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慶濤
編者按: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環境營造、產業轉型升級、引領企業科技創新和人才聚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近日,由省科技廳會同貴州省科協、貴州日報、當代貴州、貴州廣播電視臺、金黔在線、貴陽日報、科技日報社貴州記者站評選的“2013年貴州十大科技事件”揭曉。
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在貴陽召開
事件回望:2013年5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在貴陽成功舉辦。
年會組織27個縣、20個重點園區與52個全國學會深度對接。遴選了504項人才、科技項目簽約,簽約金額達790億元。35位“兩院”院士、112名省外專家、62名省內專家幫助企業發展,新增效益近30億元。75位院士專家舉辦科普報告,將科普活動覆蓋到所有縣市區。
入選理由:此次年會是歷屆科協年會中參會院士最多、亮點創新最多、為舉辦地服務最實、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科技界盛會。中國科協黨組成員、連續7屆年會總指揮沈愛民同志說,“本屆年會是領導最重視、籌備最充分、流程最有序、特色最鮮明、亮點最突出、成果最豐碩、經驗最豐富的一屆年會”。
啟動建設15個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事件回望:2013年,“5個100工程”的實施為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省科技廳加大園區支持力度,啟動了15個園區建設,共投入經費1500萬元。
園區按照一園三區建設模式,對適用技術開展有序推廣應用。將先進的種植管理模式教給科技骨干、種植養殖大戶,在示范區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輻射帶動其他地區農民種植新品種、運用新技術、使用新設備。
入選理由:2013年成為全省快速推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一年。15個園區建設,園區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引進、選派、發展科技特派員96人,成立技術服務中心13個,開展生產技術培訓153期,2.4萬人次,其中種植大戶、技術骨干2720人,覆蓋農戶10多萬戶。
貴州推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新政
事件回望:2013年5月28日至29日,省委召開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貴州省委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加快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提出:今后三年,確保創新創業人才總量年均增長4%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遞增30%以上,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上升到40%和45%。
入選理由:《意見》從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創新環境營造、創新平臺建設、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等方面提出了15條目標任務和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實施科技特派員技術創新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深入推進科技金融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財政對人才和科技的投入等內容。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開幕
事件回望:2013年7月20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在貴陽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發來賀信。他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
本次年會主題為“建設生態文明:綠色變革與轉型——綠色產業、綠色城鎮和綠色消費引領可持續發展”。
入選理由: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是我國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論壇。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指出,本次論壇凝聚了國際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關注,相信論壇的成果必將為保護全球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雙線螺栓和浮動螺母組件”項目首次獲得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證書,貴州戰略性創新產品實現“零”突破
事件回望:2013年,貴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承制的“雙線螺栓和浮動螺母組件”項目首次獲得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證書,實現貴州省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的“零”突破。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是國家科技計劃體系中科技產業化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貴州省科技廳組織申報的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中,共有9個產品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
入選理由:“雙線螺栓和浮動螺母組件”項目大大提高了我省為國家航空航天相關產品進行配套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科學院貴州科技創新園開工建設
事件回望:2013年6月28日,中國科學院貴州科技創新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我省科技創新集聚區——“貴州科學城”核心部分進入緊張建設。
中科院貴州科技創新園項目總投資7.5億元。其核心部分現代資源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中心是我省落實《中國科學院-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貴州區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合作協議》,與中科院聯合共建的創新平臺。
入選理由:中科院貴州科技創新園建成后,將加快我省創新人才團隊和創新資源的聚集,有效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提升我省的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成為貴州乃至西南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和轉化平臺。
北京-貴州全面科技合作開啟
事件回望:2013年9月8日,貴陽市政府、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貴陽簽訂;同時,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區、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貴陽合作站、北京技術市場貴陽服務平臺也于9月7日揭牌。
雙方將圍繞共建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區,重點在產業高位對接、科技金融、現代服務業、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等方面展開合作。隨著協議的履行,總額約437億元的54個項目將陸續在貴陽落地。
入選理由:京貴全面科技合作拉開帷幕,貴州高位承接東部、發達省市高新技術園區產業戰略轉移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必將為貴州經濟、科技發展提速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我省獲批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試點省份
事件回望:2013年,我省成為新一批獲批復的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和全國12個示范省份之一。
《貴州省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設計了我省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1133”總體框架。在全國首創了“五位一體”農村信息傳播服務模式,使邊遠山區的農民獲取信息成為現實,并重點實施3大品牌服務——“淘寶·貴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貴州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信息服務和“多彩貴州”鄉村旅游信息服務。
入選理由:探索建立起有中國特色、貴州特點的農村信息化科學發展模式,滿足貧困山區“三農”信息需求。
新一輪科技部與貴州省部會商工作會議召開
事件回望:2013年8月4日,科技部和貴州省政府在前期部省工作會商的基礎上,正式建立新一輪會商機制。
科技部與貴州省通過會商,決定聚焦貴州重大工作部署,圍繞貴州實施“5個100工程”、發展“四個一體化”和打造“五張名片”,集成部省資源推動以貴州科學城為核心動力圈的貴陽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加快優勢產業和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進行合作。
入選理由:新一輪部省會商為貴州經濟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提供更強勁的科技支撐。
世界最大500米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工程鋼結構圈梁合攏
事件回望:2013年12月31日,我國大科學工程——貴州平塘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鋼結構圈梁順利合攏。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工程是由中國科學院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入選理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后,靈敏度為世界最高,將使我國射電天文學實現從追趕到領先的跨越。貴州黔南喀斯特山區,將變成世人矚目的國際天文學術中心,成為把貴州展現給世界的新窗口,有力拉動科技、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責任編輯/顧海凇)
編者按: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環境營造、產業轉型升級、引領企業科技創新和人才聚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近日,由省科技廳會同貴州省科協、貴州日報、當代貴州、貴州廣播電視臺、金黔在線、貴陽日報、科技日報社貴州記者站評選的“2013年貴州十大科技事件”揭曉。
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在貴陽召開
事件回望:2013年5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在貴陽成功舉辦。
年會組織27個縣、20個重點園區與52個全國學會深度對接。遴選了504項人才、科技項目簽約,簽約金額達790億元。35位“兩院”院士、112名省外專家、62名省內專家幫助企業發展,新增效益近30億元。75位院士專家舉辦科普報告,將科普活動覆蓋到所有縣市區。
入選理由:此次年會是歷屆科協年會中參會院士最多、亮點創新最多、為舉辦地服務最實、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科技界盛會。中國科協黨組成員、連續7屆年會總指揮沈愛民同志說,“本屆年會是領導最重視、籌備最充分、流程最有序、特色最鮮明、亮點最突出、成果最豐碩、經驗最豐富的一屆年會”。
啟動建設15個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事件回望:2013年,“5個100工程”的實施為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省科技廳加大園區支持力度,啟動了15個園區建設,共投入經費1500萬元。
園區按照一園三區建設模式,對適用技術開展有序推廣應用。將先進的種植管理模式教給科技骨干、種植養殖大戶,在示范區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輻射帶動其他地區農民種植新品種、運用新技術、使用新設備。
入選理由:2013年成為全省快速推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一年。15個園區建設,園區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引進、選派、發展科技特派員96人,成立技術服務中心13個,開展生產技術培訓153期,2.4萬人次,其中種植大戶、技術骨干2720人,覆蓋農戶10多萬戶。
貴州推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新政
事件回望:2013年5月28日至29日,省委召開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貴州省委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加快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提出:今后三年,確保創新創業人才總量年均增長4%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遞增30%以上,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上升到40%和45%。
入選理由:《意見》從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創新環境營造、創新平臺建設、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等方面提出了15條目標任務和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實施科技特派員技術創新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深入推進科技金融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財政對人才和科技的投入等內容。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開幕
事件回望:2013年7月20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在貴陽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發來賀信。他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
本次年會主題為“建設生態文明:綠色變革與轉型——綠色產業、綠色城鎮和綠色消費引領可持續發展”。
入選理由: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是我國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論壇。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指出,本次論壇凝聚了國際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關注,相信論壇的成果必將為保護全球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雙線螺栓和浮動螺母組件”項目首次獲得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證書,貴州戰略性創新產品實現“零”突破
事件回望:2013年,貴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承制的“雙線螺栓和浮動螺母組件”項目首次獲得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證書,實現貴州省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的“零”突破。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是國家科技計劃體系中科技產業化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貴州省科技廳組織申報的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中,共有9個產品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
入選理由:“雙線螺栓和浮動螺母組件”項目大大提高了我省為國家航空航天相關產品進行配套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科學院貴州科技創新園開工建設
事件回望:2013年6月28日,中國科學院貴州科技創新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我省科技創新集聚區——“貴州科學城”核心部分進入緊張建設。
中科院貴州科技創新園項目總投資7.5億元。其核心部分現代資源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中心是我省落實《中國科學院-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貴州區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合作協議》,與中科院聯合共建的創新平臺。
入選理由:中科院貴州科技創新園建成后,將加快我省創新人才團隊和創新資源的聚集,有效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提升我省的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成為貴州乃至西南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和轉化平臺。
北京-貴州全面科技合作開啟
事件回望:2013年9月8日,貴陽市政府、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貴陽簽訂;同時,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區、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貴陽合作站、北京技術市場貴陽服務平臺也于9月7日揭牌。
雙方將圍繞共建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區,重點在產業高位對接、科技金融、現代服務業、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等方面展開合作。隨著協議的履行,總額約437億元的54個項目將陸續在貴陽落地。
入選理由:京貴全面科技合作拉開帷幕,貴州高位承接東部、發達省市高新技術園區產業戰略轉移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必將為貴州經濟、科技發展提速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我省獲批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試點省份
事件回望:2013年,我省成為新一批獲批復的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和全國12個示范省份之一。
《貴州省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設計了我省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1133”總體框架。在全國首創了“五位一體”農村信息傳播服務模式,使邊遠山區的農民獲取信息成為現實,并重點實施3大品牌服務——“淘寶·貴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貴州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信息服務和“多彩貴州”鄉村旅游信息服務。
入選理由:探索建立起有中國特色、貴州特點的農村信息化科學發展模式,滿足貧困山區“三農”信息需求。
新一輪科技部與貴州省部會商工作會議召開
事件回望:2013年8月4日,科技部和貴州省政府在前期部省工作會商的基礎上,正式建立新一輪會商機制。
科技部與貴州省通過會商,決定聚焦貴州重大工作部署,圍繞貴州實施“5個100工程”、發展“四個一體化”和打造“五張名片”,集成部省資源推動以貴州科學城為核心動力圈的貴陽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加快優勢產業和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進行合作。
入選理由:新一輪部省會商為貴州經濟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提供更強勁的科技支撐。
世界最大500米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工程鋼結構圈梁合攏
事件回望:2013年12月31日,我國大科學工程——貴州平塘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鋼結構圈梁順利合攏。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工程是由中國科學院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入選理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后,靈敏度為世界最高,將使我國射電天文學實現從追趕到領先的跨越。貴州黔南喀斯特山區,將變成世人矚目的國際天文學術中心,成為把貴州展現給世界的新窗口,有力拉動科技、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責任編輯/顧海凇)
編者按: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環境營造、產業轉型升級、引領企業科技創新和人才聚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近日,由省科技廳會同貴州省科協、貴州日報、當代貴州、貴州廣播電視臺、金黔在線、貴陽日報、科技日報社貴州記者站評選的“2013年貴州十大科技事件”揭曉。
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在貴陽召開
事件回望:2013年5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在貴陽成功舉辦。
年會組織27個縣、20個重點園區與52個全國學會深度對接。遴選了504項人才、科技項目簽約,簽約金額達790億元。35位“兩院”院士、112名省外專家、62名省內專家幫助企業發展,新增效益近30億元。75位院士專家舉辦科普報告,將科普活動覆蓋到所有縣市區。
入選理由:此次年會是歷屆科協年會中參會院士最多、亮點創新最多、為舉辦地服務最實、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科技界盛會。中國科協黨組成員、連續7屆年會總指揮沈愛民同志說,“本屆年會是領導最重視、籌備最充分、流程最有序、特色最鮮明、亮點最突出、成果最豐碩、經驗最豐富的一屆年會”。
啟動建設15個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事件回望:2013年,“5個100工程”的實施為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良好條件,省科技廳加大園區支持力度,啟動了15個園區建設,共投入經費1500萬元。
園區按照一園三區建設模式,對適用技術開展有序推廣應用。將先進的種植管理模式教給科技骨干、種植養殖大戶,在示范區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輻射帶動其他地區農民種植新品種、運用新技術、使用新設備。
入選理由:2013年成為全省快速推進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一年。15個園區建設,園區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引進、選派、發展科技特派員96人,成立技術服務中心13個,開展生產技術培訓153期,2.4萬人次,其中種植大戶、技術骨干2720人,覆蓋農戶10多萬戶。
貴州推出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新政
事件回望:2013年5月28日至29日,省委召開十一屆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貴州省委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加快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提出:今后三年,確保創新創業人才總量年均增長4%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遞增30%以上,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上升到40%和45%。
入選理由:《意見》從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創新環境營造、創新平臺建設、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等方面提出了15條目標任務和配套政策措施。包括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實施科技特派員技術創新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及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深入推進科技金融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財政對人才和科技的投入等內容。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開幕
事件回望:2013年7月20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3年年會在貴陽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發來賀信。他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資源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
本次年會主題為“建設生態文明:綠色變革與轉型——綠色產業、綠色城鎮和綠色消費引領可持續發展”。
入選理由: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是我國以生態文明為主題的國家級論壇。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指出,本次論壇凝聚了國際社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關注,相信論壇的成果必將為保護全球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
“雙線螺栓和浮動螺母組件”項目首次獲得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證書,貴州戰略性創新產品實現“零”突破
事件回望:2013年,貴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承制的“雙線螺栓和浮動螺母組件”項目首次獲得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證書,實現貴州省國家戰略性創新產品的“零”突破。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是國家科技計劃體系中科技產業化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貴州省科技廳組織申報的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中,共有9個產品獲得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
入選理由:“雙線螺栓和浮動螺母組件”項目大大提高了我省為國家航空航天相關產品進行配套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中國科學院貴州科技創新園開工建設
事件回望:2013年6月28日,中國科學院貴州科技創新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我省科技創新集聚區——“貴州科學城”核心部分進入緊張建設。
中科院貴州科技創新園項目總投資7.5億元。其核心部分現代資源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中心是我省落實《中國科學院-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推進貴州區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合作協議》,與中科院聯合共建的創新平臺。
入選理由:中科院貴州科技創新園建成后,將加快我省創新人才團隊和創新資源的聚集,有效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提升我省的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成為貴州乃至西南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創新和轉化平臺。
北京-貴州全面科技合作開啟
事件回望:2013年9月8日,貴陽市政府、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貴陽簽訂;同時,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區、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貴陽合作站、北京技術市場貴陽服務平臺也于9月7日揭牌。
雙方將圍繞共建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區,重點在產業高位對接、科技金融、現代服務業、創新創業生態體系建設等方面展開合作。隨著協議的履行,總額約437億元的54個項目將陸續在貴陽落地。
入選理由:京貴全面科技合作拉開帷幕,貴州高位承接東部、發達省市高新技術園區產業戰略轉移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必將為貴州經濟、科技發展提速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我省獲批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試點省份
事件回望:2013年,我省成為新一批獲批復的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和全國12個示范省份之一。
《貴州省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設計了我省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1133”總體框架。在全國首創了“五位一體”農村信息傳播服務模式,使邊遠山區的農民獲取信息成為現實,并重點實施3大品牌服務——“淘寶·貴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貴州省“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信息服務和“多彩貴州”鄉村旅游信息服務。
入選理由:探索建立起有中國特色、貴州特點的農村信息化科學發展模式,滿足貧困山區“三農”信息需求。
新一輪科技部與貴州省部會商工作會議召開
事件回望:2013年8月4日,科技部和貴州省政府在前期部省工作會商的基礎上,正式建立新一輪會商機制。
科技部與貴州省通過會商,決定聚焦貴州重大工作部署,圍繞貴州實施“5個100工程”、發展“四個一體化”和打造“五張名片”,集成部省資源推動以貴州科學城為核心動力圈的貴陽國家高新區二次創業,加快優勢產業和重點領域科技創新,推進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進行合作。
入選理由:新一輪部省會商為貴州經濟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提供更強勁的科技支撐。
世界最大500米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工程鋼結構圈梁合攏
事件回望:2013年12月31日,我國大科學工程——貴州平塘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500米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鋼結構圈梁順利合攏。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工程是由中國科學院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審議確定的國家九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
入選理由: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后,靈敏度為世界最高,將使我國射電天文學實現從追趕到領先的跨越。貴州黔南喀斯特山區,將變成世人矚目的國際天文學術中心,成為把貴州展現給世界的新窗口,有力拉動科技、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責任編輯/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