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活
急性腦梗死是多發于老年人的急性腦血管病,死亡率及致殘率均非常高,至今無特效治療方法。據報道,急性腦梗死約占全部腦卒中的70%,自由基在腦梗死后繼發性腦損傷的發病上起重要作用。采用自由基清除類藥物,可有效減輕腦卒中后繼發性損傷。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自由基清除劑,可顯著降低損傷后自由基生成,對急性腦梗死的神經元有確切的保護作用。為進一步研究依達拉奉的臨床療效,本研究對近年來收治的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來深圳市龍崗區沙灣人民醫院就診的78例急性腦梗死的患者,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1],經頭顱CT檢查證實,排除以下條件:(1)發病超過72h;(2)意識狀態在昏睡以上;(3)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慢性肝病;(4)嚴重精神疾患,(5)其他腦器質性病變。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齡(70.2±8.3)歲,對照組39例,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齡(68.32±8.17)歲。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急性腦梗死常規治療,包括早期靜脈溶栓、抗血小板治療、降低顱內壓、控制水腫、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同時給予二級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依達拉奉(國藥準字:H20080056,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生產)30mg于100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2次/d,于30min內注射完畢,療程均為2周。治療期間不給予抗凝藥物及其他腦保護藥。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治療前后患者ADL評分、NIHSS評分。臨床療效參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判定標準,分為痊愈、好轉、進步、無變化及惡化,總有效率=痊愈+好轉+進步[2]。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組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9%,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4.4%,2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測情況 治療前評測2組患者ADL、NIHSS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評測結果觀察組相比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測情況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有2例患者出現轉氨酶升高,對照組有3例患者出現轉氨酶升高,2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急性腦梗死是中老年患者的多發病,也是導致眾多中老年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為患者及其家屬以及社會都帶來嚴重的負擔。目前研究表明,急性腦梗死后神經組織損害主要是:(1)神經細胞內大量鈣離子內流,引起鈣離子超載;(2)腦部興奮性氨基酸釋放增多;(3)梗死后大量自由基生成。依達拉奉化學名稱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是一種強效的羥自由基清除劑,同時也是有效的抗氧化劑,通過對腦部自由基的清除,抑制脂質過度氧化,從而抑制腦細胞、腦血管內皮細胞及神經元的氧化損傷[3]。研究表明,依達拉奉可顯著改善大鼠腦水腫及腦組織損傷尤其是缺血再灌注后的惡化。另外,依達拉奉還可抑制黃嘌呤與次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刺激前列腺素生成減輕炎癥介質白三烯的生成,從而有效發揮神經元保護作用及抗炎效應。依達拉奉對血液凝固功能影響微小,不會增加患者出血風險,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與急性腦梗死的神經功能缺失[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4%,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2組患者ADL、NIHSS評分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較對照組明顯提高(P<0.05);觀察組有2例出現轉氨酶升高,對照組有3例出現轉氨酶升高,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依達拉奉輔佐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好,患者恢復快,安全系數高,值得在臨床上予以推廣。
[1]周紅霞.腦梗死急性期應用依達拉奉短程治療臨床觀察[J].河北醫藥,2013,35(8):1206-1207.
[2]石樹君.依達拉奉聯合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3(1S):96-97.
[3]沈飛.依達拉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脂聯素和溶血磷脂酸的影響[J].中國藥業,2013,22(12):64-66.
[4]李曉華.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50例的療效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