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發志
只有發揮五大機制的聯動作用,形成綜合效應,才能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加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在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近年來,貴陽市始終秉持為人民謀幸福的理念,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按照“立足長遠、抓好當前”的要求,積極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認真總結實踐經驗,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努力從源頭上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發生,為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是建立健全權益保障機制。貴陽市準確把握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關系,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做好群眾工作、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著力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權益保障機制,用健全的制度來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研究制定了全省首個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使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縮小到2:1以內,群眾安全感超過90%,市民幸福指數提高到93左右。切實解決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收入低、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行車難、住房難、環境亂、治安差、公共空間少”等民生“十困”問題,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實實在在得到提高。按照公平、有效、充分的基本原則,建立公共服務制度和公共財政制度,改變城鄉之間、不同階層之間在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和公共服務產品分配不公平的現象,逐步提高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的覆蓋率,為農民和城市弱勢群體提供平等的醫療、教育、就業、養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是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防范勝于救險,禍患積于忽微。化解社會矛盾關鍵在于抓早抓小,做到防范在先、預警在前。貴陽市始終堅持從源頭抓起,防微杜漸,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聯動預警機制。由市委群工委每月組織市群工中心、市維穩辦、市應急辦等部門,分析研判全市社會穩定形勢,預測社會穩定潛在隱患,提出對策建議,通過《社會穩定風險預警參考》載體,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和相關部門提前介入提供依據,避免引發群體性事件和新的不穩定因素。扎實抓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定出臺《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考核辦法》,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做決策、搞改革、定政策、上項目和組織重大活動的前置程序和剛性門檻。在全市27家重點單位組建了市級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專家庫,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人民團體,以及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對重大事項出臺、實施后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穩定因素進行先期分析、預測和評估,制定措施開展先期防范、化解和控制,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防范”。近年來,貴陽市先后對軌道交通1號、2號線等484項重大決策、重點項目和重要活動進行了風險評估,有效減少和避免了社會矛盾的發生。
三是建立健全公正執法機制。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執法不嚴、執法不公問題,貴陽市從體制機制入手,一方面,堅持依法行政。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執行《貴州省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嚴肅查處不依法行政的行為,嚴格追究執法過錯責任,最大限度減少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同時,強化各級干部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形成“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的社會共識。另一方面,堅持公正司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把推進司法公正作為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抓手, 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冤假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實行法官、檢察官、警官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強化審判執行工作、辦案流程、裁判結果等審務工作的全方位公開,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此外,全面抓好黨務政務公開工作,加大公開的廣度和力度,各地各部門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都及時向社會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四是建立健全責任履行機制。社會治理不應當是黨委、政府的“獨角戲”,應當成為社會的“大合唱”。為此,貴陽市建立了企事業單位參與駐地社會管理的長效機制,完善企事業單位動員員工、離退休人員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向所在社區開放內部服務設施和文體活動場地。鼓勵和引導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和黨務政務公開欄等,面向社會公開本單位《社會責任承諾書》,承諾涉及員工責任、經濟責任、誠信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等內容,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和責任心。研究出臺了《貴陽市支持和促進社會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暫行辦法》、《貴陽市經濟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各類組織服務管理職工或成員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組織在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創造社會價值、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2011年以來,貴陽市民營企業家、民主黨派人士、佛教團體負責人等自發成立了和諧促進會,先后籌集資金1.146億元,投入幫扶資金7300萬元,成功調處各類“老大難”案件670個,惠及群眾12萬余人。
五是建立健全群眾參與機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為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貴陽市研究制定了《干部聯系群眾實施細則》、《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辦法)》、《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考核評分辦法》、《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公眾評價方案》等制度,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到群眾中去”,主動上門問政、問需、問計,也要讓群眾參與“到工作中來”,通過不斷創新參與方式、簡化參與程序,有序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重大民生事項的政策制定、執行實施和評估驗收等工作,實現民主提事、民主議事、民主理事、民主監事。與此同時,貴陽市積極動員“兩代表一委員”、法律工作者、機關(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任村干部、“五老三賢”和廣大市民加入群眾工作志愿者隊伍,建立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和長效管理辦法,實現服務項目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形成了社會治理人人參與、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據統計和測評顯示,2013年,貴陽市信訪總量為4321件次、15252人次。與上年相比,件次和人次分別下降6.6%和7%,市民幸福指數和安全感指數分別達到91.78和94.2%。以上五大機制的建立,是貴陽市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初步探索。在這五大機制體系中,各個機制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發揮各個機制的聯動作用,形成綜合效應,才能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實現人民生活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幸福指數與發展指數的同步提升。(作者系貴陽市委群工委常務副書記 責任編輯/胡亮)
“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全國黨刊聯合征文啟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中國期刊協會黨刊分會、全國黨刊研究會研究決定舉辦全國黨刊“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聯合征文活動。
主題: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體裁:理論、訪談、通訊均可。
要求:來稿須是原創作品,以1500~3000字為宜。征文須緊扣主題、事實準確、說理有力、語言生動。
時間:2014年1月10日-2014年12月30日。
評選:征文活動結束后,由專家評審委員會從刊發的文章中評選出獲獎文章并予以獎勵。
投稿:《當代貴州》 郵箱:317674146@qq.com
聯系人:胡亮0851-6417104
注意事項:請在文章首頁左上角注明“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字樣,在文章結尾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等信息。
只有發揮五大機制的聯動作用,形成綜合效應,才能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加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在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近年來,貴陽市始終秉持為人民謀幸福的理念,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按照“立足長遠、抓好當前”的要求,積極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認真總結實踐經驗,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努力從源頭上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發生,為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是建立健全權益保障機制。貴陽市準確把握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關系,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做好群眾工作、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著力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權益保障機制,用健全的制度來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研究制定了全省首個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使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縮小到2:1以內,群眾安全感超過90%,市民幸福指數提高到93左右。切實解決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收入低、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行車難、住房難、環境亂、治安差、公共空間少”等民生“十困”問題,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實實在在得到提高。按照公平、有效、充分的基本原則,建立公共服務制度和公共財政制度,改變城鄉之間、不同階層之間在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和公共服務產品分配不公平的現象,逐步提高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的覆蓋率,為農民和城市弱勢群體提供平等的醫療、教育、就業、養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是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防范勝于救險,禍患積于忽微。化解社會矛盾關鍵在于抓早抓小,做到防范在先、預警在前。貴陽市始終堅持從源頭抓起,防微杜漸,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聯動預警機制。由市委群工委每月組織市群工中心、市維穩辦、市應急辦等部門,分析研判全市社會穩定形勢,預測社會穩定潛在隱患,提出對策建議,通過《社會穩定風險預警參考》載體,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和相關部門提前介入提供依據,避免引發群體性事件和新的不穩定因素。扎實抓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定出臺《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考核辦法》,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做決策、搞改革、定政策、上項目和組織重大活動的前置程序和剛性門檻。在全市27家重點單位組建了市級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專家庫,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人民團體,以及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對重大事項出臺、實施后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穩定因素進行先期分析、預測和評估,制定措施開展先期防范、化解和控制,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防范”。近年來,貴陽市先后對軌道交通1號、2號線等484項重大決策、重點項目和重要活動進行了風險評估,有效減少和避免了社會矛盾的發生。
三是建立健全公正執法機制。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執法不嚴、執法不公問題,貴陽市從體制機制入手,一方面,堅持依法行政。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執行《貴州省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嚴肅查處不依法行政的行為,嚴格追究執法過錯責任,最大限度減少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同時,強化各級干部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形成“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的社會共識。另一方面,堅持公正司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把推進司法公正作為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抓手, 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冤假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實行法官、檢察官、警官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強化審判執行工作、辦案流程、裁判結果等審務工作的全方位公開,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此外,全面抓好黨務政務公開工作,加大公開的廣度和力度,各地各部門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都及時向社會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四是建立健全責任履行機制。社會治理不應當是黨委、政府的“獨角戲”,應當成為社會的“大合唱”。為此,貴陽市建立了企事業單位參與駐地社會管理的長效機制,完善企事業單位動員員工、離退休人員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向所在社區開放內部服務設施和文體活動場地。鼓勵和引導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和黨務政務公開欄等,面向社會公開本單位《社會責任承諾書》,承諾涉及員工責任、經濟責任、誠信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等內容,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和責任心。研究出臺了《貴陽市支持和促進社會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暫行辦法》、《貴陽市經濟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各類組織服務管理職工或成員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組織在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創造社會價值、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2011年以來,貴陽市民營企業家、民主黨派人士、佛教團體負責人等自發成立了和諧促進會,先后籌集資金1.146億元,投入幫扶資金7300萬元,成功調處各類“老大難”案件670個,惠及群眾12萬余人。
五是建立健全群眾參與機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為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貴陽市研究制定了《干部聯系群眾實施細則》、《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辦法)》、《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考核評分辦法》、《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公眾評價方案》等制度,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到群眾中去”,主動上門問政、問需、問計,也要讓群眾參與“到工作中來”,通過不斷創新參與方式、簡化參與程序,有序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重大民生事項的政策制定、執行實施和評估驗收等工作,實現民主提事、民主議事、民主理事、民主監事。與此同時,貴陽市積極動員“兩代表一委員”、法律工作者、機關(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任村干部、“五老三賢”和廣大市民加入群眾工作志愿者隊伍,建立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和長效管理辦法,實現服務項目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形成了社會治理人人參與、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據統計和測評顯示,2013年,貴陽市信訪總量為4321件次、15252人次。與上年相比,件次和人次分別下降6.6%和7%,市民幸福指數和安全感指數分別達到91.78和94.2%。以上五大機制的建立,是貴陽市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初步探索。在這五大機制體系中,各個機制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發揮各個機制的聯動作用,形成綜合效應,才能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實現人民生活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幸福指數與發展指數的同步提升。(作者系貴陽市委群工委常務副書記 責任編輯/胡亮)
“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全國黨刊聯合征文啟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中國期刊協會黨刊分會、全國黨刊研究會研究決定舉辦全國黨刊“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聯合征文活動。
主題: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體裁:理論、訪談、通訊均可。
要求:來稿須是原創作品,以1500~3000字為宜。征文須緊扣主題、事實準確、說理有力、語言生動。
時間:2014年1月10日-2014年12月30日。
評選:征文活動結束后,由專家評審委員會從刊發的文章中評選出獲獎文章并予以獎勵。
投稿:《當代貴州》 郵箱:317674146@qq.com
聯系人:胡亮0851-6417104
注意事項:請在文章首頁左上角注明“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字樣,在文章結尾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等信息。
只有發揮五大機制的聯動作用,形成綜合效應,才能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著眼于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加社會發展活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在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近年來,貴陽市始終秉持為人民謀幸福的理念,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按照“立足長遠、抓好當前”的要求,積極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認真總結實踐經驗,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努力從源頭上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發生,為打造貴陽發展升級版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是建立健全權益保障機制。貴陽市準確把握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關系,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做好群眾工作、加強社會建設的重點,著力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權益保障機制,用健全的制度來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研究制定了全省首個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使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縮小到2:1以內,群眾安全感超過90%,市民幸福指數提高到93左右。切實解決老百姓反映強烈的“收入低、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行車難、住房難、環境亂、治安差、公共空間少”等民生“十困”問題,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實實在在得到提高。按照公平、有效、充分的基本原則,建立公共服務制度和公共財政制度,改變城鄉之間、不同階層之間在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均衡和公共服務產品分配不公平的現象,逐步提高社會救助、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的覆蓋率,為農民和城市弱勢群體提供平等的醫療、教育、就業、養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二是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防范勝于救險,禍患積于忽微。化解社會矛盾關鍵在于抓早抓小,做到防范在先、預警在前。貴陽市始終堅持從源頭抓起,防微杜漸,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建立社會穩定風險聯動預警機制。由市委群工委每月組織市群工中心、市維穩辦、市應急辦等部門,分析研判全市社會穩定形勢,預測社會穩定潛在隱患,提出對策建議,通過《社會穩定風險預警參考》載體,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和相關部門提前介入提供依據,避免引發群體性事件和新的不穩定因素。扎實抓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定出臺《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辦法》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考核辦法》,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作為做決策、搞改革、定政策、上項目和組織重大活動的前置程序和剛性門檻。在全市27家重點單位組建了市級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專家庫,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人民團體,以及經濟組織和社會團體,對重大事項出臺、實施后可能出現的各種不穩定因素進行先期分析、預測和評估,制定措施開展先期防范、化解和控制,變“事后處理”為“事前防范”。近年來,貴陽市先后對軌道交通1號、2號線等484項重大決策、重點項目和重要活動進行了風險評估,有效減少和避免了社會矛盾的發生。
三是建立健全公正執法機制。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執法不嚴、執法不公問題,貴陽市從體制機制入手,一方面,堅持依法行政。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執行《貴州省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辦法》,嚴肅查處不依法行政的行為,嚴格追究執法過錯責任,最大限度減少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同時,強化各級干部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形成“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的社會共識。另一方面,堅持公正司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要求,把推進司法公正作為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抓手, 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冤假錯案責任追究制度,實行法官、檢察官、警官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強化審判執行工作、辦案流程、裁判結果等審務工作的全方位公開,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此外,全面抓好黨務政務公開工作,加大公開的廣度和力度,各地各部門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項,都及時向社會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四是建立健全責任履行機制。社會治理不應當是黨委、政府的“獨角戲”,應當成為社會的“大合唱”。為此,貴陽市建立了企事業單位參與駐地社會管理的長效機制,完善企事業單位動員員工、離退休人員參與社會公益服務機制,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向所在社區開放內部服務設施和文體活動場地。鼓勵和引導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和黨務政務公開欄等,面向社會公開本單位《社會責任承諾書》,承諾涉及員工責任、經濟責任、誠信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等內容,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和責任心。研究出臺了《貴陽市支持和促進社會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暫行辦法》、《貴陽市經濟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暫行規定》,進一步明確各類組織服務管理職工或成員的社會責任,充分發揮組織在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創造社會價值、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2011年以來,貴陽市民營企業家、民主黨派人士、佛教團體負責人等自發成立了和諧促進會,先后籌集資金1.146億元,投入幫扶資金7300萬元,成功調處各類“老大難”案件670個,惠及群眾12萬余人。
五是建立健全群眾參與機制。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為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貴陽市研究制定了《干部聯系群眾實施細則》、《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辦法)》、《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考核評分辦法》、《社會管理和群眾工作公眾評價方案》等制度,要求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到群眾中去”,主動上門問政、問需、問計,也要讓群眾參與“到工作中來”,通過不斷創新參與方式、簡化參與程序,有序引導群眾積極參與重大民生事項的政策制定、執行實施和評估驗收等工作,實現民主提事、民主議事、民主理事、民主監事。與此同時,貴陽市積極動員“兩代表一委員”、法律工作者、機關(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離任村干部、“五老三賢”和廣大市民加入群眾工作志愿者隊伍,建立志愿服務的激勵機制和長效管理辦法,實現服務項目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形成了社會治理人人參與、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據統計和測評顯示,2013年,貴陽市信訪總量為4321件次、15252人次。與上年相比,件次和人次分別下降6.6%和7%,市民幸福指數和安全感指數分別達到91.78和94.2%。以上五大機制的建立,是貴陽市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初步探索。在這五大機制體系中,各個機制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發揮各個機制的聯動作用,形成綜合效應,才能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才能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實現人民生活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幸福指數與發展指數的同步提升。(作者系貴陽市委群工委常務副書記 責任編輯/胡亮)
“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全國黨刊聯合征文啟事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中國期刊協會黨刊分會、全國黨刊研究會研究決定舉辦全國黨刊“貫徹三中全會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聯合征文活動。
主題: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
體裁:理論、訪談、通訊均可。
要求:來稿須是原創作品,以1500~3000字為宜。征文須緊扣主題、事實準確、說理有力、語言生動。
時間:2014年1月10日-2014年12月30日。
評選:征文活動結束后,由專家評審委員會從刊發的文章中評選出獲獎文章并予以獎勵。
投稿:《當代貴州》 郵箱:317674146@qq.com
聯系人:胡亮0851-6417104
注意事項:請在文章首頁左上角注明“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字樣,在文章結尾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