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發玲
摘 要:做好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對搞好黨校教學和科研、提高黨校學員學習的針對性、為各級領導干部提供決策服務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認真分析我校圖書館目前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加強校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合理建議。
關鍵詞:圖書館;地方文獻;建設
來黨校參加培訓、輪訓的各級領導干部在黨校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隨時了解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還要詳細了解本地的“市情”“區情”,用所學的理論作指導,解決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問題。因此,加強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對搞好黨校教學和科研、提高黨校學員學習的針對性,為各級領導干部提供決策服務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就有必要對我校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的建設情況做一番分析,以便為黨校學員及教研人員提供更好的“市情”“區情”服務。
一、我校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沒有把地方文獻資源建設擺在重要位置
地方文獻的建設應該涵蓋本地區各個方面的資料,以保證資料的完整性、系統性,滿足各類讀者需要。我校圖書館對地方文獻的收集還不夠重視,在具體收集中又存在著重正式出版物、輕非正式出版物,重紙質載體、輕非紙質載體,重官方文獻、輕民間藏品等傾向。一些有價值的反映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歷史沿革、風俗禮制等方面的重要文獻沒有收集齊全。這就造成了地方文獻收藏的零散和殘缺。這些情況不僅嚴重影響了黨校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庫作用的發揮,而且嚴重影響了黨校教學科研的進行,制約了黨校教育的發展。
2.部門分割,地方文獻資源收集難度較大
由于地方文獻類型涉及領域廣,數量多而分散,內部出版物和零碎資料所占比重大,因此,地方文獻的收集工作都是很困難的,僅僅依靠黨校圖書館一個部門的人力、物力,遠遠達不到有效工作的要求,從而影響到地方文獻收藏的完備性。
3.對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缺乏深度與廣度
在我校,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存在著重收藏、輕利用的傾向。一方面,僅僅按照普通文獻的標準進行標引和著錄,不能對文獻資源進行深度開發,不能體現出地方文獻資源的內容特征和載體形式的多樣化,不能以需求為導向,進行深入開發與揭示,挖掘地方文獻資料的潛在價值,開展專題信息服務;另一方面,忽視了地方文獻資源不僅以獨立的出版形式出現,還有大量的地方文獻信息分散在正史、叢書、文集和各類文獻之中,而且這部分文獻包含豐富的地方信息,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應對其進行收集、開發和利用。
二、加強黨校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的建議
1.加強地方文獻的建設意識
來黨校學習的各級領導干部不僅需要及時了解黨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更需要及時了解本地、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因此,黨校圖書館必須牢固樹立加強地方文獻建設的意識,不僅要重視一般文獻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更要重視具有特色的地方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要根據本館的資源情況,針對不同層次學員的不同信息需求,調整、制訂科學的地方文獻館藏發展策略,大力開發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發揮黨校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庫的作用。
2.加強溝通,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
保存地方文獻不僅僅是圖書館的責任,也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因此,要把征集地方文獻工作變成一種政府行為、社會行為,積極爭取政府出臺具有地方法規性質的“呈繳本”制度,并倡導社會各單位及個人積極響應。同時,黨校圖書館應主動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積極與地方圖書館、檔案館、宣傳部、地方志辦、黨史辦、政策研究室、政協文史辦、新聞出版等單位建立橫向聯系,拓寬信息搜集面,形成以黨校圖書館為中心的地方文獻收藏網絡。
3.拓寬渠道,多途徑、多方式收集地方文獻
一是充分依靠黨校與黨政部門的密切關系,取得政府部門的支持,建立市情資料免費交換關系,使市情資料的收集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二是充分利用黨校擁有各部門學員的優勢,在讓學員了解收集地方文獻資料重要性的基礎上,讓黨校學員主動捐贈本部門、本系統的地方資料。三是積極參與地方學術團體、研究部門、企事業單位召開的學術會議,以及各種展覽、紀念性活動,廣泛收集各種學術的、經濟的和社會的資料。四是通過圖書館工作人員主動深入機關、社會團體、科研單位、新聞單位等積極收集資料。五是收集外請的講課人員有關萊蕪市情的講稿。連續幾年來,我校每學期都要從市里有關部門聘請人員針對我市某一方面的發展情況做深入的專題報告,以便讓學員更好地了解我市在這一領域內的發展狀況。像這樣的講稿,應被納入地方文獻的收集范圍。
4.做好地方文獻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根據黨校教學和科研以及本地區領導部門決策的需要,圖書館應對地方文獻進行深層次的加工,以利于發揮地方文獻對教學和科研及各級領導干部決策服務的作用。第一,圖書館要通過舉辦書展、校園網書目介紹、推薦等方式經常多渠道宣傳,使讀者了解本館所收藏的地方文獻。第二,根據黨校教學、科研及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編制一些綜合性、參考性的文摘、綜述、題錄等二三次文獻或專題研究報告,主動地、有針對性地為黨校教學和科研服務,為本地區領導決策服務,充分滿足讀者對地方文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