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賢+林茂申
不少拆遷戶表示,他們之所以同意拆遷,不僅因為拆遷安置條件優厚,更因為被有關工作人員處處為拆遷戶著想、細致入微和盡心盡責的工作作風所打動。
近半年來,都勻市“四大班子”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 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廣泛參與,將“辦公室”搬到一線,變“遙控指揮”為“現場辦公”,變“聽匯報”為“現場督辦”,把工作延伸到每個項目、施工現場、社區與村組,察民情、聽呼聲、解難題,真正為群眾謀福祉,全力助推城市建設和發展。
匯聚民智推進城市管理
“確實沒想到吳書記會接我的電話,也沒想到我反映的問題這么快就能得到解決。”都勻市民李潤華激動地告訴記者,2013年8月8日晚,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市委書記吳丹打電話反映劍江河上到處是漂浮物、河邊臟亂差現象嚴重、缺少公廁等問題,沒想到電話一打就通了,書記不但在電話里逐一記錄了他反映的問題,還向他征求治理的意見和建議。
據都勻市委辦介紹,就在李潤華反映完問題的第二天一大早,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吳丹就率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都勻市港龍大酒店至電信大樓劍江河段進行實地調研,深入污染河道細致查看,認真分析每河段的污染源、污染重點,重點咨詢了有關群眾意見,并根據具體河段現場思考切合實際的治理辦法。
調研結束后,都勻市委、市政府立即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市財政局等部門安排經費用于購買河道管理日常保潔設備,增配河道保潔船9艘,聘請河道保潔人員,實施劍江河清淤工程和亮麗工程。
僅僅一個星期,劍江河城市風景、桃溪園等河段的淤泥及其他雜物基本清理完畢,廣大群眾切實享受到了臨水而居的好環境。
吳丹表示,要使城市綜合治理得民心、順民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要理順機制,實現住建、規劃、城管、水利、工商等部門有機聯動,變“單兵作戰”為“集團作戰”;另一方面各部門要積極走街串巷,實地了解問題癥結并主動向群眾請教解決辦法。唯如此,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板車占道經營一直是都勻城市管理中典型的老大難問題。為美化市容和規范交通秩序,全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都勻市城管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板車整治專項行動。
整治之初,為切實達到既不損害群眾利益,又徹底根除板車占道經營問題的目的,都勻市城管局深入大街小巷,一方面認真收集板車經營者信息,建立專門檔案;另一方面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改進意見。
充分掌握各方面情況后,都勻市城管局制定了統一管理、合理分流、分類處置的方案:一是對蔬菜板車堅決取締,將板車經營蔬菜人員疏導到菜市場內;二是對拉貨運輸板車制作統一標識,限時、限路段使用;三是疏堵結合,按照退街進巷、規范經營的原則,將果攤科學規劃引導進入小區、巷道等經營;四是指導板車業主成立管理小組,實現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目前,該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都勻市城管局局長羅來華告訴記者,整治工作不僅實現了“零事故、零沖突、零抗法”,而且真正達到了城市美化、管理有序、政府省心、群眾滿意的多贏目的。
“以前風吹日曬、東躲西藏,現在安全舒適、光明正大,而且從這個月的買賣來看,比之前還多賺了不少。”板車經營戶周志秀表示,政府考慮得很周到,他也一定“管好自己”,不給城市添堵添亂。
真情排憂破解拆遷難題
2013年,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一圈兩翼”發展格局,要求都勻市發揮龍頭作用,加快建設步伐,堅持“一江帶三城,建設大都勻”的戰略,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最美山水橋城、西部生態智慧城市。
“城市建設,征地拆遷是基礎,更是成敗的關鍵。”吳丹表示,都勻城市建設需要大規模征地拆遷,這項工作必須在尊重廣大群眾合理意見和利益的基礎上開展,否則將“寸步難行”。
基于此,都勻市將負責拆遷工作的城鎮建設開發指揮部搬到一線。所有拆遷工作組均實行全天候現場辦公,對群眾“貼身”服務。針對拆遷工作矛盾多、群眾訴求多樣以及對多方面存在誤解甚至抵觸的情況,在具體征收動遷過程中,都勻市要求干部必須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為群眾提出最佳的征遷方案。
據了解,都勻市把拆遷戶的原地回遷安置統一納入城市功能建設范疇,安置地點建成后將成為全市最核心最繁華地段。同時,嚴格按照規劃發展特色產業,為拆遷戶的經營生計提供強大產業支撐。并以激勵政策為導向,發動全社會多渠道開辟就業崗位,建立健全“農轉居”信息登記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技能免費培訓。
“政府確實是把規劃中最好的地段、最好的商鋪,最好的住宅樓給了我們。”不少拆遷戶表示,他們之所以同意拆遷,不僅因為拆遷安置條件優厚,更是被拆遷工作人員處處為拆遷戶著想、細致入微和盡心盡責的工作作風所打動。
村民羅在華曾是都勻觀瀾社區舊城改造中的“釘子戶”,對簽訂拆遷協議遲遲不表態。拆遷組工作人員吳庭華從舊城區的整體規劃、補償安置政策到安置工作的進度等方面,不厭其煩地向其解釋,還根據其房產情況提供了幾種補償方案。羅在華內心的“堅冰”最終被吳庭華的真情融化。
真心為群眾排憂解難,更體現在通過各種途徑為拆遷群眾爭取盡可能多的優惠條件。復員軍人邱玉華一家4口長年擠住在42平米的危房里,一下雨就漏水。因房屋面積較小,無法通過產權置換獲取一套安置房。拆遷工作人員多方奔走,不僅通過民政局為其申請到復員軍人經濟補助和危房改造補貼資金,還協調相關部門批準其按經濟適用房的標準購買120多平米安置房。“自己一家老小的未來可算是有了著落。”
都勻市“四大班子”領導及各職能部門積極深入征地拆遷、棚戶區改造現場和拆遷戶家中,近千名干部自愿奮戰在一線,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多個城市綜合體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快速推進。
主動服務優化發展環境
“這么好的投資環境,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加快項目建設,加大投資力度,早日實現投產。”計劃投資28億的都勻恒麗鐘表文化旅游產業園負責人邵躍明告訴記者,他對自己在都勻的投資信心十足。
近日,記者在都勻恒麗鐘表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工地看到,整個工地熱火朝天,開山挖地、削峰平谷,一棟棟廠房正拔地而起。該項目從福建漳州引進,是都勻市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之一,園區總占地2350畝,集研發生產、鐘表進出口貿易、海關保稅倉庫、文化旅游休閑酒店、鐘表博物館、“木表公園”為一體。
“要是換在其他地方,這么大的項目,僅前期各種手續辦理至少就得花上半年以上時間,不可能在短短幾天就得以落地。”邵躍明告訴記者,項目的順利啟動并快速推進,主要得益于都勻市“一線工作法”的踐行,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都非常重視園區建設,主要領導經常來園區了解建設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他反映的倒運土石方沒有地方、供電難等問題,市委市政府立即責成住建、發改、環保、水利、招商投資等部門把公章、證照等帶到項目現場,主動送服務上門。
據了解,為確保該項目如期完工,讓投資方放心、安心建設,2013年11月16日,都勻市委、市政府與投資方共同簽訂了項目推進責任狀。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全力支持該園區建設,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分期辦理土地使用證,做好項目征拆及涉及的水、電、通信遷改等相關協調工作。恒麗鐘表制造有限公司則承諾今年5月5日前將產業園一期鐘表總裝生產線建成投產。
邵躍明表示,都勻市各部門能夠把辦公室搬到工地上,第一時間為他們排憂解難,作為投資方,他們一定不會有絲毫懈怠,再怎么加班加點也要如期完成建設。
恒麗鐘表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只是都勻市踐行“一線工作法”,及時主動服務企業的一個縮影。
自推行“一線工作法”以來,都勻市26個部門已分別將238項行政審批、非行政審批事項全部下放至市政務服務中心,切實為全市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線服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各級各部門累計已有1000余名干部職工主動深入一線,服務企業250余戶,服務項目160余個,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全市行政效能正不斷提升,發展軟環境日益優化。(責任編輯/晏青)
不少拆遷戶表示,他們之所以同意拆遷,不僅因為拆遷安置條件優厚,更因為被有關工作人員處處為拆遷戶著想、細致入微和盡心盡責的工作作風所打動。
近半年來,都勻市“四大班子”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 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廣泛參與,將“辦公室”搬到一線,變“遙控指揮”為“現場辦公”,變“聽匯報”為“現場督辦”,把工作延伸到每個項目、施工現場、社區與村組,察民情、聽呼聲、解難題,真正為群眾謀福祉,全力助推城市建設和發展。
匯聚民智推進城市管理
“確實沒想到吳書記會接我的電話,也沒想到我反映的問題這么快就能得到解決。”都勻市民李潤華激動地告訴記者,2013年8月8日晚,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市委書記吳丹打電話反映劍江河上到處是漂浮物、河邊臟亂差現象嚴重、缺少公廁等問題,沒想到電話一打就通了,書記不但在電話里逐一記錄了他反映的問題,還向他征求治理的意見和建議。
據都勻市委辦介紹,就在李潤華反映完問題的第二天一大早,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吳丹就率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都勻市港龍大酒店至電信大樓劍江河段進行實地調研,深入污染河道細致查看,認真分析每河段的污染源、污染重點,重點咨詢了有關群眾意見,并根據具體河段現場思考切合實際的治理辦法。
調研結束后,都勻市委、市政府立即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市財政局等部門安排經費用于購買河道管理日常保潔設備,增配河道保潔船9艘,聘請河道保潔人員,實施劍江河清淤工程和亮麗工程。
僅僅一個星期,劍江河城市風景、桃溪園等河段的淤泥及其他雜物基本清理完畢,廣大群眾切實享受到了臨水而居的好環境。
吳丹表示,要使城市綜合治理得民心、順民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要理順機制,實現住建、規劃、城管、水利、工商等部門有機聯動,變“單兵作戰”為“集團作戰”;另一方面各部門要積極走街串巷,實地了解問題癥結并主動向群眾請教解決辦法。唯如此,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板車占道經營一直是都勻城市管理中典型的老大難問題。為美化市容和規范交通秩序,全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都勻市城管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板車整治專項行動。
整治之初,為切實達到既不損害群眾利益,又徹底根除板車占道經營問題的目的,都勻市城管局深入大街小巷,一方面認真收集板車經營者信息,建立專門檔案;另一方面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改進意見。
充分掌握各方面情況后,都勻市城管局制定了統一管理、合理分流、分類處置的方案:一是對蔬菜板車堅決取締,將板車經營蔬菜人員疏導到菜市場內;二是對拉貨運輸板車制作統一標識,限時、限路段使用;三是疏堵結合,按照退街進巷、規范經營的原則,將果攤科學規劃引導進入小區、巷道等經營;四是指導板車業主成立管理小組,實現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目前,該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都勻市城管局局長羅來華告訴記者,整治工作不僅實現了“零事故、零沖突、零抗法”,而且真正達到了城市美化、管理有序、政府省心、群眾滿意的多贏目的。
“以前風吹日曬、東躲西藏,現在安全舒適、光明正大,而且從這個月的買賣來看,比之前還多賺了不少。”板車經營戶周志秀表示,政府考慮得很周到,他也一定“管好自己”,不給城市添堵添亂。
真情排憂破解拆遷難題
2013年,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一圈兩翼”發展格局,要求都勻市發揮龍頭作用,加快建設步伐,堅持“一江帶三城,建設大都勻”的戰略,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最美山水橋城、西部生態智慧城市。
“城市建設,征地拆遷是基礎,更是成敗的關鍵。”吳丹表示,都勻城市建設需要大規模征地拆遷,這項工作必須在尊重廣大群眾合理意見和利益的基礎上開展,否則將“寸步難行”。
基于此,都勻市將負責拆遷工作的城鎮建設開發指揮部搬到一線。所有拆遷工作組均實行全天候現場辦公,對群眾“貼身”服務。針對拆遷工作矛盾多、群眾訴求多樣以及對多方面存在誤解甚至抵觸的情況,在具體征收動遷過程中,都勻市要求干部必須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為群眾提出最佳的征遷方案。
據了解,都勻市把拆遷戶的原地回遷安置統一納入城市功能建設范疇,安置地點建成后將成為全市最核心最繁華地段。同時,嚴格按照規劃發展特色產業,為拆遷戶的經營生計提供強大產業支撐。并以激勵政策為導向,發動全社會多渠道開辟就業崗位,建立健全“農轉居”信息登記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技能免費培訓。
“政府確實是把規劃中最好的地段、最好的商鋪,最好的住宅樓給了我們。”不少拆遷戶表示,他們之所以同意拆遷,不僅因為拆遷安置條件優厚,更是被拆遷工作人員處處為拆遷戶著想、細致入微和盡心盡責的工作作風所打動。
村民羅在華曾是都勻觀瀾社區舊城改造中的“釘子戶”,對簽訂拆遷協議遲遲不表態。拆遷組工作人員吳庭華從舊城區的整體規劃、補償安置政策到安置工作的進度等方面,不厭其煩地向其解釋,還根據其房產情況提供了幾種補償方案。羅在華內心的“堅冰”最終被吳庭華的真情融化。
真心為群眾排憂解難,更體現在通過各種途徑為拆遷群眾爭取盡可能多的優惠條件。復員軍人邱玉華一家4口長年擠住在42平米的危房里,一下雨就漏水。因房屋面積較小,無法通過產權置換獲取一套安置房。拆遷工作人員多方奔走,不僅通過民政局為其申請到復員軍人經濟補助和危房改造補貼資金,還協調相關部門批準其按經濟適用房的標準購買120多平米安置房。“自己一家老小的未來可算是有了著落。”
都勻市“四大班子”領導及各職能部門積極深入征地拆遷、棚戶區改造現場和拆遷戶家中,近千名干部自愿奮戰在一線,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多個城市綜合體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快速推進。
主動服務優化發展環境
“這么好的投資環境,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加快項目建設,加大投資力度,早日實現投產。”計劃投資28億的都勻恒麗鐘表文化旅游產業園負責人邵躍明告訴記者,他對自己在都勻的投資信心十足。
近日,記者在都勻恒麗鐘表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工地看到,整個工地熱火朝天,開山挖地、削峰平谷,一棟棟廠房正拔地而起。該項目從福建漳州引進,是都勻市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之一,園區總占地2350畝,集研發生產、鐘表進出口貿易、海關保稅倉庫、文化旅游休閑酒店、鐘表博物館、“木表公園”為一體。
“要是換在其他地方,這么大的項目,僅前期各種手續辦理至少就得花上半年以上時間,不可能在短短幾天就得以落地。”邵躍明告訴記者,項目的順利啟動并快速推進,主要得益于都勻市“一線工作法”的踐行,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都非常重視園區建設,主要領導經常來園區了解建設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他反映的倒運土石方沒有地方、供電難等問題,市委市政府立即責成住建、發改、環保、水利、招商投資等部門把公章、證照等帶到項目現場,主動送服務上門。
據了解,為確保該項目如期完工,讓投資方放心、安心建設,2013年11月16日,都勻市委、市政府與投資方共同簽訂了項目推進責任狀。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全力支持該園區建設,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分期辦理土地使用證,做好項目征拆及涉及的水、電、通信遷改等相關協調工作。恒麗鐘表制造有限公司則承諾今年5月5日前將產業園一期鐘表總裝生產線建成投產。
邵躍明表示,都勻市各部門能夠把辦公室搬到工地上,第一時間為他們排憂解難,作為投資方,他們一定不會有絲毫懈怠,再怎么加班加點也要如期完成建設。
恒麗鐘表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只是都勻市踐行“一線工作法”,及時主動服務企業的一個縮影。
自推行“一線工作法”以來,都勻市26個部門已分別將238項行政審批、非行政審批事項全部下放至市政務服務中心,切實為全市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線服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各級各部門累計已有1000余名干部職工主動深入一線,服務企業250余戶,服務項目160余個,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全市行政效能正不斷提升,發展軟環境日益優化。(責任編輯/晏青)
不少拆遷戶表示,他們之所以同意拆遷,不僅因為拆遷安置條件優厚,更因為被有關工作人員處處為拆遷戶著想、細致入微和盡心盡責的工作作風所打動。
近半年來,都勻市“四大班子”帶頭踐行“一線工作法”, 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廣泛參與,將“辦公室”搬到一線,變“遙控指揮”為“現場辦公”,變“聽匯報”為“現場督辦”,把工作延伸到每個項目、施工現場、社區與村組,察民情、聽呼聲、解難題,真正為群眾謀福祉,全力助推城市建設和發展。
匯聚民智推進城市管理
“確實沒想到吳書記會接我的電話,也沒想到我反映的問題這么快就能得到解決。”都勻市民李潤華激動地告訴記者,2013年8月8日晚,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給市委書記吳丹打電話反映劍江河上到處是漂浮物、河邊臟亂差現象嚴重、缺少公廁等問題,沒想到電話一打就通了,書記不但在電話里逐一記錄了他反映的問題,還向他征求治理的意見和建議。
據都勻市委辦介紹,就在李潤華反映完問題的第二天一大早,黔南州委常委、都勻市委書記吳丹就率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都勻市港龍大酒店至電信大樓劍江河段進行實地調研,深入污染河道細致查看,認真分析每河段的污染源、污染重點,重點咨詢了有關群眾意見,并根據具體河段現場思考切合實際的治理辦法。
調研結束后,都勻市委、市政府立即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市財政局等部門安排經費用于購買河道管理日常保潔設備,增配河道保潔船9艘,聘請河道保潔人員,實施劍江河清淤工程和亮麗工程。
僅僅一個星期,劍江河城市風景、桃溪園等河段的淤泥及其他雜物基本清理完畢,廣大群眾切實享受到了臨水而居的好環境。
吳丹表示,要使城市綜合治理得民心、順民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要理順機制,實現住建、規劃、城管、水利、工商等部門有機聯動,變“單兵作戰”為“集團作戰”;另一方面各部門要積極走街串巷,實地了解問題癥結并主動向群眾請教解決辦法。唯如此,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板車占道經營一直是都勻城市管理中典型的老大難問題。為美化市容和規范交通秩序,全力推進文明城市創建,都勻市城管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板車整治專項行動。
整治之初,為切實達到既不損害群眾利益,又徹底根除板車占道經營問題的目的,都勻市城管局深入大街小巷,一方面認真收集板車經營者信息,建立專門檔案;另一方面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和改進意見。
充分掌握各方面情況后,都勻市城管局制定了統一管理、合理分流、分類處置的方案:一是對蔬菜板車堅決取締,將板車經營蔬菜人員疏導到菜市場內;二是對拉貨運輸板車制作統一標識,限時、限路段使用;三是疏堵結合,按照退街進巷、規范經營的原則,將果攤科學規劃引導進入小區、巷道等經營;四是指導板車業主成立管理小組,實現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目前,該項工作進展順利,成效顯著。”都勻市城管局局長羅來華告訴記者,整治工作不僅實現了“零事故、零沖突、零抗法”,而且真正達到了城市美化、管理有序、政府省心、群眾滿意的多贏目的。
“以前風吹日曬、東躲西藏,現在安全舒適、光明正大,而且從這個月的買賣來看,比之前還多賺了不少。”板車經營戶周志秀表示,政府考慮得很周到,他也一定“管好自己”,不給城市添堵添亂。
真情排憂破解拆遷難題
2013年,黔南州委、州政府提出“一圈兩翼”發展格局,要求都勻市發揮龍頭作用,加快建設步伐,堅持“一江帶三城,建設大都勻”的戰略,努力打造成為中國最美山水橋城、西部生態智慧城市。
“城市建設,征地拆遷是基礎,更是成敗的關鍵。”吳丹表示,都勻城市建設需要大規模征地拆遷,這項工作必須在尊重廣大群眾合理意見和利益的基礎上開展,否則將“寸步難行”。
基于此,都勻市將負責拆遷工作的城鎮建設開發指揮部搬到一線。所有拆遷工作組均實行全天候現場辦公,對群眾“貼身”服務。針對拆遷工作矛盾多、群眾訴求多樣以及對多方面存在誤解甚至抵觸的情況,在具體征收動遷過程中,都勻市要求干部必須面對面傾聽群眾訴求,為群眾提出最佳的征遷方案。
據了解,都勻市把拆遷戶的原地回遷安置統一納入城市功能建設范疇,安置地點建成后將成為全市最核心最繁華地段。同時,嚴格按照規劃發展特色產業,為拆遷戶的經營生計提供強大產業支撐。并以激勵政策為導向,發動全社會多渠道開辟就業崗位,建立健全“農轉居”信息登記制度,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技能免費培訓。
“政府確實是把規劃中最好的地段、最好的商鋪,最好的住宅樓給了我們。”不少拆遷戶表示,他們之所以同意拆遷,不僅因為拆遷安置條件優厚,更是被拆遷工作人員處處為拆遷戶著想、細致入微和盡心盡責的工作作風所打動。
村民羅在華曾是都勻觀瀾社區舊城改造中的“釘子戶”,對簽訂拆遷協議遲遲不表態。拆遷組工作人員吳庭華從舊城區的整體規劃、補償安置政策到安置工作的進度等方面,不厭其煩地向其解釋,還根據其房產情況提供了幾種補償方案。羅在華內心的“堅冰”最終被吳庭華的真情融化。
真心為群眾排憂解難,更體現在通過各種途徑為拆遷群眾爭取盡可能多的優惠條件。復員軍人邱玉華一家4口長年擠住在42平米的危房里,一下雨就漏水。因房屋面積較小,無法通過產權置換獲取一套安置房。拆遷工作人員多方奔走,不僅通過民政局為其申請到復員軍人經濟補助和危房改造補貼資金,還協調相關部門批準其按經濟適用房的標準購買120多平米安置房。“自己一家老小的未來可算是有了著落。”
都勻市“四大班子”領導及各職能部門積極深入征地拆遷、棚戶區改造現場和拆遷戶家中,近千名干部自愿奮戰在一線,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多個城市綜合體和棚戶區改造項目快速推進。
主動服務優化發展環境
“這么好的投資環境,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加快項目建設,加大投資力度,早日實現投產。”計劃投資28億的都勻恒麗鐘表文化旅游產業園負責人邵躍明告訴記者,他對自己在都勻的投資信心十足。
近日,記者在都勻恒麗鐘表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工地看到,整個工地熱火朝天,開山挖地、削峰平谷,一棟棟廠房正拔地而起。該項目從福建漳州引進,是都勻市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之一,園區總占地2350畝,集研發生產、鐘表進出口貿易、海關保稅倉庫、文化旅游休閑酒店、鐘表博物館、“木表公園”為一體。
“要是換在其他地方,這么大的項目,僅前期各種手續辦理至少就得花上半年以上時間,不可能在短短幾天就得以落地。”邵躍明告訴記者,項目的順利啟動并快速推進,主要得益于都勻市“一線工作法”的踐行,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都非常重視園區建設,主要領導經常來園區了解建設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他反映的倒運土石方沒有地方、供電難等問題,市委市政府立即責成住建、發改、環保、水利、招商投資等部門把公章、證照等帶到項目現場,主動送服務上門。
據了解,為確保該項目如期完工,讓投資方放心、安心建設,2013年11月16日,都勻市委、市政府與投資方共同簽訂了項目推進責任狀。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全力支持該園區建設,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分期辦理土地使用證,做好項目征拆及涉及的水、電、通信遷改等相關協調工作。恒麗鐘表制造有限公司則承諾今年5月5日前將產業園一期鐘表總裝生產線建成投產。
邵躍明表示,都勻市各部門能夠把辦公室搬到工地上,第一時間為他們排憂解難,作為投資方,他們一定不會有絲毫懈怠,再怎么加班加點也要如期完成建設。
恒麗鐘表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只是都勻市踐行“一線工作法”,及時主動服務企業的一個縮影。
自推行“一線工作法”以來,都勻市26個部門已分別將238項行政審批、非行政審批事項全部下放至市政務服務中心,切實為全市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線服務。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各級各部門累計已有1000余名干部職工主動深入一線,服務企業250余戶,服務項目160余個,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全市行政效能正不斷提升,發展軟環境日益優化。(責任編輯/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