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大學生離校前由于諸多原因出現的學習、網絡言行、社會公德、感情道德等多方面的失范行為,已經成為大部分高校頭疼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大學生離校前失范行為的表現、成因,從思想教育、心理健康輔導和日常行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失范行為;成因;對策
近幾年,高校畢業生的不良行為或者失范行為頻頻見諸媒體,嚴重破壞了“天之驕子”的整體形象,特別是在每年高校學生畢業前夕,全國大部分高校都會遇到畢業生違反學校規章制度等失范行為及其它一些不文明行為。即將走上社會的大學生,非但沒有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反而成了人們抨擊的反面典型。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失范行為并不是哪所學校的特例,而已經成為國內大部分高校頭疼的問題。高校畢業生作為大學生隊伍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離校前思想、行為狀況如何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次總檢驗,也是社會精神面貌的一面鏡子。畢業生離校,不應該簡單地看作是在校畢業生離開學校,而應把它放在人生發展歷程的宏觀背景下,看作是高校畢業生由學校開始走向社會,由學生角色向社會角色轉變的過程。因此,從實際工作出發,針對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失范行為進行專題研究,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注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自律能力,使大學生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對于切實提高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預防此類行為的發生已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生離校前失范行為的表現
高校畢業生離校前一段時間已基本完成學習任務,在真正離校前他們是校園內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然而,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對他們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就業問題上,而往往忽略了他們尚未走出校門所存在的一些階段性問題。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夕,其失范行為的出現較為集中,類似這樣的現象在其它年級的大學生中均少見。這些失范行為不只局限于平時不遵守規章制度的同學,甚至部分平常表現良好的學生也會做出一些反常行為,具體表現如下:
(一)學習行為失范。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已經基本完成學習任務,即將走上社會,但他們違背誠信的學習失范行為卻非常多見。如考試問題,大學期間因種種原因導致某些課程不及格,需重修、補考等,但大學畢業生經過實習、求職等活動后,已無心向學,學習態度散漫,但為了順利通過考試以保證拿到畢業證書,作弊、請人代考現象時有發生。更糟糕的是,畢業生對作弊懷有極大的寬容和自我寬容,公開或半公開的作弊準備已變成部分學生畢業考試的一部分,有些學生在作弊時被抓時對監考老師公然反抗甚至動手打人。除了作弊行為以外,畢業生的論文抄襲現象也屢見不鮮。對于畢業論文,一些畢業生從不認真查閱資料,不通過自己的思考寫出相關的研究論文,對導師提出的意見置之不理,通過各種方法抄襲,如從網絡下載相關論文復制粘貼后直接上交導師。
(二)網絡言行失范。近年來網絡發展迅速,上網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網絡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起重要作用。但在離校前,部分畢業生因工作問題、畢業補考問題、情感問題等在網絡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網絡失范行為也隨之產生。有的學生在群里或貼吧中用臟話或帶有人身攻擊的語言辱罵老師、謾罵學校;有的學生為了篡改學習成績,攻擊學校的網絡和辦公系統、偷盜學校管理系統賬號;有的學生甚至在網絡散布虛假、色情信息,制造傳播電腦病毒等。
(三)社會公德失范。畢業離校前,素質較差、自我管理不嚴格的畢業生失范行為屢屢發生。如違反學校規章制度、酗酒、打架、斗毆、聚眾賭博;任意破壞、損毀宿舍內家具或對校園其它公物亂扔亂砸;不經允許擅自離校;不遵守公共秩序,深夜在操場唱歌,就寢時間不熄燈大聲喧嘩;隨意亂扔垃圾;圖書館的雜志、圖書被亂涂亂畫,甚至偷拿、毀損;教室、寢室墻壁隨處可見的鞋印、球印、污漬等;更有甚者,為了個人享受偷盜同學錢物等現象。
(四)情感道德行為失范。畢業前夕,一些畢業生愛情觀發生扭曲,意識過于開放,責任意識淡薄,談戀愛過于隨意,僅僅為了滿足與異性交往的欲望,填補精神的空虛,打發時光,出現擅自在外租房同居、賓館開房等現象。
二、大學生離校前失范行為的成因
(一)在校期間各種心理問題的累積宣泄。大學生入校前對自身的期望過高,對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但進校后由于種種原因,發現許多不如意的地方,對大學生活和學習有諸多的不適應,心中積累了不滿情緒需要宣泄,加之在校期間自律意識不強,違反校紀校規后受到學校紀律處分;由于自身原因或其它客觀原因,一些課程未能順利拿到學分需要重修或補考;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未能找到理想的單位等。這些情況都會使學生產生不滿和怨氣,當積累到畢業時,就會因一些小事而引發,乘機宜泄心中的怨恨和不滿。
(二)畢業前課業輕松導致精神懈怠。大學期間,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學校課程安排較為集中,學生的主要精力都會放在課業上。但到臨近畢業時,大多數課程都已結束,課業相對輕松,時間寬裕,許多學生對自身要求不高,無事可干,精神松懈。于是就會尋找新的刺激,做以前未能做或不敢做的事情導致一些違紀違規行為產生。有些學生落實單位后,以為自己已經成為社會人,學校無權干涉或者不能干涉其行為,也會做出一些與學生身份不符的行為和事情。另外,在畢業前為尋找機會表達同窗幾年的感情,聚餐頻繁,常常會飲酒過度,此時精神上就會失去控制,也易導致一些失范行為。
(三)學校放松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畢業生經過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學習過程,其行為主要受自身思想認識的影響,不再對制度、規則及原本陌生的環境感到敬畏,有自己的主張,且對自己的想法十分堅持,不再重視家長和老師的意見,顧慮少,認為自己即將離開校園,規章制度、管束已經失效,從而引發許多行為失范。許多學校在學生進入畢業階段以后,認為學生已經成熟,可適當放松管理,讓他們進行自我管理。直接面對學生進行管理的輔導員所帶班級人數較多,不可能精細化管理從而深入掌握每個學生的思想生活狀況。況且,多數高校對畢業班課程安排較少,最后一個學期基本沒有安排課程。在畢業設計過程中,采用放羊式的管理方法,規定一個交論文的時間,其余任由學生自己支配、安排。進入畢業班以后,學校對畢業生的考勤、考試的難度、試卷批改中都會放松要求,以免影響學生正常畢業。學校在日常管理中,也會考慮到畢業班的特殊性,在宿舍管理、基礎文明行為和違紀違規的處理過程中,都會適當放松標準。而目前大多數畢業生的自覺性和自律意識不夠強,管理一放松,就會處于失控狀態。endprint
三、大學生離校前失范行為的對策
(一)加強思想教育工作,講究工作的藝術性。高校對畢業生離校前失范行為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提高學生對失范行為的認識上,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從思想上擺正自己的位置,認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社會及公眾面前的影響和失范行為對個人、集體、學校乃至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和危害。在進行思想教育工作中應該以情感人、通情達理、尊重學生、善于激勵、形式多樣、注意實效,在說教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式方法讓學生親自去感受、去體會。例如把教育宣傳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位。在畢業前夕,在校園里借助校園廣播、校報、標語、櫥窗、黑板報等宣傳陣地,采用各種形式宣傳“文明離校”,號召畢業生文明有禮貌地走完大學這段難忘的日子,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另外,可以通過學生黨員和校文明班級向全校所有畢業生提出倡議,要做遵守校紀校規的典范,給母校和學弟學妹留下美好的形象。這樣,通討廣泛的宜傳教育,使“文明離校”的概念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中,減少示范行為產生。
(二)切實掌握學生心理狀態,引導畢業生情感的正常宣
泄。畢業生即將離開學校走上社會,矛盾問題多,心理沖突大,經驗少,求職、情感等問題需要心理干預疏導,但學生往往不會主動去心理咨詢,有的自甘壓抑,導致心理障礙,有的采取不合理方式宣泄,危及他人和社會。對于這樣的問題,常規的思想教育往往很難奏效,需要輔導員和學校專職心理老師深入學生中間,了解學生心理狀態,認真分析其行為動機,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服務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學校應該積極開展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充分發揮團委、學生會、藝術團和學生社團的進步作用給同學提供多種宣泄情感的機會。在畢業前夕,各學院、系可舉辦各自的歡送畢業生的晚會,用正常渠道將離別之情表達出來;也可以組織畢業生與低年級學生進行座談,談談大學中學習經驗、生活經歷和擇業的體會,既有助于低年級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又教育了畢業生自己;還可以組織畢業生與老師聯歡、座談,許多畢業生趁此機會把對學校和老師的看法和建議談出來,減少心中的不滿。另外,還可舉辦畢業生和其他年級學生之間的排球、籃球等形式的告別比賽活動,把畢業生組織起來,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使他們的精力用到有意義的活動中來。
(三)加強畢業生日常管理,嚴格要求,做好預防工作,消除隱患和不穩定因素。學校應加強畢業生的日常管理,嚴格要求。如臨近畢業,召開畢業生文明離校活動,重申學校有關規定,宣傳對一些具體的違紀違規行為的處罰。低年級學生和畢業班學生的要求一致,對于違紀的畢業生按規章制度嚴格處理。同時,對于其他同學的違紀違規行為,未制止或不及時向組織反映的學生黨員、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嚴厲批評,造成嚴重后果的要進行處理,并將材料放入檔案。對于曾受過處分、未能取得畢業資格、單位未落實和平時表現較差的學生,輔導員和系主管學生工作的黨總支書記需找學生談心,對其進行安撫和教育。系部要求學生畢業聚餐時不能有白酒,啤酒不能過量,輔導員一定要參加。在校園內,要加強文明行為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在學生宿舍區,輔導員和系部領導應深入畢業生宿舍,了解畢業生的思想動態,解決畢業生的一些思想問題,處理一些突發事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