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雯
摘?要?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2009年中央1號文件專門出臺政策: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廣西合浦縣廣大農民遵循中央政策,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積極創新農業基本經營制度。
關鍵詞?經營制度;創新;發展思考;廣西合浦縣
中圖分類號:F320?文獻標志碼:C?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6-059-04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廣西合浦縣廣大農民遵循中央政策,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積極創新農業基本經營制度。
1?合浦縣基本情況
合浦縣管轄有13個鎮和2個鄉,有273個村委(社區),5381個組,18.11萬戶,農業總人口85.3萬人。全縣土地面積(除機耕道路、公路,鄉鎮、村委、農戶宅基地占用外的所有面積)16.5萬hm2,其中耕地面積5萬hm2,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4.2萬hm2;截止2013年,全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總面積3萬hm2,占全縣土地面積的18.12%,其中家庭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4993 hm2,農村集體統一經營土地經營權流轉2.5萬hm2。流轉土地主要用于速生林、甘蔗、木薯種植及海水養
殖業。
2?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創新形式
2.1?轉包
全縣農戶轉包面積2880 hm2,其中整合后連片規模288 hm2以上合計轉包面積1200 hm2。轉包面積全部流入同一集體經營組織,主要用于農業種植,其中:水稻864 hm2,甘蔗、木薯、蔬菜等經濟作物1728 hm2,其他作物為288 hm2。
2.2?出租
由于有些地方大多數青壯年常年外出務工,農村常住人口以婦女、兒童和老人為主,稱為“38-61-99”部隊,勞動力結構和整體素質呈現年齡老化、知識老化、作用弱化的傾向,因此閑置的土地較多,作為家庭戶主的個人意愿,自愿把承包的責任田經營權通過出租方式租賃給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專業種植戶,這樣達到土地不至于荒廢,并有適當的地租收入。通過調查了解到臺商在合浦縣石康鎮大莊江租賃47 hm2土地種植花卉;南亞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該縣石康鎮大莊江流轉農戶土地33 hm2種植馬鈴薯;黨江鎮西山村委水稻種植專業戶莫坤秀通過土地流轉形式承包23 hm2種植超級稻;北海市合浦縣宏運木薯農業專業合作社在石康鎮大龍一帶租賃250 hm2種植木薯、甘蔗等經濟作物。
2.3?互換
由于合浦縣近幾年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鎮的擴建征收了部分耕地,造成有些地方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水平,加上同一集體各處耕地的肥力、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差異性大,在承包責任田時為平衡,把土地劃分很少分給家庭承包,造成耕作上不便,規模小,成本高,風險大的局面。通過農戶與農戶之間的互換,解決了耕作難的問題。該縣互換面積共有987 hm2。
2.4?轉讓
轉讓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其擁有的未到期的土地經營權,經發包方許可后,以一定的方式和條件轉移給他人的一種行為,并與發包方變更原土地承包合同。一些外出經商的經濟能人或全家戶口遷入設區、市的農戶自愿放棄承包權通過轉讓原來承包的耕地經營權。合浦縣轉讓面積共有
800 hm2。
2.5?其他形式
對一些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則采取和公開協商的方式承包。到目前為止,合浦縣采取其他方式承包面積為667 m2,其承包期限為30~50年,主要由有實力的從事農業經營的公司企業和專業戶承包,其中合浦縣農業用地集約化規模經營共有30133 hm2,其中廣西斯道拉恩索林業有限公司(芬蘭)在該縣租賃農村林地24000 hm2造林;防城金城林業有限公司(印尼)在該縣租賃農村林地1333hm2造林;利添生物科技發展(合浦)有限公司在該縣租賃農村土地3333hm2種柑桔。
3?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創新的作用
3.1?促進先進農業科學技術的普及和利用
通過了土地流轉,成片整合了土地,促進了先進的農業科技普及和利用。如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病蟲害統防統治的公共植保技術等。
3.2?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通過土地流轉,從事水稻種植的占30%、經濟作物占60%,其他占10%。農業產業結構顯多元化,土地收益也大大提高,原來每667 m2田效益大約在700元左右,通過流轉后的土地每667 m2田收入達3000~10000元。
3.3?提高農產品品質,形成規模化生產,節約種植成本
土地流轉使土地向種植能手或龍頭企業集中,促進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穩定種植品種,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土地經過流轉后,形成規模化經營,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保證了龍頭企業的生產原材料來源,實現科學管理,又節約成本,提高了效益。
3.4?增加農民收入
土地流轉后,提高了農民收入,改善了農民生活條件,實現土地流轉效益與務工效益雙贏。合浦縣目前土地流轉價為每667 m2年租金200~500元。土地流轉后的農民每天為種植大戶打工按每天60元計算,年收入達1.5萬元。農戶還可以通過參加為種植大戶打工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和市場信息,從而應用到生產中,提高自身的生產能力和銷售價格。
4?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創新的困境
盡管創新的農業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態勢總體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規模小、效益偏低。目前合浦縣70%以上專業大戶種植規模不到6.6hm2,70%以上的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不足5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社員規模、產品規模普遍較小。受市場風險、自然風險、質量風險等多重影響,面對日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無論是種養大戶、合作社,還是龍頭企業,經營效益普遍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普遍不強。二是運行不規范。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制度不健全,民主管理機制不完善,運作管理隨意性大;相當比例的龍頭企業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基地農戶的聯結機制不緊密。三是人才匱乏。目前農村實用人才占農村勞動力的比重偏少,受過中等及以上農村職業教育的比例不足,生產經營人才嚴重缺乏;而且由于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工作條件較為艱苦、待遇較低,很難留住高素質
人才。
5?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創新的啟發
5.1?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創新的重心
一是規范流轉合同,做好合同及經營權證管理工作。由自治區統一制訂流轉合同及經營權證書,合同歸檔,專人專柜,將所有合同及經營權證書信息輸入電腦,實行電腦化管理。二是控制農戶承包地經營權大量長時間流入公司或個人。特別是不主張公司尤其是國外公司或個人大量長時間地承包農戶承包地,這對于今后農村社會穩定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三是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機構。各級政府在農村經管部門建立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其職責主要是發布信息、土地承包經營權市場價格評估、合同簽訂及經營權證書發放指導及協調工作,做到依法、有序地
流轉。
5.2?推進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是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創新的動力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的一些不和諧因素,比如龍頭企業發展與帶動農戶不協調,帶動農戶能力有待提高;龍頭企業效益提高與農戶增收不協調,農戶分享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利益機制有待完善;部分行業加工產能提升較快,基地建設相對滯后等等。產生這些不和諧、不協調問題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最本質的是體制機制不完善,關鍵是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這是以人為本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科學發展觀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中的具體貫徹。一是組織創新。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各類聯結農戶與龍頭企業的服務組織。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和“農產品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經驗。鼓勵龍頭企業、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村能人以及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創辦或領辦各類中介服務組織,培育和扶持專業大戶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建立有序的行業自律機制,維護行業內企業和農戶的合法權益。二是機制創新。發展訂單農業,規范合同內容,健全合同簽定程序,明確權利責任,逐步實行合同可追溯管理,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通過開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為農戶提供種養技術、市場信息、生產資料和產品銷售等多種服務。鼓勵龍頭企業采取設立風險資金、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更加緊密的利益關系。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三是方法創新。結合推進一村一品,分類研究不同產業的利益聯結方式。要分產業、分產品研究不同利益聯結方式的規律、規則和約束條件,分析產生發展的內在因素,總結推廣不同產業和產品各具特色的利益聯結模式,進一步創新完善聯結方式,強化約束內容,健全聯結
機制。
5.3?家庭農場是農業基本經營制度創新的有效形式
首先,過去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家一戶的農戶超小規模經營,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科技化等,因此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其次,一家一戶的農業超小規模經營,資源配置效率不高,難以實現規模效應;最后,一家一戶的農業超小規模經營,不利于農戶與農業龍頭企業等其他農業相關利益主體的博弈,維護自身利益的力量微薄。而通過家庭農場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則可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所謂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是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核心是在穩定家庭承包制的同時,依照自愿互利有償原則,將一部分土地通過流轉方式,向專業大戶集中,進而組建家庭農場。這樣既不會削弱家庭承包制這個基礎,又能進一步解放生產力。與此同時,家庭農場這個平臺,也是培養職業農民的有效載體,有利于吸引一批年輕人留在農村務農。因為家庭農場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目標的新形式,讓年輕人在務農中獲得理想的收入,使他們逐步成為職業農民,在其發展中會自動實現代際傳承和新老交替。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