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太斌
關鍵詞:四逆散;中藥治療;肝膽病;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6.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4-0091-02
四逆散治療肝膽病自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1]而起,以柴胡、枳實、芍藥、甘草等為主藥,借其辛、辣以順肝膽之氣、降泄益血、養肝斂肝,治療以陽郁氣厥為主的肝膽疾病效果尤為明顯。四逆散沿用至今,在臨床治療與實驗研究中取得理想效果,具有實證支持和科學認可[2]。本文根據近年來醫學文獻的相關研究以及本院治療經驗,對四逆散治療肝膽病的臨床治療依據綜述如下。
1臨床治療價值
1.1藥源性肝膽疾病根據馮鑫等[3]人的研究資料顯示,對28例經抗癆藥物治療后出現肝損傷的患者使用四逆散進行治療,其中10人伴膽不同程度損傷。結果:治療有效率為100%,治愈率為80%,治療最長時間為1個月,最短時間為1周,膽損傷治愈率為95%,停藥后隨訪3個月,患者均無復發情況。
1.2肝炎治療根據廖云龍[4]的研究資料顯示,對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給予四逆散治療,并且根據患者病情加味。治療結果:治愈24例,有效16例,無效6例,治療總有效率為86.96%。研究方法:基礎藥物:甘草3g,枳實10g,田基黃15g,白芍15g,綿茵陳10g,澤蘭10g,柴胡6g,虎杖10g,貫眾15g,并根據患者癥情加味。文火煎藥,加河蜆湯,每日1次,2周為1個療程[5]。文獻討論:慢性病毒性肝炎以益氣疏肝為主,治療目的為健脾排毒。對于乙型肝炎者煎藥時加入河蜆湯可以起到抑制轉氨酶,保護肝細胞,阻止乙型肝炎病毒復制,提高網狀內皮吞噬作用,增強機體免疫力,是臨床保肝護肝的常用處方。
1.3肝硬化治療根據鄧銀泉等[6]研究資料顯示,對院內32例肝硬化患者使用四逆散治療,另外32例患者使用膈下逐瘀湯。結果顯示四逆散組痊愈10例,有效1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7.5%;膈下逐瘀湯組治愈5例,有效13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56.25%。
1.4脂肪肝治療彭漢光等[7]人的研究資料顯示,對44例脂肪肝伴高血脂病患使用四逆散治療,治愈16例,有效2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18%。文中采用甘草6g,白芍10g,柴胡10g,枳實10g,荷葉10g,石決明15g,石菖蒲15g,雞內金10g,郁金10g,川芎10g,生山楂30g,丹參20g,制大黃20g,何首烏10g,澤瀉10g,葛根20g,萊菔子10g為基礎藥,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加味,治療過程配合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禁煙禁酒。實驗表明,脂肪肝是當代富貴病,其病因以嗜煙嗜酒、辛膩多食、脾胃失調、生活不規律、過度操勞、憂思過多而起,所以藥理作用應落于利膽疏肝、清毒泄熱、強健脾胃、增強活血、降脂降壓,并且配合運動與飲食調理效果最佳[8]。
1.5肝纖維化治療本院對70例肝纖維化患者使用四逆散處方進行治療,治療前后分別記錄患者Ⅲ型前膠原(PCⅢ)、透明質酸(HA)以及層粘連蛋白(LN)情況,其中42例為慢性乙型肝炎纖維化患者。治療結果:治愈26例,有效3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87.14%。采用標準統計學軟件對全部患者治療前后LN、HA、PCⅢ進行比對,其結果P<0.01,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性[10]。說明四逆散具有治療作用,能夠起到治療肝損傷、降低肝纖維化程度、增強肝功的作用,對肝細胞具有理想的保護作用。
1.6膽囊炎治療根據陳華良等[11]研究資料顯示,對120例慢性膽囊炎患者使用四逆散加味處方進行治療,結果痊愈者24例,有效者81例,無效者15例,總有效率為87.5%。資料記載其基礎方為枳實12g,柴胡12g,郁金12g,木香12g,芍藥18g,甘草6g,陳皮10g,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加減處方[12]。其討論表述:膽囊炎由肝失疏泄、氣機不利而引起,所以藥效以益氣疏肝、養脾胃為主。
2四逆散功效價值
根據對四逆散實用效果的相關文獻研究表明,四逆散具有修復肝損傷的作用。已經活化的免疫細胞會繼續侵染效應細胞,或者抑制效應細胞的功能,四逆散可抑制免疫細胞的活性,阻止或減少活化的免疫細胞繼續活動[13]。四逆散還可起到保護肝細胞膜的作用,并且促進保護因子NO的生成,強化對肝細胞的保護機制,從而提高肝細胞活動和功能性。另外,四逆散可加快肝臟Ⅰ、Ⅲ型膠原的降解過程,改善肝臟內Ⅰ、Ⅲ型膠原的沉積現象,從而降低肝纖維化進一步發展。根據患者病情,以四逆散為基礎適當加味可起到降血脂、提高肝細胞活性、改善肝臟功能、修復肝損傷、利膽健胃等功效[14]。
3結語
四逆散自漢代起沿用至今,其基礎方一直被保留并且得到醫學研究的認可,說明了我國古代醫學技術的智慧,也蘊含了中醫的精華[15]。但如何利用分子醫學技術將其藥效拆解、分析,使其作用于現代醫學技術之中,使藥物起效更快、使用病癥更廣、使用效果更好,這將是四逆散應用的發展方向,也是中醫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馮鑫.四逆散臨床運用與實驗研究近況[J].國醫論壇,2002,17(03):51-54.
[2]趙東萍.從經方煎煮、加減配伍法探討中醫護理[J].社區醫學雜志,2006,11(17):143-145.
[3]馮鑫.復方四逆散治療43例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觀察[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18(21):114-115.
[4]廖云龍.丹參的藥理作用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2(05):211-213.
[5]常建平.恩替卡韋聯合中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觀察[J].包頭醫學,2009,14(02):219-221.
[6]鄧銀泉.辨證論治慢性肝炎的經驗特色[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5,09(10):312-314.
[7]彭漢光.四逆散加味對肝硬化實驗指標改變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0,13(22):249-251.
[8]何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傳染病信息,2005,03(1):109-111.
[9]李振軍.赤丹退黃顆粒聯合茵梔黃注射液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重度50例[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7,03(02):254-256.
[10]陳華良.柴貝四逆飲治慢性乙型肝炎100例分析[J].光明中醫,2010,18(03):249-251.
[11]林炯熙,曾成槐.加味四逆散對脂肪肝患者降脂作用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21(18):1793-1794.
[12]張新.四逆散加味治療慢性膽囊炎110例[J].時珍國醫國藥,2010,12(10):930-932.
[13]馬蒲梅.茵柴梔術丸治療慢性肝炎68例[J].光明中醫,2009,24(07):238-240.
[14]何麗君.白花蛇舌草的臨床應用概述[J].海峽藥學,2010,21(12):144-146.
(收稿日期:2014-0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