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



任何城鎮成功經驗都不具備完全可復制性,但從產業角度來看,發展路徑是有規律可循的。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關于城鎮化過程中文化保護的表述。
當前,新型城鎮化被稱為“中國未來最大發展潛力”,多輪驅動的新型城鎮化成為一種趨勢。不僅是工業,服務業也成為新時期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今年7月2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著力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
浙江農林大學中國農民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景新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道:“旅游業是驅動城鎮化發展重要動力之一,我國很多鄉鎮都有不錯的山水人文資源,可以借助旅游的力量,撬動城鎮化建設?!?/p>
旅游型城鎮化是以廣義的旅游產業為主導,形成人口、服務、消費、就業集聚的區域綜合開發,由此形成產業支撐,推動城鎮化的發展。
旅游業與城鎮化呈互推發展之勢,城鎮化有效地促進旅游業的發展,而旅游業的發展也顯著提升了城鎮的綜合實力。“旅游產業聚集區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成為旅游城鎮或新區,這是旅游產業發展到成熟階段的一個必然現象”,王景新告訴《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同時,通過旅游驅動城鎮化進程,一方面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村民與城市居民共同富裕起來,促進城鎮化發展;另一方面更加環保,加速生態型城鎮建設。”
如果說,第一次城鎮化是以工業科技為特征的,第二次城鎮化,則是以一種更加綠色、更加文明、更加文化的視角去呈現新的發展歷程。
借題發揮武當山
“各個地方的資源稟賦以及地理位置各不相同,這就造成了發展模式的各異,因此,發展旅游帶動城鎮化也應該根據地區環境做出相應的規劃?!蓖蹙靶聦Α吨袊洕畔ⅰ酚浾弑硎?。
任何城鎮成功經驗都不具備完全可復制性,如果隨意復制,可能會導致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情況?!暗珡漠a業角度來看,發展路徑是有規律可循的,以實體經濟驅動的新型城鎮化就具備復制的可能性?!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研究所所長楊曉東說道。比如,資源及地理位置都處于較佳狀態的武當山,其發展模式就值得相應地區學習。
據了解,2003年,武當山還是一個被稱為老營的山區小鎮,當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財政收入3000萬元,而2013年接待游客達到500萬人次,財政收入5.6億元,10年間游客和財政總收入分別增長16倍和18倍。武當山城鎮人口也由2003年的3.3萬人增加到現在的4.4萬人。城鎮化水平的大幅提高,造就了“武當山模式”的誕生。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在武當山特區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資金成為第一個也是最大的難題。經過反復研討,2005年,由武當山特區管委會出資組建了十堰武當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和財務建制。同年,農行十堰分行向武當山發放了7100萬元的旅游項目貸款。至此,實現了武當山特區旅游融資零的突破,也開啟了銀行支持旅游產業的破冰之旅。
武當山特區作為全國第一個旅游經濟特區,找到發展旅游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契合點,是城鎮化建設重要的一步。按照發展旅游帶動城鎮化的要求,武當山特區根據城市、景區、農村三位一體統籌兼顧的原則,分步實施,以此加快武當山特區新型城鎮化步伐。
景區先行先試,從轉變農村收入結構入手,引導產業結構調整。旅游發展是否成功,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真正帶動當地的老百姓致富,這也是城鎮化改進是否穩定的關鍵。
武當山堅持以旅游產業為切入點,從種植農業上升為休閑觀光農業,目前已經安排五百多名農民在景區做護林防火工作。同時借助武當山服務業強勁的發展態勢,引導農民從事賓館、土特產銷售活動,逐步融入到城鎮化的潮流當中。
堅持以新農村建設加快旅游業的快速融合。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實施以來,移民數量將近兩萬人,如何確保致富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武當山土地稀缺,按照國家標準給移民配置以后,能用于建設的土地非常有限,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武當山政府將景區土地全部流轉,全部退耕還林,農民不再種地,按每畝六百元進行補貼,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在旅游升級轉型過程中,當地充分發揮武當山旅游的輻射作用,以景觀的概念建設農村,積極解決區域內老百姓的就業和創業問題,以旅游發展資金補貼的方式,引導農民從農場進入市場,從農田進入公園,開創山水城互動等一體新格局。同時,武當山政府也積極引導農民轉產、轉業,大力發展農家樂、純天然生態水果的采摘產業,逐步向旅游和第三產業轉變。
“武當山能夠從一個荒涼小鎮發展成為人口集聚地區,主要是要靠本身的大山、大水、大文化的優勢,”王景新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表示,“但隨著城鎮化的加快,人口的集聚,武當山需要注意過于商業化的出現,湮沒道家文化,對自然資源帶來壓力?!彼m稱,“但是,不搞商業化,經濟得不到改善,商業化過高,文化、自然資源又受到影響。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主要靠政府規劃,控制人口數量,來降低商業化程度,使自然資源恢復到能夠承受的狀態?!?/p>
對此,艾豐也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解釋道,“武當山這種從內部解決農民問題,就地城鎮化的模式很好,但是,同其他著名景點一樣,仍需要注意超負載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依靠政府規劃,提高設施與服務水平等方面來解決。”
無中生有橫店鎮
“沒有產業就沒有城市,一個城市的興衰與產業是密切相關的。但是,究竟該如何去發展產業,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就旅游、文化驅動城鎮化而言,一個地區在資源和地理位置都處于極佳狀態畢竟是少數,比如,浙江東陽的橫店鎮,屬于一個交通便利,但毫無自然資源的地區,但是,它的旅游文化驅動城鎮化就做得很好?!蓖蹙靶聦Α吨袊洕畔ⅰ酚浾哒f道。
地處浙江省東陽市的橫店鎮過去可謂是窮鄉僻壤,但伴隨近年來的城鎮化浪潮,憑借個性化的路徑選擇,橫店鎮摸索出一條具有橫店特色的農村城鎮化之路。endprint
資金一直是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難以跨越的鴻溝。據了解,自2011年,橫店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名單后,就堅持企業主體造城。3年來,橫店非國有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的92.6%,高居全省27個小城市首位。
據2012年的《浙江橫店集團發展模式研究》顯示,橫店鎮的成功因素之一在于民間資本的積極參與。橫店集團對影視旅游業的資金投入,約占總投入的66%。其穩固的企業投資來源和大量農民積極的資金參與,使橫店影視城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出現資金的斷檔。
浙江省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朱國強認為,財力支持方面,橫店鎮背后站著橫店集團,這種模式是其他地方“由鎮向城”進程中不可復制的。
橫店鎮公布的數據顯示,鎮區規模不斷擴大,至2013年底,建城區面積13.7平方公里,建成區常住人口10.55萬人,城鎮化率達65.9%,據橫店集團創始人、橫店企業聯合會主席徐文榮估計,橫店年收入6.5萬元~30萬元的家庭占80%以上,小城市的雛形初現。
從農民到工人再到市民的城市化進程,在橫店顯得格外典型和清晰。橫店模式的特色在于,一方面,不讓農民涌入別的城市完成身份轉變,而是無中生有,“平地起新城”,讓農民就地“市民化”;另一方面,橫店不滿足于農民“非農化”之后的溫飽水平,而是推動多數家庭向中等富裕生活水平邁進。
橫店已經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小城市”。越來越多的專家提出這樣的疑問,一個企業到底能支撐城市發展多久?依靠一個企業,這個城市能否繼續讓周邊的農民不經過長途跋涉就步入城市化的“天堂”?他們呼吁,要理順橫店這樣農村自發的小城鎮管理體制,賦予其持續發展的獨立的“經濟人格”。
事權與財權極不相稱,是小城鎮發展普遍遲緩的原因。而橫店的建設模式是政府做規劃,企業管投入。政府財政性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橫店鎮已經真正形成了大市場、小政府的局面。
徐文榮也認為,橫店成為城市的產業基礎和經濟基礎都不會有問題,關鍵要在體制上理順,從而使橫店能夠按照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做大到應該大的程度。
“橫店目前發展還較好,但是仍存在不少瓶頸,主要是投資主體的單一制約了它的發展,”王景新指出,“另外橫店在其城鎮化過程中形成一個‘小政府,大企業的局面,政府未能全面發揮其作用;再者,同其他鄉鎮一樣,橫店仍尋在環保問題,致使橫店‘先污染、后治理成為事實。所以,橫店城鎮化要持續發展,就要著重解決這些方面的問題?!?/p>
交通先行巴中市
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推進下,中國西部經濟發展潛力不斷得到開發。如何適應西部地區的自然和經濟特色?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璋勇認為,西部地區大城市少,小城鎮比較多,小城鎮應是西部城鎮化的主體。
“西部地區因為過去交通閉塞的問題,使旅游資源保護比較完整。相比東部沿海等地區而言,這些地區更容易利用旅游資源促進農村等地區的發展,帶動城鎮化建設?!蓖蹙靶聦Α吨袊洕畔ⅰ酚浾弑硎?,“例如,西部的巴中地區,因為紅色文化的優勢,再加上現在交通的改善,目前城鎮化建設正有條不紊的進行?!?/p>
資料顯示,巴中是革命老區,又是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由于歷史、自然和現實的原因,發展滯后的市情尚未根本改變,經濟基礎較差、經濟總量較小,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較大。至2013年,全市GDP 415.9億元,僅占全省的1.58%,全市人均GDP 12556元,僅占全省38.6%;同時,2013年巴中城鎮化率為34.77%,比全國低19個百分點。
交通長期制肘以及資源利用率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巴中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巴中的發展,需要真正意義上與發達地區、中心城市連接的以高速公路、鐵路為主體的大交通。只有構建大交通,巴中才能真正承接大城市經濟的輻射帶動?!卑椭惺形瘯浝钪俦蛟鴱娬{。
2009年,樂巴鐵路建成通車,廣巴高速公路形成通車能力,巴南、巴達、巴陜高速公路和巴達鐵路相繼開工,巴中機場、南部—巴中—漢中鐵路等也被列入四川省綜合樞紐規劃。老區正從邊緣化向區域交通樞紐大步跨越。
“城市的建設,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規劃?!卑S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表示。巴中市在城市總體規劃過程中,創新規劃理念,充分挖掘紅軍文化等人文景觀資源,其意圖在于利用生態資源,做好紅色、生態、地質旅游規劃,打造旅游產業,從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巴中市政府通過進一步完善城鎮體系規劃,實現紅色文化旅游強鎮,打造了巴城小街子、恩陽古鎮等以紅軍文化、民俗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文化街區;在北龕小區、新橋湖小區、龍泉小區規劃建設一定規模的具有川北民居風格的精品住宅區;打造特色餐飲街、民俗街、文化街等。使小城鎮成為連接廣大小集鎮、農村與大中小城市的紐帶。
“與東部等經濟發達地區不同的是,這類原先封閉地區開始搞旅游文化驅動城鎮化時,遇到的主要是人口不足的問題,旅客較少,達不到運行成本的盈虧點,這就導致景點部分開放,而游客未能盡興,形成惡性循環?!蓖蹙靶赂嬖V《中國經濟信息》記者,“對于這些地區,首先要加強交通改善,其次要大規模進行宣傳,再者,要根據自身地區經濟情況進行開發,不可超前;最重要的是在開發之前,要進行全面的市場調查。”
對此,艾豐也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表示道:“這類資源好,交通不便利的地方進行城鎮化建設,首先要考慮旅游業的總體規劃問題,包括確定特色、主題、品牌、范圍、規模、組成景點、投資測算、收益測算等等。其次要注意接待條件,旅游不僅要看,還要吃住,還要購物。最后是交通問題,交通包括大交通和小交通。大交通問題是整個地區的交通問題,小交通則是專門為某一個旅游點建設的,因此,在談到旅游業的交通問題,應該把大交通和小交通綜合考慮。大交通是前提條件,小交通是投資能力問題?!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