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責任會計是現代企業日益社會化的產物,它要求企業在追求經濟利潤的同時也要兼顧社會效益。為了使企業相關利益方了解企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一要求,企業必須對有關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進行披露。本文論述了目前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原因,對如何發展和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設性的指導意見。
關鍵詞: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
長期以來,企業的目標一直局限于“利益最大化”這一范圍。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展,我國經濟已逐步融于世界經濟之中,但日益激烈的競爭又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問題,如環境污染、假冒偽劣產品銷售、食品安全等。如何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消除這些負面影響,成為當今會計學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知道,會計的職能是對經濟進行反映和監督,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必將要求我們在傳統會計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新型的會計模式——社會責任會計。而企業作為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主體,應當充分認識到實施社會責任會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建立正是基于各個方面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強烈要求而產生的。
一、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原因
早些年我國社會責任報告(CSR)的數量和質量都不如人意。自2006年起僅限于大型企業,我國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情況已有好轉,但仍有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披露模式角度考慮,一些上市公司和少數實力較強的公司采用獨立的報告模式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中國很少一部分企業能做到如此,絕大多數的企業僅僅是在財務報告的某些報表項目和附注中可以體現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信息使用者通過這些零散的數據去了解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勢必會造成很多的誤解或忽視某些信息。比較常見的披露工具有: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基本財務報告、公司網站。顯然這種披露方式不足以滿足社會責任會計的目標的要求。縱然企業多數從成本效益的角度考慮,而獨立模式始終是社會責任會計的理想披露模式,無論企業的規模大小,獨立披露模式都是可借鑒的選擇。
(二)從披露內容角度來看,由于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研究起步較晚,理論研究尚處于研究階段,實務則更是在逐漸摸索之中。我國公司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內容主要是以非會計基礎的信息為主,僅輔以少量會計基礎的信息。大量的文字敘述充斥在報告之中,使報告使用者眼花繚亂,無法抓住重點以分析決策,甚至會干擾決策,因此并不能達到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就失去了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意義。
(三)從披露目的角度來看,可將獨立披露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簡單的分成三類:一類是以提升企業形象、宣傳企業實力為目的;其二是在國家出臺相關法規鼓勵披露社會責任信息之后,為適應利益相關者需求而編制;第三則是二者兼而有之。例如,一些企業的社會責任報告制作精美、圖文并茂,滿篇皆是贊美之詞而只字未提不足之處。
鑒于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研究欠缺。與國外相比,我國研究起步較晚,鑒于社會責任會計自身所具有社會性、間接性、模糊性等特點,其與傳統會計存在一定的差異,社會責任會計的確認、計量以及核算披露均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某些環境責任成本,無法應用傳統財務會計的會計屬性和計量方法,其計量結果不能令人信服。
社會責任意識比較淡薄。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來源于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部門、企業界、社會群眾的整體。首要的原因在于市場競爭機制導致企業把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唯一的目標,而隨著人們認知水平的深入,這種思維的弊端逐漸顯現:企業無視整個社會的利益而只關注眼前的利益,勢必會造成無謂的損失,同時也因過分逐利而導致會計從業人員的造假舞弊。
法律制度不健全。國外已經頒布了諸多法律來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而我國雖已制定了《產品質量法》(1993)、《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1995)、《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02)等,并在有關法規中明確要求或提倡披露某些社會責任信息,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例如,國家并沒有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的社會責任評價指標體系。
二、完善和發展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針對以上種種不足,我國企業在進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過程中應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和企業自身的特點,應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不同內容采取不同的披露方式,并進行披露方法上的創新,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
1、根據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不同內容采取不同的披露方式
(1)企業收益方面的信息。從社會效益的角度來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企業應該編制增值表,增值表主要反映新增價值在業主、債權人、職工、政府和社會之間的分配情況,它主要反映各利益集團在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從企業獲得的報酬。所以增值表是站在職工、股東、債權人、政府等相關利益集團的共同立場上,反映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2)企業向社會提供福利的信息。對于該信息,企業可以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披露,可以采用定量的有:為發展公共交通事業、醫療保健服務、市政建設、娛樂設施等方面提供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支持教育和慈善事業,對文化、教育、體育及公益活動的捐贈,按規定及時繳納稅款等。對于不能采取定量的,特別是對失業者,殘疾人等提供便利的就業方式,可以提供平等就業機會,并用文字敘述說明企業向社區提供的福利。
(3)環境信息。在現有信息的條件下對環境信息加以適當的披露,環境信息中,不能用貨幣記錄的其他會計信息應以文字敘述的方法予以披露。
(4)向社會提供的產品和售后服務的信息。對于產品的性能和安全以及售后服務的信息,應在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并及時以數字化信息向大眾公布,以文字或表格形式對產品的特點、產品售后服務情況進行披露,使報表使用者更直觀,清晰的了解產品的相關信息。
2、構建我國可行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
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相結合的方法,以法律或法規的形式確定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和披露模式;采取靈活有效的措施,使企業的社會責任成本盡可能與社會收益相匹配;加快對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和實務研究,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成本信息披露模式。
綜上所述,研究企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已經成了會計學研究的一個課題,同時,社會責任會計的出現也極大地推動了企業的“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實現。但是由于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的研究起步較晚,社會責任會計與傳統會計相比無論在會計對象、會計目標,還是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方面均有較大差異,因此社會責任會計應該建立一套自己的披露原理和方法。結合我國企業自身的特點,發展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責任會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對于推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陽秋林. 中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構[J]. 當代財經,2005(06).
[2]吳迪,李維剛.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分析[J]. 經營管理者,2013(02).
[3]李建輝. 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統計分析[J]. 現代商貿工業,2012(02).
作者簡介:肖芳芳(1988-),女,漢族,河南新縣人,碩士,北京物資學院研究生部,研究方向:企業管理財務管理。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