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我外婆家的小院里,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大概有百年樹齡,根深葉茂,濃蔭如錦。每年八月,桂花開了,千層翠綠間,萬朵金黃,滿院芬芳,在很遠、很遠的地方都能聞到。在這個桂花飄香的季節,今年上半年的經濟金融數據陸續公布了。從整體看,我國金融運行平穩,流動性總量合理適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
貨幣信貸增長較快。6月末,廣義貨幣余額120.96萬億元,同比增長14.7%;狹義貨幣余額34.15萬億元,同比增長8.9%;流通中貨幣余額5.70萬億元,同比增長5.3%;人民幣貸款余額77.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0%。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5.74萬億元,同比多增6590億元。
利率水平有所回落。貨幣市場利率低位運行,季末利率波動幅度明顯低于上年同期。6月份,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和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85%和2.89%,比去年同期分別低3.7個和3.9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均值分別為2.62%和3.68%,均比上年同期下降0.46個百分點。
信貸結構明顯改善。一是西部地區貸款增速高于東部。6月末,西部地區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6%,增速比東部高4.7個百分點,信貸資金持續向西部傾斜,區域信貸不平衡狀況不斷改善。二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加快,余額同比增長11.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4.1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增速比去年同期高7.5個百分點;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6.2%,增速比去年同期高8.3個百分點。三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快速增長,余額1.07萬億元,同比增長42.3%,比去年同期高10.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502億元,同比多增1642億元。其中,棚戶區改造貸款余額同比增長67.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9.5個百分點。
下一步,將通過深化金融改革,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一是把好流動性總閘門。靈活運用多種流動性管理工具,保持流動性水平適度和貨幣市場穩定運行,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二是著力調整結構、優化信貸投向。創新貨幣信貸工具,優化宏觀政策組合,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力度。提高金融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等薄弱環節的水平;增強金融機構支持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的能力。三是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加快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和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在發展同業存單市場的基礎上,探索發行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擴大金融機構負債產品市場定價范圍。逐步取消對金融機構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提高財務硬約束水平,強化金融機構激勵和約束機制。四是加快匯率市場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基礎上的基本穩定,逐步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增強人民幣雙向浮動彈性,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五是放寬金融機構準入條件。推動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增加競爭性供給,為社會提供更高質量、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六是加快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轉變外匯管理方式,便利境內主體“走出去”,允許居民直接投資境外項目和資產,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逐步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建立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
八月桂花開,滿天飄香,將會為我們帶來一個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