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銘
并購重組已大有“泛濫成災”之勢,不僅導致市場熱衷于追逐重組的財富效應,也導致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氛圍逐漸喪失。
這幾年既是監管部門的“改革年”,也是市場的并購年。其中,游戲娛樂與文化傳媒行業的并購最為活躍。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這兩類行業的并購重組日趨活躍。而今年以來,超過90起的并購案例與涉及500億元的并購金額見證著其火熱程度。
綜觀此輪文化傳媒的并購熱潮,呈現出如下方面的特點。
一是有的上市公司多次發生并購,如華誼兄弟前后3次并購,樂視網有2次收購。
二是跨行業并購逐漸成為趨勢。如果說像華誼兄弟等的并購僅僅是發生于行業內的話,那么像湘鄂情擬收購中視精彩、笛女影視兩家影視公司各51%股權,熊貓煙花收購華海影業,中南重工收購大唐輝煌等,則是將八竿子打不著的公司也“組合”在一起了。
三是并購標的估值普遍較高。Wind統計顯示,目前A股上市的游戲公司最低市盈率為55.87倍,高的達到126倍。影視上市公司最低市盈率為31.76倍,高的達到68倍。而一些傳統行業如金融業的平均市盈率僅6.3倍,房地產行業為12倍。正是由于這些公司估值較高,并購標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由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往往能享受翻幾番的估值。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人們對游戲公司和影視公司的并購趨之若鶩。
高層對文化傳媒行業的支持是顯而易見的,繼8月18日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之后,20日,文化部、工信部、財政部又聯合印發《關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加大財稅支持力度、落實稅費優惠政策。
可以預見的是,在政策的強力支持下,文化傳媒的并購重組將會迎來新的高潮。
但市場對于文化傳媒的并購卻需要保持一份冷靜。需知,在市場對文化傳媒瘋狂并購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較大的風險。
首先,A股市場向來都有炒概念的傳統,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估值較高,與市場的投機炒作是分不開的。特別是,并購重組又是市場炒作的一大熱點,在股價被炒高之后,投資者的進入無異于火中取栗。而因為并購,其原始股東高位套現,留給投資者的只有“一地雞毛”。
其次,一些上市公司或因為主業不振,或因為“趕時髦”,或因為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紛紛并購文化傳媒類公司,但“隔行如隔山”,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行業,其經營理念、經營思路等卻是不同的。進入一個并不熟悉的行業,如何經營好顯然是值得關注的,即使并購重組時交易對方有所謂的業績承諾,但承諾期過后又拿什么來保證業績?
事實上,并購重組時的業績承諾并不靠譜,金利科技與康銓(上海)公司的官司即是證明。
并購重組是資本市場永恒的主題,但在如今的A股市場已變成“主旋律”了。在每天上市公司發布的公告中,涉及并購重組的不在少數。
并購重組已大有“泛濫成災”之勢,不僅導致市場熱衷于追逐重組的財富效應,也導致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氛圍逐漸喪失,更會導致內幕交易等違規行為的出現。而一個奉行投機的市場,會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市場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