,80%以上都屬于充分競爭性行業,因此混合所有制是改革重點,但是“國有股不能一股獨大”。
“關鍵是改國企母公司。”周放生說,雖然在結構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在國企二級、三級以下公司有很多也已經有了股權多元化,“但是母公司沒有改,天花板沒有動”。
在貴州省“三年行動計劃”中,特別對競爭類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改革目標,即在集團層面及子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多種形式,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推動企業整體改革,實現產權多元化,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母公司基本上是國有獨資為主,或者國有絕對控股,這次改革重點是突破天花板,改母公司。” 周放生建議。
在“三年行動計劃”中,強調了允許關鍵崗位的經營管理人員、技術核心人員和業務骨干入股參與企業改制;探索建立員工持股和期權激勵合理進退、動態調整的運行機制,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各類投資者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方式出資;支持各類社會資本通過參股、控股或并購等形式和途徑,參與省屬國企改革。這體現了合作方式的靈活性。
強化產權保護,是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方面。力帆控股集團總裁、重慶藍洋金融執行董事兼總裁胡定核說,從全世界看,市場經濟的主體肯定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要自己承擔創業或創新風險、分享利潤,要想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產權保護才是“最關鍵的”。
諸如此類的產權改革與制度建設,可以“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尤其是在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型經濟與信息經濟成為重要增長極的時代,現代知識、技術與管理所蘊藏的經濟活力,是否會充分擴展至整個經濟體系,這給與產權相對應的資源流向與收益分配制度建設提出了很高要求。
和君集團董事長王明夫認為,以產權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國企改革,“實際上只是為企業迎接新技術浪潮創造了一個契機”。當然“契機”并不意味著“希望”,還有更深層次的挑戰,是完成“企業商業精神變革、商業模式創新和徹底的組織再造”,本輪國企改革是一次面對“新技術浪潮”的求生行動。
改革是企業發展必經之路
從全局看,貴州省經濟發展面臨的矛盾較為突出,國有企業改革的緊迫性非常明顯。目前全省136萬市場主體中,超過八成為個體工商戶,企業主體實際上只有將近20%。據浙江省、江蘇省2011年的數據,其企業市場主體都在30%左右。
另外,貴州省國有企業產業結構單一,而且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國有經濟的比重較大,大約占到60%,民營經濟活力不足。從國有經濟“蛋糕”中,出讓更多的資源份額,培育市場主體規模與實力,是產權改革特別是競爭性行業產權改革繞不過去的攻堅環節。在貴州省國資委監管企業中,競爭性企業涉及面較廣,占比也較高,因此,民營經濟的資源獲取渠道與市場配置還有很大改革空間。
企業層面,“改革已成為企業生存的必經之路”。以茅臺集團為例,“作為一家白酒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是相當激烈的,或者說殘酷的”。 貴州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房國興說,茅臺集團面臨當前這個形勢,結合深化改革,用市場的力量來激活茅臺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對于國有企業發展本身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貴州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韓先平說,由于產權多元化程度不高,難以真正形成決策高效、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影響了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影響了資源優勢的發揮,影響了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制約了企業的活力。
不少企業的改革已經開始行動。據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炳軍介紹,盤江集團深化改革工作已全面啟動,集團各公司都成立了專門的改革機構,并完成了前期清產核資工作;編制上報了盤江集團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盤江控股公司已聘請知名的普華會計師事務所和竟天律師事務所進場,正在開展盡職調查、戰略梳理工作。
梁信軍認為,國有企業改革有兩條底線,第一條是改制要依法依規,第二條是員工利益要得到保障。在“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要“依法依規妥善處理職工勞動關系”和“加強監督管理”,其中包括國企改革要按規定公開改革方案及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產權交易、職工安置等重大事項,以及一系列監督措施。
經過近幾年大力度改革開放、高速發展,貴州已積累了比較大的吸引力,為國企改革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尹剛用三個“好”來解釋他們在貴州的業務拓展“速度快、推進順利”的原因:貴州省投資環境好、合作伙伴好、未來發展前景好。尹剛表示,中國通號將積極參與地方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資本互相融合的改革力度;將進一步發揮中央企業主力軍作用,多渠道、多層次參與貴州省經濟建設,共同建設“多彩貴州”。(責任編輯/喻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