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詠梅 劉斌 何志峰
不穩定型心絞痛(UAP)屬于急性冠脈綜合癥,具有發病迅速、病情重、危害大、預后差、致死率高等特點。患者的心前區疼痛可長時間持續,若治療不及時,病情可能惡化為心肌梗死,從而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故積極、及時治療可有效地改善預后[1]。本研究將2008年8月-2013年1月間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人民醫院治療的3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8月-2013年1月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人民醫院治療的76例UAP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39~73歲,平均(54.85±4.74)歲。治療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齡43~75歲,平均(55.96±3.67)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臥床靜養,供應足夠的氧氣,應用硝酸脂類藥物以擴張血管、他汀類藥物以降脂以及阿司匹林、Ca2+拮抗劑和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等常規治療措施。治療組也采取常規療法,同時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0.3ml×3075AXaIU×1支/盒(葛蘭素威康制藥公司,國藥準字J20090005),5000U/次,2次/d。治療1周之后比較療效以及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平均持續時間、24h缺血總時間等觀察指標。
1.3 療效評價 顯效:患者的無明顯癥狀,UAP的發作次數減少程度高于75%,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正常;有效:UAP的發作次數降低程度介于50%~75%之間,心電圖檢查時T波顯示正常或ST段改善程度高于50%;無效:UAP的發作次數的減少程度不足50%或者變多,心電圖檢查結果無明顯變化。總有效=(顯效數+有效數)/總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應用利用SPSS17.0處理,計數資料利用χ2檢驗比較其間差異,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 治療1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觀察指標比較 治療后,相比于治療前,兩組的各項觀察指標均有明顯減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的每周發作次數、平均持續時間、24h缺血總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觀察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觀察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發作頻率(次/周) 平均持續時間(min) 24h缺血總時間(m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6 8.47±3.39 4.16±2.58 6.05±2.06 4.55±1.36 33.57±7.36 24.35±5.48治療組 36 9.52±3.46 2.47±4.05 5.98±2.15 3.37±1.04 32.76±8.33 17.13±7.24 T值 1.8393 2.9863 0.1995 5.8482 0.6183 6.747 P值 >0.05 <0.05 >0.05 <0.01 >0.05 <0.01
UAP的病因錯綜復雜,其發病機制可能為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出血、破裂,血管內皮受到損傷,導致血小板積聚,激活了凝血系統,在冠狀腔中形成了堵塞性血栓,使血管變得狹窄,從而使心肌氧氣供應不足[2]。在血栓的產生和纖維蛋白原的轉變過程中,凝血酶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故治療UAP時不僅要應用β-受體阻滯劑、血管擴張劑等藥物,還要應用阿司匹林、肝素等抗血小板、抗凝藥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改善癥狀和預后與防止心血管并發癥的出現,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增加存活率[3-4]。
本研究主要探討分析了UAP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后的治療效果。低分子肝素源自肝素,是它的一種降解或分離的產物,其分子量小,很難和血漿蛋白結合,對血小板因子Ⅳ不敏感,可特異性抑制Xa因子,安全性高[5];它的生物利用度較高,可促進側支循環和增加心肌的供氧量,從而調節脂類代謝、高凝狀態和心肌缺血狀態[6];可減少凝血酶的分泌量和使血小板處于抑制狀態,還可提高血管內皮細胞的抗栓能力和促進其分泌纖溶酶原,同時不易發生心肌梗死或死亡[7-8]。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的UAP發作次數、UAP平均持續時間、24h缺血總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可有效治療UAP,可迅速、有效地減少心絞痛的發作次數,并且疼痛持續時間和24h缺血總時間相對較短,可于臨床推廣應用。
[1]汪承煒,張慶誠,李海軍.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3):90-91.
[2]曲玲.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6):111-112.
[3]王鳳姣.低分子肝素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08,19(9):29-30.
[4]叢輝,劉英.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9):167.
[5]張既至,鄧卓超.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46例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20):4048-4049.
[6]郭建浩,陳若峰,周立堯,等.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5):98-99.
[7]伊沙克·吾馬爾.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80例療效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11):1337-1338.
[8]陳順平.低分子肝素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30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