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雅斌
(國家林業局西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陜西 西安 710048)
隨著工業的發展,我們所處的生態自然環境在不斷地惡化,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成為我們迫在眉睫的任務。生態景觀林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等作用,還可以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和遷徙走廊,促進生物物種的多樣性。針對不同的地區,生態景觀林的設置不同,最主要的不同是樹種選擇和配置上的不同。我們要根據各種樹種的不同特性,根據不同地區的特殊情況選擇和配置生態景觀林樹種。
生態景觀林帶主要由綠色景觀帶(線)﹑景觀節點(點)和生態景觀帶(面)組成。綠化景觀帶是將主要高速公路﹑鐵路兩側20~50米林帶和沿海海岸基干林帶﹑灘涂濕地紅樹林為主線,建成各具特色,景觀優美的生態景觀長廊。景觀節點是沿線分布的城鎮村居﹑景區景點﹑服務區﹑車站﹑收費站﹑互通立交等景觀節點綠化﹑美化﹑園林化,形成景觀亮點。生態景觀帶是將高速公路﹑鐵路和江河兩岸1公里可視范圍內的林地,改造提升森林質量和景觀質量,形成主題突出﹑具有區域特色的森林生態景觀。
樹種要根據不同區域的土壤﹑地勢情況來選擇,要遵循適地適樹﹑以鄉土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的原則。要適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適合當地的林地立地條件,樹種的生長速度也要足夠快。
生態景觀林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善生態環境,因此生態景觀林樹種的選擇要注意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喬木樹種和灌木樹種之間的搭配和結合,適當搭配速生樹種﹑共同建立結構穩定﹑生態功能完善﹑景觀良好的生態景觀森林群落。
生態景觀林還有一個美化環境的作用,因此在樹種的選擇上可以考慮選擇一些樹形整齊,季相變化明顯,或葉﹑花﹑果比較漂亮的樹種,常綠和落葉樹種混交,就能達到很好的景觀美化效果。
生態景觀林的建設能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但在不能單純依賴旅游的有居民生產的地區生態景觀林可以與旅游﹑科普﹑文化等工作有機結合,通過打造綠化美化生態文化品牌,建設進入式林地和配套瀏覽通道﹑林間小品,以及進行參與性管理﹑采收等方式,形成生態旅游的新增長點,帶來經濟效益。
不同的樹種具有不同的形態特征。生態景觀林樹種的形態特征主要包括樹種的類型﹑枝冠﹑葉﹑花﹑果等因素,不同的形態特征有不同的應用價值。銀杏樹形高大挺拔﹑葉色變化豐富﹑果實宜食宜藥,香樟是經濟價值極高的樹種,廣泛應用作庭蔭樹﹑行道樹﹑風景林等。雪松是常綠針葉大喬木,樹枝優美,是著名的園林風景樹種,可在廣場,公園,綠地,建筑場地廣為栽植。欒樹耐旱耐瘠薄,生長快﹑春花秋果滿樹,是園林中重要的觀葉觀果樹種,柑橘﹑柚子樹四季常綠,春季花香四溢,秋冬滿山果黃,是長江邊優良的經濟樹種。三角梅﹑黃櫨,一個夏季紅似火,一個秋冬似殘陽,是優良的觀葉灌木樹種,也可種在花壇﹑草坪上。石楠樹冠球形,枝葉濃密,春秋葉紅似火,冬季紅果滿枝,是美麗的觀賞樹種。在進行生態園林樹種的選擇上要根據樹種的形態特征和應用價值,結合當地的景觀布局和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進行選擇。
重慶云陽﹑奉節﹑巫山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長江兩岸山大坡陡,土層較薄,耕地交錯,人口密度大,年平均氣溫16.4℃,年均降水量約1260 mm,災害性天氣主要表現為寒潮低溫﹑干旱﹑暴雨﹑洪澇﹑大風和冰雹,水土流失特別嚴重。要滿足生態治理長江和營造長江景觀帶的要求,按照“生態優先﹑相對集中﹑尊重民意﹑適地適樹”的原則,在耕地內經濟林選擇臍橙﹑柚子﹑枇杷﹑龍眼等樹種,生態林選擇油橄欖﹑核桃﹑紅豆杉﹑金銀花等樹種,宜林地可配置刺槐﹑柏木﹑女貞﹑欒樹﹑香樟﹑重陽木﹑銀杏﹑楠竹﹑木荷﹑楓香﹑桉樹等,并輔以連片三角梅﹑黃櫨﹑石楠﹑黃花槐等灌木樹種,構成不同季相突顯的花﹑果﹑葉景觀效果,沿岸的村鎮作為景觀節點,可選擇桂花﹑香樟﹑銀杏﹑黃葛樹﹑重陽木﹑天竺桂﹑小葉榕﹑碧桃等為骨干樹種,打造成景致各異的景觀點,從而達到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美化長江兩岸的目標。
白鹿塬位于西安市東南部,土層較深厚,植被稀疏,臺田﹑地埂﹑立坡﹑陡崖等黃土裸露,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生態景觀林的建設上要根據這個地區的地形地勢。林種﹑樹種特征進行規劃。在坡頂的地方可以選擇栽種桃﹑李﹑杏﹑櫻桃等經濟林;陡坡地段可栽植側柏﹑刺槐等根系發達﹑抗抗旱的防護樹種;緩坡處的生態景觀林帶可以栽種的樹種有紅葉李﹑櫻花﹑檜柏﹑雪松﹑油松﹑國槐﹑銀杏﹑欒樹﹑紫薇﹑梧桐﹑五角楓﹑香花槐等。
生態景觀林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等作用,還可以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在改善環境的同時促進了生物多樣性。對于生態景觀林的建設要從樹種的選擇和配置入手,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特征,根據不同樹種的形態特征和應用價值,選擇合適的生態景觀樹種,在兼顧民生的基礎上營造既有觀賞價值又能提高生態環境的生態景觀林。
[1]徐高福,袁位高,盧希.生態景觀林目的樹種選擇定量研究[J].綠色科技.2012,(03):10-14
[2]陳安全,唐國銀,張小平,鄢武先,閔安民.古宇湖景區生態景觀林規劃[J].四川林業科技.2014,(01):78-80
[3]王小紀,張軍靈,郝劍.西安市白鹿塬直觀坡面生態景觀林規劃設計[J].中國城市林業.2012,(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