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H—CDIO模式的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研究

2014-09-22 05:14:54高早亮等
高等建筑教育 2014年4期

高早亮等

摘要: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現狀與問題,歸納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指出城市規劃

專業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對人文素質教育與CDIO關系的梳理,建立了以-CDIO為主導的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質教學模式,提出該模式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具體應用和實施過程。

關鍵詞: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質教育; -CDIO模式;實施內容

中圖分類號:G521;U9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4)04-0039-05

21世紀是科技高速發展、多元文化沖突融合、高度信息化和市場化的世紀。“綜合優勢”、“博才取勝”被認為是各國科技發展的共同趨向,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廣博的知識,具有不斷創新的能力,更需要有扎實的人文精神和社會科學知識。高等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必須改進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一、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一)比較封閉的專業教學模式

目前許多高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教學“以物質形態規劃為主”,注重技術專才的培養,對學生人文素質和創新素質培養明顯不足。高校大多在前一兩年開設一些形式化的人文學科課程,如馬克思主義、毛概、鄧論等課程,專業任課教師很少甚至沒有與人文院校的教師聯合研究如何在城市規劃專業教學中加強人文學科的滲透,如何將人文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專業教學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強調專業教育職業技術培養的重要性, 在教學方式上過于封閉,“老師滿堂講,學生滿堂抄”,很少聘請其他學科的專家和學者開辦講座。封閉的辦學模式致使學生涉獵的課程體系廣度不夠,專業視野受限嚴重,考慮和分析問題視角狹窄,解決城市問題的深度不足,設計方案缺乏人文精神[1]。在這種相對封閉的辦學模式下,跨學科教育思想得不到實質性重視,人文科學教育不能有效滲透專業教育之中,導致培養的人才人文性偏弱,技術性占主導地位。

(二)人文科學類課程設置不合理

多數高校城市規劃專業的主干課程只注重專業理論和設計課程,并沒有把人文學科的課程納入與專業課同等的地位。基本采取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兩三門人文課程,學生只是學到了一些零碎的人文知識,在隨后的專業教學中,不能將人文與專業教學很好地結合起來,所設置的人文課程大多以選修課的標準進行教學,如表1所示,專業任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很少緊密結合人文知識,如表2所示。而人文是專業發展的反思和總結,沒有一定專業知識的把握,人文知識的理解也是不可能的;反之沒有人文學科對專業學科的反思與總結,專業發展就會迷失方向,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將無法適應社會環境和職位的變遷,使學生淪為畫圖的“工具”。

(三)以設計課程為主的單一專業教育模式

在城市規劃本科五年的教學組織中基本以設計課為主,配置相應的專業理論課程,以設計課程為主的課程授課(包括理論課)占了總學時的 60%左右,而“快題設計”從大一開始每學期有一周的學時[2]。這種模式培養的學生具有較高的設計技巧和較強的圖面表達能力,專業基本功較扎實,畢業后動手能力強,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但學生在規劃中對宏觀問題的分析較弱,文字表達及口頭表達能力不強,對城市規劃所涉及的社會、經濟、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掌握較少,創新意識較弱,缺乏創造力,不能適應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新需求。在面對職業方向轉變時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不能清楚認識城市規劃專業的本質,更無法談及將自己的價值觀與公眾價值、社會價值有機結合。

(四) 培養模式的功利化和求學觀念的實用性

從城市規劃專業在校大學生問卷調查結果(表3-表6)可以看出,在這個浮躁的現代社會,人文教育被拋在一邊,“實用”、“急功近利”成為大學發展的主要弊端。受市場經濟以經濟效益作為主導價值取向的影響,一些工科院校的校級領導,受專業教育的局限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對人文素質在工科院校中的地位、作用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忽略人文素質教育。用人單位以追求高效益為目標,只注重對本單位是否直接創造財富為目的選擇人才,忽視非智力因素的評價和要求,用人單位的這種需求,成為大學教育的目標導向,自覺不自覺地影響到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也直接影響到高校推動人文素質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為了追求更高的就業率,城市規劃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就業市場為風向標,依舊定位為“設計型”人才,側重于城市及城市以下層面的物質性規劃及工程設計。受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成才觀和就業形勢影響,大學生及家長把就業和未來職業的經濟收益作為上大學的主要目標,學生往往將學習精力、興趣集中于應用型、實用性的學科上,希望掌握一技之長來改變以后的人生道路和生活,而人文素質不能帶來明顯的經濟利益,人文學科的學習自然被擱淺[3]。

二、城市規劃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涵義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從“專業對口”變為“基礎厚、口徑寬、自學能力強、適應性好”,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須轉變辦學思路,拓寬知識面,提升綜合能力,培養創新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自學的技能,培養學生發現與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終身教育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強,對現代城市的建設不僅僅停留在提供安身立命的處所,還要創造溫馨的生活居住環境,這就要求我們的城市規劃必須做到有的放矢,重視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城市規劃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結合地域、文化和歷史的特點,借鑒西方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從人文關懷的角度推動城市建設(4)。

時代的發展要求規劃師不僅應具備一般的文化知識,更需要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和高尚的人文素養,高瞻遠矚,準確預測學科未來發展趨勢,為人們創造更人性化的生存空間,增強城市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活力。

現代城市的物質與社會雙重屬性,以及城市規劃的多元價值觀,使得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從物質空間形體規劃向社會、經濟、環境等領域轉變,城市規劃與建設不僅僅是工程技術問題,還涉及到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生活質量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城市規劃學科不僅要引導城市空間的健康發展,而且要協調處理好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種種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需要人們從社會、經濟、環境、道德、文化等角度來審視,必須借助人文學科知識來解決。城市規劃專業教育應該以現代社會對城市規劃的要求為目標,創造性地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城市規劃專業教育中,以具有良好的規劃理論素養,嫻熟的專業技能,實踐技能強的“通識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為培養目標[5-6]。

三、-CDIO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在城市規劃專業的實施內容

(一)CDIO的含義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作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知識。

(二)CDIO與人文素質教育

CDIO是工程教育理念,但涉及人文學科領域的知識較多,CDIO大綱共分四個方面,其中有兩個方面強調了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如大綱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需要哲學知識的學習,強調責任感,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團隊協作、溝通能力、企業文化精神等,這都要求人文學科知識的輸入。

結合城市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CDIO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構建基于-CDIO模式的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思路。(humanity)代表人文素質,-CDIO是以工程項目設計為導向,以學生的工程素質培養為核心 ,以人文知識的博大精深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具有高度創作熱情、多角度思維方式的高素質通識人才。

(三)城市規劃專業-CDIO模式的具體實施內容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但是該模式不僅僅局限于工程專業,其他專業也可以參照其教育模式進行教學改革。以-CDIO為主導的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就是在CDIO模式實施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教育。鑒于CDIO大綱中設計較多的人文學科知識,-CDIO教育模式的宗旨在于借助城市規劃專業相關教學環節的實施,將人文學科知識融入專業學習的始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C——構思。按照-CDIO教學理念構思新的教學文件,制定符合專業發展要求教學文件包括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將人文知識的講授強制編入每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中,無論是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的任何教學環節都要求融入人文素質教育,以達到將人文教育貫穿大學學習的始終,具體流程見表7。

城市規劃專業設置有多門設計類課程,學生必須根據課程設計任務書,進行現狀調研、基礎資料收集整理,地塊周邊環境、地塊WO分析,構思方案設計,從設計課程的前期分析開始介入,參與現狀調研、設計思路整理、方案制作完成,在完成課程設計任務的過程中學會“構思”。在此階段重點培養學生運用文理知識綜合分析城市問題;通過理工知識提出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方案,從宏觀層面能提出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在微觀層面能提出解決城市規劃設計的措施。通過撰寫調查分析報告,達到融合地理、資源環境、城市規劃等跨學科內容,建立課程整合基礎上的系統認識。實現規劃設計思想的根本轉變,即變理想的規劃設計為解決城市社會和經濟問題的規劃。

“D”——設計。從低年級的建筑設計基礎、建筑設計、小區規劃到高年級的總體規劃、控規設計、村鎮規劃等設計類課程,都強調學生在規劃、設計方面的技能培養。-CDIO模式要求學生在完成各類設計方案時,將城市規劃的人文思想深刻地挖掘出來,更深刻地領會城市規劃的人文價值,在設計方案中重點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對環境、資源的尊重,提倡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理性地思考城市問題,尊重科學,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求實地解決問題。

“I”——實現。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人文學科內容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以各類社會實踐為主線,展開人文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參與城市規劃編制、城市規劃實施、城市規劃行政管理的實際操作過程,運用哲學辯證的方法分析城市深層次的社會經濟矛盾,培養學生樹立科學高尚的職業價值觀和道德觀。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認識、分析、研究城市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競賽活動,大到世界級競賽,小到院系或教師個人組織的作業競賽,特別是每年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全國城市規劃專業大學生城市設計與社會綜合調研大賽。在設計方案的評審中將人文教育的相關內容納入成績評價指標體系中,提高設計方案的生命力,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

“O”——運作。(1)優化課程體系,提高人文社科內課程的比重,開設一定數量的人文必修和選修課程,并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建立文理、理工融合的教學體系,加強城市規劃決策中的人文因素考慮,及時更新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編制適合城規專業獨特的人文科學系列教材。(2)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滿堂灌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形成老師講、學生聽的機械式課堂教學模式:即組織教學—導入新課—傳授新知—復習鞏固—課后作業,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作為專業任課教師應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入案例式、討論式、研究型教學方法,注意在專業學科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補充科學教育,改進課堂教學內容,把人文教育滲透到所有課程中[7]。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研究方法,城市規劃也不例外,這就要求專業任課教師在授課時主動地、有意識地將人文內容融入城市規劃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人文社會科學方法和自然科學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城市問題。(3)結合人文教育和城市規劃專業教育內容,教學理念由“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建立從技藝傳授到提高全面思維能力的教學框架,重點組織以價值觀培養為目標的開放式教學。重視城市認知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全面了解城市規劃的本質、規劃本身的運作機制、相關學科對城市規劃的影響等,獲得對城市規劃的全面認知;注重從技術工具運用到提升調查與分析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專業技能培養;培養學生優良的人格素質,從個人價值觀逐步升華到社會價值觀、職業道德觀和團隊整體意識。(4)學生在規劃設計實踐時,要求進行方案前期的社會和文化調研,進行社會和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綜合評估,應用人文科學工具分析國內外城市規劃實際工程案例優缺點;充分利用1年的在崗實習,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了解宏觀政策、政府等外界因素對規劃的影響,結合課堂學到的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四、結語

城市規劃專業人才人文素質的缺失,將會對未來城市規劃帶來不良影響。高校應轉變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在城市規劃專業中開設人文科學類課程,如社會學、哲學、文學、藝術等,使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融合,培養具有精深專業知識、嫻熟工程技能、良好職業操守的,思維活躍、創造靈感強的、文化基礎和人文底蘊深厚的高級規劃師。建立在工程教育模式基礎上的城市規劃專業-CDIO人文素質教育模式,以綜合性的工程項目設計實踐為載體,有機地將人文教育內容滲透到城市規劃專業教育的各個環節,將專業知識、設計能力、學習態度等融為一體,有效提升城市規劃專業人才的人文素養,實現人才培養的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同步發展。參考文獻:

[1]張嫻.工科城市規劃本科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的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李山勇.當前加強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養教學改革的若干創新與思考—以工科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2010(12):61-62.

[3]鄔亞芳,丁元新. 21世紀探索城市規劃專業教育改革高等理科教育[J].教育教學研究專輯,2003(2):106-108.

[4]丁旭.城市規劃的內涵及其城市規劃教育[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11(5):602-605.

[5]譚少華.城市規劃教育的人文社會科學思想導入[J].高等建筑教育,2008(6):6-9.

[6]應四愛,陳前虎.城市規劃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46-150.

[7]楚靜,劉樂娃,肖健飛.論城規專業文化素質教育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1999(2):32-33.

(編輯 梁遠華)

現代城市的物質與社會雙重屬性,以及城市規劃的多元價值觀,使得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從物質空間形體規劃向社會、經濟、環境等領域轉變,城市規劃與建設不僅僅是工程技術問題,還涉及到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生活質量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城市規劃學科不僅要引導城市空間的健康發展,而且要協調處理好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種種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需要人們從社會、經濟、環境、道德、文化等角度來審視,必須借助人文學科知識來解決。城市規劃專業教育應該以現代社會對城市規劃的要求為目標,創造性地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城市規劃專業教育中,以具有良好的規劃理論素養,嫻熟的專業技能,實踐技能強的“通識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為培養目標[5-6]。

三、-CDIO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在城市規劃專業的實施內容

(一)CDIO的含義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作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知識。

(二)CDIO與人文素質教育

CDIO是工程教育理念,但涉及人文學科領域的知識較多,CDIO大綱共分四個方面,其中有兩個方面強調了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如大綱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需要哲學知識的學習,強調責任感,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團隊協作、溝通能力、企業文化精神等,這都要求人文學科知識的輸入。

結合城市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CDIO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構建基于-CDIO模式的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思路。(humanity)代表人文素質,-CDIO是以工程項目設計為導向,以學生的工程素質培養為核心 ,以人文知識的博大精深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具有高度創作熱情、多角度思維方式的高素質通識人才。

(三)城市規劃專業-CDIO模式的具體實施內容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但是該模式不僅僅局限于工程專業,其他專業也可以參照其教育模式進行教學改革。以-CDIO為主導的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就是在CDIO模式實施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教育。鑒于CDIO大綱中設計較多的人文學科知識,-CDIO教育模式的宗旨在于借助城市規劃專業相關教學環節的實施,將人文學科知識融入專業學習的始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C——構思。按照-CDIO教學理念構思新的教學文件,制定符合專業發展要求教學文件包括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將人文知識的講授強制編入每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中,無論是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的任何教學環節都要求融入人文素質教育,以達到將人文教育貫穿大學學習的始終,具體流程見表7。

城市規劃專業設置有多門設計類課程,學生必須根據課程設計任務書,進行現狀調研、基礎資料收集整理,地塊周邊環境、地塊WO分析,構思方案設計,從設計課程的前期分析開始介入,參與現狀調研、設計思路整理、方案制作完成,在完成課程設計任務的過程中學會“構思”。在此階段重點培養學生運用文理知識綜合分析城市問題;通過理工知識提出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方案,從宏觀層面能提出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在微觀層面能提出解決城市規劃設計的措施。通過撰寫調查分析報告,達到融合地理、資源環境、城市規劃等跨學科內容,建立課程整合基礎上的系統認識。實現規劃設計思想的根本轉變,即變理想的規劃設計為解決城市社會和經濟問題的規劃。

“D”——設計。從低年級的建筑設計基礎、建筑設計、小區規劃到高年級的總體規劃、控規設計、村鎮規劃等設計類課程,都強調學生在規劃、設計方面的技能培養。-CDIO模式要求學生在完成各類設計方案時,將城市規劃的人文思想深刻地挖掘出來,更深刻地領會城市規劃的人文價值,在設計方案中重點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對環境、資源的尊重,提倡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理性地思考城市問題,尊重科學,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求實地解決問題。

“I”——實現。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人文學科內容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以各類社會實踐為主線,展開人文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參與城市規劃編制、城市規劃實施、城市規劃行政管理的實際操作過程,運用哲學辯證的方法分析城市深層次的社會經濟矛盾,培養學生樹立科學高尚的職業價值觀和道德觀。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認識、分析、研究城市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競賽活動,大到世界級競賽,小到院系或教師個人組織的作業競賽,特別是每年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全國城市規劃專業大學生城市設計與社會綜合調研大賽。在設計方案的評審中將人文教育的相關內容納入成績評價指標體系中,提高設計方案的生命力,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

“O”——運作。(1)優化課程體系,提高人文社科內課程的比重,開設一定數量的人文必修和選修課程,并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建立文理、理工融合的教學體系,加強城市規劃決策中的人文因素考慮,及時更新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編制適合城規專業獨特的人文科學系列教材。(2)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滿堂灌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形成老師講、學生聽的機械式課堂教學模式:即組織教學—導入新課—傳授新知—復習鞏固—課后作業,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作為專業任課教師應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入案例式、討論式、研究型教學方法,注意在專業學科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補充科學教育,改進課堂教學內容,把人文教育滲透到所有課程中[7]。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研究方法,城市規劃也不例外,這就要求專業任課教師在授課時主動地、有意識地將人文內容融入城市規劃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人文社會科學方法和自然科學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城市問題。(3)結合人文教育和城市規劃專業教育內容,教學理念由“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建立從技藝傳授到提高全面思維能力的教學框架,重點組織以價值觀培養為目標的開放式教學。重視城市認知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全面了解城市規劃的本質、規劃本身的運作機制、相關學科對城市規劃的影響等,獲得對城市規劃的全面認知;注重從技術工具運用到提升調查與分析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專業技能培養;培養學生優良的人格素質,從個人價值觀逐步升華到社會價值觀、職業道德觀和團隊整體意識。(4)學生在規劃設計實踐時,要求進行方案前期的社會和文化調研,進行社會和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綜合評估,應用人文科學工具分析國內外城市規劃實際工程案例優缺點;充分利用1年的在崗實習,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了解宏觀政策、政府等外界因素對規劃的影響,結合課堂學到的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四、結語

城市規劃專業人才人文素質的缺失,將會對未來城市規劃帶來不良影響。高校應轉變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在城市規劃專業中開設人文科學類課程,如社會學、哲學、文學、藝術等,使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融合,培養具有精深專業知識、嫻熟工程技能、良好職業操守的,思維活躍、創造靈感強的、文化基礎和人文底蘊深厚的高級規劃師。建立在工程教育模式基礎上的城市規劃專業-CDIO人文素質教育模式,以綜合性的工程項目設計實踐為載體,有機地將人文教育內容滲透到城市規劃專業教育的各個環節,將專業知識、設計能力、學習態度等融為一體,有效提升城市規劃專業人才的人文素養,實現人才培養的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同步發展。參考文獻:

[1]張嫻.工科城市規劃本科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的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李山勇.當前加強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養教學改革的若干創新與思考—以工科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2010(12):61-62.

[3]鄔亞芳,丁元新. 21世紀探索城市規劃專業教育改革高等理科教育[J].教育教學研究專輯,2003(2):106-108.

[4]丁旭.城市規劃的內涵及其城市規劃教育[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11(5):602-605.

[5]譚少華.城市規劃教育的人文社會科學思想導入[J].高等建筑教育,2008(6):6-9.

[6]應四愛,陳前虎.城市規劃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46-150.

[7]楚靜,劉樂娃,肖健飛.論城規專業文化素質教育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1999(2):32-33.

(編輯 梁遠華)

現代城市的物質與社會雙重屬性,以及城市規劃的多元價值觀,使得城市規劃學科的發展從物質空間形體規劃向社會、經濟、環境等領域轉變,城市規劃與建設不僅僅是工程技術問題,還涉及到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生活質量等各個方面的問題,城市規劃學科不僅要引導城市空間的健康發展,而且要協調處理好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種種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需要人們從社會、經濟、環境、道德、文化等角度來審視,必須借助人文學科知識來解決。城市規劃專業教育應該以現代社會對城市規劃的要求為目標,創造性地將人文教育滲透到城市規劃專業教育中,以具有良好的規劃理論素養,嫻熟的專業技能,實踐技能強的“通識型”應用型專業人才為培養目標[5-6]。

三、-CDIO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在城市規劃專業的實施內容

(一)CDIO的含義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作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知識。

(二)CDIO與人文素質教育

CDIO是工程教育理念,但涉及人文學科領域的知識較多,CDIO大綱共分四個方面,其中有兩個方面強調了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如大綱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需要哲學知識的學習,強調責任感,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團隊協作、溝通能力、企業文化精神等,這都要求人文學科知識的輸入。

結合城市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CDIO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構建基于-CDIO模式的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思路。(humanity)代表人文素質,-CDIO是以工程項目設計為導向,以學生的工程素質培養為核心 ,以人文知識的博大精深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具有高度創作熱情、多角度思維方式的高素質通識人才。

(三)城市規劃專業-CDIO模式的具體實施內容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但是該模式不僅僅局限于工程專業,其他專業也可以參照其教育模式進行教學改革。以-CDIO為主導的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就是在CDIO模式實施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教育。鑒于CDIO大綱中設計較多的人文學科知識,-CDIO教育模式的宗旨在于借助城市規劃專業相關教學環節的實施,將人文學科知識融入專業學習的始終,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C——構思。按照-CDIO教學理念構思新的教學文件,制定符合專業發展要求教學文件包括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將人文知識的講授強制編入每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中,無論是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的任何教學環節都要求融入人文素質教育,以達到將人文教育貫穿大學學習的始終,具體流程見表7。

城市規劃專業設置有多門設計類課程,學生必須根據課程設計任務書,進行現狀調研、基礎資料收集整理,地塊周邊環境、地塊WO分析,構思方案設計,從設計課程的前期分析開始介入,參與現狀調研、設計思路整理、方案制作完成,在完成課程設計任務的過程中學會“構思”。在此階段重點培養學生運用文理知識綜合分析城市問題;通過理工知識提出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目標方案,從宏觀層面能提出解決城市問題的方案,在微觀層面能提出解決城市規劃設計的措施。通過撰寫調查分析報告,達到融合地理、資源環境、城市規劃等跨學科內容,建立課程整合基礎上的系統認識。實現規劃設計思想的根本轉變,即變理想的規劃設計為解決城市社會和經濟問題的規劃。

“D”——設計。從低年級的建筑設計基礎、建筑設計、小區規劃到高年級的總體規劃、控規設計、村鎮規劃等設計類課程,都強調學生在規劃、設計方面的技能培養。-CDIO模式要求學生在完成各類設計方案時,將城市規劃的人文思想深刻地挖掘出來,更深刻地領會城市規劃的人文價值,在設計方案中重點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對環境、資源的尊重,提倡人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理性地思考城市問題,尊重科學,遵循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求實地解決問題。

“I”——實現。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人文學科內容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以各類社會實踐為主線,展開人文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參與城市規劃編制、城市規劃實施、城市規劃行政管理的實際操作過程,運用哲學辯證的方法分析城市深層次的社會經濟矛盾,培養學生樹立科學高尚的職業價值觀和道德觀。通過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認識、分析、研究城市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競賽活動,大到世界級競賽,小到院系或教師個人組織的作業競賽,特別是每年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全國城市規劃專業大學生城市設計與社會綜合調研大賽。在設計方案的評審中將人文教育的相關內容納入成績評價指標體系中,提高設計方案的生命力,增強學生的人文素質。

“O”——運作。(1)優化課程體系,提高人文社科內課程的比重,開設一定數量的人文必修和選修課程,并納入教學計劃之中,建立文理、理工融合的教學體系,加強城市規劃決策中的人文因素考慮,及時更新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編制適合城規專業獨特的人文科學系列教材。(2)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滿堂灌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形成老師講、學生聽的機械式課堂教學模式:即組織教學—導入新課—傳授新知—復習鞏固—課后作業,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作為專業任課教師應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入案例式、討論式、研究型教學方法,注意在專業學科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補充科學教育,改進課堂教學內容,把人文教育滲透到所有課程中[7]。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歷史和研究方法,城市規劃也不例外,這就要求專業任課教師在授課時主動地、有意識地將人文內容融入城市規劃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人文社會科學方法和自然科學方法觀察、分析和解決城市問題。(3)結合人文教育和城市規劃專業教育內容,教學理念由“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建立從技藝傳授到提高全面思維能力的教學框架,重點組織以價值觀培養為目標的開放式教學。重視城市認知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全面了解城市規劃的本質、規劃本身的運作機制、相關學科對城市規劃的影響等,獲得對城市規劃的全面認知;注重從技術工具運用到提升調查與分析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的綜合專業技能培養;培養學生優良的人格素質,從個人價值觀逐步升華到社會價值觀、職業道德觀和團隊整體意識。(4)學生在規劃設計實踐時,要求進行方案前期的社會和文化調研,進行社會和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綜合評估,應用人文科學工具分析國內外城市規劃實際工程案例優缺點;充分利用1年的在崗實習,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了解宏觀政策、政府等外界因素對規劃的影響,結合課堂學到的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四、結語

城市規劃專業人才人文素質的缺失,將會對未來城市規劃帶來不良影響。高校應轉變人才培養目標,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在城市規劃專業中開設人文科學類課程,如社會學、哲學、文學、藝術等,使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融合,培養具有精深專業知識、嫻熟工程技能、良好職業操守的,思維活躍、創造靈感強的、文化基礎和人文底蘊深厚的高級規劃師。建立在工程教育模式基礎上的城市規劃專業-CDIO人文素質教育模式,以綜合性的工程項目設計實踐為載體,有機地將人文教育內容滲透到城市規劃專業教育的各個環節,將專業知識、設計能力、學習態度等融為一體,有效提升城市規劃專業人才的人文素養,實現人才培養的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同步發展。參考文獻:

[1]張嫻.工科城市規劃本科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的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李山勇.當前加強城市規劃專業人文素養教學改革的若干創新與思考—以工科院校城市規劃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2010(12):61-62.

[3]鄔亞芳,丁元新. 21世紀探索城市規劃專業教育改革高等理科教育[J].教育教學研究專輯,2003(2):106-108.

[4]丁旭.城市規劃的內涵及其城市規劃教育[J].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11(5):602-605.

[5]譚少華.城市規劃教育的人文社會科學思想導入[J].高等建筑教育,2008(6):6-9.

[6]應四愛,陳前虎.城市規劃教育中的人文關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46-150.

[7]楚靜,劉樂娃,肖健飛.論城規專業文化素質教育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1999(2):32-33.

(編輯 梁遠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av色站网站| 无码 在线 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欧美一级在线| 人与鲁专区|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伊人91视频|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91亚洲精选| 国内精品免费|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欧美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99这里精品|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成人|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精品777| 91毛片网| 青青草原国产|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视频入口|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亚洲第一成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一级毛片网|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国产毛片不卡|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99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91| 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日韩在线第三页|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1区| 欧美一区精品|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