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冠軍
失敗一次,損失一百元,但成功一次就可賺得百萬,那么做還是不做?
窮人之所以窮的原因很多,比如沒有本錢,不懂投資等等。但是不論中外,大部分富豪都是白手起家的,他們起初也沒有多少錢,也不懂多少金錢知識。沒有錢可以籌措,不懂投資可以學,所以這兩者并不是貧窮的根本原因。
那么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是隱藏在內心的對于金錢和投資的深深恐懼,是不敢承擔風險。這也不參與,那也不參加,還超前消費,不能致富也就不稀奇了。
憑心而論,恐懼和擔心風險,這是人類的正常心理。富人也恐懼,也擔心風險,但是他們對待風險的方式不同。風險從來都是存在的,也避不開,有風險并不是不做某事的理由。如果不敢冒上幾百或幾千塊錢的所謂風險,而終生在窮人圈里打轉,恐怕這才是真正的風險。既然風險從來都存在,那么是否有一條秘笈可以化風險為財富,面對風險不再畏懼?還真有!那就是:失敗多并不意味著收益少。
人往往害怕犯錯,但人類基本上都是從失敗與錯誤中學習的。通過不斷犯錯,不斷練習糾錯,才能學會乃至精通。打個比方,做某件事,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一,失敗了損失一百元,成功了,獲益一百萬,那么做還是不做?失敗次數多寡不是問題,最終收益多少才是關鍵。比如,銷售人員簽單數要遠遠少于他所拜訪的人,但他的收入可以非常高。
籃球之神喬丹如是描述他的成功原因:“我在生命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這就是我成功的原因。”的確,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里,他投丟了超過9000次投籃,輸掉了超過300場比賽,26次決定生死的最后一投并沒有投中。
或許喬丹對我們來說很遙遠,那我們來看看鄰家做小生意的人。根據美國的統計數據表明,如果一家之主是給別人打工的話,其家庭凈值平均為65000美元;而如果一家之主是給自己打工的話,其家庭凈值平均為352300美元。這就意味著,平均而言,自己當老板的人,其資產凈值可比給別人打工的雇員高出5.5倍!這些表面上看來在冒險,賠錢陰影始終存在的小老板們,似乎比賺死工資的人要危險得多,但真正走下來,有錢的卻是這些看起來始終在冒險的小老板。其中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失敗多不意味著收益少。看似冒險,實則風險可控,收益很高。當然也有極少數真正破產的小老板們,那也是因為他們忽視了控制風險或者出意外(而意外對任何一個人都可能發生)。
從知識、從心態上認識到“失敗多不意味著收益少”這條秘笈之后,要真正做到生活有安全感,能夠放心地去投資理財,還需要做一個堅實的、基本的財務保障。為了讓自己感覺有保障,在無收入的情況下,大部的人需要儲存6到12個月的生活費。每月消費假設是3000元(根據個人情況不同,該數字可調),一年需要花36000元。這些錢儲備好,雷打不動,這樣至少一年之內可以失得起業,生得起一般的病。另外至少再投保一個人身意外險和重疾險。交上這兩種險的保費,留出夠一年消費的儲備金,用其他的錢再去投資、創業,自然就會安心并且有保障。至于投資、創業領域的風險如何控制,金錢比例如何安排,那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