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陽++
2011年11月1日,兩貨車在黔南州福泉市馬場坪收費站附近的檢測站發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300多人不同程度受傷……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院長楊峰接到消息后,立即啟動重大衛生搶救緊急預案,開啟“綠色急救通道”,實行“接診、救治一人負責制”,緊急騰空重癥監護室11張床位和專用病床50張,和院領導班子帶領全院醫護工作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搶救傷員的行動中。救援行動共出動救護車16車次,趕赴現場的救護人員達90余人次,接治傷員41人,留院治療39人。經過精心救治,入院傷員無一例死亡,得到省、州相關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贊揚。
2009年以來,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以“競爭意識、特色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為指導,促進醫院各項工作開展,醫院年收益由千萬元邁向億元大關,2013年營業收入更是超過2.1億元。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崛起,讓當地群眾享受到更多醫療資源的同時,也促進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提供更高醫療保障
翻開發展新篇章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二〇醫院成立于1970年國防大三線建設時期,1984年,其被劃歸國家電子工業部,隨后改名為電子工業部四一四職工醫院。2002年,被劃歸貴州省省衛生廳直管,更名為貴州省四一四醫院。2008年12月,又劃歸貴陽醫學院,成為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2009年7月,40歲的楊峰因其精湛的醫術和獨到的管理理念成為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院長,挑起率領醫院改革發展的重擔,當年醫院營業收入僅有4700多萬元。楊峰畢業于貴陽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在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主要從事普外科、心、胸外科方面的研究,尤其以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胰、胃腸疾病為專長,他親自主刀的腹腔鏡微創治療技術,手術創口小、術后恢復快、花錢少、治愈率高,深得廣大患者的贊譽。在他的帶領下,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在腔鏡甲狀腺切除,腹腔鏡下胃、結直腸、小兒疝氣手術領域處于省內領先水平。
在楊峰的帶領下,2012年4月,醫院經過省衛生廳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專家組層層督導和嚴格檢查,順利通過貴州省三甲醫院評審,為少數民族地區同胞享受更高醫療服務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級甲等醫院的成功創建是醫院跨越性發展的一座里程碑,從此翻開了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發展的新篇章。
現在,醫院設有沙壩和平橋院區,總占地面積84501.46平方米;床位總編制850張,實際開放床位800張;現有醫技護人員631人,行政人員181人,副高職稱以上有42人,中級職稱130人,初級職稱459人。
楊峰說,今年醫院將按照發展規劃和增長計劃,繼續保持醫療服務業務量30%的增長比例,力爭達到40%。同時,完成10項科研成果與立項,爭取理論課教學有所突破。
學科建設有條理
科研成果暖人心
2009年以來,醫院先后增設普外科Ⅱ病區、骨科Ⅱ病區,黔南州傳染病院分設血液消化病區和呼吸道病區;成立老年康復科,讓老人能夠得到更周到、更專業的醫療護理;進一步分化婦產科和消化內分泌科,獨立出婦科、產科、消化內科和內分泌科,讓前來就醫的群眾看病更方便;成立了五官科、中醫科和皮膚綜合科,將部分門診科室由門診模式和零散的住院模式向規范化門診、住院模式轉變。
此外,為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醫院將急診科搬遷至沙壩院區,在平橋院區設立急救室;兒科發展為小兒及新生兒專科,新增業務用房面積508平方米,床位從原來的45張新增到110張,分別成立了小兒重癥加強護理病房(PICU)、新生兒重癥加強護理病房(NICU),開展全程優質服務試點病區工程,醫院職工在科室建設中始終謹記“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力求給前來就診的患者創造一個準確、科學、系統的科室環境。
2011年,醫院成功申報了4項黔南州科研立項,即《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殼聚糖納米載體基因修復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成骨不全小鼠研究》、《ERCP對膽總管擴張的應用研究》、《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阿爾茨海梅病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2年,醫院職工共發表論文57篇,其中4篇刊登在核心期刊;成功申報學院、省科技廳聯合基金項目4項,黔南州科研立項6項,院內科研立項3項;投入專項資金100多萬元,成立動物實驗室和分子生物實驗室。
2013年,醫院又成功申報了黔南州推動科技進步先進集體1項、黔南州優秀科技人才推薦申報1項;在黔南州“3·18”科技活動日大會上,醫院榮獲黔南州科技進步先進集體。不斷增強的科研實力,極大地促進了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帶來了高質量、“低價格”的醫護服務,受到廣大群眾贊譽。
大愛無疆負責任
不計得失去幫扶
為讓縣城群眾也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2012年5月,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按照《貴州省衛生廳關于舉辦“四幫四促在行動,萬名醫師下基層”出征儀式的通知》要求,分別選派了15名業務骨干前往羅甸、三都、岑鞏三家縣醫院進行對口支援,特別是在經濟上給予幫扶醫院大力支持。
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醫院擠出3萬多元對口幫扶資金給幫扶醫院,并定期對他們進行業務指導和技術幫扶,幫助他們順利通過二甲醫院評審。同時,根據省衛生廳農衛處文件精神,選派9名技術精湛、業務能力強的醫務人員組成三個醫療小分隊,分別深入荔波縣佳榮鎮衛生院、播蕘鄉衛生院、瑤山鄉衛生院進行對口支援,幫助鄉鎮衛生院發展,更好服務山區群眾,成為醫院踐行“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的具體延伸。
救死扶傷不知倦
一視同仁暖人心
“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準則早已銘刻在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的內心深處,“一切為了病人,真心實意為病人服務”成為他們一直追求的境界。2009年,甲型流感肆虐,楊峰帶領全院職工不分晝夜的工作,從設施、設備配置和資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完善黔南州傳染病院建設工作,為群眾提供了可靠的傳染病防治保障。2009年以來,醫院共收治各種法定傳染病3萬多例,門診病人10萬余人次。
與此同時,醫院完成兒童計劃免疫、麻疹強化免疫、乙肝擴大計免、甲型流感預防免疫等任務;積極參加地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抗災義診,文化、科技、醫療三下鄉服務的工作。2009年以來,共參加各種義診60余次,義診人員8萬多人,免費發放各種常用藥品價值20萬多元。
以生命呵護生命,以心靈溫暖心靈。為保證在押犯人的生命安全,根據貴州省公安廳、貴州省衛生廳聯合下發的《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公安監管場所醫療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醫院與都勻市公安局共同建立了監管醫療“綠色通道”協作機制,簽訂了共建綠色通道協作機制協議書。
2012年11月末,“黔南微笑行動”在都勻市開展,醫院組織力量協助杭州微笑行動慈善醫院,共同為78名唇腭裂孩子進行了免費整形修復手術。
為建立健全醫院緊急救援體系,提高醫院急救診能力,醫院積極聯系貴州省96999緊急救援中心,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設立了96999緊急救援黔南分站,標志著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急救診體系達到黔南州領先水平,為突發疾病的群眾架起一座無障礙的“綠色生命之橋”。(責任編輯/哈文麗)
2009年以來,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共參加各種義診60余次,義診人員8萬多人,免費發放各種常用藥品價值20萬多元。
2011年11月1日,兩貨車在黔南州福泉市馬場坪收費站附近的檢測站發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300多人不同程度受傷……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院長楊峰接到消息后,立即啟動重大衛生搶救緊急預案,開啟“綠色急救通道”,實行“接診、救治一人負責制”,緊急騰空重癥監護室11張床位和專用病床50張,和院領導班子帶領全院醫護工作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搶救傷員的行動中。救援行動共出動救護車16車次,趕赴現場的救護人員達90余人次,接治傷員41人,留院治療39人。經過精心救治,入院傷員無一例死亡,得到省、州相關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贊揚。
2009年以來,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以“競爭意識、特色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為指導,促進醫院各項工作開展,醫院年收益由千萬元邁向億元大關,2013年營業收入更是超過2.1億元。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崛起,讓當地群眾享受到更多醫療資源的同時,也促進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提供更高醫療保障
翻開發展新篇章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二〇醫院成立于1970年國防大三線建設時期,1984年,其被劃歸國家電子工業部,隨后改名為電子工業部四一四職工醫院。2002年,被劃歸貴州省省衛生廳直管,更名為貴州省四一四醫院。2008年12月,又劃歸貴陽醫學院,成為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2009年7月,40歲的楊峰因其精湛的醫術和獨到的管理理念成為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院長,挑起率領醫院改革發展的重擔,當年醫院營業收入僅有4700多萬元。楊峰畢業于貴陽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在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主要從事普外科、心、胸外科方面的研究,尤其以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胰、胃腸疾病為專長,他親自主刀的腹腔鏡微創治療技術,手術創口小、術后恢復快、花錢少、治愈率高,深得廣大患者的贊譽。在他的帶領下,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在腔鏡甲狀腺切除,腹腔鏡下胃、結直腸、小兒疝氣手術領域處于省內領先水平。
在楊峰的帶領下,2012年4月,醫院經過省衛生廳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專家組層層督導和嚴格檢查,順利通過貴州省三甲醫院評審,為少數民族地區同胞享受更高醫療服務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級甲等醫院的成功創建是醫院跨越性發展的一座里程碑,從此翻開了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發展的新篇章。
現在,醫院設有沙壩和平橋院區,總占地面積84501.46平方米;床位總編制850張,實際開放床位800張;現有醫技護人員631人,行政人員181人,副高職稱以上有42人,中級職稱130人,初級職稱459人。
楊峰說,今年醫院將按照發展規劃和增長計劃,繼續保持醫療服務業務量30%的增長比例,力爭達到40%。同時,完成10項科研成果與立項,爭取理論課教學有所突破。
學科建設有條理
科研成果暖人心
2009年以來,醫院先后增設普外科Ⅱ病區、骨科Ⅱ病區,黔南州傳染病院分設血液消化病區和呼吸道病區;成立老年康復科,讓老人能夠得到更周到、更專業的醫療護理;進一步分化婦產科和消化內分泌科,獨立出婦科、產科、消化內科和內分泌科,讓前來就醫的群眾看病更方便;成立了五官科、中醫科和皮膚綜合科,將部分門診科室由門診模式和零散的住院模式向規范化門診、住院模式轉變。
此外,為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醫院將急診科搬遷至沙壩院區,在平橋院區設立急救室;兒科發展為小兒及新生兒專科,新增業務用房面積508平方米,床位從原來的45張新增到110張,分別成立了小兒重癥加強護理病房(PICU)、新生兒重癥加強護理病房(NICU),開展全程優質服務試點病區工程,醫院職工在科室建設中始終謹記“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力求給前來就診的患者創造一個準確、科學、系統的科室環境。
2011年,醫院成功申報了4項黔南州科研立項,即《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殼聚糖納米載體基因修復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成骨不全小鼠研究》、《ERCP對膽總管擴張的應用研究》、《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阿爾茨海梅病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2年,醫院職工共發表論文57篇,其中4篇刊登在核心期刊;成功申報學院、省科技廳聯合基金項目4項,黔南州科研立項6項,院內科研立項3項;投入專項資金100多萬元,成立動物實驗室和分子生物實驗室。
2013年,醫院又成功申報了黔南州推動科技進步先進集體1項、黔南州優秀科技人才推薦申報1項;在黔南州“3·18”科技活動日大會上,醫院榮獲黔南州科技進步先進集體。不斷增強的科研實力,極大地促進了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帶來了高質量、“低價格”的醫護服務,受到廣大群眾贊譽。
大愛無疆負責任
不計得失去幫扶
為讓縣城群眾也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2012年5月,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按照《貴州省衛生廳關于舉辦“四幫四促在行動,萬名醫師下基層”出征儀式的通知》要求,分別選派了15名業務骨干前往羅甸、三都、岑鞏三家縣醫院進行對口支援,特別是在經濟上給予幫扶醫院大力支持。
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醫院擠出3萬多元對口幫扶資金給幫扶醫院,并定期對他們進行業務指導和技術幫扶,幫助他們順利通過二甲醫院評審。同時,根據省衛生廳農衛處文件精神,選派9名技術精湛、業務能力強的醫務人員組成三個醫療小分隊,分別深入荔波縣佳榮鎮衛生院、播蕘鄉衛生院、瑤山鄉衛生院進行對口支援,幫助鄉鎮衛生院發展,更好服務山區群眾,成為醫院踐行“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的具體延伸。
救死扶傷不知倦
一視同仁暖人心
“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準則早已銘刻在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的內心深處,“一切為了病人,真心實意為病人服務”成為他們一直追求的境界。2009年,甲型流感肆虐,楊峰帶領全院職工不分晝夜的工作,從設施、設備配置和資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完善黔南州傳染病院建設工作,為群眾提供了可靠的傳染病防治保障。2009年以來,醫院共收治各種法定傳染病3萬多例,門診病人10萬余人次。
與此同時,醫院完成兒童計劃免疫、麻疹強化免疫、乙肝擴大計免、甲型流感預防免疫等任務;積極參加地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抗災義診,文化、科技、醫療三下鄉服務的工作。2009年以來,共參加各種義診60余次,義診人員8萬多人,免費發放各種常用藥品價值20萬多元。
以生命呵護生命,以心靈溫暖心靈。為保證在押犯人的生命安全,根據貴州省公安廳、貴州省衛生廳聯合下發的《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公安監管場所醫療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醫院與都勻市公安局共同建立了監管醫療“綠色通道”協作機制,簽訂了共建綠色通道協作機制協議書。
2012年11月末,“黔南微笑行動”在都勻市開展,醫院組織力量協助杭州微笑行動慈善醫院,共同為78名唇腭裂孩子進行了免費整形修復手術。
為建立健全醫院緊急救援體系,提高醫院急救診能力,醫院積極聯系貴州省96999緊急救援中心,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設立了96999緊急救援黔南分站,標志著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急救診體系達到黔南州領先水平,為突發疾病的群眾架起一座無障礙的“綠色生命之橋”。(責任編輯/哈文麗)
2009年以來,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共參加各種義診60余次,義診人員8萬多人,免費發放各種常用藥品價值20萬多元。
2011年11月1日,兩貨車在黔南州福泉市馬場坪收費站附近的檢測站發生爆炸,造成9人死亡,300多人不同程度受傷……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院長楊峰接到消息后,立即啟動重大衛生搶救緊急預案,開啟“綠色急救通道”,實行“接診、救治一人負責制”,緊急騰空重癥監護室11張床位和專用病床50張,和院領導班子帶領全院醫護工作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搶救傷員的行動中。救援行動共出動救護車16車次,趕赴現場的救護人員達90余人次,接治傷員41人,留院治療39人。經過精心救治,入院傷員無一例死亡,得到省、州相關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贊揚。
2009年以來,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以“競爭意識、特色意識、質量意識、創新意識”為指導,促進醫院各項工作開展,醫院年收益由千萬元邁向億元大關,2013年營業收入更是超過2.1億元。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崛起,讓當地群眾享受到更多醫療資源的同時,也促進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
提供更高醫療保障
翻開發展新篇章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二〇醫院成立于1970年國防大三線建設時期,1984年,其被劃歸國家電子工業部,隨后改名為電子工業部四一四職工醫院。2002年,被劃歸貴州省省衛生廳直管,更名為貴州省四一四醫院。2008年12月,又劃歸貴陽醫學院,成為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2009年7月,40歲的楊峰因其精湛的醫術和獨到的管理理念成為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的院長,挑起率領醫院改革發展的重擔,當年醫院營業收入僅有4700多萬元。楊峰畢業于貴陽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在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主要從事普外科、心、胸外科方面的研究,尤其以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胰、胃腸疾病為專長,他親自主刀的腹腔鏡微創治療技術,手術創口小、術后恢復快、花錢少、治愈率高,深得廣大患者的贊譽。在他的帶領下,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在腔鏡甲狀腺切除,腹腔鏡下胃、結直腸、小兒疝氣手術領域處于省內領先水平。
在楊峰的帶領下,2012年4月,醫院經過省衛生廳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專家組層層督導和嚴格檢查,順利通過貴州省三甲醫院評審,為少數民族地區同胞享受更高醫療服務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級甲等醫院的成功創建是醫院跨越性發展的一座里程碑,從此翻開了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發展的新篇章。
現在,醫院設有沙壩和平橋院區,總占地面積84501.46平方米;床位總編制850張,實際開放床位800張;現有醫技護人員631人,行政人員181人,副高職稱以上有42人,中級職稱130人,初級職稱459人。
楊峰說,今年醫院將按照發展規劃和增長計劃,繼續保持醫療服務業務量30%的增長比例,力爭達到40%。同時,完成10項科研成果與立項,爭取理論課教學有所突破。
學科建設有條理
科研成果暖人心
2009年以來,醫院先后增設普外科Ⅱ病區、骨科Ⅱ病區,黔南州傳染病院分設血液消化病區和呼吸道病區;成立老年康復科,讓老人能夠得到更周到、更專業的醫療護理;進一步分化婦產科和消化內分泌科,獨立出婦科、產科、消化內科和內分泌科,讓前來就醫的群眾看病更方便;成立了五官科、中醫科和皮膚綜合科,將部分門診科室由門診模式和零散的住院模式向規范化門診、住院模式轉變。
此外,為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醫院將急診科搬遷至沙壩院區,在平橋院區設立急救室;兒科發展為小兒及新生兒專科,新增業務用房面積508平方米,床位從原來的45張新增到110張,分別成立了小兒重癥加強護理病房(PICU)、新生兒重癥加強護理病房(NICU),開展全程優質服務試點病區工程,醫院職工在科室建設中始終謹記“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力求給前來就診的患者創造一個準確、科學、系統的科室環境。
2011年,醫院成功申報了4項黔南州科研立項,即《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殼聚糖納米載體基因修復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成骨不全小鼠研究》、《ERCP對膽總管擴張的應用研究》、《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阿爾茨海梅病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2年,醫院職工共發表論文57篇,其中4篇刊登在核心期刊;成功申報學院、省科技廳聯合基金項目4項,黔南州科研立項6項,院內科研立項3項;投入專項資金100多萬元,成立動物實驗室和分子生物實驗室。
2013年,醫院又成功申報了黔南州推動科技進步先進集體1項、黔南州優秀科技人才推薦申報1項;在黔南州“3·18”科技活動日大會上,醫院榮獲黔南州科技進步先進集體。不斷增強的科研實力,極大地促進了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為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帶來了高質量、“低價格”的醫護服務,受到廣大群眾贊譽。
大愛無疆負責任
不計得失去幫扶
為讓縣城群眾也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2012年5月,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按照《貴州省衛生廳關于舉辦“四幫四促在行動,萬名醫師下基層”出征儀式的通知》要求,分別選派了15名業務骨干前往羅甸、三都、岑鞏三家縣醫院進行對口支援,特別是在經濟上給予幫扶醫院大力支持。
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醫院擠出3萬多元對口幫扶資金給幫扶醫院,并定期對他們進行業務指導和技術幫扶,幫助他們順利通過二甲醫院評審。同時,根據省衛生廳農衛處文件精神,選派9名技術精湛、業務能力強的醫務人員組成三個醫療小分隊,分別深入荔波縣佳榮鎮衛生院、播蕘鄉衛生院、瑤山鄉衛生院進行對口支援,幫助鄉鎮衛生院發展,更好服務山區群眾,成為醫院踐行“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服務理念的具體延伸。
救死扶傷不知倦
一視同仁暖人心
“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準則早已銘刻在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的內心深處,“一切為了病人,真心實意為病人服務”成為他們一直追求的境界。2009年,甲型流感肆虐,楊峰帶領全院職工不分晝夜的工作,從設施、設備配置和資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完善黔南州傳染病院建設工作,為群眾提供了可靠的傳染病防治保障。2009年以來,醫院共收治各種法定傳染病3萬多例,門診病人10萬余人次。
與此同時,醫院完成兒童計劃免疫、麻疹強化免疫、乙肝擴大計免、甲型流感預防免疫等任務;積極參加地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抗災義診,文化、科技、醫療三下鄉服務的工作。2009年以來,共參加各種義診60余次,義診人員8萬多人,免費發放各種常用藥品價值20萬多元。
以生命呵護生命,以心靈溫暖心靈。為保證在押犯人的生命安全,根據貴州省公安廳、貴州省衛生廳聯合下發的《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公安監管場所醫療衛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醫院與都勻市公安局共同建立了監管醫療“綠色通道”協作機制,簽訂了共建綠色通道協作機制協議書。
2012年11月末,“黔南微笑行動”在都勻市開展,醫院組織力量協助杭州微笑行動慈善醫院,共同為78名唇腭裂孩子進行了免費整形修復手術。
為建立健全醫院緊急救援體系,提高醫院急救診能力,醫院積極聯系貴州省96999緊急救援中心,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設立了96999緊急救援黔南分站,標志著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急救診體系達到黔南州領先水平,為突發疾病的群眾架起一座無障礙的“綠色生命之橋”。(責任編輯/哈文麗)
2009年以來,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共參加各種義診60余次,義診人員8萬多人,免費發放各種常用藥品價值20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