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貴州省本輪產權制度改革中,觀念認識上、具體政策上都有不少新問題需要解答,比如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需要怎樣的思想認識?投資者可以通過哪些形式參與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國資監管機制將有何變化?等等。省國資委對這些問題都有較為詳細的解答,本刊登載最為關鍵的十個問題,供讀者參考。
1本輪國企改革為什么要從產權制度改革入手?
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產權制度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性工作,是增強企業活力、推動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主體、整體搞活國有經濟的重要途徑,也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環節。當前,監管企業產權多元化程度不高,集團層面國有股權比例過高、結構不合理、市場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影響了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為此,必須加快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要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要求,充分尊重市場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依法推進企業國有產權“進、退、流、轉”;要以產權制度改革作為實施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切入點,加快實施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制度;要創新產權配置方式,積極推動企業國有產權在企業內部以及跨企業、跨所有制、跨區域優化配置,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提高國有產權運營質量和效率。
2為什么要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將實現怎樣的目標?
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通過的《中共貴州省委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調整優化國有資本戰略布局。對無需國有資本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的企業國有股權,按照市場機制有序進退、合理流動。三年內完成全部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按照這一工作目標,我們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并且明確了各年度工作目標,堅持頂層設計與一企一策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力爭用2014年到2016年三年的時間,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形成3戶功能性投資運營企業、2戶公共服務性企業,大多數競爭性企業實現產權多元化,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具備條件的打造成為投資控股公司,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實現國有資本有序退出。確保三年內全面完成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任務。
3監管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情況怎樣?
近年來,省國資委先后引進首鋼重組水鋼、貴鋼;華能信托重組黔隆信托;中國電子重組中國振華集團;南航重組貴州航空;中國黃金集團重組省黃金公司;華電重組烏江;中電投重組金元集團;中信大錳重組遵義鐵合金公司;水柏鐵路與昆明鐵路局聯合重組成立水紅鐵路等10戶企業實施了改制重組。2013年,省國資委印發《關于引進戰略投資者深度實施股權改革的意見》,加強引戰工作指導。各企業與復星集團、中鐵通號等170多家國內外各類投資者保持聯系,開展工作對接,簽訂框架協議21個,成功實施引戰項目27個,引進投資者42個、資金92.8億元。西南能礦相繼引入IDG資本、紫金礦業等投資者,啟動實施了一批合作項目。甕福集團引進深圳前海華建投資等完成了10億元增資擴股工作。
4在監管企業集團層面或子公司引進投資者有什么限制嗎?
在推進產權制度改革中,無論是監管企業集團層面還是子公司層面,我們對引入資本的屬性、地域、持股比例都沒有限制。總的來講,引入各類資本應當符合國有經濟布局與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和企業發展戰略規劃,遵循市場規律,尊重企業意愿,擇優比選,優先引入業績優秀、信譽良好、具有合作意愿和共同價值追求的各類社會資本。我們堅持公開、公平、公正,依法運作,規范透明,遵守國家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和企業章程,嚴格履行程序,平等保護各類出資人的合法權益。此外,在本輪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中,對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原則上是不設限制的。
5投資者可以通過哪些形式參與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
各類社會資本通過參股、控股或并購等形式和途徑參與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整體收購、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融資租賃、與國有企業聯合重組成立公司或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受讓國有產權、參與監管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發股票,也可收購關閉破產國有企業處置資產。各類投資者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法律法規允許的方式出資。
6對監管企業的分類基于怎樣的考慮?
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明確提出了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分類改革、調整優化國有資本戰略布局的要求。在《行動計劃》中,我們根據監管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按照功能性、公共服務性、競爭性分類推進監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并對獨資或控股的20戶監管企業進行了一一分類,明確不同的改革目標:功能性企業以承擔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投資、重要資源開發等全省重大專項任務為主要目標,打造成為投資運營公司,提高產業集聚和資源整合能力;公共服務性企業以提供公共服務和公益性產品、實現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加大國有資本投入,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提高公共服務能力,逐步引入社會評價;競爭性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推進產權多元化,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提升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7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國資監管機制將有何變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我們認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更加強調了從出資人角度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內在要求。資本體現的是所有權,而資產還涵蓋了企業法人財產權。強調以管資本為主,在監管主體性質上,更加突出了政府層面的出資人代表性質;在監管職責把握上,更加體現以產權為紐帶,通過公司章程和治理結構,圍繞管好資本落實出資人責任,也更加注重尊重法人財產權,不干預企業具體生產經營活動。下一步,省國資委要按照新的監管要求進一步完善國資監管職能,注重向管資本為主轉變,認真研究與之相適應的監管模式、監管內容和監管手段,在管控資本投向、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和效益上加大探索創新力度。
8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將從哪些方面重點推進?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促進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我們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徹底掃除思想上、體制機制上的障礙,積極創造有利于國民共進、協調發展的良好環境,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要積極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新途徑、新措施,拓寬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的空間。要在改制上市、并購重組、增資擴股中積極引入民間投資,促進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更好融合,并通過產權融合促進機制融合、管理融合。加快向社會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導向及有利于轉型升級的合資合作項目,把項目作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一個重要平臺,研究探索混合所有制經濟企業員工持股和期權激勵的有效辦法,創新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的組織制度和資本組合形式,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9在這輪國企改革中,怎樣籌措改革成本?
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需要大量資金作為支撐,能否籌集改革所需成本,是本輪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前提和保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凈資產余額不足以支付改革所需各種費用和成本。因此,除了將企業國有資產變現收益主要用于支持本企業改革改制工作以外,還必須創新思路多渠道籌集改革改制成本:一是采取劃轉、出讓、減持變現部分國有資產和股權,實現監管企業國有資產變現收益整體統籌。二是從國有企業收益中安排部分資金用于改革改制。三是通過財政從年度一般預算中安排部分資金用于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四是國有企業改革改制中涉及國有土地出讓金、礦權價款等省內留存部分,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在保障規定的項目費用后,主要用于支持國有企業改革改制。五是積極落實國家有關企業改制、兼并重組中涉及的資產評估增值、債務重組收益、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等稅收優惠政策。
10怎樣使國企輕裝上陣、實施社會管理職能移交?
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以及改制后各類相關人員的托管問題關系到能否解決國企改革后顧之憂、能否按市場化要求可持續發展,關系到有關企業各類人員政策和待遇的落實,關系到社會穩定。
長期以來,由于企業與地方政府在經費、人員、資產等問題上難以達成一致,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大多難以移交,成為企業負擔和市場化改革的阻礙。
此外,改制后企業離退休人員管理也因種種原因一直難以納入屬地社會化管理,常常出現管理經費不足、管理漏洞較多甚至無人管理,引發職工訴求不斷,成為不穩定隱患,困擾著改制后企業的發展。因此,《行動計劃》提出了“按照屬地管理、分類移交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企業相關社會管理職能移交所在市(州)或縣(市、區)人民政府管理”。并對國有企業所承擔的醫療衛生、教育和物業管理、供水、供電等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移交以及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屬地社會化管理分別明確了具體要求。(貴州省國資委供稿責任編輯/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