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珊 熊國強 謝小玲 甘滿芳
舒適護理是通過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為患者提供綜合、系統(tǒng)護理方案,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和應激反應,將患者調整至最舒適狀況的護理措施[1-2]。舒適護理提倡以人為本、個性化護理的先進理念,旨在最大程度降低患者身心痛苦,提高臨床治療效果[3]。外科手術室收住患者常需要急救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創(chuàng)傷,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不愉快的情緒變化會對臨床治療效果產(chǎn)生負面影響,因此手術室護理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手術室收住的298例患者,旨在觀察應用舒適護理的臨床療效,取得較為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深圳市龍崗中心醫(yī)院手術室收住的29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151例和對照組147例,研究組中男87例,女64例;年齡15~75歲,平均年齡(37.5±11.6)歲。對照組中男85例,女62例;年齡 16~77歲,平均年齡(37.9±11.2)歲;手術類型:普外科手術107例,神經(jīng)外科手術57例,腹外科手術41例,骨傷科手術32例,泌尿外科手術27例,腦外科手術19例,耳鼻咽喉科手術15例。
1.2 護理方法 患者均依據(jù)整體護理標準開展各項基礎護理方案,研究組在此基礎聯(lián)合應用舒適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如下:(1)強化手術室患者的術前調查,包括探訪患者、收集病歷、詢問管床醫(yī)生及溝通家屬等,對患者當前病情及手術狀況詳細了解,記錄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資料、病情資料及手術資料,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姓名、年齡、性別、工作狀況、收入狀況、生活偏嗜、基礎疾病等,病情資料包括診斷報告、病變位置、疾病分期等,手術資料包括術式、手術部位、麻醉方式、手術時長及需要應用的相關器械等,術前安排好患者完善各項實驗室檢查,評估患者心理及精神狀況,安排好患者術前飲食、排便、備皮、休息等事宜。(2)改善醫(yī)患關系:對待患者態(tài)度要和藹、親切,對新入院的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及醫(yī)生簡介,熟悉患者相關資料,對病情及治療做相應解釋,告知手術的必要性,并就手術相關知識耐心講解,注意增加鼓勵、安慰的內容,使得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對待年紀較小的患者可以通過哄、抱、輕拍的方式增加親密度及信任度。(3)心理護理措施:圍手術期應當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予以耐心開導和陪伴,必要時在病房內播放合適的音樂,或請心理醫(yī)生會診,避免不良情緒刺激,影響臨床治療效果[4]。(4)強化術中舒適護理操作:醫(yī)護人員應當熟練掌握常規(guī)操作,要求動作穩(wěn)、準、快,對于患者常見的不適癥狀應當采取對應措施,時刻為患者著想,如握住患者雙手、為患者蓋上被褥、調整患者感覺舒適的體位、松開領口、指導患者減少深呼吸頻率等。(5)做好術后回訪工作:完成手術將患者送至病房,注意途中患者呼吸、血壓、脈搏狀況,保持靜脈通道的通暢度,將患者手術完成情況詳細告知管床護士,術后2d內完成跟蹤隨訪,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內容主要包括手術進展情況及術后指導。
1.3 檢測指標 開展護理方案前后心理狀況、血壓、心率及護理滿意度。術前評估并分析患者心理壓力有無出現(xiàn)明顯變化,記錄患者血壓、心率狀況,術后應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評估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信任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血壓、心率狀況、心理狀況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9.33%、87.07%,護理信任度分別為97.35%、83.01%,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和信任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級護理滿意度狀況比較
舒適護理指的是依從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多角度綜合考慮,開展系統(tǒng)全面的護理服務,該護理模式不同于常規(guī)護理,舒適護理提倡“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原則,為患者提供心理和生理的舒適感和安全感,改善患者在院治療的生活質量,促進醫(yī)患關系健康發(fā)展,使得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提高臨床治療效果[5-7]。外科手術過程會對患者的心理、身體等多方面造成傷害,傳統(tǒng)手術室護理僅僅是在治療室內配合手術,是一種機械化的護理服務,舒適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不同點在于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生理、社會需求,針對性采取相應護理措施,依據(jù)術前、術中、術后不同時間段開展溝通、教育及護理內容,從多角度、多系統(tǒng)去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從“以疾病為主”不斷向“以患者為中心”進行過度,提高手術室護理服務綜合質量,本研究術后隨訪顯示,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及護理滿意度高達99.33%和87.07%。
舒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理念,也體現(xiàn)患者對于護理需求的不斷提高,其中護理服務模式和規(guī)范化流程對醫(yī)護人員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對專業(yè)知識、技能操作、工作經(jīng)驗及心理學知識均具有較高要求,但舒適護理并不是一種固定的護理方式,而是一種護理理念的倡導,旨在提高醫(yī)護人員的自任感和綜合素質,醫(yī)護人員應當在此基礎上,從患者舒適角度考慮,不斷在工作進進行完善和創(chuàng)新,增加工作經(jīng)驗積累,提高臨床工作積極性,增加對醫(yī)學心理學的培訓,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值得注意的是,醫(yī)患溝通作為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交流的方式,其溝通技巧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應當鼓勵患者表達自己感受,尊重患者隱私,并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慮,避免刺激性及激勵的語言,注意觀察患者心理狀況,避免不良情緒對疾病造成不良影響,以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本院手術室收住的298例患者,旨在探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舒適護理的臨床價值,結果顯示,研究組血壓、心率狀況、心理狀況指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9.33%、87.07%,護理信任度分別為97.35%、83.01%,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顯著好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手術室的舒適護理作為一種先進的護理理念,能夠有效降低手術造成的應激反應,保持患者身心健康,為手術的順利完成提供良好的條件,有利于患者治療及康復。將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突出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護理理念,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卓燕.手術室護理工作中舒適護理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7):165.
[2]洪小美,陳麗鋒.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19-20.
[3]謝鳳娣,張彩霞.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2,33(11):208-209.
[4]鄒翠蘭.舒適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3):274-276.
[5]湯瑞華,甄儉輝.舒適護理在手術室工作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5):105-106.
[6]廖惠玲.舒適護理運用于手術室護理的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4,20(11):134-135.
[7]張金格.舒適護理在手術室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14):1791-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