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黃淮學院 體育系, 河南 駐馬店 463000;2.天津體育學院 研究生部, 天津 300381)
基于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2009-2013)項目的數據統計與分析
王海宏1,王健2
(1.黃淮學院 體育系, 河南 駐馬店 463000;2.天津體育學院 研究生部, 天津 300381)
采用文獻計量法,以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2009-2013)項目數據為研究對象,從立項類型、立項數量、立項單位、所屬系統和課題指南與研究領域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其研究領域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問題,旨在對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體育發展戰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調控作用。主要觀點:1)課題指南的科學規劃是實現體育強國之夢具體工作的第一步,其科學規劃要求課題指南的內容應具備整體性、連貫性和可持續性;2)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研究內容,緊扣社會主體和時代背景,圍繞體育強國的體育發展戰略目標,注重并追蹤立項項目的后續研究,加大應用類項目成果的檢驗環節力度,進一步開展深層次的研究;3)利用好社科院、國家體科所和各省市體科所的各種資源,拓寬研究機構,開展跨學科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課題;體育強國;調控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后,我國體育事業進入嶄新時期,體育發展戰略要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保持一致,完成體育強國的建設任務,對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出新的要求[1]。
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是我國目前最高級別的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其研究成果不僅代表著我國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完成。通過對體育學學科立項課題的數據統計分析,對把握體育學學科的研究現狀、熱點和發展趨勢起到監控作用,也是考察我國體育學研究發展的一個視角。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全國哲學規劃辦公室網站數據庫的2009-2013年體育學項目立項的基礎數據[2],涉及的項目類別是: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西部項目、后期資助項目、中華學術外譯項目和成果文庫立項條件和要求平臺不同,不在數據分析之內。采用文獻計量法,運用excel表,對立項項目從立項類型、立項數量、立項單位、所屬系統和課題指南與研究領域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旨在對向體育強國邁進的體育發展戰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監控作用。
2.1 項目立項的類型、數量和年代分布
從立項類型來看,體育學由1997年開始的兩個類型發展到現在四個類型。2001年開始重點項目立項,圖1顯示,近五年期間立項18項,年均3.6項;2010年開始重大項目立項,除2012年重大項目空缺外,共有5個項目立項,年均立項1項。項目類型的拓寬,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后重大項目的立項,表明國家對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愈加重視,這與邁向體育強國的體育發展戰略目標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

圖1 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類型、數量及年代分布圖
從立項的數量和年代分布來看,總體呈大幅遞增趨勢,表1顯示,縱向比較:1997年以來17年間體育學立項的數量的總和是799項,2009-2013年5年期間的立項項目數量總和435項,占立項總和的54.4%;重大項目2010年開始立項,所占比例為100%,重點項目占50%,一般項目占49.5%,青年項目占65.9%。說明北京奧運會后,為體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快速發展帶來契機,尤其是青年項目立項數目的明顯遞增,彰顯了國家高層的遠見,在前輩的帶領和指導下,他們將是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后備人才,是實現2020年體育強國之夢的生力軍。

表1 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類型縱向比較統計表
2.2 項目立項的地域與研究機構分布
相對于前期研究結果比較而言,立項在地域分布上仍然存在著非均衡分布的差異,從立項主體所屬省市看,北京、上海、廣東、湖北和遼寧五個省市是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的主體[3]。表2顯示,近五年,在立項數量上位居前十名分別是北京、上海、湖北、江蘇、廣東、遼寧、四川、湖南、浙江和山東,雖然名次稍有變動,但主體格局沒有改變,十個省市的立項數量占全國的67.8%,其他21個省市僅占32.8%,而寧夏五年從未有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立項。
從表3看出,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主要還是集中在高校。體育專業類院校和師范類院校注重體育學科建設,形成階梯式的研究團隊,一直是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的主力軍,近五年期間承擔項目的數量占全部的56.8%,但相對于孔慶波關于2005-2010年統計的60.1%,下降了3.3%[3]。其它類院校的比例有所上升,原因在于加強了學科建設,形成研究團隊。
2.3 項目指南與立項研究領域比較統計
按照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數據代碼表,體育學學科分為體育哲學(TYA)、體育理論(TYB)、體育管理學(TYC)、體育社會學(TYD)、體育經濟學(TYE)、體育法學(TYF)、學校體育學(TYG)、社會體育學(TYH)、競技體育學(TYI)、體育史(TYJ)和體育學其他學科(TYK)11個學科分類,由于不少研究內容在學科分類上不是單一學科,有的甚至跨幾個學科,對學科的歸類劃分帶來難度。王健教授的研究顯示,根據條目內容將其歸納為5類研究主題或領域:群眾體育研究、競技體育研究、體育產業研究、體育管理研究和其他研究(宏觀政策法規、體育史等)[4]。這里借鑒并依據研究的重點結合研究項目的主題詞,對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的課題指南和立項項目進行簡單學科歸類,對于跨學科的項目,僅納入一個學科統計,與立項項目的實際情況會稍有出入。
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課題指南內容以體育學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依據社會發展各階段對體育社會現象的需求,探索體育學科的發展規律,年度課題指南代表著當前體育學的研究熱點和重點。北京奧運會后,體育強國的發展戰略要求課題指南內容更加具有整體性和可持續性的特點,以此來保障和監控體育強國建設的科學性和連貫性。圖2是近5年對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課題指南研究主體(領域)的統計,從表中顯示,2009-2013年共有課題指南159項,其中群眾體育63項,占整體的39.6%;其他研究領域27項,占16.9%;體育產業研究23項,占14.5%;競技體育研究20項,占12.6%,研究內容側重于運動員保障、競技體育的制度和賽事等政策法規。

表2 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地域分布統計表

表3 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的研究機構分布統計表

表4 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重大和重點項目的研究機構分布統計表

圖2 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課題指南研究主題(領域)劃分統計圖

圖3 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研究主題(領域)劃分統計圖
圖3是對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立項研究主體(領域)的劃分統計,5年期間,立項435項,群眾體育研究177項,占立項總數的40.7%;其他研究領域86項,占19.8%;體育產業研究75項,占17.2%;體育管理研究50項,占11.5%;競技體育研究47項,占10.8%。
3.1 對項目立項的地域與研究機構分布不均衡問題的思考
表2顯示,近五年,在立項數量上位居前十名的分別是北京、上海、湖北、江蘇、廣東、遼寧、四川、湖南、浙江和山東,雖然名次稍有變動,但主體格局沒有改變,十個省市的立項數量占全國的67.8%,這種非均衡分布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體育事業發展的不平衡,也相悖與體育強國的戰略目標。華中師范大學的王健教授和華南師范大學的楊文軒教授聯合主持的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重大項目,屬于強強聯合,但這種模式帶來的啟示是打破單一主體模式,以強帶弱的聯合研究模式,可以促進各地域之間的均衡發展,為實現體育強國奠定基礎,這是以后一段時期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3.2 對跨學科研究薄弱及研究機構的拓寬問題的思考
體育學與其他學科的日趨交融是其自身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國家社科基金的推動和倡導,加快了體育學跨學科研究的發展。在體育科學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的創新研究中,關鍵是科學研究方法的應用。研究方法不僅涉及到具體技術和程序的運用,而且還有其自身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方面的基礎[5]。對于體育學科學研究方法體的研究,需有自身完整的研究方法體系,這樣才能獲得理想的科研成果。吸取其他學科先進經驗,借鑒其研究方法,跨學科研究,形成體育學多元化格局,以此來促進體育學自身的發展,應是今后研究者關注的焦點。
表3顯示,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主要集中在師范類和綜合類院校,在五項重大項目中占據了四項,18項重點項目占據了10項,說明體育學科的發展與相近的學科發展有著相互促進作用,因此,和其它學科的交融也是今后關注的問題之一。
表3和表4是對立項研究機構的統計,在5年的435個立項項目中,體育專業院校126項,師范類院校121項,其他類院校179項,體育機關7項,其他機關2項。黃華偉的哲學立項課題研究顯示,科研院所占0.47%,黨政機關占1.10%,黨校占9.79%,社科院占11.98,高校占76.66%[6]。通過比較可見,相對于其他學科,承擔項目的科研院所偏少,體育學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高校,高達98%,其他機關僅有2項,占0.4%。因此,利用好社科院、國家體科所和各省市體科所的各種資源,拓寬研究機構是今后值得關注的問題。
3.3 對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課題指南科學規劃問題的思考
圖2和圖3比較分析顯示,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課題指南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當前甚至今后一段時期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和當前社會的變革緊密聯系,課題指南和立項項目研究領域的較高比例的吻合度進一步證明了課題指南起著立項項目研究領域的指揮棒作用,因此,科學規劃課題指南內容顯得尤為重要。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制定,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涉及到體育行業甚至社會、政治和生活其他各個方面,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之一,課題指南的科學規劃是實現體育強國之夢具體工作的第一步,其科學規劃要求課題指南的內容應具備整體性、連貫性和可持續性,做到這一點,決策層應對課題指南進行整體性規劃(至少對2020年前有整體的規劃)。比如在制定關于體育強國相關研究的指南時,從宏觀到具體每年度都應有整體的規劃,宏觀上,體育強國內涵的研究;微觀上,體育強國的指標體系以及各指標體系中的具體指標內容,都應有序的規劃,保障其研究的連貫性。為保證決策層和具體研究者的溝通,提前征集年度課題指南的研究內容作為參考是有效的辦法之一。
3.4 圍繞體育強國建設研究領域的科學化調控問題的思考
從圖2和圖3比較看出,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課題指南和實際立項的研究主體(領域)在權重上基本保持一致。其他研究領域的比例持續上升,進一步說明宏觀上的發展戰略、政策法規和國外體育發展的借鑒等基礎性研究對于整個體育學科的發展起著保障、指導和引領作用,對于這類研究,更應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群眾體育在近5年的研究領域中始終是熱點和重點,每年的立項項目中均居第一位,這一表面數字身后的含義帶來的啟示是,在構建體育強國的指標體系中,群眾體育領域的權重要遠大于其他研究領域的權重;體育產業的發展對于體現體育學科的社會經濟價值更具有直觀性,美國體育產業年產值達到2 000億美元,占GDP的2%,我國體育產業近年來也有很大的發展,2012年GDP已超過0.5%,與其實際價值相比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7]。
體育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帶來經濟的繁榮,另一方面對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課題指南和研究立項看出,體育產業研究隨著國家體育發展戰略的轉移,也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國家決策層和研究者也深刻的認識到這點。競技體育在一段時期,尤其是北京奧運會周期,曾一時占據主導地位,隨著社會發展和體育發展戰略的轉移,將慢慢消弱,但其對體育事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可忽略,因此體育產業和競技體育同樣重要,在體育強國指標體系中的權重僅次于群眾體育領域。圍繞體育強國建設,對研究領域進行合理調控是關鍵問題之一。
緊扣社會主體,抓住熱點問題是研究內容選擇的依據。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項目中,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群眾體育、體育產業和其他領域,較高關注的研究領域是全民健身、青少年體育、公共體育服務和體育強國等,這些研究內容也將是今后一段時期研究的熱點和重點,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研究將在宏觀調控的這基礎上,緊扣社會主體和時代背景,抓住主要問題和環節進行研究工作,并圍繞體育強國的體育發展戰略目標,注重并追蹤一些立項項目的后續研究,以利于開展深層次的研究。
[1]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中國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1978-2010)[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
[2]2009-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名單[EB/OL].hattp://www.nposs-cn.gov.cn,2014-05-21.
[3]孔慶波.2005-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體育學課題立項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1(9):151-154.
[4]王健.方法與展望:基于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的文本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3(5):402-407.
[5]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6]黃華偉.1993-2009國家社科基金哲學立項課題的數據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7-61.
[7]2012-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分析[EB/OL].http//www.china.consulting.cn,2014-03-27.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national funding sports disciplines projects (2009-2013)
WANG Hai-hong1,WANG Jian2
(1. Dept. of P.E.,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2. Dept. of Graduate,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Tianjin 300381, China)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basic features and the role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s in guiding the regulation of sport power in China, based on the data in the Social Science Fund Application Guides issued by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Planning Office in previous years (2009-2013), the author performed 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on project types established, the amount distribution, project organization, the application guidanc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nished research projects in this field,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Scientific planning of subject guide is the first step to achieve the dream of a sports power, and its scientific content should contain integrity, coherence and sustainability; 2) The content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sport scienc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social body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sport strategic development goals, track follow-up study and strengthen the intensity of application and deepen the research system; 3) It is essential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municipal resource from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sports scientific research agency and broaden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s; sport science; project types established; sports power; regulation
2014-07-3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2BTY002);天津市高校學科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資助(編號:津教委[2014]2號)。
王海宏(1973-),男,河南駐馬店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科研管理。
A
1009-9840(2014)06-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