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怡
摘 要:陜西省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與就業增長之間是否存在真實的影響關系,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是否構成就業增長波動的動因?如果人口城鎮化水平能促進就業增長,那么促進過程在長短期又具有表現出什么特性?基于此,本文采用1978年-2012年的樣本數據,運用協整理論、誤差修正模型和VAR模型實證檢驗陜西省就業增長與人口城鎮化水平之間的真實影響關系,從而提出針對性措施以促進陜西就業增長與人口城鎮化的包容性發展。
關鍵詞:就業增長;人口城鎮化;協整理論;VAR模型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4(8)-0072-05
一、問題的提出
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城鎮化率每提高1%,就會有將近2000萬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居住、生活、求學、就業、由此帶動就業增長約2.4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也因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將成為我國未來經濟繁榮與社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有鑒于此,陜西省人口城鎮化水平與就業增長之間是否存在真實的影響關系,人口城鎮化發展是否構成就業增長波動的動因?可見,研究陜西就業增長與人口城鎮化的關系,明確二者之間的動態影響關系對于提升陜西就業增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陸進(2010)通過分析城鎮化建設如何有效擴大城鄉就業,以及城鎮化建設中抑制就業增長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如何在城鎮化進程中大力促進城鄉就業;劉愛英和姚麗芬(2011)利用協整理論、誤差修整模型和Granger因果檢驗理論,對中國三次產業就業比重與城鎮化水平之間關系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二者之間是長期均衡關系;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第一、二產業就業結構的調整;第三產業就業規模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城鎮化建設。汪泓、崔開昌(2012)運用協整理論、格蘭杰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函數,驗證了安徽省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城鎮化之間的關系,證實了安徽省城鎮化和就業增長的相互促進作用;汪泓、崔開昌(2012)基于1981年-2009年的樣本數據,對我國就業增長與城鎮化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我國就業增長與城鎮化水平之間存在著均衡關系,就業增長和城鎮化水平之間存在單項的因果關系,城鎮化是就業增長的格蘭杰原因,城鎮化在一定時期內對就業增長具有強力的推動作用,城鎮化水平對我國就業增長波動的貢獻率比較大,但其貢獻率逐漸下降。本文在研究已有文獻的基礎之上,通過建立計量經濟模型,實證分析陜西就業增長與人口城鎮化水平之間的動態關系,以期為有關的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三、指標選取和數據說明
(一)指標選取
本文使用了兩組指標分別來表示人口城鎮化發展水平和就業增長水平。大多數學者主要選取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這一單一指標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本文以人口城鎮化為研究核心,因此這里延續大多數學者的做法,以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作為衡量人口城鎮化水平(CZH)的指標:本文里以城鎮就業人數作為衡量就業增長(JY)的指標。
(二)數據說明
本文選取陜西1978-2012年之間35年的數據作為樣本,原始數據根據歷年《陜西統計年鑒》整理而來,其中2012年數據主要來自《2012年陜西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實證分析中有個別年份數據在統計年鑒中不全或缺失,因此則以專業的統計網站為補充,例如:陜西省統計局(http://www.sn.stats.gov.cn/)和陜西經濟信息網(http://www.sei.gov.cn/)等。依據原始時間序列數據繪制人口城鎮化(CZH)和就業增長(JY)水平變化趨勢圖(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1978-2012年間我國就業增長水平呈現平穩上升趨勢,人口城鎮化水平則表現為波動上升。總體看來,兩者變動方向基本趨于一致,這說明人口城鎮化(CZH)和就業增長(JY)水平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正相關關系,這就有待后文的進一步驗證。
四、實證分析過程
(一)單位根檢驗
為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實證分析之前必須對時間序列數據做平穩性檢驗。這里利用Dickey和Fuller(1974)提出的ADF檢驗法分別對變量進行單位根檢驗。但在平穩性檢驗之前,首先需要對時間序列進行對數處理,這樣做不僅不會改變序列的性質,且可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滯后階數按SIC準則選取。單位根檢驗的最終結果如下所示:
從表1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LnCZH和LnJY的ADF檢驗不能拒絕原假設(H0:序列至少存在一個單位根),但是將序列經過一階差分處理之后單位根檢驗的結果顯示,在1%或者5%的顯著性水平下各變量均為I(1)。
(二)協整檢驗
由ADF檢驗的結果可知,LnCZH和LnJY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可對其進行協整檢驗。這里我們采取E-G兩步法檢驗LnCZH和LnJY兩者之間的協整關系。以LnJY分別作為因變量,LnCZH作為自變量,應用最小二乘法OLS回歸,得到協整方程為:
LnJY=4.4261+0.4556LnCZH+ ut (1)
T值=(12.0595)(4.5375)
R2=0.8842 F=20.5891(0.0001)
通過協整方程(1)中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LnJY和LnCZH的OLS回歸方程擬合度很高,且t統計量和F統計量均通過顯著性檢驗。為了避免“偽回歸”現象的出現,分別對該模型(1)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得到如下結果:
從表2殘差單位根檢驗的結果我們不難發現:ADF值(-3.5739)大于1%(-3.6617)和5%(-2.9604)顯著性水平的臨界值,所以我們可以說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et是平穩的。因此,人口城鎮化水平和就業增長之間存在如(1)式所示的長期均衡關系,且協整方程不存在“偽回歸”現象。由式(1)中協整分析的結果可知,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和就業增長之間(LnJY)之間成正相關關系,這就與前文中的理論分析相吻合。具體表現為: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對就業增長(LnJY)的長期邊際效用為0.4556,即人口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城鎮就業人口相應增長0.4556%。
(三)建立誤差修正模型(ECM)
本文在這里用打開誤差修正模型中非均衡誤差項括號的方法直接用OLS法估計模型,得到估計式為:
△LnJYt =0.0316+ 0.0695△LnCZHt-1+0.0561et-1 (2)
T值=(5.9081)(2.3372)(2.1666)
R2=0.8142 DW=(2.0965) F=4.0680(0.0273)
寫成誤差修正模型的形式如下:
△LnJYt=0.4125△LnCZHt-1+0.0561(LnJYt-1-4.4261-0.4556LnCZHt-1) (3)
由(3)可知LnJY關于LnCZH短期彈性為0.4125,說明短期人口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就業增長提高0.4125%,可見短期內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彈性系數小于長期彈性系數0.4556%,表明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的促進作用存在時滯性,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的長期促進作用更為明顯。誤差修正模型et-1系數為0.0561,看似與反向修正原則不相符,但筆者認為這說明短期的增長率低于長期均衡值,因此需要以正的修正項將實際值調整到均衡值。
(四)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為了進一步說明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和就業增長(LnJY)之間的因果關系,筆者將對兩者之間進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檢驗結果如下所示:
從表3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結果來看,無論是滯后1期、2期或者3期,自變量(LnCZH)和因變量(LnJY)存在如下的因果關系: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和就業增長之間(LnJY)之間存在單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即人口城鎮化水平是就業增長的Granger原因,但就業增長并非人口城鎮化水平的Granger原因。
(五)構建向量自回歸模型(VAR)
在構建VAR模型之前首先需要確定模型最大滯后階數P,這是因為如果在VAR模型中解釋變量的最大滯后階數太小,殘差可能存在自相關,并導致參數估計的非一致性,適當加大P,可消除殘差中存在的自相關,但P值又不可以太大,導致待估參數過多,自由度降低,直接影響模型參數估計的有效性。本文選取滯后階數為0-3期的LnCZH和LnJY的VAR模型的LogL、LR、FPE、AIC、SC和HQ的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4可知,在滯后階數為2時,LogL、LR、FPE、AIC、SC和HQ之中有四個達到最小值,因此可確定VAR模型的最優滯后階數為2期。
VAR模型的滯后階數確定之后,我們就可以建立VAR(2)模型,如下所示:
LnCZH■LnJY■=0.8222 -0.84100.0204 0.7887LnCZH■LnJY■+-0.1269 1.0209-0.0794 0.2808LnCZH■LnJY■+0.0809-0.1673
我們將矩陣形式轉化成表達式即為:
LnCZH■=0.8222LnCZH■-0.8410LnJY■-0.1269LnCZH■+1.0209LnJY■+0.0809
LnJY■=0.0204LnCZH■+0.7887LnJY■-0.0794LnCZH■+0.2808LnJY■-0.1673
由LnCZH和LnJY的VAR(2)模型特征值圖可知:VAR(2)模型所有的特征值均位于單位圓內,即小于1,因此我們可以認為VAR(2)模型是穩定的,因此可以做脈沖響應分析。
(六)脈沖響應分析
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表明LnCZH和LnJY之前存在短期因果關系,但不足以說明二者之間因果關系的強度和路徑,因此需通過脈沖響應來分析二者之間的動態變化關系。脈沖響應函數描述了一個內生變量對誤差沖擊的反應,它刻畫的是隨機擾動項上加一個標準差沖擊后對內生變量的當期值和未來值所帶來的影響路徑。本文基于VAR模型給出了LnCZH和LnJY的一個廣義脈沖響應函數圖,具體如圖(2)所示,其中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響應期數(單位:年)。
從圖2可以看出,給就業增長和人口城鎮化水平一個正向沖擊,人口城鎮化水平響應比較敏感,第1期響應最大,隨后逐漸下降,最終在第10期收斂于0;就業增長對自身一個標準差擾動的響應呈現緩慢上升趨勢,雖增長緩慢但總體趨于偏好,表明正向的影響具有持續性。就業增長對人口城鎮化水平沖擊的響應第1期為負,然后開始下降并在第2期到達最低點,隨后又逐漸上升,到第5期由負轉正,最終逐漸趨于穩定,可見短期內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的影響為負,但在一定時期之后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有著較強的推動作用,表現出時滯性。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沖擊的響應從一開始就表現為負,第2期達到最高點,隨后開始下降。
綜上所述,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的沖擊總體表現為正,雖然短時間沖擊的影響作用下降到最低點,但最終由負轉正并呈現平穩上升趨勢,這進一步表明陜西省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有著正向的影響作用,但是作用效果存在時滯性,長期影響效果優于短期效果,這與前文實證分析得到的結論相一致。
(七)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分析預測方差的標準差由不同信息沖擊影響的比例,亦即對應內生變量對標準差的貢獻比例。本文在這里應用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的影響程度和貢獻度。
由圖3方差分解的結果可知,人口城鎮化對我省就業增長變化的貢獻比重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而就業增長對其自身增長變化的貢獻度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其中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的貢獻比重在第2期最低點為4.7550%,從第3期(13.2372%)開始保持平穩上升趨勢,到第10期增加到51.4305%;而就業增長對本身的貢獻比重由第1期的93.1284%,下降到第10期的48.5695%,也就是在第10期人口城鎮化的貢獻比重首次超過就業增長本身的貢獻比重,這也表明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波動的貢獻比重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增強,即存在時滯性,這正好與前文中協整檢驗和脈沖響應分析結論相吻合。
五、本文主要結論和對策建議
(一)本文主要結論
1、陜西省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和就業增長之間(LnJY)之間成正相關關系,即人口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城鎮就業人口相應增長0.4556%;LnJY關于LnCZH短期彈性為0.4125,說明短期人口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就業增長0.4125%,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的長期效果較為明顯。
2、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和就業增長之間(LnJY)之間存在單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即人口城鎮化水平是就業增長的Granger原因,但就業增長不是人口城鎮化水平增長的Granger原因。
3、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的沖擊總體表現為正,雖然存在時滯性且最初影響為負,但最終由負轉正并呈現平穩上升趨勢,表明陜西省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有著正向的影響作用,且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變化的貢獻比重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而就業增長對其自身增長變化的貢獻度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因此可以發揮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的促進作用。
(二)對策建議
1、深化城鄉戶籍管理制度。繼續貫徹執行《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建立和完善陜西區域教育學歷、社會保障、納稅、駕照、住所、就業和信用等人口基本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放寬科技人才、大學畢業生、直系親屬、新生嬰兒、普通中高等院校學生等人員的落戶條件,認真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穩步實施《陜西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中有關居住證代替暫住證的相關規定。
2、推進城鄉一化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推進公租房制度建設,供中等以上收入的城鎮暫住人群臨時居住;進一步加大廉租房建設力度,繼續推進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農村經濟適用房建設;建立農民宅基地退出機制,制定陜西農民工退出宅基地試行管理辦法,給予退出宅基地適當拆遷與補償;參照城鎮住房管理辦法,推進農村保障性住房建設。
3、狠抓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民工培訓。大力發展農村教育,通過培訓、夜校、遠程教育、交流互動等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農民業務技能,扶持面向勞務市場的農民工職業學校,逐步實現免費教育;通過政府補貼對農村轉移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做到“人人有技能”;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健全就業信息傳遞機制,充分利用網絡、電視、電臺、報紙等發布就業政策和勞動力供需信息。
參考文獻
[1]汪泓,崔開昌.中國就業增長與城鎮化水平關系的實證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2,(8):60-65。
[2]劉愛英,姚麗芬.中國城鎮化水平和就業結構關系的協整分析[J].特區經濟,2011,(2):15-20。
[3]汪泓,崔開昌.安徽省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城鎮化關系的實證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3):44-53。
[4]陸進.加強城鎮化建設對就業增長的拉動作用[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10):70-73。
[5]常浩娟,何倫志.城鎮化促進就業增長的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3,(5):80-85。
[6]高鐵梅.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7]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中國人口城鎮化戰略研究[J].人口研究,2012,(5):55-61。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Shaanxi Province
——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VAR model
HE Yi
(Shangluo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Abstract:Is there a real influ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Shaanxi province? Is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the motivation for employment growth fluctuation? If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 then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hort term in the process? Based on above questions, by means of sample data from 1978 to 2012, using cointegration theory,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VAR model,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real influ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loyment growth and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the employment growth and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Keywords: employment growth;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cointegration theory; VAR model
責任編輯、校對:張德進
五、本文主要結論和對策建議
(一)本文主要結論
1、陜西省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和就業增長之間(LnJY)之間成正相關關系,即人口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城鎮就業人口相應增長0.4556%;LnJY關于LnCZH短期彈性為0.4125,說明短期人口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就業增長0.4125%,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的長期效果較為明顯。
2、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和就業增長之間(LnJY)之間存在單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即人口城鎮化水平是就業增長的Granger原因,但就業增長不是人口城鎮化水平增長的Granger原因。
3、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的沖擊總體表現為正,雖然存在時滯性且最初影響為負,但最終由負轉正并呈現平穩上升趨勢,表明陜西省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有著正向的影響作用,且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變化的貢獻比重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而就業增長對其自身增長變化的貢獻度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因此可以發揮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的促進作用。
(二)對策建議
1、深化城鄉戶籍管理制度。繼續貫徹執行《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建立和完善陜西區域教育學歷、社會保障、納稅、駕照、住所、就業和信用等人口基本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放寬科技人才、大學畢業生、直系親屬、新生嬰兒、普通中高等院校學生等人員的落戶條件,認真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穩步實施《陜西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中有關居住證代替暫住證的相關規定。
2、推進城鄉一化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推進公租房制度建設,供中等以上收入的城鎮暫住人群臨時居住;進一步加大廉租房建設力度,繼續推進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農村經濟適用房建設;建立農民宅基地退出機制,制定陜西農民工退出宅基地試行管理辦法,給予退出宅基地適當拆遷與補償;參照城鎮住房管理辦法,推進農村保障性住房建設。
3、狠抓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民工培訓。大力發展農村教育,通過培訓、夜校、遠程教育、交流互動等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農民業務技能,扶持面向勞務市場的農民工職業學校,逐步實現免費教育;通過政府補貼對農村轉移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做到“人人有技能”;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健全就業信息傳遞機制,充分利用網絡、電視、電臺、報紙等發布就業政策和勞動力供需信息。
參考文獻
[1]汪泓,崔開昌.中國就業增長與城鎮化水平關系的實證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2,(8):60-65。
[2]劉愛英,姚麗芬.中國城鎮化水平和就業結構關系的協整分析[J].特區經濟,2011,(2):15-20。
[3]汪泓,崔開昌.安徽省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城鎮化關系的實證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3):44-53。
[4]陸進.加強城鎮化建設對就業增長的拉動作用[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10):70-73。
[5]常浩娟,何倫志.城鎮化促進就業增長的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3,(5):80-85。
[6]高鐵梅.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7]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中國人口城鎮化戰略研究[J].人口研究,2012,(5):55-61。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Shaanxi Province
——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VAR model
HE Yi
(Shangluo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Abstract:Is there a real influ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Shaanxi province? Is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the motivation for employment growth fluctuation? If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 then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hort term in the process? Based on above questions, by means of sample data from 1978 to 2012, using cointegration theory,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VAR model,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real influ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loyment growth and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the employment growth and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Keywords: employment growth;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cointegration theory; VAR model
責任編輯、校對:張德進
五、本文主要結論和對策建議
(一)本文主要結論
1、陜西省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和就業增長之間(LnJY)之間成正相關關系,即人口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城鎮就業人口相應增長0.4556%;LnJY關于LnCZH短期彈性為0.4125,說明短期人口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就業增長0.4125%,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的長期效果較為明顯。
2、人口城鎮化水平(LnCZH)和就業增長之間(LnJY)之間存在單向的Granger因果關系,即人口城鎮化水平是就業增長的Granger原因,但就業增長不是人口城鎮化水平增長的Granger原因。
3、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的沖擊總體表現為正,雖然存在時滯性且最初影響為負,但最終由負轉正并呈現平穩上升趨勢,表明陜西省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有著正向的影響作用,且人口城鎮化對就業增長變化的貢獻比重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而就業增長對其自身增長變化的貢獻度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因此可以發揮人口城鎮化水平對就業增長的促進作用。
(二)對策建議
1、深化城鄉戶籍管理制度。繼續貫徹執行《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建立和完善陜西區域教育學歷、社會保障、納稅、駕照、住所、就業和信用等人口基本信息管理系統;進一步放寬科技人才、大學畢業生、直系親屬、新生嬰兒、普通中高等院校學生等人員的落戶條件,認真解決無戶口人員落戶問題,穩步實施《陜西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中有關居住證代替暫住證的相關規定。
2、推進城鄉一化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推進公租房制度建設,供中等以上收入的城鎮暫住人群臨時居住;進一步加大廉租房建設力度,繼續推進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農村經濟適用房建設;建立農民宅基地退出機制,制定陜西農民工退出宅基地試行管理辦法,給予退出宅基地適當拆遷與補償;參照城鎮住房管理辦法,推進農村保障性住房建設。
3、狠抓農村基礎教育和農民工培訓。大力發展農村教育,通過培訓、夜校、遠程教育、交流互動等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農民業務技能,扶持面向勞務市場的農民工職業學校,逐步實現免費教育;通過政府補貼對農村轉移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做到“人人有技能”;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健全就業信息傳遞機制,充分利用網絡、電視、電臺、報紙等發布就業政策和勞動力供需信息。
參考文獻
[1]汪泓,崔開昌.中國就業增長與城鎮化水平關系的實證分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2,(8):60-65。
[2]劉愛英,姚麗芬.中國城鎮化水平和就業結構關系的協整分析[J].特區經濟,2011,(2):15-20。
[3]汪泓,崔開昌.安徽省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城鎮化關系的實證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2,(3):44-53。
[4]陸進.加強城鎮化建設對就業增長的拉動作用[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0,(10):70-73。
[5]常浩娟,何倫志.城鎮化促進就業增長的探析[J].宏觀經濟管理,2013,(5):80-85。
[6]高鐵梅.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與建模[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7]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中國人口城鎮化戰略研究[J].人口研究,2012,(5):55-61。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Shaanxi Province
——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VAR model
HE Yi
(Shangluo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Abstract:Is there a real influ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Shaanxi province? Is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the motivation for employment growth fluctuation? If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can promote the growth of employment, then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hort term in the process? Based on above questions, by means of sample data from 1978 to 2012, using cointegration theory,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VAR model, the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real influ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loyment growth and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evel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the employment growth and the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Keywords: employment growth;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cointegration theory; VAR model
責任編輯、校對:張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