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電子商務獲得了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作為一種高效便捷的支付手段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其潛藏的一些問題也亟待解決。本文通過對我國第三方支付現狀的分析,提出我國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問題,尋求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沉淀資金;市場準入
第三方支付這種支付方式既拓寬了購物渠道,又節省了大量的實體購物時間。也顯露出網上交易的安全和信用問題。
一、第三方支付的現狀
(一)第三方支付相關概念
第三方支付是一個新興事物,目前還沒有概念定論,比較完備和權威的一般描述是: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金融機構,集成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或給予其他服務通道,為交易各方提供貨幣支付、資金清算、交易監管等支持而形成的支付模式。
(二)我國第三方支付發展狀況
我國首家第三方支付服務商“首信易支付”誕生于1999年,采用了最基本的支付網關模式,這種被動響應服務模式受限于應用市場的發展程度,從而制約了其發展速度。2004年由支付寶所創立的信用中介模式,有效解決了在線交易中的信任問題,使第三方支付市場迅速崛起,網購市場和第三方支付行業在相互推動下呈幾何式增長。
二、第三方支付的作用
(一)充當商家和顧客的信用紐帶,破解了支付的信用與安全難題。
第三方支付機構,搭建了溝通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橋梁,協調了交易雙方的信用關系,強化了網絡交易信心;二次結算模式,進行信息評價與交易裁決,可減少交易欺詐行為,促進電子商務長足發展。
(二)網絡交易的各方利益均沽,促進電子商務產業鏈的整體發展。
第三方支付機構將網絡運營商龐大的客戶資源與嚴密的銀行支付結算體系結合起來,楔入了信用管理體系和物流監測體系,使網絡用戶分享了現代支付系統、電子商務發展提供的便捷服務。
三、目前第三方支付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沉淀資金管理不當易引發風險
1.監管制度尚需細化完善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對客戶備付金的管理只作了原則性規定,對備付金收益分配、動用規則和資金清算規則等細則仍未明確。同時對違規的處罰力度較輕,威懾力不足,造成違法成本極低。
2.第三方支付機構內控不嚴格
第三方支付機構明顯存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風險管理經驗不足的問題,在針對備付金管理的內控制度、技術手段及應急措施上都不夠嚴格,存在一定風險隱患。
(二)第三方支付對反洗錢體系帶來沖擊
1.特有交易模式為洗錢活動提供隱蔽渠道
任何人只要在第三方支付機構注冊了虛擬賬戶就可以便捷隱蔽地實現賬戶間的資金轉移,這就很容易被洗錢分子利用,成為洗錢犯罪的源頭。
2.交易詳細記錄有所缺失
由于長期以來的“自發生長”,各第三方支付機構對交易信息的處理方式也都不盡相同,部分機構對交易信息的記錄的完整程度不足。增大了國家反洗錢工作的難度。
3.監管復雜度高且難以跟進形勢變化
目前第三方支付已形成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收單、移動電話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等多種業務形態,且機構間的業務范圍和行業差異逐步增大,這些特點讓第三方支付的反洗錢監管工作遠遠滯后。這就需要監管部門深入各行各業研究業務特點和模式,增加了反洗錢工作的難度和成本。
(三)用戶信息安全性值得關注
第三方機構保留了客戶姓名、聯系方式、身份證號、銀行卡卡號、密碼、資金劃轉路徑等大量關鍵信息,如果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信用度或者保密手段欠佳,應用程序存在漏洞、內部人員管理不善等原因,均可導致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或竊取,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四、對第三方支付立法和監管的完善舉措
(一)明確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法律主體地位,制定規范的市場準入條件
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本質上只是銀行業務的延伸和補充,并不具有獨立性,更不能取代銀行的業務和功能。要規制網絡支付環境,就要對進入這一行業制定嚴格、規范的市場準人條件.
(二)加強對網上流動資金的管理,嚴格監管制度
應加強網上交易中的大量流動資金的管理,保障交易資金的安全,及時防范信譽風險和道德風險。在立法中,應設定注冊資金制度對網上支付服務商加以約束,借鑒公司法中的相關制度,根據注冊資金的數量來對應相應的業務范圍和業務規模,嚴格限定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質。
(三)明確第三方支付法律責任,拓寬法律救濟渠道
在設定權利義務方面,對網上消費者進行傾斜性保護,并設定更多有效可行的救濟方案。對第三方支付機構事先擬定好的格式合同進行限制,使得最大限度的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在責任承擔方面,尤其是損害賠償的法律問題,應設定不同的歸責原則。
(四)健全法律、法規,制定系統、完整的第三方支付法律體系
第三方支付作為新生事物所產生的一系列法律問題,我國目前的法律還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存在著大量的立法空白和漏洞。應加快腳步制定法律法規全面對第三方支付進行監管和規制。
五、結語
未來的電子商務會越來越來迅猛,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我們要積極地發現并解決問題,為它提供健康、蓬勃發展的法制土壤,使其有法可依,在健全的法制環境中發揮出巨大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素梅.完善電子銀行監管的法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 (12).
[2]艾瑞咨詢:http://ec.iresearch.cn/html/131626.shtml。
[3]吳佩江,王瑞飛.電子商務法律[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16.
[4]孫廣志,婁不夜.網上非銀行金融機構行為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06-10 第 25 卷第 10 期.
[5]歐陽衛民.非金融機構支付市場監管的基本原則[J].中國金融雜志.
作者簡介:安從容,女,現就讀于山西財經大學經濟法專業,研究方向:公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