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 要:作為新建企業每年的人力資源規劃中總會納入一定數量的新員工, 新員工為企業補充了新鮮的血液,新員工進入企業后,針對新員工的崗前培訓也成了開發其人力資本價值的重要環節。本文闡述了新建企業新員工培養模式實施背景和意義,對新員工時代特征和個性特點進行了簡要分析,介紹了公司開展新員工崗前培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通過完善新員工崗前培訓機制,促進新員工快速成長,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關鍵詞:新員工;崗前培訓;培養模式;效果
一、新員工培養模式實施背景和意義
(一)創立初期,人才是支撐企業發展的源動力
公司地處山區,遠離城市,屬于新建企業,基礎設施不健全,工作生活環境差。創立初期,工作負荷大,勞動強度超出員工心理預期,導致一些員工離職,留下來的員工近年來處于低收入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中。為了解決崗位缺員現狀,公司提出“磨刀不誤砍柴功”的口號,一方面提升現有人員的管理能力和崗位業務知識。另一方面招聘系統內外業務精英和專業對口大學生進行人員補充。人才隊伍的不斷擴充,基建轉運營后工作面的拓展,這些歷史性任務要求公司能留住人才,讓員工在企業扎根,共謀發展。
(二)人才強企,培訓是新員工融入群體的必行之舉
新員工在企業里不適應一天,企業寶貴的時間與金錢就會流失一天,加強“人才強企”戰略目標的實施,將新員工與企業資源兩者整合在一起發揮更大的價值,是企業經營者實施崗前培訓的意義所在。崗前培訓是員工在企業中開啟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意味著員工必須放棄某些理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要適應新企業的要求和目標,學習新的工作準則和有效的工作行為。
(三)人盡其才,了解新員工的性格與行為特征
公司近年招錄的80后、90后,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沒有吃過什么苦,要使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了解他們性格特征,個體差異,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達到人盡其才。
1.80后,對職場充滿希望,但規劃不明確。個性大膽獨立,很難適應公司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服從式的管理模式,也不愿立足基層虛心學習,在工作中很難發揮吃苦耐勞的精神。
2.90后,屬于職場“新生代”。他們好玩,自我意識強,喜歡互動展示,是娛樂至上的一代。缺乏使命感與責任心,與組織目標較難融合,在工作中易受挫折。
3.出校園入職場,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被緊張的職場打拼所代替,往往會產生心里落差,他們在入職前后要經歷一段時間的“心理斷乳期”,會面臨一種文化上的沖擊。如何引導他們快速融入企業文化,培養健康的心智模式,樹立良好的職場價值觀,是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大問題。
二、新員工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開展崗前培訓,送給新員工步入職場“金鑰匙”
新員工入職培訓是公司近年來推崇的培養模式。企業在這一階段,要引領他們知曉企業發展歷史、企業文化精神和現行的管理制度,幫助新員工建立與同事和工作團隊的關系,形成符合實際的期望和積極的態度,讓員工盡快熟悉企業、適應環境和形勢,消除員工新進公司產生的焦慮,減少“文化沖擊”帶來的負面影響。通過崗前培訓,搭建企業與新員工之間,新員工與新員工之間順暢的溝通平臺,有助于新員工建立職場規劃,實現個人價值,從而推動企業向前發展。
(二)關注新員工心理動態,引導新員工快速融入團隊
新的環境給員工一種不確定感,公司引入“DISC人格特質診斷法”,對新員工進行性格分析,了解新員工的總體特征和行為特征。組織新員工參加拓展培訓,歷練團隊精神,融入企業文化,引導他們擺正心態虛心學習,腳踏實地潛心鉆研,邁好職場生涯第一步。另外,還要解決好新員工的心理問題,給予合理疏導,才有可能使他們從心理上真正得到解脫,打消對新的工作環境不切實際的期望,激發他們愛崗敬業的工作熱情。
(三)通過“導師帶徒”模式,幫助新員工崗位成才
新員工結束崗前培訓進入車間班組,接觸現場實際工作。此時他們的技能水平和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要求會有很大差距。為了盡快縮短這些差距,公司采取導師帶徒方式,建立導師帶徒制度,遴選業務技術水平高的骨干力量擔任導師或明星導師,人力資源部指導各部門開展“雙選”,按照自選、互選、專業對口的原則,結成“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對子”,舉行拜師儀式,簽訂師徒合同。導師為新員工建立培養計劃,傳授現場工作流程,專業知識和技能操作,崗位規范和職業道德、業務聯系與溝通技巧,發揚“傳、幫、帶”作用,提升他們技能水平,及時幫助他們更正錯誤,鼓舞工作士氣,以便讓他們盡快熟悉環境,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人力資源部門定期進行考核測試,掌握導師帶徒情況,及時糾偏,提出指導意見。經過強化培訓后的新員工,工作技能有明顯提高,也熟悉和掌握了工作崗位業務知識,并能擔負起新工作。
(四)關愛新員工生活,主打“真心”牌溫暖員工心
新員工大多數來自外地,遠離家鄉和親人,為使他們盡快適應當地的飲食和生活,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公司召開大學生座談會,公司領導與新員工“面對面”,聽取他們的意見,親自督辦為他們解決生活難題。公司改善住宿條件,提供花樣食譜,建設體育健身場所,春節開辦“團圓飯”,過節制作傳統食品,組織他們參加“青年派對”活動,參加公司文化社團,各項措施的不斷跟進,給新員工帶來了真情實意的溫暖。
(五)注重因材施教,提供競爭崗位促人才成長
新員工入職后,必須到基層參加見習。這期間,公司將表現良好,專業對口的新員工借調到管理崗位來,一來可以彌補管理崗位缺員狀況,二來可以讓具備高學歷人才發揮自身優勢,創新開展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鍛煉,一些財會專業、環保專業等專業對口的大學生通過競聘上崗方式,進入到了關鍵崗位,成長為企業專業技術骨干和帶頭人。
(六)采取“雙吸收”,穩住“鴛鴦人才”
近幾年,公司在招聘新入廠大學生時,就采取了“招一帶一”雙吸收的方式,招收專業對口的“情侶”人才,有助于穩定新員工情緒,留住急需人才。公司想辦法解決夫妻兩地生活工作等問題,為另一方提供勞務派遣崗位,為他們辦理集體戶口落戶,團購住房,這樣一來,既滿足了公司臨時崗位的用工需求,也防止了關鍵崗位人才的流失。
三、新員工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
(一)降低了人才流失率
抓好新員工入職培訓環節,讓“新鮮血液”為企業注入活力,提升動力,是企業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有效措施。公司通過為新員工送上“入職手冊”,實施配套的入職培訓教育,提供拓展歷練機會,建立完善的新員工崗前培訓機制等系統手段,使新員工盡快融入企業,認同企業文化,勝任崗位和職責,實現角色轉換,增強了新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了人才流失率。
(二)填補技能人才缺口
公司打破論資排輩的常規,努力為新員工創造崗位成才的機會。一是縮短新員工輪崗實習時間,側重到運行崗位、檢修崗位、質檢部門等一線崗位實習訓練,通過崗位實操增強技能水平。二是安排他們參加廠家培訓、崗位資格取證、技能鑒定和專業技術研修等培訓,開拓新員工技術創新思路,提高崗位勝任能力。新員工的迅速成才,不僅解決了技能人才缺乏問題,也使生產技能知識得以傳承和發展。
(三)員工整體素質得以優化
通過公司近四年入職的大學生培養情況統計,競聘到管理崗位占總數的13%,具備中級工技能等級人員達到24%,其中高級工2人。晉升到技術員崗位1人。新員工通過崗位磨練和知識的積累,見證了自己的成長,也促進了職工結構的優化。公司生產崗位員工隊伍普遍年輕化,追求高素質高學歷的人才也在逐年增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持久不竭的動力。
(四)企業與員工共成長
新員工入職培訓是企業將新員工由“社會人”轉化為“企業人”的重要手段。公司抓住這一時期,針對這一群體開展崗前教育,通過榜樣引領調動他們積極工作,努力汲取崗位知識,掌握實操本領,并給他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臺,使他們能夠獻計獻策,從大局出發思考問題,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新員工借助公司激勵,通過個人努力,承擔急、難、險、重等關鍵任務,促進了公司生產經營和管理提升目標的實現,最終將會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梅燕. 中小企業新員工入職培訓現狀與策略探討[J].企業技術開發,2012年23期.
[2]劉娟.關愛大學生成長 關注大學生培養[J].電力人力資源,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