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樸光+顧雪濤
“五四”運動以降,我國畫家(主要指國畫家)受時代潮流推動,大多主動吸收西洋繪畫的某些優長,從內容、形式、技法、工具、原料等方面,對傳統繪畫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以適應國人審美觀念、審美趣味的變化。但也有少數畫家一生堅守古法,恪守傳統,不為世風所動,甘愿做藝術上的“保守派”。建國前定居貴陽的江南畫師蔣夢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蔣夢谷,字啟生,號石庵,1905年生于江蘇常熟。早年就讀于上海中法義務學校,因家貧輟學,到紙扇店當學徒。后作行商,抗戰時期來往于上海、重慶間,販賣藥材等大后方急需之物。1948年定居貴陽。新中國成立后任貴陽牙刷廠副經理,1962年退休。蔣夢谷自幼喜愛丹青,以臨摹前人畫作為主,后拜上海山水畫名家樊少云為師。新中國成立前曾在上海、南京、蘇州、無錫、重慶、自貢、貴陽、遵義、安順、香港、澳門等地舉辦個展。新中國成立后,他辦廠之暇仍筆耕不倦,創作了大量作品,1987年1月病逝,系貴州省美協會員、貴陽市美協顧問、貴州省文史館館員、貴陽市人大代表,有《劉知白、蔣夢谷畫集》出版。
蔣夢谷以山水畫名世,也偶作花鳥畫,其山水屬古典形態,走的是正統派“筆筆有來歷”的摹古道路。他于前人取法甚廣,從“二米”、黃公望、王蒙到沈周、文征明、董其昌,凡南宗山水大家都有所涉獵,對“四王”用力尤深。由于他學習前人不拘泥于一家一派,而能廣收博采,轉益多師,因此對中國畫的傳統技法掌握得十分扎實、全面,若論筆墨功夫之深,在貴州近現代山水畫家中罕有其儔。
蔣夢谷的畫以1962年他退休為界,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作品結構繁復,章法嚴謹,筆墨遒勁,刻畫深入;后期作品結構刪繁就簡,章法靈活多變,筆墨灑脫率意,較少刻畫痕跡,雖未完全跳出古人藩籬,但已初步形成了自家面目。當然,這種劃分只是相對而言,對具體作品需作具體分析。
蔣夢谷一生兼任商人和畫家兩重角色,但他的畫沒有絲毫浮躁、媚俗的氣息,而彌漫著淡泊、靜謐的韻味,是很難得的,這與他的氣質有關,也得益于古人作品的涵養。
蔣夢谷是新中國成立后貴州畫家中一個罕見的個案,他后半生生活在一個天翻地覆的時代,但他似乎置身于世外桃源,所作不但景物、人物是古典的,而且筆墨、情調也是古典的。晚年蔣夢谷曾畫過一些以毛主席詩詞為題的山水畫,如《萬木霜天紅爛漫》、《暮色蒼茫看勁松》等,但即使在這些作品中,使用的仍是正宗的傳統技法,而看不到一點新意,只是在畫上加了一句毛主席詩詞而已。縱觀建國后的貴州畫壇,像蔣夢谷這樣不受時代潮流影響而堅守古法且造詣深醇者,幾乎找不到第二個例子,以后大概也很難有這樣的例子,因為產生蔣夢谷的土壤已不復存在,在這個意義上,蔣夢谷乃是貴州最后一個古典派山水大家。(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責任編輯/陳芳媛)
“五四”運動以降,我國畫家(主要指國畫家)受時代潮流推動,大多主動吸收西洋繪畫的某些優長,從內容、形式、技法、工具、原料等方面,對傳統繪畫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以適應國人審美觀念、審美趣味的變化。但也有少數畫家一生堅守古法,恪守傳統,不為世風所動,甘愿做藝術上的“保守派”。建國前定居貴陽的江南畫師蔣夢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蔣夢谷,字啟生,號石庵,1905年生于江蘇常熟。早年就讀于上海中法義務學校,因家貧輟學,到紙扇店當學徒。后作行商,抗戰時期來往于上海、重慶間,販賣藥材等大后方急需之物。1948年定居貴陽。新中國成立后任貴陽牙刷廠副經理,1962年退休。蔣夢谷自幼喜愛丹青,以臨摹前人畫作為主,后拜上海山水畫名家樊少云為師。新中國成立前曾在上海、南京、蘇州、無錫、重慶、自貢、貴陽、遵義、安順、香港、澳門等地舉辦個展。新中國成立后,他辦廠之暇仍筆耕不倦,創作了大量作品,1987年1月病逝,系貴州省美協會員、貴陽市美協顧問、貴州省文史館館員、貴陽市人大代表,有《劉知白、蔣夢谷畫集》出版。
蔣夢谷以山水畫名世,也偶作花鳥畫,其山水屬古典形態,走的是正統派“筆筆有來歷”的摹古道路。他于前人取法甚廣,從“二米”、黃公望、王蒙到沈周、文征明、董其昌,凡南宗山水大家都有所涉獵,對“四王”用力尤深。由于他學習前人不拘泥于一家一派,而能廣收博采,轉益多師,因此對中國畫的傳統技法掌握得十分扎實、全面,若論筆墨功夫之深,在貴州近現代山水畫家中罕有其儔。
蔣夢谷的畫以1962年他退休為界,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作品結構繁復,章法嚴謹,筆墨遒勁,刻畫深入;后期作品結構刪繁就簡,章法靈活多變,筆墨灑脫率意,較少刻畫痕跡,雖未完全跳出古人藩籬,但已初步形成了自家面目。當然,這種劃分只是相對而言,對具體作品需作具體分析。
蔣夢谷一生兼任商人和畫家兩重角色,但他的畫沒有絲毫浮躁、媚俗的氣息,而彌漫著淡泊、靜謐的韻味,是很難得的,這與他的氣質有關,也得益于古人作品的涵養。
蔣夢谷是新中國成立后貴州畫家中一個罕見的個案,他后半生生活在一個天翻地覆的時代,但他似乎置身于世外桃源,所作不但景物、人物是古典的,而且筆墨、情調也是古典的。晚年蔣夢谷曾畫過一些以毛主席詩詞為題的山水畫,如《萬木霜天紅爛漫》、《暮色蒼茫看勁松》等,但即使在這些作品中,使用的仍是正宗的傳統技法,而看不到一點新意,只是在畫上加了一句毛主席詩詞而已。縱觀建國后的貴州畫壇,像蔣夢谷這樣不受時代潮流影響而堅守古法且造詣深醇者,幾乎找不到第二個例子,以后大概也很難有這樣的例子,因為產生蔣夢谷的土壤已不復存在,在這個意義上,蔣夢谷乃是貴州最后一個古典派山水大家。(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責任編輯/陳芳媛)
“五四”運動以降,我國畫家(主要指國畫家)受時代潮流推動,大多主動吸收西洋繪畫的某些優長,從內容、形式、技法、工具、原料等方面,對傳統繪畫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以適應國人審美觀念、審美趣味的變化。但也有少數畫家一生堅守古法,恪守傳統,不為世風所動,甘愿做藝術上的“保守派”。建國前定居貴陽的江南畫師蔣夢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蔣夢谷,字啟生,號石庵,1905年生于江蘇常熟。早年就讀于上海中法義務學校,因家貧輟學,到紙扇店當學徒。后作行商,抗戰時期來往于上海、重慶間,販賣藥材等大后方急需之物。1948年定居貴陽。新中國成立后任貴陽牙刷廠副經理,1962年退休。蔣夢谷自幼喜愛丹青,以臨摹前人畫作為主,后拜上海山水畫名家樊少云為師。新中國成立前曾在上海、南京、蘇州、無錫、重慶、自貢、貴陽、遵義、安順、香港、澳門等地舉辦個展。新中國成立后,他辦廠之暇仍筆耕不倦,創作了大量作品,1987年1月病逝,系貴州省美協會員、貴陽市美協顧問、貴州省文史館館員、貴陽市人大代表,有《劉知白、蔣夢谷畫集》出版。
蔣夢谷以山水畫名世,也偶作花鳥畫,其山水屬古典形態,走的是正統派“筆筆有來歷”的摹古道路。他于前人取法甚廣,從“二米”、黃公望、王蒙到沈周、文征明、董其昌,凡南宗山水大家都有所涉獵,對“四王”用力尤深。由于他學習前人不拘泥于一家一派,而能廣收博采,轉益多師,因此對中國畫的傳統技法掌握得十分扎實、全面,若論筆墨功夫之深,在貴州近現代山水畫家中罕有其儔。
蔣夢谷的畫以1962年他退休為界,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作品結構繁復,章法嚴謹,筆墨遒勁,刻畫深入;后期作品結構刪繁就簡,章法靈活多變,筆墨灑脫率意,較少刻畫痕跡,雖未完全跳出古人藩籬,但已初步形成了自家面目。當然,這種劃分只是相對而言,對具體作品需作具體分析。
蔣夢谷一生兼任商人和畫家兩重角色,但他的畫沒有絲毫浮躁、媚俗的氣息,而彌漫著淡泊、靜謐的韻味,是很難得的,這與他的氣質有關,也得益于古人作品的涵養。
蔣夢谷是新中國成立后貴州畫家中一個罕見的個案,他后半生生活在一個天翻地覆的時代,但他似乎置身于世外桃源,所作不但景物、人物是古典的,而且筆墨、情調也是古典的。晚年蔣夢谷曾畫過一些以毛主席詩詞為題的山水畫,如《萬木霜天紅爛漫》、《暮色蒼茫看勁松》等,但即使在這些作品中,使用的仍是正宗的傳統技法,而看不到一點新意,只是在畫上加了一句毛主席詩詞而已。縱觀建國后的貴州畫壇,像蔣夢谷這樣不受時代潮流影響而堅守古法且造詣深醇者,幾乎找不到第二個例子,以后大概也很難有這樣的例子,因為產生蔣夢谷的土壤已不復存在,在這個意義上,蔣夢谷乃是貴州最后一個古典派山水大家。(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責任編輯/陳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