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鵬
摘 要:少數民族預科思想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不同。文章探討了少數民族預科思想特點及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并基于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少數民族;預科思想特點;教育方式
一、前言
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學院先后開設了一些民族預科班,在其他的一些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和成人高等學校也相繼舉辦了相當數量的少數民族預科班。報考少數民族預科的考生必須是少數民族,而且要在本地有招生計劃才行。少數民族預科班是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采取特殊措施,著重提高文化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進一步發展與提高,為在高等院校本、專科進行專業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所開設的一種教學班制度。
預科課程往往是由大學的專業教師精心設計的,用以滿足該大學以后教學的實際需要。但其課程內容往往還與教授該項目的預科教師共同審定和修改。大學預科課程著眼于為學生將來進入大學后能順利完成其大學學業提供必備的知識。英語科目旨在培養學生英語理解、聽、說和寫作等方面的信心與能力。
二、少數民族預科思想特點
(1)堅定的政治觀
少數民族預科生熱愛社會主義,政治立場堅定,認同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黨的基本線路。普遍都有入黨的愿望,對黨有著樸素的感性,積極向黨靠攏。大部分少數民族預科生對國家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形勢和發展前景等均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有強烈的愛國意識。
(2)較強的民族意識
少數民族預科生的民族意識比較強,對自己的民族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他們關心家鄉地區的建設和發展,積極維護個人和本民族的榮譽,希望得到他人特別是漢族師生的理解和尊重。對本民族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渴望得到發展和弘揚。
(3)較強的求知欲和上進心
我區的少數民族預科學生多來自邊遠的農村、牧區,基礎教育薄弱,中學階段用蒙語授課,漢語文、外國語的水平和所掌握的知識普遍低于其他學生。進入高校后他們競爭意識、自強意識不斷增強,已把勤奮學習,提高自身文化素質當作當務之急,愿意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討論課內和課外的問題,學習熱情高、上進心強。
(4)比較正確的法制觀
少數民族預科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法律基礎知識,熟悉和了解法律、法規,有較強其法制觀念,對我國的法制建設也非常關心,對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對現行的法律對人們生活的保障作用等問題一般都持肯定態度,承認法律的社會價值。
(5)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少數民族預科生對人生的看法和追求是積極、健康、充滿朝氣,能夠將自身價值的實現與為國家建設、家鄉建設做貢獻統一起來,有為祖國和民族振興而拼搏的激情和抱負,具有社會責任感,價值取向更加務實。
三、少數民族預科思想上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中國少數民族預科生人生觀、價值觀主流取向積極、務實,總體上呈現穩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預科生來自不同的少數民族地區,受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其文化起點參差不齊,基礎總體薄弱,使得部分預科生懼怕同學間的競爭,學習壓力較大,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受到影響; 一些預科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把預科當成“過渡”階段,自我管理較放松,存在一定程度的請假和逃課現象。
(2) 大多數預科生來自邊疆貧困民族地區,家庭負擔重,經濟困難,存在著自卑和封閉等心理問題,表現在心理較脆弱,思想情緒呈現多元化,情緒起伏較大,較易產生過激行為; 特別是要在短短一年的學習時間內,完成高中畢業生到預科新生到預科結業生再到大一新生多個角色的轉變,也易產生思想情緒上的變化。
(3)預科學生民族意識普遍較強,因習慣、文化、心理的原因和時空上的變化,將自己局限在本民族的小圈子內,他們愿意與本民族同學交往和相處,形成了民族性的非正式群體。
(4)因受生活環境和家庭的影響,預科學生宗教意識和民族習俗較為濃厚,其中有一些需要舍棄的陳規陋習。這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和習慣交織在一起,影響著他們的意識和行為,其中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一些消極的影響。
四、強化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堅持正確的當代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則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民族繁榮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和中央政府的目標,那么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成為未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繁榮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建設者和主力軍。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堅持正確的當代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則,不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有利于當代中國的穩定發展。
(2)運用當代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中介,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聯通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對于推進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有著重要的影響。要通過“載體”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形象化、具體化,比如通過電腦、微博、微信等廣泛宣傳,無間斷地隨時隨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
(3)完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指導和不斷強化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圍繞著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推動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國家法律法規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三進”和引導廣大師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的“三觀”,以人文關懷貫穿始終,既要加強對現實教育世界的關切,又要有充分理論的依據,同時不斷增強對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覃美洲.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遵循的基本方法[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2]鄭敬斌,王立仁. 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的系統構建[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2)
[3]高琪.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及對策[J]. 社科縱橫. 2011(05)
[4]張曉平. 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35)
[5]江安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構建的依據及特點[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