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開來
前不久,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意義重大。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形成全社會、全民族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倘若未能形成共同的核心價值觀,精神上處于流浪、拜金或一盤散沙狀態,焉能興盛強大?這個共同核心價值觀,應當閃爍人性的光輝;應當像大海一樣,包容不同的信仰,凝聚不同的價值追求,體現中國哲學“和”的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社會各階層乃至不同宗教信仰群體點頭稱是、心悅誠服。這個共同核心價值觀,應當是接地氣的,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識,而不僅僅是某些人的自說自話。北大教授楊辛題泰山的詩中有這樣幾句:“呼吸宇宙,吐納風云;海天之懷,華夏之魂。”試想:沒有呼吸宇宙的開放氣度,何來吐納風云的大國地位?沒有海天之懷的寬闊心胸,何能鑄就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魂?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和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中,除了有過去耳熟能詳的富強、文明、和諧、愛國等之外,還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民主等價值規范。以其中“自由”這一價值規范來看,過去一直給它貼上資產階級的標簽,并以“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這一黑格爾提出來、恩格斯加以深刻闡述的命題來反對之,完全混淆了人與自然的自由關系和人與社會的自由關系。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漫長,到清朝末年之所以遠遠落后于西方并長期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態,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百姓首先沒有經濟自由。秦漢以來,百姓從事經濟活動尤其是工商業都要經過“批準”,由“官”來“安排”。如今發展市場經濟,就是要還民以“經濟自由”,并營造平等、法治、公正的社會環境。馬克思說:“自由就是從事一切對別人沒有害處的活動的權利。”晚清思想家嚴復曾大聲疾呼:“身貴自由,國貴自主。”可見,24字的核心價值觀是具有“海天之懷”的。
今天的中國,應當對24字核心價值觀進行全面深入的詮釋,并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作者系貴州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
作者:李裴
出版:貴州人民出版社
摘錄:中國是酒的故鄉,釀酒的傳統源遠流長。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有著重要地位,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幾乎每個領域。酒是屬于物質的,但又因其致醉功能可使人進入一種獨特的感覺世界,而融于人民的精神生活之中,形成了華夏(人類)文明長河中的一道絢麗風景——酒文化。
推薦人:
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羅凌
因酒識人的書。從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販夫走卒在酒前都露出了真性情、真面孔。本書由國內一流書畫藝術家題字、配圖,圖文并茂,從酒這一存載物,多角度地寫出社會各階層人物在酒前的本性本真。
因酒識己的書。認識自己很難,家人不說,親戚朋友不說,酒和本書會對你說。面對千百年英雄豪杰的酒故事,你定會出出汗、紅紅臉,反省人生,修行正己。
因酒識史的書。歷史本來規避不開人,但如果抽開人本身,單從歷史看,本書以酒為線索,講訴了上至三皇五帝有酒以來的歷史經典故事。如果你不了解中國歷史,請讀此書,定能看到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的身影。
《之江新語》選讀
搶抓戰略機遇期要有歷史緊迫感
戰略機遇期由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綜合而成,是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特定歷史時期。能否把戰略機遇期提供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主要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宏觀的戰略決策。
新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熟期”緊緊抓住和用好這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易失難得,稍縱即逝。不是錯過了前五年還有后十五年,而是趕不上這個時間表,耽誤了前五年就沒有后十五年的機會和境遇,失之交臂,悔之晚矣。對新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強烈的歷史緊迫感。只有抓得早、抓得緊、 抓得實、用得好,才能搶占先機,贏得優勢,擴大實施“八八戰略”的各項成果,實現加快浙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
經典
現代語錄
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列寧:《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文獻》 1917年11月上旬,《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7頁)
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毛澤東:《我們的經濟政策》 1934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頁)
書架
《全球城市史》
作者:(美)科特金 著 王旭 等譯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平臺戰略》
作者:陳威如余卓軒 著
出版:中信出版社
《影響力》
作者:(美)西奧迪尼 著閭佳 譯
出版:萬卷出版公司
《贏在頂層設計:決勝未來的中國企業轉型、升級與再造之路》
作者:高建華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鑒賞
《群仙祝壽圖》
(工筆重彩局部)
任伯年 (1840-1896),初名潤,字小樓,后改字伯年,清代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工人物、花鳥、山水。他的畫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創造了一種清新流暢的獨特風格,在“正統派”外別樹一幟,為“海上畫派”代表畫家。
此作是被英國《畫家》雜志稱為藝術造詣可與梵高比肩的任伯年的經典之作。為創作此畫,任伯年使用了多兩黃金,表現了西王母慶壽蟠桃會的隆重富麗場面。畫中共46個人物,在形象塑造上平易近人,可親可愛,透露著任伯年作為民間畫家出身自然而然融進的平民情感。
前不久,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意義重大。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形成全社會、全民族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倘若未能形成共同的核心價值觀,精神上處于流浪、拜金或一盤散沙狀態,焉能興盛強大?這個共同核心價值觀,應當閃爍人性的光輝;應當像大海一樣,包容不同的信仰,凝聚不同的價值追求,體現中國哲學“和”的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社會各階層乃至不同宗教信仰群體點頭稱是、心悅誠服。這個共同核心價值觀,應當是接地氣的,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識,而不僅僅是某些人的自說自話。北大教授楊辛題泰山的詩中有這樣幾句:“呼吸宇宙,吐納風云;海天之懷,華夏之魂。”試想:沒有呼吸宇宙的開放氣度,何來吐納風云的大國地位?沒有海天之懷的寬闊心胸,何能鑄就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魂?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和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中,除了有過去耳熟能詳的富強、文明、和諧、愛國等之外,還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民主等價值規范。以其中“自由”這一價值規范來看,過去一直給它貼上資產階級的標簽,并以“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這一黑格爾提出來、恩格斯加以深刻闡述的命題來反對之,完全混淆了人與自然的自由關系和人與社會的自由關系。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漫長,到清朝末年之所以遠遠落后于西方并長期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態,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百姓首先沒有經濟自由。秦漢以來,百姓從事經濟活動尤其是工商業都要經過“批準”,由“官”來“安排”。如今發展市場經濟,就是要還民以“經濟自由”,并營造平等、法治、公正的社會環境。馬克思說:“自由就是從事一切對別人沒有害處的活動的權利。”晚清思想家嚴復曾大聲疾呼:“身貴自由,國貴自主。”可見,24字的核心價值觀是具有“海天之懷”的。
今天的中國,應當對24字核心價值觀進行全面深入的詮釋,并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作者系貴州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
作者:李裴
出版:貴州人民出版社
摘錄:中國是酒的故鄉,釀酒的傳統源遠流長。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有著重要地位,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幾乎每個領域。酒是屬于物質的,但又因其致醉功能可使人進入一種獨特的感覺世界,而融于人民的精神生活之中,形成了華夏(人類)文明長河中的一道絢麗風景——酒文化。
推薦人:
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羅凌
因酒識人的書。從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販夫走卒在酒前都露出了真性情、真面孔。本書由國內一流書畫藝術家題字、配圖,圖文并茂,從酒這一存載物,多角度地寫出社會各階層人物在酒前的本性本真。
因酒識己的書。認識自己很難,家人不說,親戚朋友不說,酒和本書會對你說。面對千百年英雄豪杰的酒故事,你定會出出汗、紅紅臉,反省人生,修行正己。
因酒識史的書。歷史本來規避不開人,但如果抽開人本身,單從歷史看,本書以酒為線索,講訴了上至三皇五帝有酒以來的歷史經典故事。如果你不了解中國歷史,請讀此書,定能看到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的身影。
《之江新語》選讀
搶抓戰略機遇期要有歷史緊迫感
戰略機遇期由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綜合而成,是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特定歷史時期。能否把戰略機遇期提供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主要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宏觀的戰略決策。
新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熟期”緊緊抓住和用好這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易失難得,稍縱即逝。不是錯過了前五年還有后十五年,而是趕不上這個時間表,耽誤了前五年就沒有后十五年的機會和境遇,失之交臂,悔之晚矣。對新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強烈的歷史緊迫感。只有抓得早、抓得緊、 抓得實、用得好,才能搶占先機,贏得優勢,擴大實施“八八戰略”的各項成果,實現加快浙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
經典
現代語錄
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列寧:《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文獻》 1917年11月上旬,《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7頁)
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毛澤東:《我們的經濟政策》 1934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頁)
書架
《全球城市史》
作者:(美)科特金 著 王旭 等譯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平臺戰略》
作者:陳威如余卓軒 著
出版:中信出版社
《影響力》
作者:(美)西奧迪尼 著閭佳 譯
出版:萬卷出版公司
《贏在頂層設計:決勝未來的中國企業轉型、升級與再造之路》
作者:高建華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鑒賞
《群仙祝壽圖》
(工筆重彩局部)
任伯年 (1840-1896),初名潤,字小樓,后改字伯年,清代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工人物、花鳥、山水。他的畫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創造了一種清新流暢的獨特風格,在“正統派”外別樹一幟,為“海上畫派”代表畫家。
此作是被英國《畫家》雜志稱為藝術造詣可與梵高比肩的任伯年的經典之作。為創作此畫,任伯年使用了多兩黃金,表現了西王母慶壽蟠桃會的隆重富麗場面。畫中共46個人物,在形象塑造上平易近人,可親可愛,透露著任伯年作為民間畫家出身自然而然融進的平民情感。
前不久,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意義重大。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形成全社會、全民族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倘若未能形成共同的核心價值觀,精神上處于流浪、拜金或一盤散沙狀態,焉能興盛強大?這個共同核心價值觀,應當閃爍人性的光輝;應當像大海一樣,包容不同的信仰,凝聚不同的價值追求,體現中國哲學“和”的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社會各階層乃至不同宗教信仰群體點頭稱是、心悅誠服。這個共同核心價值觀,應當是接地氣的,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識,而不僅僅是某些人的自說自話。北大教授楊辛題泰山的詩中有這樣幾句:“呼吸宇宙,吐納風云;海天之懷,華夏之魂。”試想:沒有呼吸宇宙的開放氣度,何來吐納風云的大國地位?沒有海天之懷的寬闊心胸,何能鑄就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魂?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和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中,除了有過去耳熟能詳的富強、文明、和諧、愛國等之外,還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民主等價值規范。以其中“自由”這一價值規范來看,過去一直給它貼上資產階級的標簽,并以“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這一黑格爾提出來、恩格斯加以深刻闡述的命題來反對之,完全混淆了人與自然的自由關系和人與社會的自由關系。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漫長,到清朝末年之所以遠遠落后于西方并長期處于被動挨打的狀態,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百姓首先沒有經濟自由。秦漢以來,百姓從事經濟活動尤其是工商業都要經過“批準”,由“官”來“安排”。如今發展市場經濟,就是要還民以“經濟自由”,并營造平等、法治、公正的社會環境。馬克思說:“自由就是從事一切對別人沒有害處的活動的權利。”晚清思想家嚴復曾大聲疾呼:“身貴自由,國貴自主。”可見,24字的核心價值觀是具有“海天之懷”的。
今天的中國,應當對24字核心價值觀進行全面深入的詮釋,并使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作者系貴州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處長)
作者:李裴
出版:貴州人民出版社
摘錄:中國是酒的故鄉,釀酒的傳統源遠流長。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文化一直有著重要地位,滲透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幾乎每個領域。酒是屬于物質的,但又因其致醉功能可使人進入一種獨特的感覺世界,而融于人民的精神生活之中,形成了華夏(人類)文明長河中的一道絢麗風景——酒文化。
推薦人:
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羅凌
因酒識人的書。從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販夫走卒在酒前都露出了真性情、真面孔。本書由國內一流書畫藝術家題字、配圖,圖文并茂,從酒這一存載物,多角度地寫出社會各階層人物在酒前的本性本真。
因酒識己的書。認識自己很難,家人不說,親戚朋友不說,酒和本書會對你說。面對千百年英雄豪杰的酒故事,你定會出出汗、紅紅臉,反省人生,修行正己。
因酒識史的書。歷史本來規避不開人,但如果抽開人本身,單從歷史看,本書以酒為線索,講訴了上至三皇五帝有酒以來的歷史經典故事。如果你不了解中國歷史,請讀此書,定能看到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的身影。
《之江新語》選讀
搶抓戰略機遇期要有歷史緊迫感
戰略機遇期由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綜合而成,是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特定歷史時期。能否把戰略機遇期提供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性,主要取決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宏觀的戰略決策。
新世紀頭二十年,對我國來說,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熟期”緊緊抓住和用好這一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們就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易失難得,稍縱即逝。不是錯過了前五年還有后十五年,而是趕不上這個時間表,耽誤了前五年就沒有后十五年的機會和境遇,失之交臂,悔之晚矣。對新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強烈的歷史緊迫感。只有抓得早、抓得緊、 抓得實、用得好,才能搶占先機,贏得優勢,擴大實施“八八戰略”的各項成果,實現加快浙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
經典
現代語錄
一個國家的力量在于群眾的覺悟。只有當群眾知道一切,能判斷一切,并自覺地從事一切的時候,國家才有力量。(列寧:《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文獻》 1917年11月上旬,《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7頁)
應該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員明白,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毛澤東:《我們的經濟政策》 1934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頁)
書架
《全球城市史》
作者:(美)科特金 著 王旭 等譯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平臺戰略》
作者:陳威如余卓軒 著
出版:中信出版社
《影響力》
作者:(美)西奧迪尼 著閭佳 譯
出版:萬卷出版公司
《贏在頂層設計:決勝未來的中國企業轉型、升級與再造之路》
作者:高建華
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鑒賞
《群仙祝壽圖》
(工筆重彩局部)
任伯年 (1840-1896),初名潤,字小樓,后改字伯年,清代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工人物、花鳥、山水。他的畫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圖新巧,創造了一種清新流暢的獨特風格,在“正統派”外別樹一幟,為“海上畫派”代表畫家。
此作是被英國《畫家》雜志稱為藝術造詣可與梵高比肩的任伯年的經典之作。為創作此畫,任伯年使用了多兩黃金,表現了西王母慶壽蟠桃會的隆重富麗場面。畫中共46個人物,在形象塑造上平易近人,可親可愛,透露著任伯年作為民間畫家出身自然而然融進的平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