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葉俊
3月5日至3月10日,貴州代表團11場主題集中采訪活動在北京緊鑼密鼓的進行。
“民營的力量”、“貴州白酒產業轉型和升級”、 “‘云中漫步——貴州迎來‘大數據時代”、“貴安新區的比較優勢”、“融入長江經濟帶及泛珠合作后的貴州生態實踐”……精心安排的主題采訪活動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
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商報、人民網、中國網、騰訊網等30余家媒體和網站,近300人次記者參加主題采訪。
兩會期間,主題采訪活動成為展示貴州代表、委員參政議政風采及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重要平臺,全國政協委員、貴州政協副主席、貴州師范大學副校長謝曉堯,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等15名代表、委員在與記者的互動交流中提升著貴州“話題”的熱度、傳遞出貴州發展的自強自信。
主題采訪更具“話題意識”
“往年也有政府安排的集中采訪,但今年的采訪更能挖掘新聞點。”在采訪現場,不少媒體記者都表示,今年貴州安排的主題采訪,較之往年更明顯的體現出“話題意識”和現實針對性。
從選題策劃的角度看,這11場選題都具有全國性、區域性,雖然選題落腳點在貴州,但卻具有大視野。無論是南極科考還是大數據產業發展建設,亦或是國家級新區和長江經濟帶,都是具有區域戰略意義甚至國家戰略意義的選題。這不僅是因為在全國兩會這個平臺上,全國性的話題更引起關注和共鳴,也客觀的反映了貴州的開放水平在不斷加大,區域融合發展加速推進和國家戰略地位進一步增強。
“我在長城站待了50天,感覺隨時都有大風,低的是五級,高的是八級、十級,這個風能不能用起來?”作為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隊員,也是貴州籍首位南極科考隊員,謝曉堯提交了一份在中國南極長城科考站試點使用風能發電的提案,他認為,這不僅是他個人的責任,也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責任。
談起南極科考之旅,回憶起在南極的經歷,謝曉堯感觸很深,同時,他提出的很多對于南極環境的保護問題也極具現實啟發性,在南極的環境保護上中國能做什么?如何有效利用南極的資源?這些具有時代價值的話題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
此次選題顯然也做到了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回應。比如八項規定以來,白酒產業步入低谷,社會各界對于以茅臺為首的貴州白酒如何發展比較關注。因此集中采訪活動在第二場就邀請了全國人大代表、茅臺董事長袁仁國談貴州白酒的轉型升級。
在采訪中,袁仁國表示,八項規定對茅臺酒的銷量基本沒有影響,并談起了茅臺酒的“私人定制”,這位國酒掌門人風趣的說:“希望各媒體高度關注,如果你們有這樣的需求,是中外500強或者中外名人我們都可以為他定制。”
作為行業領軍者,茅臺積極營銷轉型,成果不俗。通過兩會平臺,茅臺展示了企業發展的自信和努力,同時也為向外界傳遞出貴州白酒健康持續發展的信息。
11場采訪活動涉及面廣,包括經濟、民生、科技、生態等多個方面。據了解,為了做到每場主題采訪盡量出彩,貴州宣傳組提前與代表、委員和媒體進行了充分溝通,梳理出貴州熱點、亮點,確保主題采訪具備更好的新聞性和傳播性。
從媒體的宣傳報道效果來看,在傳統報刊和中央新聞網、商業網、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媒體平臺,關于主題采訪活動新聞的刊發、轉載、推送的報道量可謂前所未有。《“油”改“風”少旅游——謝曉堯建言南極環保》、《貴州茅臺“逆襲” 1-2月銷量同比增20%》等一批稿件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內”“外”結合提升熱度
作為貴州兩會期間宣傳報道的自選動作,連續集中采訪更能就每一個話題進行深入探討,這也是分組討論、開放日等活動難以實現的。在集中采訪現場,邀請出席的貴州代表、委員都積極發聲,向社會傳遞出貴州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各個方面的新思路、新氣象。
不過,與往年多以政府官員談經濟社會發展不同,今年的采訪活動,除了在主題選擇上充分考慮新聞性、傳播性和話題熱度之外,幾乎每場采訪活動都邀請了省外專家學者,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形成對話交流。形成“內”、“外”結合,共議“貴州話題”的開放氛圍。受邀參加的嘉賓觀點獨到,邏輯清晰,談吐幽默,成為主題采訪活動的一道靚麗風景。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出席“貴州白酒產業的升級與轉型“采訪活動,與袁仁國一起論道白酒產業的轉型發展,一方面增加了此次集中采訪的理論深度和專業視角;同時也讓這次以貴州白酒發展為核心的采訪具備了全國視野。
在“‘云中漫步——貴州迎來‘大數據時代”主題采訪活動中,貴陽市副市長毛有碧,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中國民主促進會貴州省委副主委、貴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院長謝泉,四名政企學研的代表從各自的角度談大數據,碰撞出不少思想火花,讓社會各界對于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有了新的認識。比如王偉談到的云要下雨數據要落地,謝泉提出大數據有規律可循,都表明了貴州在大數據產業方面的務實和自信。
在“合作共贏樂惠民生”主題采訪中,全國兩會的平臺和貴州代表團的主題集中采訪為銅仁市、國務院扶貧辦以及蘇州市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良機。圍繞著如何更為有效的實現對口幫扶談想法、講思路,銅仁與蘇州形成了進一步深入對口幫扶工作思路。
今年的集中采訪力求創新,以往以介紹宣傳為主的采訪,今年明顯加重了提問環節,并且專家學者與地方官員之間經常有直接的補充發言和對話,氣氛輕松,很多專家學者在與地方領導、記者的交談中,對貴州多個方面的發展提出了大量真知灼見。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建言,發展大數據,貴州要有破釜沉舟勇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提醒貴安新區要注重“人”的優勢,要關注貴州在外務工的幾百萬勞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建言畢節要努力打破“資源詛咒”……
參加貴州集中采訪活動的專家學者多達數十位。這些關注著貴州發展的專家學者,無論是直言貴州現在還存在的問題,還是提出解決思路,或是提醒未來發展可能出現的障礙,都為“貴州話題”增加了熱度,為貴州發展注入了正能量。(責任編輯/李坤)
鏈接
主題集中采訪活動 嘉賓
民營的力量 王秉清全國人大代表 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
謝強全國人大代表 貴州省工商聯副主席
貴州白酒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袁仁國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馬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南極科考經歷 謝曉堯全國政協委員、貴州政協副主席、貴州師范大學副校長
張正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張慶華中國科學院教授
“云”中漫步——貴州迎來“大數據時代” 毛有碧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貴州省委副主委、貴陽市副市長
趙國棟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
王偉全國人大代表、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謝泉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院長
貴安新區的比較優勢 馬長青全國人大代表、貴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施祖麟清華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盧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魏后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
“無人機”的“黔”世今生
——貴州軍工和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現狀 周建琨全國人大代表、安順市委書記
楚海濤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及產業升級 李再勇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委書記
程會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
蔡林清東華工程科技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煤化工專家
吳建光中聯煤層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合作共贏樂惠民生 夏慶豐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委副書記、市長
劉書文國務院扶貧辦國際合作和社會扶貧司副司長
劉俊文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
張旗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
肖洪銅仁市政府副市長
融入長江經濟帶及泛珠合作后的貴州生態實踐 陳昌旭全國人大代表、畢節市委副書記、市長
谷樹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國家戰略下的民族自治州發展 向紅瓊全國人大代表、黔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彭澤昌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副司長
鄭曉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趙軍明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
喻英華廣州市協作辦副巡視員
張加春全國人大代表、三都水族自治縣縣長
“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 廖飛全國人大代表、黔東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傅安輝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侗族文學分會副秘書長、教授
3月5日至3月10日,貴州代表團11場主題集中采訪活動在北京緊鑼密鼓的進行。
“民營的力量”、“貴州白酒產業轉型和升級”、 “‘云中漫步——貴州迎來‘大數據時代”、“貴安新區的比較優勢”、“融入長江經濟帶及泛珠合作后的貴州生態實踐”……精心安排的主題采訪活動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
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商報、人民網、中國網、騰訊網等30余家媒體和網站,近300人次記者參加主題采訪。
兩會期間,主題采訪活動成為展示貴州代表、委員參政議政風采及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重要平臺,全國政協委員、貴州政協副主席、貴州師范大學副校長謝曉堯,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等15名代表、委員在與記者的互動交流中提升著貴州“話題”的熱度、傳遞出貴州發展的自強自信。
主題采訪更具“話題意識”
“往年也有政府安排的集中采訪,但今年的采訪更能挖掘新聞點。”在采訪現場,不少媒體記者都表示,今年貴州安排的主題采訪,較之往年更明顯的體現出“話題意識”和現實針對性。
從選題策劃的角度看,這11場選題都具有全國性、區域性,雖然選題落腳點在貴州,但卻具有大視野。無論是南極科考還是大數據產業發展建設,亦或是國家級新區和長江經濟帶,都是具有區域戰略意義甚至國家戰略意義的選題。這不僅是因為在全國兩會這個平臺上,全國性的話題更引起關注和共鳴,也客觀的反映了貴州的開放水平在不斷加大,區域融合發展加速推進和國家戰略地位進一步增強。
“我在長城站待了50天,感覺隨時都有大風,低的是五級,高的是八級、十級,這個風能不能用起來?”作為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隊員,也是貴州籍首位南極科考隊員,謝曉堯提交了一份在中國南極長城科考站試點使用風能發電的提案,他認為,這不僅是他個人的責任,也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責任。
談起南極科考之旅,回憶起在南極的經歷,謝曉堯感觸很深,同時,他提出的很多對于南極環境的保護問題也極具現實啟發性,在南極的環境保護上中國能做什么?如何有效利用南極的資源?這些具有時代價值的話題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
此次選題顯然也做到了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回應。比如八項規定以來,白酒產業步入低谷,社會各界對于以茅臺為首的貴州白酒如何發展比較關注。因此集中采訪活動在第二場就邀請了全國人大代表、茅臺董事長袁仁國談貴州白酒的轉型升級。
在采訪中,袁仁國表示,八項規定對茅臺酒的銷量基本沒有影響,并談起了茅臺酒的“私人定制”,這位國酒掌門人風趣的說:“希望各媒體高度關注,如果你們有這樣的需求,是中外500強或者中外名人我們都可以為他定制。”
作為行業領軍者,茅臺積極營銷轉型,成果不俗。通過兩會平臺,茅臺展示了企業發展的自信和努力,同時也為向外界傳遞出貴州白酒健康持續發展的信息。
11場采訪活動涉及面廣,包括經濟、民生、科技、生態等多個方面。據了解,為了做到每場主題采訪盡量出彩,貴州宣傳組提前與代表、委員和媒體進行了充分溝通,梳理出貴州熱點、亮點,確保主題采訪具備更好的新聞性和傳播性。
從媒體的宣傳報道效果來看,在傳統報刊和中央新聞網、商業網、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媒體平臺,關于主題采訪活動新聞的刊發、轉載、推送的報道量可謂前所未有。《“油”改“風”少旅游——謝曉堯建言南極環保》、《貴州茅臺“逆襲” 1-2月銷量同比增20%》等一批稿件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內”“外”結合提升熱度
作為貴州兩會期間宣傳報道的自選動作,連續集中采訪更能就每一個話題進行深入探討,這也是分組討論、開放日等活動難以實現的。在集中采訪現場,邀請出席的貴州代表、委員都積極發聲,向社會傳遞出貴州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各個方面的新思路、新氣象。
不過,與往年多以政府官員談經濟社會發展不同,今年的采訪活動,除了在主題選擇上充分考慮新聞性、傳播性和話題熱度之外,幾乎每場采訪活動都邀請了省外專家學者,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形成對話交流。形成“內”、“外”結合,共議“貴州話題”的開放氛圍。受邀參加的嘉賓觀點獨到,邏輯清晰,談吐幽默,成為主題采訪活動的一道靚麗風景。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出席“貴州白酒產業的升級與轉型“采訪活動,與袁仁國一起論道白酒產業的轉型發展,一方面增加了此次集中采訪的理論深度和專業視角;同時也讓這次以貴州白酒發展為核心的采訪具備了全國視野。
在“‘云中漫步——貴州迎來‘大數據時代”主題采訪活動中,貴陽市副市長毛有碧,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中國民主促進會貴州省委副主委、貴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院長謝泉,四名政企學研的代表從各自的角度談大數據,碰撞出不少思想火花,讓社會各界對于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有了新的認識。比如王偉談到的云要下雨數據要落地,謝泉提出大數據有規律可循,都表明了貴州在大數據產業方面的務實和自信。
在“合作共贏樂惠民生”主題采訪中,全國兩會的平臺和貴州代表團的主題集中采訪為銅仁市、國務院扶貧辦以及蘇州市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良機。圍繞著如何更為有效的實現對口幫扶談想法、講思路,銅仁與蘇州形成了進一步深入對口幫扶工作思路。
今年的集中采訪力求創新,以往以介紹宣傳為主的采訪,今年明顯加重了提問環節,并且專家學者與地方官員之間經常有直接的補充發言和對話,氣氛輕松,很多專家學者在與地方領導、記者的交談中,對貴州多個方面的發展提出了大量真知灼見。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建言,發展大數據,貴州要有破釜沉舟勇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提醒貴安新區要注重“人”的優勢,要關注貴州在外務工的幾百萬勞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建言畢節要努力打破“資源詛咒”……
參加貴州集中采訪活動的專家學者多達數十位。這些關注著貴州發展的專家學者,無論是直言貴州現在還存在的問題,還是提出解決思路,或是提醒未來發展可能出現的障礙,都為“貴州話題”增加了熱度,為貴州發展注入了正能量。(責任編輯/李坤)
鏈接
主題集中采訪活動 嘉賓
民營的力量 王秉清全國人大代表 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
謝強全國人大代表 貴州省工商聯副主席
貴州白酒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袁仁國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馬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南極科考經歷 謝曉堯全國政協委員、貴州政協副主席、貴州師范大學副校長
張正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張慶華中國科學院教授
“云”中漫步——貴州迎來“大數據時代” 毛有碧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貴州省委副主委、貴陽市副市長
趙國棟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
王偉全國人大代表、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謝泉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院長
貴安新區的比較優勢 馬長青全國人大代表、貴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施祖麟清華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盧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魏后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
“無人機”的“黔”世今生
——貴州軍工和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現狀 周建琨全國人大代表、安順市委書記
楚海濤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及產業升級 李再勇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委書記
程會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
蔡林清東華工程科技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煤化工專家
吳建光中聯煤層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合作共贏樂惠民生 夏慶豐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委副書記、市長
劉書文國務院扶貧辦國際合作和社會扶貧司副司長
劉俊文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
張旗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
肖洪銅仁市政府副市長
融入長江經濟帶及泛珠合作后的貴州生態實踐 陳昌旭全國人大代表、畢節市委副書記、市長
谷樹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國家戰略下的民族自治州發展 向紅瓊全國人大代表、黔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彭澤昌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副司長
鄭曉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趙軍明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
喻英華廣州市協作辦副巡視員
張加春全國人大代表、三都水族自治縣縣長
“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 廖飛全國人大代表、黔東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傅安輝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侗族文學分會副秘書長、教授
3月5日至3月10日,貴州代表團11場主題集中采訪活動在北京緊鑼密鼓的進行。
“民營的力量”、“貴州白酒產業轉型和升級”、 “‘云中漫步——貴州迎來‘大數據時代”、“貴安新區的比較優勢”、“融入長江經濟帶及泛珠合作后的貴州生態實踐”……精心安排的主題采訪活動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
人民日報、新華社、經濟日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商報、人民網、中國網、騰訊網等30余家媒體和網站,近300人次記者參加主題采訪。
兩會期間,主題采訪活動成為展示貴州代表、委員參政議政風采及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重要平臺,全國政協委員、貴州政協副主席、貴州師范大學副校長謝曉堯,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等15名代表、委員在與記者的互動交流中提升著貴州“話題”的熱度、傳遞出貴州發展的自強自信。
主題采訪更具“話題意識”
“往年也有政府安排的集中采訪,但今年的采訪更能挖掘新聞點。”在采訪現場,不少媒體記者都表示,今年貴州安排的主題采訪,較之往年更明顯的體現出“話題意識”和現實針對性。
從選題策劃的角度看,這11場選題都具有全國性、區域性,雖然選題落腳點在貴州,但卻具有大視野。無論是南極科考還是大數據產業發展建設,亦或是國家級新區和長江經濟帶,都是具有區域戰略意義甚至國家戰略意義的選題。這不僅是因為在全國兩會這個平臺上,全國性的話題更引起關注和共鳴,也客觀的反映了貴州的開放水平在不斷加大,區域融合發展加速推進和國家戰略地位進一步增強。
“我在長城站待了50天,感覺隨時都有大風,低的是五級,高的是八級、十級,這個風能不能用起來?”作為中國第30次南極考察隊隊員,也是貴州籍首位南極科考隊員,謝曉堯提交了一份在中國南極長城科考站試點使用風能發電的提案,他認為,這不僅是他個人的責任,也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責任。
談起南極科考之旅,回憶起在南極的經歷,謝曉堯感觸很深,同時,他提出的很多對于南極環境的保護問題也極具現實啟發性,在南極的環境保護上中國能做什么?如何有效利用南極的資源?這些具有時代價值的話題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
此次選題顯然也做到了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回應。比如八項規定以來,白酒產業步入低谷,社會各界對于以茅臺為首的貴州白酒如何發展比較關注。因此集中采訪活動在第二場就邀請了全國人大代表、茅臺董事長袁仁國談貴州白酒的轉型升級。
在采訪中,袁仁國表示,八項規定對茅臺酒的銷量基本沒有影響,并談起了茅臺酒的“私人定制”,這位國酒掌門人風趣的說:“希望各媒體高度關注,如果你們有這樣的需求,是中外500強或者中外名人我們都可以為他定制。”
作為行業領軍者,茅臺積極營銷轉型,成果不俗。通過兩會平臺,茅臺展示了企業發展的自信和努力,同時也為向外界傳遞出貴州白酒健康持續發展的信息。
11場采訪活動涉及面廣,包括經濟、民生、科技、生態等多個方面。據了解,為了做到每場主題采訪盡量出彩,貴州宣傳組提前與代表、委員和媒體進行了充分溝通,梳理出貴州熱點、亮點,確保主題采訪具備更好的新聞性和傳播性。
從媒體的宣傳報道效果來看,在傳統報刊和中央新聞網、商業網、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媒體平臺,關于主題采訪活動新聞的刊發、轉載、推送的報道量可謂前所未有。《“油”改“風”少旅游——謝曉堯建言南極環保》、《貴州茅臺“逆襲” 1-2月銷量同比增20%》等一批稿件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內”“外”結合提升熱度
作為貴州兩會期間宣傳報道的自選動作,連續集中采訪更能就每一個話題進行深入探討,這也是分組討論、開放日等活動難以實現的。在集中采訪現場,邀請出席的貴州代表、委員都積極發聲,向社會傳遞出貴州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各個方面的新思路、新氣象。
不過,與往年多以政府官員談經濟社會發展不同,今年的采訪活動,除了在主題選擇上充分考慮新聞性、傳播性和話題熱度之外,幾乎每場采訪活動都邀請了省外專家學者,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形成對話交流。形成“內”、“外”結合,共議“貴州話題”的開放氛圍。受邀參加的嘉賓觀點獨到,邏輯清晰,談吐幽默,成為主題采訪活動的一道靚麗風景。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出席“貴州白酒產業的升級與轉型“采訪活動,與袁仁國一起論道白酒產業的轉型發展,一方面增加了此次集中采訪的理論深度和專業視角;同時也讓這次以貴州白酒發展為核心的采訪具備了全國視野。
在“‘云中漫步——貴州迎來‘大數據時代”主題采訪活動中,貴陽市副市長毛有碧,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偉,中國民主促進會貴州省委副主委、貴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院長謝泉,四名政企學研的代表從各自的角度談大數據,碰撞出不少思想火花,讓社會各界對于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有了新的認識。比如王偉談到的云要下雨數據要落地,謝泉提出大數據有規律可循,都表明了貴州在大數據產業方面的務實和自信。
在“合作共贏樂惠民生”主題采訪中,全國兩會的平臺和貴州代表團的主題集中采訪為銅仁市、國務院扶貧辦以及蘇州市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良機。圍繞著如何更為有效的實現對口幫扶談想法、講思路,銅仁與蘇州形成了進一步深入對口幫扶工作思路。
今年的集中采訪力求創新,以往以介紹宣傳為主的采訪,今年明顯加重了提問環節,并且專家學者與地方官員之間經常有直接的補充發言和對話,氣氛輕松,很多專家學者在與地方領導、記者的交談中,對貴州多個方面的發展提出了大量真知灼見。
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建言,發展大數據,貴州要有破釜沉舟勇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提醒貴安新區要注重“人”的優勢,要關注貴州在外務工的幾百萬勞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建言畢節要努力打破“資源詛咒”……
參加貴州集中采訪活動的專家學者多達數十位。這些關注著貴州發展的專家學者,無論是直言貴州現在還存在的問題,還是提出解決思路,或是提醒未來發展可能出現的障礙,都為“貴州話題”增加了熱度,為貴州發展注入了正能量。(責任編輯/李坤)
鏈接
主題集中采訪活動 嘉賓
民營的力量 王秉清全國人大代表 遵義市委副書記、市長
謝強全國人大代表 貴州省工商聯副主席
貴州白酒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袁仁國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馬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南極科考經歷 謝曉堯全國政協委員、貴州政協副主席、貴州師范大學副校長
張正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張慶華中國科學院教授
“云”中漫步——貴州迎來“大數據時代” 毛有碧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貴州省委副主委、貴陽市副市長
趙國棟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
王偉全國人大代表、貴陽朗瑪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謝泉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院長
貴安新區的比較優勢 馬長青全國人大代表、貴安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施祖麟清華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盧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魏后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
“無人機”的“黔”世今生
——貴州軍工和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現狀 周建琨全國人大代表、安順市委書記
楚海濤中國貴州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及產業升級 李再勇全國人大代表、六盤水市委書記
程會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
蔡林清東華工程科技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煤化工專家
吳建光中聯煤層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合作共贏樂惠民生 夏慶豐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委副書記、市長
劉書文國務院扶貧辦國際合作和社會扶貧司副司長
劉俊文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
張旗蘇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政策研究室主任
肖洪銅仁市政府副市長
融入長江經濟帶及泛珠合作后的貴州生態實踐 陳昌旭全國人大代表、畢節市委副書記、市長
谷樹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國家戰略下的民族自治州發展 向紅瓊全國人大代表、黔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彭澤昌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副司長
鄭曉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趙軍明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
喻英華廣州市協作辦副巡視員
張加春全國人大代表、三都水族自治縣縣長
“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 廖飛全國人大代表、黔東南州委副書記、州長
傅安輝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侗族文學分會副秘書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