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平 王秀云 陳薇
人們在大氣環境下生存,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天氣,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不自覺的機能調節[1],隨年齡的增長,人體機能相對下降,血管壁彈性功能的降低,調節功能跟不上氣溫變化時,可能引起血壓波動范圍較大。早在10年前,國外即有慢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者隨不同季節變化而發生周期性改變的報道[2]。國內臨床醫師雖也有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按照不同季節的變化給高血壓患者添加或減少藥物,但國內少見相關的系統研究。本社區對52例常住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值與單一氣溫因素的關系進行比較分析,以期得到規律,指導臨床用藥,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社區2012年10月-2013年8月管理的52例常住原發性高血壓老年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入選標準:年齡≥60歲;符合2011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原發性高血壓診斷[3],3次不同時間測量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排除各種繼發性高血壓疾病。所有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 28例,年齡 61~93歲,平均(77.1±15.6)歲。根據高血壓分級,原發性Ⅱ級高血壓20例,原發性Ⅲ級高血壓32例。按照2011版中國高血壓指南,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用標準口服氨氯地平、纈沙坦、貝那普利、培他樂克,雙氫克尿噻等降壓藥物,劑量盡量維持不變;原則上患者血壓變化超20%時,根據遺囑適當調整劑量。
1.2 方法 (1)設計并如實填寫調查表:姓名、年齡、性別、收縮壓、舒張壓、服藥情況、當日氣溫、測血壓具體時間;(2)規范醫護人員測壓操作:要求醫護人員正確并熟練使用全自動電子血壓表,消除可能影響血壓測量值的各種人為因素,如實正確填寫調查表;(3)測量血壓:每周一早上8點~10點根據2011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測量受試者坐位肱動脈血壓,要求所有高血壓患者靜坐15min以上依次測量血壓,并做相應記錄,共測量10個月;(4)記錄實時溫度;(5)根據手機網絡查詢當日氣溫資料并記錄。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血壓值和氣溫的關系進行相關性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氣溫與血壓的關系 患者血壓與氣溫呈負相關,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隨氣溫升高而增加(見表1)。

表1 氣象因素與血壓的相關性
2.2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分別以收縮壓和舒張壓做為因變量,以上述因素做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氣溫可與血壓建立回歸方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氣溫對老年老血壓患者的影響最為顯著(見表2)。

表2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高血壓是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患病人數已超過1億[4]。高血壓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能夠引發心、腦、腎和周圍血管等各個器官的損害[5];特別是冬季,氣候溫較低時,高血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高,致殘率、致死率高。高血壓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疾病,分析氣溫對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特別是對冬季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影響有意義,有助于高血壓的動態防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氣象因素對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6]。根據單一氣溫因素動態防控和指導老年人防治更有臨床意義(簡單、有效)。分析其影響機制,可能是下述機制的綜合作用結果[7]:(1)人體的生理改變;(2)體溫調節機制;(3)血管壁彈性變化;(4)血液粘稠度變化;(5)中樞系統對氣溫變化的反應。血壓變化一般與血管自身的長度、半徑、血液粘稠度和血流量相關[8-9],當外界溫度改變時,機體為保證體溫恒定,會自主調節微小動脈和靜脈血管的管徑以及開放數量等,進而改變血液的粘稠度及交感神經對血管功能的調節。
老年高血壓患者是一個特殊的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自主調節機能不斷下降,在冬季氣溫較低時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遠高于其它季節,為研究各種氣溫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影響;經監測本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52例,分析氣溫等與血壓的相關性,結果發現,患者血壓與氣溫呈負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隨著氣溫升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這與王淑琴[10]等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氣溫可與血壓建立回歸方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氣溫對老年老血壓患者的影響最為顯著。分析其原因可能如下:氣溫的冷熱改變能夠引起人體外周血管的舒縮變化;當氣溫上升時,人體自身外周血管舒張,降低血流阻力,引起血壓下降;氣溫下降時,人體自身的外周血管收縮,增加血流阻力增加,引發血壓升高;老年高血壓患者機能下降,自身動脈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顯著衰減,對血壓的調節功能下降,故血壓隨氣溫的變化產生較大波動,引發冬季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遠高于其它季節。
綜上所述,氣溫能夠影響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氣溫降低、血壓有上升趨勢,根據氣候溫度變化動態干預高血壓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突發有意義。
[1]于麗萍,史琳影,張明明,等.原發性高血壓的微小RNA表達譜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6):488-493.
[2]Yackerson NS,Bromberg L,Adler B,et al.Possible effects of changes in the meteorological state over semi-arid areas on the general well-being of weather-sensitive patients[J].Environ Health,2012,11(4):26.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4]王乃玲,張彩萍,楊中良,等.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伴陣發性心房顫動啟動機制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1):29-31.
[5]劉芬,馬依彤,楊毅寧,等.新疆不同民族高血壓現況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醫學雜志,2010,90(46):3259-3263.
[6]高興斌,王同德,曹長蘭,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季節性改變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0,9(10):680-682.
[7]趙偉,王紫輝,李時慶,等.滿城縣醫院10年收治的腦出血患者與氣候變化規律的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4(2):206.
[8]周健,秦明照.80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血壓與心腦事件和季節性變化研究[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1,30(1):38-41.
[9]楊敬團,諸葛毅,程利彬,等.浙江西部山區中年高血壓患者血壓的季節變化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108,117.
[10]王淑琴,劉德義,高興斌.高血壓病患者血壓的季節性變化與氣象因素相關性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1,5(6):1570-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