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權力,只要是權力,都是會產生腐敗的。巡按是皇帝老子派來的,口銜天憲,手把文書口稱敕,耍起威風來那也是如虎似狼的。底下貪官們要保位要保命,于是給送金送銀,給送香車給送美女。莫道巡按來反腐敗,巡按來了加一重腐敗,其反腐敗的權力變成了搞腐敗的工具——對貪官他收一筆錢了局;對廉吏呢,你若不給我款項,我就定你為貪污。順天巡按顧仁就是這么干的。有位吏部書吏章冕,秘書角色,無錢孝敬。顧巡按就“悖旨婪贓,陷害無辜”,逼得章冕一把刀擱脖子上,到紫禁城喊冤。這案是順治皇帝親自審的,審得確是巡按反貪反轉為貪。
此事一發,引發了巡按制度存與廢的爭論。主管巡按的都察院主動上奏:“直隸各省自差巡方以來,未能致地方寧謐,民生安遂,每年一遣,誠覺徒勞,請停止巡方之差……”報告交到皇帝案上,皇上將這議題交議政大臣,會同九卿、科道確議具奏。
巡按,本是制度之外另設制度,一直是有爭議的。這下炸了窩,文武百官,各執一端,朝廷都吵翻了。一派要廢,一派要存。兩兩比較,反對派占了多數。但在巡按之存與廢上,問題的關鍵不在反對與贊成的人數多少上,得看誰在反對,誰在贊成。有好事者給做了分析,發現:持贊成票的幾是漢族僚屬,持反對票的幾是滿族大臣。
大清朝堂,占據權力之食物鏈頂端的,自然是滿官,漢官上躥下跳,居處其中,多半是打下手的角色。滿官不但官多,而且官大,搞起腐敗來當然是最有資格的。巡按是干什么的?巡按是反腐敗的;反腐敗反的是誰?反的是能腐敗的官;那么滿官會贊成嗎?他們堅決反對,反對的口實又現成:巡按將廉吏逼得自殺呢,這不是惡法甚是惡法?原先拗不過皇上,現在皇上考慮廢棄,滿官誰不促成?于是,議政王、貝勒等一起簽名畫押,表示一致贊同停遣。
順治停遣巡按的文件下發之后,陜西道監察御史陸光旭上了一疏,作了一點中間之論,但又不敢深論:“臣計今大小諸臣,內之所不便者惟言官,外之所不便者惟巡方,有言官而大奸大惡得以上聞,有巡方而污吏貪官不時參處……而諸臣必欲去之,當亦有故,臣亦何敢深論?”這話倒警醒了順治,力排眾議,繼續保持巡按制度。
只是順治終是要死的,人治之政,其有一個怪圈便是人亡政息。巡按制在順治生前,欲存者欲廢者博弈過多次,還是存著;及至順治翹了辮子,這制也就壽終正寢,滿大臣最終贏了。康熙重提這話題后,滿官一致主張廢除,康熙于是“令此事暫?!?。
巡按本身是有問題的,但沒了巡按問題豈不是更大?巡按此事暫停了,官員取下了頭上的金箍,真個彈冠相慶,貪啊腐啊,更無忌憚了,“今日官至督撫。居莫敢誰何之勢,自非大賢,鮮不縱恣”,大清官場亂搞一氣,搞得烏煙瘴氣。這也讓大清憂心忡忡。后來雍正不搞巡按,他想了新辦法,搞密折制,自以為得計,卻比巡按制更等而下之,非是權力制衡,是玩統御權術,搞的是特務政治。
(摘自《雜文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