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vi劉_水瓶座女子,知名廣告導演,代表作品:2008北京奧運會總形象片《這就是北京》。生活中的vivi,立志行游世界,走遍千山萬水。她說旅行的意義之于我:不在于行走多少地方,感嘆多少美景,拍攝多少照片。而在于行游中,那份開闊,那份豁達,那份對生命意義的不斷定義!【新浪微博ID:自在vivi劉】
各位要有心理準備,即將邁進燦爛輝煌的希臘文明,羅馬帝國殘夢之中,這個夢且美且殤……如今不再有眾神在頭頂舞蹈歌唱,整座嘆為觀止的文明古城,今天更像是流浪小動物們的樂園!
高大恢弘的羅馬石柱,保存完好的古典希臘女神雕像,華麗馬賽克鋪就的街巷……不要以為我到了羅馬,其實我身處土耳其境內(nèi)愛琴海的入海口處。目前世界上現(xiàn)存古希臘、古羅馬古城遺跡中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不在雅典,也不在羅馬,只在這里——傳說中的以弗所古城。
2000多年前,以弗所是愛琴海沿岸經(jīng)濟最繁榮發(fā)達、各項公共設施最完善的一座大都會,25萬古代人口。小亞細亞西岸希臘的重要城邦。自詡為“亞洲第一大都市”。而到了羅馬時代,以弗所是亞細亞省的首府和羅馬總督駐地,城市規(guī)模是僅次于羅馬的第二大城市。城市面積則是意大利著名的龐貝古城的八倍。這片土地,更是詩人荷馬的故鄉(xiāng);圣母瑪利亞和圣約翰養(yǎng)老逝世的地方……在驚詫中踏入,在感嘆中行進:一座城池,在希臘文明中輝煌過,在羅馬帝國時代雄偉過,在基督教文化中重要過,這是一份無上的榮光。所幸,時至今日以弗所古城殘舊的樣貌中,頗具規(guī)模的保存著歷史的余暉。走進它,像翻開一部很重、很老的西方古代文明史殘卷。
古城內(nèi)至今完好保留著兩條主要街道,一條通往海邊港口,另一條完全用光滑的大理石鋪就而成,令人感慨的是道路兩邊的規(guī)劃和現(xiàn)代城市一樣,建有大劇場、法院、市政廳、神殿、圖書館等公共建筑。這條2000多年的大理石街道如同一條時空甬道,把游客們帶回到遙遠鼎盛的古羅馬時代。除了兩條宏闊氣派的大街,古城還擁有一些精美絕倫的道路細節(jié),譬如一條馬賽克鋪就的小巷……什么叫“奢侈”,那是2000年前的手工匠人們用每一片細小而艷麗的馬賽克,拼貼出整條繁花街面!這座城池,之后遭遇過四次大地震,漸漸損毀,但這些馬賽克路面依舊,雖不再鮮艷,卻也并不暗淡!
道路兩邊殘存的幾千年前古羅馬建筑中,最恢弘龐大的要屬“塞爾瑟斯圖書館”。著名大詩人荷馬曾經(jīng)就在這里閱讀和寫作。這座圖書館是當時世界三大圖書館之一,建于公元135年,位于古城中心,純厚的大理石建筑,盛時藏書1.2萬卷!不愧是野心疆土和渴求知識的羅馬人。圖書館的正面,由16根巨大高聳的大理石柱支撐,壁龕內(nèi)樹立著四尊巨型神像雕塑,彰顯出強盛的帝國氣派。這座圖書館的著名,不僅因為規(guī)模宏大,更因其情色香艷的名聲!羅馬帝國,只容許男人入內(nèi)的此座圖書館,內(nèi)里其實暗藏一條通往對面妓院的地道……男人們喊叫著“老婆,我去看書啦!”,然后從圖書館迂回到自己真正的天堂內(nèi)享受香艷之樂!
從“塞爾瑟斯圖書館”出來,門口的大理石街道上發(fā)現(xiàn)一副很有趣味的雕刻圖畫,據(jù)說這是人類史上一個很重要的看板:上面有一只很醒目的腳印,腳印的左前方是一顆心,心上點了很多麻點。腳印的右方是一個頭發(fā)豎起的半身美女像,美女下方是一個代表鈔票的方塊圖案……這就是人類歷史上保存下來的第一個廣告。廣告內(nèi)容是圖書館對面的妓院,翻譯一下這幅圖畫的廣告語,意思大致是:“如果你有一顆寂寞的心,請帶上足夠的錢,在圖書館對面有美女,有樂子!”
在古羅馬時代,男人們聚會聊天有兩個最棒的場所:其一,當然是酒池肉林的妓院;其二,居然是廁所!在以弗所古城內(nèi)保存著一處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廁所,能讓我們現(xiàn)代人走進去感受一下當時男人們的生活方式。那時候入廁是個耗費時光的休閑事情,也不是個個階層皆可以享用,只有貴族和有財富的人可以。廁所里面有豪華大廳、噴泉、水池、及一排排大理石制作的坐便器,更令人嘖嘖驚嘆的是2000多年以前古羅馬的發(fā)達與先進在于——這些坐便器下面居然都配有沖水裝置。男人們坐在其上入廁,外加談天說地,這是古羅馬時代,男性群體重要的社交場合。查看資料,得到大致構(gòu)造:廁所廳堂中央設有水池,里面擺放著很多小木棍,一頭是海綿,另外一頭是留給人握住的,這就是當時衛(wèi)生紙。不由贊嘆一下,多么會享受的古羅馬貴族。
膜拜完規(guī)模恢弘的圖書館,驚奇參觀過古老的貴族廁所,繼續(xù)在古城內(nèi)漫步,向著愛琴海方向的港口行進,可以路過一個古羅馬時代的劇場。劇場依山而建,四面通向藍色大海。當年劇場可容納2.5萬人之多,場內(nèi)座位66排,圓錐形散開,還有一些貴族包廂。裹一襲艷紅披肩,枯坐在幾千年前的劇場內(nèi),眼前空寂,四周寂寥,唯有大致的形廓和殘斷的巨大石塊。日暮的風有些清冷,一些流浪的貓貓狗狗在劇場中棲身……我努力回想著2000多年以前,就在這里,希臘悲劇在上演,羅馬的歌劇在詠唱,繁華的港口都市內(nèi)人來人往,那是何等澎湃熱烈的景象,也是多么金光閃耀的帝國時代。
在以弗所古城內(nèi)看一看那些雕塑的細節(jié),摸一摸光滑巨型的建筑大理石塊。不論哪一國的觀光客無不自豪,原來人類居然在如此久遠古老的時代就能打造出這樣具備輝煌文明和先進科技的城市。愛琴海畔,強權(quán)必爭的舞臺,2000多年的古老都會經(jīng)歷了太多戰(zhàn)爭。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塞爾柱突厥人、奧斯曼人……逐一在此地登場,這個城市卻從未被滅亡!無奈人禍可擋,天意難逆。在經(jīng)歷過四次大地震、三次大火之后……以弗所終于廢棄坍塌,僅留下這些殘存的城市面貌。目前,古城內(nèi)考古挖出的可供觀光的部分,約是原始古城面貌的百分之三十。這些亙古不變的大理石,經(jīng)過了歷史磨礪,向著如今每一位到來土耳其的人,訴說著人類久遠而燦爛的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