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王朝根:60年11萬里踏歌行

2014-09-21 02:58:29楊文憑任玉梅楊盛民
當代貴州 2014年6期
關鍵詞:民歌

楊文憑+任玉梅+楊盛民

60年的時光中,王朝根跋山涉水走過11萬里山路。他用對侗歌的癡迷,對抗著生活的磨難;將對夢想的追逐,嵌進自己生命前行的每一步。

每逢錦屏縣平秋鎮的趕場天,無論刮風下雨,人們常常看到一位老人一瘸一拐地推著三輪車,在街邊義務宣傳和播放北侗民歌。

這位老人叫王朝根,如今已年過八旬。60年來,在趕場之余,他常常跋山涉水、走村串戶采集北侗民歌。在長達一甲子的時光里,11萬里山路在他腳下延伸開去。伴隨他走過這漫長的踏歌之旅的,是他搜集、整理的3萬多首、70余萬字的北侗民歌。

以照相換侗歌

北侗民歌,是王朝根顛沛流離的童年中最美好的記憶。

王朝根1933年出生于天柱縣石洞鎮客寨村一個貧寒家庭,3歲時喪父,10歲時母親和爺爺相繼離世,小學沒畢業的他隨即輟學。此后,他四處行乞,流浪在天柱、劍河、錦屏、三穗等北侗腹地的村寨中。

在孤苦伶仃的乞討生活中,王朝根最大的快樂就是聽侗歌。每逢趕場天或侗族節日,鄉親們聚在一起唱侗歌,那清越嘹亮的歌聲,像山間流淌的清泉,為少年王朝根撫平生活的艱辛和傷痛,帶去溫暖和慰藉。

漸漸地,從聽侗歌到唱侗歌,王朝根迷上了這種古老的民族文化。他隱約覺得,北侗民歌和沈從文《邊城》中的苗歌一樣,有朝一日必將登上大雅之堂。

與此同時,他不無憂慮地看到,隨著許多老歌師相繼去世,一些北侗民歌因無人傳唱而逐漸走向消亡。于是,20歲那年,他開始走上搶救、搜集、整理北侗民歌之路。

然而,由于信息閉塞,加上很多歌師對侗歌秘而不宣,王朝根的采集之路并不順遂,頻頻遭遇閉門羹。求而不得,反而讓他更加渴求北侗民歌。后來他發現,照相人員在侗鄉很受歡迎,便萌生了以照相換侗歌的念頭。

但當時相機很貴,一貧如洗的他根本買不起。

1956年,王朝根利用自學的小孔成像和凸透鏡聚焦等知識,成功仿制出一臺簡易照相機。此后,他走村串寨,只要有人愿意唱一首不常能聽得到的侗歌,王朝根都會免費提供照相服務。

就這樣,他白天四處尋訪侗歌,夜里熬更守夜地把搜集來的侗歌進行記錄、分類并進行侗漢雙語對譯。日積月累,他竟搜集到不少瀕臨失傳的民歌。但因為長期免費給別人照相,他的生活也愈加困頓。

1960年,為解決生活問題,王朝根進入清水江水運局工作。不幸的是,一次意外造成他左手殘廢。苦悶中,他毅然辭職,再次踏上收集北侗民歌之路。

別人好奇他為何要丟掉“鐵飯碗”,他說:“我們侗家人,歌養心、飯養身,離開侗歌,再好的‘鐵飯碗也養活不了我。”

1980年,王朝根再次遭遇意外并造成右下肢嚴重殘疾。這對于走村串寨搜集歌曲的他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但命運的苦難沒能沖淡王朝根心中的夢想。此后,只要聽說哪里有好的侗歌,他都會拖著一瘸一拐的身軀趕去搜集。

這樣的尋訪之旅,艱難可想而知。有一次,王朝根趕往劍河縣的一個村寨,由于不認識路,走了一天也沒到達目的地。當時天色已晚,大霧彌漫,他沿著山路步履蹣跚地往前走,結果不小心走到了懸崖邊上,幸虧被砍柴的村民發現,把他拉了回來。

王朝根50歲那年的中秋節,偶然聽說天柱一個80多歲的老歌師會唱很多侗歌,他隨即放棄了與家人團聚,趕到老歌師家中。不巧的是,那位老歌師已患重病,說不出話來,更別提唱歌。王朝根天天守在病床邊照顧老人,待老人病好后,他終于如愿以償。

從口口相傳到多媒體傳播

在走訪中,王朝根發現,作為中國侗族南北部的過渡帶和融匯點,錦屏縣平秋鎮的侗歌兼有南侗、北侗的特點,是一個搜集侗歌的寶地。

這個發現讓他欣喜萬分,1981年,他干脆把家搬到錦屏縣平秋鎮平秋村,開了一家照相館維持生計。

那段日子,他從大量手抄稿本中挑選出部分民歌編寫成《北侗民歌選集》,后來初步細分為:《民歌選集·酒歌》、《侗歌選集·玩山侗語情歌及白話》、《漢語侗歌選集》、《高壩歌節的由來》、《參堂歌》等,并打印送到省、州、縣有關部門審定、收藏。不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貴州省分會將他吸收為會員。

1988年,彩照開始普及,來王朝根的照相館照黑白照片的人逐漸減少。他費盡心思,發明了能沖洗彩色相片的無極混色、無色階“濾色帶式混色頭”,這一發明后來獲得國家專利。

掌握了彩色照相技術后,來照相的人越來越多,王朝根搜集到的北侗民歌數量也不斷增多。

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王朝根發現,由于侗歌的傳承方式是口口相傳,在傳播過程中難免出錯。比如,人們為圖方便,往往借助漢語諧音標注侗歌的發音,這就造成了發音不準確。時間長了,侗歌往往越唱越跑調。

要將之改正過來,就必須采取多媒體方式,把按照標準唱腔演唱的侗歌錄下來,制作成音頻和視頻文件。王朝根想。

2005年12月,他花光多年的積蓄,又借了兩萬余元錢,買來攝影機、電腦以及制作光盤的設備。為了掌握電腦操作及攝像等技術,年過七旬的他特意跑到黔東南州職業技術學校學習。

最終,王朝根的執著感動了學校的領導。學校當即決定對這位特殊學員給予特別照顧,讓他免費住進學校招待所的單人間,并特意安排了老師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輪流輔導他。

就這樣,3個月后,王朝根成功地把電腦操作、攝像和光盤刻錄技術學到手。

隨后,他從自己搜集、整理的北侗民歌資料中,精選出情歌對唱稿本,并大膽嘗試,用直譯加意譯的方式將侗語歌詞譯成旋律相同的漢語歌詞。他又自費請來龍權源、龍耀烽、王嬌杏、粟多銀等優秀歌手對侗漢雙語情歌稿本逐一進行演唱。

由于沒有經費來源,自己生活也不寬裕,從選歌手、布置場景到拍攝、錄像,所有的事情王朝根都一人包攬。這些錄像后來被制作成光盤,除了少部分被送往省、州、縣等各級文化部門存檔外,大部分光盤逐漸在北侗村寨間流傳開去。

由于王朝根制作的是侗、漢語雙聲道光盤,不懂侗語的人也能聽懂,因而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目前,在錦屏縣周邊的60多個侗族村寨中,這些侗歌光盤保有量已超過10萬張。茶余飯后,看光盤、聽侗歌、唱侗歌,已成為侗鄉群眾的一大娛樂方式。

期待北侗民歌傳唱不衰

60年來,王朝根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收入都用來搜集、整理北侗民歌。至今,他仍住在低矮破舊的木屋里,家徒四壁,生活貧困。連身上穿的衣物,都是十幾年前買的,一件件都已經洗得發白。

長期的貧困,讓王朝根的妻子無法忍受,她在1996年時選擇了離婚。對于妻子,王朝根一直覺得很愧疚,“當了40多年夫妻,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侗歌上了,沒有照顧好她,是我對不起她。”

如今,已到風燭殘年的王朝根,身體大不如從前。每天,除了走村串寨搜集侗歌外,他還要拖著殘疾之軀種菜、做家務,忙里又忙外。他經常很晚才回家,累了困了就隨便弄點吃的,然后在燈下整理侗歌,第二天一大早又跑出去四處尋訪侗歌。

“我的夢想,是搜集、整理出更多更好的北侗民歌,讓它們能傳唱不衰。但留給我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為了在有生之年把這件事做好,我會抓緊時間,繼續努力下去!”王朝根說。(責任編輯/姚遠)

60年的時光中,王朝根跋山涉水走過11萬里山路。他用對侗歌的癡迷,對抗著生活的磨難;將對夢想的追逐,嵌進自己生命前行的每一步。

每逢錦屏縣平秋鎮的趕場天,無論刮風下雨,人們常常看到一位老人一瘸一拐地推著三輪車,在街邊義務宣傳和播放北侗民歌。

這位老人叫王朝根,如今已年過八旬。60年來,在趕場之余,他常常跋山涉水、走村串戶采集北侗民歌。在長達一甲子的時光里,11萬里山路在他腳下延伸開去。伴隨他走過這漫長的踏歌之旅的,是他搜集、整理的3萬多首、70余萬字的北侗民歌。

以照相換侗歌

北侗民歌,是王朝根顛沛流離的童年中最美好的記憶。

王朝根1933年出生于天柱縣石洞鎮客寨村一個貧寒家庭,3歲時喪父,10歲時母親和爺爺相繼離世,小學沒畢業的他隨即輟學。此后,他四處行乞,流浪在天柱、劍河、錦屏、三穗等北侗腹地的村寨中。

在孤苦伶仃的乞討生活中,王朝根最大的快樂就是聽侗歌。每逢趕場天或侗族節日,鄉親們聚在一起唱侗歌,那清越嘹亮的歌聲,像山間流淌的清泉,為少年王朝根撫平生活的艱辛和傷痛,帶去溫暖和慰藉。

漸漸地,從聽侗歌到唱侗歌,王朝根迷上了這種古老的民族文化。他隱約覺得,北侗民歌和沈從文《邊城》中的苗歌一樣,有朝一日必將登上大雅之堂。

與此同時,他不無憂慮地看到,隨著許多老歌師相繼去世,一些北侗民歌因無人傳唱而逐漸走向消亡。于是,20歲那年,他開始走上搶救、搜集、整理北侗民歌之路。

然而,由于信息閉塞,加上很多歌師對侗歌秘而不宣,王朝根的采集之路并不順遂,頻頻遭遇閉門羹。求而不得,反而讓他更加渴求北侗民歌。后來他發現,照相人員在侗鄉很受歡迎,便萌生了以照相換侗歌的念頭。

但當時相機很貴,一貧如洗的他根本買不起。

1956年,王朝根利用自學的小孔成像和凸透鏡聚焦等知識,成功仿制出一臺簡易照相機。此后,他走村串寨,只要有人愿意唱一首不常能聽得到的侗歌,王朝根都會免費提供照相服務。

就這樣,他白天四處尋訪侗歌,夜里熬更守夜地把搜集來的侗歌進行記錄、分類并進行侗漢雙語對譯。日積月累,他竟搜集到不少瀕臨失傳的民歌。但因為長期免費給別人照相,他的生活也愈加困頓。

1960年,為解決生活問題,王朝根進入清水江水運局工作。不幸的是,一次意外造成他左手殘廢。苦悶中,他毅然辭職,再次踏上收集北侗民歌之路。

別人好奇他為何要丟掉“鐵飯碗”,他說:“我們侗家人,歌養心、飯養身,離開侗歌,再好的‘鐵飯碗也養活不了我。”

1980年,王朝根再次遭遇意外并造成右下肢嚴重殘疾。這對于走村串寨搜集歌曲的他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但命運的苦難沒能沖淡王朝根心中的夢想。此后,只要聽說哪里有好的侗歌,他都會拖著一瘸一拐的身軀趕去搜集。

這樣的尋訪之旅,艱難可想而知。有一次,王朝根趕往劍河縣的一個村寨,由于不認識路,走了一天也沒到達目的地。當時天色已晚,大霧彌漫,他沿著山路步履蹣跚地往前走,結果不小心走到了懸崖邊上,幸虧被砍柴的村民發現,把他拉了回來。

王朝根50歲那年的中秋節,偶然聽說天柱一個80多歲的老歌師會唱很多侗歌,他隨即放棄了與家人團聚,趕到老歌師家中。不巧的是,那位老歌師已患重病,說不出話來,更別提唱歌。王朝根天天守在病床邊照顧老人,待老人病好后,他終于如愿以償。

從口口相傳到多媒體傳播

在走訪中,王朝根發現,作為中國侗族南北部的過渡帶和融匯點,錦屏縣平秋鎮的侗歌兼有南侗、北侗的特點,是一個搜集侗歌的寶地。

這個發現讓他欣喜萬分,1981年,他干脆把家搬到錦屏縣平秋鎮平秋村,開了一家照相館維持生計。

那段日子,他從大量手抄稿本中挑選出部分民歌編寫成《北侗民歌選集》,后來初步細分為:《民歌選集·酒歌》、《侗歌選集·玩山侗語情歌及白話》、《漢語侗歌選集》、《高壩歌節的由來》、《參堂歌》等,并打印送到省、州、縣有關部門審定、收藏。不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貴州省分會將他吸收為會員。

1988年,彩照開始普及,來王朝根的照相館照黑白照片的人逐漸減少。他費盡心思,發明了能沖洗彩色相片的無極混色、無色階“濾色帶式混色頭”,這一發明后來獲得國家專利。

掌握了彩色照相技術后,來照相的人越來越多,王朝根搜集到的北侗民歌數量也不斷增多。

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王朝根發現,由于侗歌的傳承方式是口口相傳,在傳播過程中難免出錯。比如,人們為圖方便,往往借助漢語諧音標注侗歌的發音,這就造成了發音不準確。時間長了,侗歌往往越唱越跑調。

要將之改正過來,就必須采取多媒體方式,把按照標準唱腔演唱的侗歌錄下來,制作成音頻和視頻文件。王朝根想。

2005年12月,他花光多年的積蓄,又借了兩萬余元錢,買來攝影機、電腦以及制作光盤的設備。為了掌握電腦操作及攝像等技術,年過七旬的他特意跑到黔東南州職業技術學校學習。

最終,王朝根的執著感動了學校的領導。學校當即決定對這位特殊學員給予特別照顧,讓他免費住進學校招待所的單人間,并特意安排了老師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輪流輔導他。

就這樣,3個月后,王朝根成功地把電腦操作、攝像和光盤刻錄技術學到手。

隨后,他從自己搜集、整理的北侗民歌資料中,精選出情歌對唱稿本,并大膽嘗試,用直譯加意譯的方式將侗語歌詞譯成旋律相同的漢語歌詞。他又自費請來龍權源、龍耀烽、王嬌杏、粟多銀等優秀歌手對侗漢雙語情歌稿本逐一進行演唱。

由于沒有經費來源,自己生活也不寬裕,從選歌手、布置場景到拍攝、錄像,所有的事情王朝根都一人包攬。這些錄像后來被制作成光盤,除了少部分被送往省、州、縣等各級文化部門存檔外,大部分光盤逐漸在北侗村寨間流傳開去。

由于王朝根制作的是侗、漢語雙聲道光盤,不懂侗語的人也能聽懂,因而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目前,在錦屏縣周邊的60多個侗族村寨中,這些侗歌光盤保有量已超過10萬張。茶余飯后,看光盤、聽侗歌、唱侗歌,已成為侗鄉群眾的一大娛樂方式。

期待北侗民歌傳唱不衰

60年來,王朝根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收入都用來搜集、整理北侗民歌。至今,他仍住在低矮破舊的木屋里,家徒四壁,生活貧困。連身上穿的衣物,都是十幾年前買的,一件件都已經洗得發白。

長期的貧困,讓王朝根的妻子無法忍受,她在1996年時選擇了離婚。對于妻子,王朝根一直覺得很愧疚,“當了40多年夫妻,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侗歌上了,沒有照顧好她,是我對不起她。”

如今,已到風燭殘年的王朝根,身體大不如從前。每天,除了走村串寨搜集侗歌外,他還要拖著殘疾之軀種菜、做家務,忙里又忙外。他經常很晚才回家,累了困了就隨便弄點吃的,然后在燈下整理侗歌,第二天一大早又跑出去四處尋訪侗歌。

“我的夢想,是搜集、整理出更多更好的北侗民歌,讓它們能傳唱不衰。但留給我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為了在有生之年把這件事做好,我會抓緊時間,繼續努力下去!”王朝根說。(責任編輯/姚遠)

60年的時光中,王朝根跋山涉水走過11萬里山路。他用對侗歌的癡迷,對抗著生活的磨難;將對夢想的追逐,嵌進自己生命前行的每一步。

每逢錦屏縣平秋鎮的趕場天,無論刮風下雨,人們常常看到一位老人一瘸一拐地推著三輪車,在街邊義務宣傳和播放北侗民歌。

這位老人叫王朝根,如今已年過八旬。60年來,在趕場之余,他常常跋山涉水、走村串戶采集北侗民歌。在長達一甲子的時光里,11萬里山路在他腳下延伸開去。伴隨他走過這漫長的踏歌之旅的,是他搜集、整理的3萬多首、70余萬字的北侗民歌。

以照相換侗歌

北侗民歌,是王朝根顛沛流離的童年中最美好的記憶。

王朝根1933年出生于天柱縣石洞鎮客寨村一個貧寒家庭,3歲時喪父,10歲時母親和爺爺相繼離世,小學沒畢業的他隨即輟學。此后,他四處行乞,流浪在天柱、劍河、錦屏、三穗等北侗腹地的村寨中。

在孤苦伶仃的乞討生活中,王朝根最大的快樂就是聽侗歌。每逢趕場天或侗族節日,鄉親們聚在一起唱侗歌,那清越嘹亮的歌聲,像山間流淌的清泉,為少年王朝根撫平生活的艱辛和傷痛,帶去溫暖和慰藉。

漸漸地,從聽侗歌到唱侗歌,王朝根迷上了這種古老的民族文化。他隱約覺得,北侗民歌和沈從文《邊城》中的苗歌一樣,有朝一日必將登上大雅之堂。

與此同時,他不無憂慮地看到,隨著許多老歌師相繼去世,一些北侗民歌因無人傳唱而逐漸走向消亡。于是,20歲那年,他開始走上搶救、搜集、整理北侗民歌之路。

然而,由于信息閉塞,加上很多歌師對侗歌秘而不宣,王朝根的采集之路并不順遂,頻頻遭遇閉門羹。求而不得,反而讓他更加渴求北侗民歌。后來他發現,照相人員在侗鄉很受歡迎,便萌生了以照相換侗歌的念頭。

但當時相機很貴,一貧如洗的他根本買不起。

1956年,王朝根利用自學的小孔成像和凸透鏡聚焦等知識,成功仿制出一臺簡易照相機。此后,他走村串寨,只要有人愿意唱一首不常能聽得到的侗歌,王朝根都會免費提供照相服務。

就這樣,他白天四處尋訪侗歌,夜里熬更守夜地把搜集來的侗歌進行記錄、分類并進行侗漢雙語對譯。日積月累,他竟搜集到不少瀕臨失傳的民歌。但因為長期免費給別人照相,他的生活也愈加困頓。

1960年,為解決生活問題,王朝根進入清水江水運局工作。不幸的是,一次意外造成他左手殘廢。苦悶中,他毅然辭職,再次踏上收集北侗民歌之路。

別人好奇他為何要丟掉“鐵飯碗”,他說:“我們侗家人,歌養心、飯養身,離開侗歌,再好的‘鐵飯碗也養活不了我。”

1980年,王朝根再次遭遇意外并造成右下肢嚴重殘疾。這對于走村串寨搜集歌曲的他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但命運的苦難沒能沖淡王朝根心中的夢想。此后,只要聽說哪里有好的侗歌,他都會拖著一瘸一拐的身軀趕去搜集。

這樣的尋訪之旅,艱難可想而知。有一次,王朝根趕往劍河縣的一個村寨,由于不認識路,走了一天也沒到達目的地。當時天色已晚,大霧彌漫,他沿著山路步履蹣跚地往前走,結果不小心走到了懸崖邊上,幸虧被砍柴的村民發現,把他拉了回來。

王朝根50歲那年的中秋節,偶然聽說天柱一個80多歲的老歌師會唱很多侗歌,他隨即放棄了與家人團聚,趕到老歌師家中。不巧的是,那位老歌師已患重病,說不出話來,更別提唱歌。王朝根天天守在病床邊照顧老人,待老人病好后,他終于如愿以償。

從口口相傳到多媒體傳播

在走訪中,王朝根發現,作為中國侗族南北部的過渡帶和融匯點,錦屏縣平秋鎮的侗歌兼有南侗、北侗的特點,是一個搜集侗歌的寶地。

這個發現讓他欣喜萬分,1981年,他干脆把家搬到錦屏縣平秋鎮平秋村,開了一家照相館維持生計。

那段日子,他從大量手抄稿本中挑選出部分民歌編寫成《北侗民歌選集》,后來初步細分為:《民歌選集·酒歌》、《侗歌選集·玩山侗語情歌及白話》、《漢語侗歌選集》、《高壩歌節的由來》、《參堂歌》等,并打印送到省、州、縣有關部門審定、收藏。不久,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貴州省分會將他吸收為會員。

1988年,彩照開始普及,來王朝根的照相館照黑白照片的人逐漸減少。他費盡心思,發明了能沖洗彩色相片的無極混色、無色階“濾色帶式混色頭”,這一發明后來獲得國家專利。

掌握了彩色照相技術后,來照相的人越來越多,王朝根搜集到的北侗民歌數量也不斷增多。

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王朝根發現,由于侗歌的傳承方式是口口相傳,在傳播過程中難免出錯。比如,人們為圖方便,往往借助漢語諧音標注侗歌的發音,這就造成了發音不準確。時間長了,侗歌往往越唱越跑調。

要將之改正過來,就必須采取多媒體方式,把按照標準唱腔演唱的侗歌錄下來,制作成音頻和視頻文件。王朝根想。

2005年12月,他花光多年的積蓄,又借了兩萬余元錢,買來攝影機、電腦以及制作光盤的設備。為了掌握電腦操作及攝像等技術,年過七旬的他特意跑到黔東南州職業技術學校學習。

最終,王朝根的執著感動了學校的領導。學校當即決定對這位特殊學員給予特別照顧,讓他免費住進學校招待所的單人間,并特意安排了老師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輪流輔導他。

就這樣,3個月后,王朝根成功地把電腦操作、攝像和光盤刻錄技術學到手。

隨后,他從自己搜集、整理的北侗民歌資料中,精選出情歌對唱稿本,并大膽嘗試,用直譯加意譯的方式將侗語歌詞譯成旋律相同的漢語歌詞。他又自費請來龍權源、龍耀烽、王嬌杏、粟多銀等優秀歌手對侗漢雙語情歌稿本逐一進行演唱。

由于沒有經費來源,自己生活也不寬裕,從選歌手、布置場景到拍攝、錄像,所有的事情王朝根都一人包攬。這些錄像后來被制作成光盤,除了少部分被送往省、州、縣等各級文化部門存檔外,大部分光盤逐漸在北侗村寨間流傳開去。

由于王朝根制作的是侗、漢語雙聲道光盤,不懂侗語的人也能聽懂,因而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目前,在錦屏縣周邊的60多個侗族村寨中,這些侗歌光盤保有量已超過10萬張。茶余飯后,看光盤、聽侗歌、唱侗歌,已成為侗鄉群眾的一大娛樂方式。

期待北侗民歌傳唱不衰

60年來,王朝根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收入都用來搜集、整理北侗民歌。至今,他仍住在低矮破舊的木屋里,家徒四壁,生活貧困。連身上穿的衣物,都是十幾年前買的,一件件都已經洗得發白。

長期的貧困,讓王朝根的妻子無法忍受,她在1996年時選擇了離婚。對于妻子,王朝根一直覺得很愧疚,“當了40多年夫妻,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侗歌上了,沒有照顧好她,是我對不起她。”

如今,已到風燭殘年的王朝根,身體大不如從前。每天,除了走村串寨搜集侗歌外,他還要拖著殘疾之軀種菜、做家務,忙里又忙外。他經常很晚才回家,累了困了就隨便弄點吃的,然后在燈下整理侗歌,第二天一大早又跑出去四處尋訪侗歌。

“我的夢想,是搜集、整理出更多更好的北侗民歌,讓它們能傳唱不衰。但留給我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為了在有生之年把這件事做好,我會抓緊時間,繼續努力下去!”王朝根說。(責任編輯/姚遠)

猜你喜歡
民歌
左權民歌匯·2019年國際民歌賽隆重開幕
今日農業(2019年13期)2019-08-12 07:58:42
畬族民歌
心聲歌刊(2018年2期)2018-05-25 03:05:23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詩(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縣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民歌中國
草原歌聲(2017年2期)2017-04-28 08:16:05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苗族民歌
《十送紅軍》不是純粹的民歌
穿花衣 唱民歌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6:19
民歌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欧美在线|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欧美午夜小视频|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www亚洲天堂|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久久福利网|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无码高清专区|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91精品亚洲|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国内毛片视频|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国产激情影院|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在线1| 欧美区国产区|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夜色视频|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一级片|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在线欧美国产| 狠狠亚洲五月天|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亚洲香蕉| 一级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色AV色 综合网站|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尤物国产在线|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无码久看视频| 国产福利拍拍拍|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超碰色了色|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曰AV在线无码| 色视频久久|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制服丝袜亚洲|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91精品国产丝袜| 色综合五月婷婷|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区欧美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日韩视频福利|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