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李寒菲
[摘要]在網絡調查基礎上,比較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微博,都以實名認證方式發布真實可信的信息、認證時間較為集中、內容有同質化趨向、同行間相互關注且受關注度皆大于關注度等;但在微博運用能力、粉絲組成以及互動交流等方面有差異。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期望在移動閱讀時代,它們能充分利用微博積極拓展傳統的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共同發展。
[關鍵詞]微博;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
[Keywords] micro-blog; university library; public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 G250.7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微博是Web2.0的最新技術之一,自2009年8月新浪網首開國內第一家微博平臺,我國社會各界就呈現“微博控”的浪潮。國內一些圖書館也紛紛加入微博大軍中,尤其是公共圖書館群和高校圖書館群,表現最為積極和活躍。它們利用自己構建的微博體系,吸引讀者,推廣館藏資源,拓展服務領域,擴大影響力等,當然也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為此,本文調查并獲取了發展較好的部分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微博,分析它們在微博應用上的異同,并以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為目標提出一些建議。
2 微博應用情況調查
3 微博應用情況分析
3.1 共同之處
3.1.1 全部都經新浪實名認證,發布信息真實可信。微博注冊門檻低,假冒他人開通微博賬戶,散布虛假信息,抹黑別人等不道德行為時有出現。作為文化服務機構的圖書館,認證身份的真實性不可或缺。通過實名認證,不僅能為微博用戶“擦亮眼睛”,正確選擇關注對象,還能維護圖書館的權利。以上微博賬戶均經新浪微博的認證,表明新浪微博已經驗證它們的真實性,會給于積極推薦,不僅有助于提高微博的權威性,還會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也表明這些微博發布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信性。
3.1.2 認證時間集中。2009年8月新浪微博首推微博運營服務,開始引領各種機構組織和個人的微博應用。公共館樣本中,2010年開通3家占27.27[WTB2][WTBZ];2011年開通7家,占63.64[WTB2][WTBZ];2013年開通1家,占9.09[WTB2][WTBZ]。高校館樣本中,2009年和2010年分別都開通了2家,都占18.18[WTB2][WTBZ];2011年開通7家,占63.64[WTB2][WTBZ]。所以,兩類館微博都萌芽在2009-2010年,快速成長于2011年。而認證較為集中的2011年也正是微博在我國發展的鼎盛時期,說明圖書館界對新媒體的積極關注以及極強的應用能力。如果把這些微博應用能力強、運用效果佳的圖書館的經驗廣為傳播,鼓勵現時尚未開通微博的鄉鎮級圖書館和高職高專等學校圖書館加入,也許又迎來圖書館界微博的另一高潮期。
3.1.3 微博內容大同小異,特色內容和深層次信息不多。兩類館發布最多的是通知公告類低層次信息,如圖書館舉辦的講座、藝術作品欣賞展覽等預告,以及開閉館時間等。其次是資源推薦類信息,如新書報導、好書推薦、電子資源推薦等。鏈接轉發類信息也不少,主要是社會、時事和娛樂等方面的新聞。一些深層次的信息,如參考咨詢、讀者培訓、信息導航、知識推送、業界交流和與用戶互動等則不多。當然,高校館也會發布一些學校活動以及失物招領等類信息,而公共館也發布一些特色信息,如“上海圖書館信使”推出的有關“城市印象”系列的微博——“城市記憶”話題,“國家圖書館”則是在“業界動態”話題下發布各地區圖書館動態,但量少。
3.1.4 受關注度大于關注度,但同行間都相互關注。22個館的粉絲量都遠高于關注量,其中“國家圖書館”微博的粉絲量是其關注量的3265倍,為最高;最低的是“北師大圖書館員——劉蘭”微博,為4倍。彰顯它們強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但在不高的關注度中,都積極關注了同行業的微博,呈現“相互關注”的良好狀態。這種對同行業的關注,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對提高圖書館整體服務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但是,關注度普遍低于受關注度,卻反映出這些圖書館微博吸收外界信息的不足。
3.2 差別
3.2.1 在微博應用能力公共館略勝一籌。表中顯示公共館微博的關注度、粉絲數和微博發布等數據都高于高校館。如,在微博更新頻率方面,公共館最多為9條/天;最低為2條/天,有3個館。高校館最多為5條/天;最低為1條/天,有6個館。在日漲粉絲方面,最多,公共館為552人/天,高校館是38人/天,差距約14.5倍。日漲粉絲兩位數以上的,公共館有9個,高校館7個。
3.2.2 粉絲組成有差異。由于兩類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和服務任務不盡相同,其粉絲來源也有一定的差異。由本校師生構成的高校館粉絲隊伍具有穩定增長的特點,這緣于畢業生粉絲離校不離圖書館,每年又有大量新生粉絲注入。公共館粉絲主要來自社會公眾,用戶范圍雖廣,但具有不確定性,會隨著圖書館舉辦的一些活動的宣傳、一些特殊事件的發生而激增,也會隨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情況的變動而降低對圖書館的關注。
3.2.3 高校館微博的互動頻率高于公共館。人們對微博的喜愛除了能及時獲得信息外,較強的互動性也是一個原因。借助于微博平臺,問題的咨詢和回復、感興趣的話題的提出與評論等,都可以實現異步“發言”和“傾聽”。所以,圖書館應積極利用微博的互動性來展開與讀者群的交流,引導互動話題的討論。在這一方面,高校圖書館微博略勝于公共館。以“北師大圖書館員--劉蘭”為例,2014年1月1日至2月19日,共發布微博18條,其中9條是與學生互動微博,學生們大都通過@、私信、留言等形式向管理人員提出疑惑和建議等內容,管理人員積極回復并轉發,由此構建出圖書館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系。
4 問題及建議
4.1 規范認證名稱,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布方式。以上微博,其認證名稱多以圖書館官方名稱來認證和以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個人名認證兩種。在前者中又出現館名全稱和簡稱。圖書館微博雖需專人來管理、維護和更新,但它是對外推廣圖書館的官方微博,規范名稱應優選機構全稱。在方便用戶的搜索和關注的同時也增強了微博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文中樣本雖全部來自新浪平臺上發布的微博,但這不代表圖書館微博只有一個平臺。目前發布微博途徑呈現多元化趨勢,各大門戶網站都推出了微博平臺,通過微博桌面、機構版和官方插件等也能發布微博。所以,各館可從網站本身的知名度、微博平臺的成熟度、微博管理、個性化設置以發布時效性等方面綜合考量,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布途徑。例如,高校館微博可選擇學生用戶較多的新浪微博平臺,也可作為學校官方微博的插件方式發布,并在圖書館微博下設分館子微博、各學科專題子微博和員工個人子微博,這樣的微博群還能起到微博信息分類的作用,方便用戶找尋所需信息。公共館可選擇我國微博用戶最多的騰訊微博平臺,同時進入社交網站,形成官方網站、微博和社交網站的疊加;或與上、同、下級公共館微博進行互聯,實現各地域各層級公共館之間的實時信息互動、交流和協同;或使用第三方微博管理應用工具發布微博,達到定時發布微博、多人協同管理微博、個性化設置等功能。
4.2 話題發布使用統一的標識符,增加內容發布層次。目前許多圖書館微博在發布話題時,都會在其前加有標識符,如##、“”等等。加標識符,既能突出話題的內容主題,也能便于讀者快速搜索信息。但最好能統一,不能統一也不要太復雜,這會給用戶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無論是高校館還是公共館的微博,應增加內容層次。高校館微博應發揮其在高等教育過程中的學習的作用,成為學生課堂學習之外的非正式學習平臺,教師科研和教學的微論壇,要增加一些學術分享、學科知識和科研定題等類信息。此外,還可增加面向老校友和回顧大學圖書館歷史的微博信息,這可利用網絡資源提供大量學校及其圖書館的老照片就能實現。公共館是傳播文化知識的重要征地,除了普通公告、生活娛樂、鏈接轉發等信息發布外,還增加學術分享型和知識普及型信息發布。公共館還是社區的信息文化中心,可有意識地收集市民平時迫切需要的社區動態信息,如公共政策信息、地方信息、實用信息、弱勢群體所需信息,及時通過微博發布,以解決市民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4.3 重視微博管理制度的建設,以提高微博更新頻率并壯大粉絲隊伍。一般情況下,圖書館粉絲數量和微博數量應與其微博開通時間成正比,但表中情況卻并不如此。如,高校館中,重慶大學圖書館微博開通最早,粉絲量卻僅居第七。公共館中,開通最晚的國家圖書館的粉絲量卻居第二。發布微博數量的情況也是同樣。這與微博管理密切相關。所以,若要讓圖書館微博發揮正常功能,必須建立管理制度。首先是領導重視,明確微博不是圖書館博客網站的縮微版,更不是布告欄。其次是館內各部門應協調配合。如,公共館微博可規定各職能部門提供微博內容,確定成稿及發文量,最后由專人負責發布。高校館則可鼓勵學科館員在不同學科范圍創見主題微博。三是組建管理人員團隊,以輪班形式在24小時內發布、過濾、補充、處理各類信息。高校館可由專職人員——館員——學生志愿者組成,公共館則由專職人員——各部門員工——社區工作者組成。四獎罰分明,館內外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策劃微博活動,成功吸引一定量粉絲的給于獎勵。表彰轉發、評論、參與多的用戶。微博管理人員發布原創微博要有最低要求。積極更新微博和發布的微博受到較高關注度的給于獎勵等。五是豐富微博的表現形式,如原創性微博增強感情色彩,除文字信息外,還應多發布圖片、視頻、音樂等。六是積極策劃邀約廣大讀者參與的微博推廣活動,如攝影比賽、燈謎競猜、微書評征集,歷史文化有獎競猜、城市隨手拍等活動,并及時做好活動結果的公布。七是確定信息發布最佳時間。高校館可定于周一到周五下午以后(20點至24點之間);公共館則是工作日下班后的時間段( 18 點至21 點)、周末以及學校放寒暑假期間。
4.4 增加關注者,以獲取圖書館自身發展和用戶需要的信息。表中數據都顯示圖書館的關注和被關注反差極大。粉絲量與關注者之比,僅有兩所是個位數,兩位數的有11所,三位數的有7所,四位數的有1所。圖書館的微博雖是圖書館的虛擬窗口,但服務的是真實的社會性人群,應廣泛地選擇關注者,特別是影響力大的領頭羊式的圖書館的微博更應主動找尋相關微博。此外,圖書館領域的員工和專家學者的個人微博,出版社、出版人、發行部門、作家和學者的微博,書評領域的微博,具有極高影響力的其他領域的“意見領袖”的個人微博等都要關注。高校館微博還可關注學校各部門的微博和教育系統的相關微博,公共館的關注范圍可包括社區到文化系統的微博,及時轉發社會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的微博。關注的增加,不僅擴大圖書館微博的曝光度,更重要的是了解社會對圖書館的期待,及時把握圖書館發展的趨勢,以此為依據做好做強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定能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效益。
[收稿日期]2014-04-26
作者簡介:
李敏(1966-),女,副教授,碩士,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信息資源建設與組織。
李寒菲(1990-),女,本科在讀,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4.1 規范認證名稱,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布方式。以上微博,其認證名稱多以圖書館官方名稱來認證和以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個人名認證兩種。在前者中又出現館名全稱和簡稱。圖書館微博雖需專人來管理、維護和更新,但它是對外推廣圖書館的官方微博,規范名稱應優選機構全稱。在方便用戶的搜索和關注的同時也增強了微博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文中樣本雖全部來自新浪平臺上發布的微博,但這不代表圖書館微博只有一個平臺。目前發布微博途徑呈現多元化趨勢,各大門戶網站都推出了微博平臺,通過微博桌面、機構版和官方插件等也能發布微博。所以,各館可從網站本身的知名度、微博平臺的成熟度、微博管理、個性化設置以發布時效性等方面綜合考量,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布途徑。例如,高校館微博可選擇學生用戶較多的新浪微博平臺,也可作為學校官方微博的插件方式發布,并在圖書館微博下設分館子微博、各學科專題子微博和員工個人子微博,這樣的微博群還能起到微博信息分類的作用,方便用戶找尋所需信息。公共館可選擇我國微博用戶最多的騰訊微博平臺,同時進入社交網站,形成官方網站、微博和社交網站的疊加;或與上、同、下級公共館微博進行互聯,實現各地域各層級公共館之間的實時信息互動、交流和協同;或使用第三方微博管理應用工具發布微博,達到定時發布微博、多人協同管理微博、個性化設置等功能。
4.2 話題發布使用統一的標識符,增加內容發布層次。目前許多圖書館微博在發布話題時,都會在其前加有標識符,如##、“”等等。加標識符,既能突出話題的內容主題,也能便于讀者快速搜索信息。但最好能統一,不能統一也不要太復雜,這會給用戶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無論是高校館還是公共館的微博,應增加內容層次。高校館微博應發揮其在高等教育過程中的學習的作用,成為學生課堂學習之外的非正式學習平臺,教師科研和教學的微論壇,要增加一些學術分享、學科知識和科研定題等類信息。此外,還可增加面向老校友和回顧大學圖書館歷史的微博信息,這可利用網絡資源提供大量學校及其圖書館的老照片就能實現。公共館是傳播文化知識的重要征地,除了普通公告、生活娛樂、鏈接轉發等信息發布外,還增加學術分享型和知識普及型信息發布。公共館還是社區的信息文化中心,可有意識地收集市民平時迫切需要的社區動態信息,如公共政策信息、地方信息、實用信息、弱勢群體所需信息,及時通過微博發布,以解決市民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4.3 重視微博管理制度的建設,以提高微博更新頻率并壯大粉絲隊伍。一般情況下,圖書館粉絲數量和微博數量應與其微博開通時間成正比,但表中情況卻并不如此。如,高校館中,重慶大學圖書館微博開通最早,粉絲量卻僅居第七。公共館中,開通最晚的國家圖書館的粉絲量卻居第二。發布微博數量的情況也是同樣。這與微博管理密切相關。所以,若要讓圖書館微博發揮正常功能,必須建立管理制度。首先是領導重視,明確微博不是圖書館博客網站的縮微版,更不是布告欄。其次是館內各部門應協調配合。如,公共館微博可規定各職能部門提供微博內容,確定成稿及發文量,最后由專人負責發布。高校館則可鼓勵學科館員在不同學科范圍創見主題微博。三是組建管理人員團隊,以輪班形式在24小時內發布、過濾、補充、處理各類信息。高校館可由專職人員——館員——學生志愿者組成,公共館則由專職人員——各部門員工——社區工作者組成。四獎罰分明,館內外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策劃微博活動,成功吸引一定量粉絲的給于獎勵。表彰轉發、評論、參與多的用戶。微博管理人員發布原創微博要有最低要求。積極更新微博和發布的微博受到較高關注度的給于獎勵等。五是豐富微博的表現形式,如原創性微博增強感情色彩,除文字信息外,還應多發布圖片、視頻、音樂等。六是積極策劃邀約廣大讀者參與的微博推廣活動,如攝影比賽、燈謎競猜、微書評征集,歷史文化有獎競猜、城市隨手拍等活動,并及時做好活動結果的公布。七是確定信息發布最佳時間。高校館可定于周一到周五下午以后(20點至24點之間);公共館則是工作日下班后的時間段( 18 點至21 點)、周末以及學校放寒暑假期間。
4.4 增加關注者,以獲取圖書館自身發展和用戶需要的信息。表中數據都顯示圖書館的關注和被關注反差極大。粉絲量與關注者之比,僅有兩所是個位數,兩位數的有11所,三位數的有7所,四位數的有1所。圖書館的微博雖是圖書館的虛擬窗口,但服務的是真實的社會性人群,應廣泛地選擇關注者,特別是影響力大的領頭羊式的圖書館的微博更應主動找尋相關微博。此外,圖書館領域的員工和專家學者的個人微博,出版社、出版人、發行部門、作家和學者的微博,書評領域的微博,具有極高影響力的其他領域的“意見領袖”的個人微博等都要關注。高校館微博還可關注學校各部門的微博和教育系統的相關微博,公共館的關注范圍可包括社區到文化系統的微博,及時轉發社會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的微博。關注的增加,不僅擴大圖書館微博的曝光度,更重要的是了解社會對圖書館的期待,及時把握圖書館發展的趨勢,以此為依據做好做強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定能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效益。
[收稿日期]2014-04-26
作者簡介:
李敏(1966-),女,副教授,碩士,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信息資源建設與組織。
李寒菲(1990-),女,本科在讀,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4.1 規范認證名稱,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布方式。以上微博,其認證名稱多以圖書館官方名稱來認證和以圖書館內部工作人員個人名認證兩種。在前者中又出現館名全稱和簡稱。圖書館微博雖需專人來管理、維護和更新,但它是對外推廣圖書館的官方微博,規范名稱應優選機構全稱。在方便用戶的搜索和關注的同時也增強了微博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文中樣本雖全部來自新浪平臺上發布的微博,但這不代表圖書館微博只有一個平臺。目前發布微博途徑呈現多元化趨勢,各大門戶網站都推出了微博平臺,通過微博桌面、機構版和官方插件等也能發布微博。所以,各館可從網站本身的知名度、微博平臺的成熟度、微博管理、個性化設置以發布時效性等方面綜合考量,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布途徑。例如,高校館微博可選擇學生用戶較多的新浪微博平臺,也可作為學校官方微博的插件方式發布,并在圖書館微博下設分館子微博、各學科專題子微博和員工個人子微博,這樣的微博群還能起到微博信息分類的作用,方便用戶找尋所需信息。公共館可選擇我國微博用戶最多的騰訊微博平臺,同時進入社交網站,形成官方網站、微博和社交網站的疊加;或與上、同、下級公共館微博進行互聯,實現各地域各層級公共館之間的實時信息互動、交流和協同;或使用第三方微博管理應用工具發布微博,達到定時發布微博、多人協同管理微博、個性化設置等功能。
4.2 話題發布使用統一的標識符,增加內容發布層次。目前許多圖書館微博在發布話題時,都會在其前加有標識符,如##、“”等等。加標識符,既能突出話題的內容主題,也能便于讀者快速搜索信息。但最好能統一,不能統一也不要太復雜,這會給用戶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無論是高校館還是公共館的微博,應增加內容層次。高校館微博應發揮其在高等教育過程中的學習的作用,成為學生課堂學習之外的非正式學習平臺,教師科研和教學的微論壇,要增加一些學術分享、學科知識和科研定題等類信息。此外,還可增加面向老校友和回顧大學圖書館歷史的微博信息,這可利用網絡資源提供大量學校及其圖書館的老照片就能實現。公共館是傳播文化知識的重要征地,除了普通公告、生活娛樂、鏈接轉發等信息發布外,還增加學術分享型和知識普及型信息發布。公共館還是社區的信息文化中心,可有意識地收集市民平時迫切需要的社區動態信息,如公共政策信息、地方信息、實用信息、弱勢群體所需信息,及時通過微博發布,以解決市民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4.3 重視微博管理制度的建設,以提高微博更新頻率并壯大粉絲隊伍。一般情況下,圖書館粉絲數量和微博數量應與其微博開通時間成正比,但表中情況卻并不如此。如,高校館中,重慶大學圖書館微博開通最早,粉絲量卻僅居第七。公共館中,開通最晚的國家圖書館的粉絲量卻居第二。發布微博數量的情況也是同樣。這與微博管理密切相關。所以,若要讓圖書館微博發揮正常功能,必須建立管理制度。首先是領導重視,明確微博不是圖書館博客網站的縮微版,更不是布告欄。其次是館內各部門應協調配合。如,公共館微博可規定各職能部門提供微博內容,確定成稿及發文量,最后由專人負責發布。高校館則可鼓勵學科館員在不同學科范圍創見主題微博。三是組建管理人員團隊,以輪班形式在24小時內發布、過濾、補充、處理各類信息。高校館可由專職人員——館員——學生志愿者組成,公共館則由專職人員——各部門員工——社區工作者組成。四獎罰分明,館內外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策劃微博活動,成功吸引一定量粉絲的給于獎勵。表彰轉發、評論、參與多的用戶。微博管理人員發布原創微博要有最低要求。積極更新微博和發布的微博受到較高關注度的給于獎勵等。五是豐富微博的表現形式,如原創性微博增強感情色彩,除文字信息外,還應多發布圖片、視頻、音樂等。六是積極策劃邀約廣大讀者參與的微博推廣活動,如攝影比賽、燈謎競猜、微書評征集,歷史文化有獎競猜、城市隨手拍等活動,并及時做好活動結果的公布。七是確定信息發布最佳時間。高校館可定于周一到周五下午以后(20點至24點之間);公共館則是工作日下班后的時間段( 18 點至21 點)、周末以及學校放寒暑假期間。
4.4 增加關注者,以獲取圖書館自身發展和用戶需要的信息。表中數據都顯示圖書館的關注和被關注反差極大。粉絲量與關注者之比,僅有兩所是個位數,兩位數的有11所,三位數的有7所,四位數的有1所。圖書館的微博雖是圖書館的虛擬窗口,但服務的是真實的社會性人群,應廣泛地選擇關注者,特別是影響力大的領頭羊式的圖書館的微博更應主動找尋相關微博。此外,圖書館領域的員工和專家學者的個人微博,出版社、出版人、發行部門、作家和學者的微博,書評領域的微博,具有極高影響力的其他領域的“意見領袖”的個人微博等都要關注。高校館微博還可關注學校各部門的微博和教育系統的相關微博,公共館的關注范圍可包括社區到文化系統的微博,及時轉發社會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的微博。關注的增加,不僅擴大圖書館微博的曝光度,更重要的是了解社會對圖書館的期待,及時把握圖書館發展的趨勢,以此為依據做好做強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建設,定能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效益。
[收稿日期]2014-04-26
作者簡介:
李敏(1966-),女,副教授,碩士,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信息資源建設與組織。
李寒菲(1990-),女,本科在讀,鄭州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