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彬+李梧


渭南至玉山高速公路段,是西安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渭蒲、連霍高速,南接滬陜、福銀高速,是連接陜北、關中、陜南的紐帶。該項目的實施對完善地區路網結構、進一步改善交通運輸環境、實現關中率先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中標的渭玉高速公路WY-C06合同段工程,線路長度為7.332 km,位于陜西省藍田縣的厚鎮鄉、玉山鎮。主要工程數量包括涵洞28道、通道橋10座、小橋2座、匝道橋5座、高架橋1座、天橋2座等,合同總價3.17億元,合同工期13個月。
面對工程任務艱巨、施工條件艱苦、周邊環境復雜的情況,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渭玉項目部率領全體參建員工吃苦奉獻、攻堅克難、為民造福。
管理團隊施良策
中鐵五局機械化公司渭玉項目部有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項目經理何金山,先后參加過神延、渝懷、哈大客專和成南、徽杭、崇靖、渭玉等工程項目的施工。長期在施工一線,使他掌握了全面的施工技術并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項目黨工委書記姚華信,工作20余載,參建了京九、秦沈、哈大、向莆、渭玉等10多項重點工程建設,管理經驗豐富。項目總工程師臧勝高,技術精、懂管理,多次被評為“技術創新能手”。項目副經理張閏博、何衛明、曾軍,他們均掌握了多項專業技能,多次被公司評為“優秀黨員”“先進生產工作者”。項目財務部部長胡玉慶,對企業和項目部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堅持財會制度,遵守財經紀律。有這樣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和一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人才,為工程創優獲譽提供了可靠保證。
然而,現實的工程困難卻避不開、繞不過。一是資金緊張。根據合同要求,項目部需墊付10%的現金保證金,沒有開工預付款,而且交工驗收后只支付計價款的85%。二是征地拆遷很難。特別是玉山樞紐互通,涉及污水、電力、給水、燃氣、熱力、雨水及綜合通信等管道,地下管線眾多,遷墳、房屋拆遷量大。三是工期壓力大。雖然該標段啟動拆遷較晚,2014年5月份才正式交地,但工期13個月不變。這是塊十分難啃的“硬骨頭”。
項目部將解決資金困難作為頭等大事,不等不靠,主動去尋“米”下“鍋”。他們利用在陜西市場良好的外圍關系,先用材料,計價后再支付,為開工創造了條件。為了爭分奪秒干活,他們打破傳統的計價方式,每干完一個環節就及時進行交驗,確保每個計價周期內都能達到業主規定支付的最低額度,保證項目正常運轉。他們還大力加強扁平化管理,精簡項目機構和人員,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他們堅持以天保周、以旬保月、以月保季,認真落實一周一計劃一考核兌現獎罰激勵措施,努力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全面落實勞務建設組織化,確保工程安全優質。
有力的措施很快扭轉了被動局面,項目安全、質量、進度、文明施工、環境保護、標準化建設等得到了業主和監理等單位的好評,項目成為全線的樣板。
攻堅克難創優質
渭玉項目的工程技術難點主要集中在四大塊:既有高速公路橋梁拼接、上跨和下穿高速公路立交施工,又有高邊坡防護和高墩現澆連續梁施工。項目部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專門負責技術方案的優化、重難點攻關與現場施工組織。他們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技術研討會,制定質量通病防范措施,嚴把施工各個環節,確保標準化作業、規范化管理。項目部還采取了三項措施確保進度:一是強力保障物資供應,避免出現材料供應短缺;二是積極組織勞動競賽,嚴格兌現獎罰;三是不斷開展科技創效,項目部成立了QC小組,通過優化施工方案、提高循環效率、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等手段,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項目參建員工牢固樹立安全質量“紅線”意識,針對既有線施工中存在的眾多安全隱患,制訂安全管理措施、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和保證措施,定期組織開展安全教育,確保安全施工。
“我們按照實際的工程量進行倒排,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進行推進,必須嚴格確保每個節點都不能出差錯。”項目經理何金山介紹說,“加班加點是肯定的,開工以來,幾乎沒有人請假回家,就是過年也沒有停止施工。”
“雖然壓力很大,但大家都挺過來了,施工進度一直都在受控范圍內。”
正是由于項目部從一進場就抓得緊抓得快抓得好,施工進度始終保持在全線前列,實現了第一家完成駐地建設并進駐辦公、第一家建設標準拌和站及試驗室并投入使用、第一家建設完畢小型預制場并投入生產、第一家按標準建設完畢鋼筋加工場及梁場建設并投入全線首片箱梁預制的“四個第一”,先后三次共獲得業主40萬元獎勵,尤其在業主3月份組織的評比中,項目部因為獲譽最多成為當月全線唯一一家得到獎勵的標段。
提升管理創效益
管理出效益關鍵在會管理。項目經理何金山善于建制度、嚴管理、出新招、出實招,為爭創最佳效益而不遺余力。項目部建立了創效管理體系,由項目經理掛帥,會同工程技術、設備、檢測、安質、財務等業務部門,綜合協調開展經營創效。他們狠抓責任成本管理,根據公司責任成本總體目標,進行二次分解,制訂落實方案和步驟,建立保障機制。他們還強化勞務管理組織化,落實“三項招標”制度,精選勞務隊伍,按照作業需求合理調度勞務隊伍,杜絕和減少窩工,降低管理風險。項目部還不斷強化現場材料管控,加強進出現場材料管理,按照需求進行材料審批與發料,做好剩余材料及時入庫、廢邊材料回收管理,減少材料消耗和浪費。在設備管理上,項目部還積極協調不斷提高設備利用率,優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降低非生產性支出。
會管理的關鍵是領導身先士卒。項目管理團隊無論是烈日當頭,還是大雨滂沱,項目經理都沖在施工第一線,在他的帶領下,項目班子堅守一線、各負其責;項目黨工委書記負責征遷、現場管理和與地方的協調工作,整天蹲守現場,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任勞任怨;項目總工程師每天用腳步“丈量”工地的長短,在管技術、攻難點上精心組織,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與漏洞。
會管理的落腳點是建設一支能征善戰的施工團隊。在項目班子的模范帶動下,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將崗位責任當成第一標準,他們提出飯可以遲點吃,覺可以遲點睡,家可以晚點回,但是,當天的工作沒干完、沒達標就堅決不“下線”!
“項目部年輕人,好幾個剛結婚,但是為了項目早點順利貫通,卻很少請假回家,他們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因為團隊的感召力,是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分責任。”項目部副經理曾軍無不自豪地贊揚自己的施工管理人員。
有付出必定有回報,項目部先后兩次獲得業主授予的勞動競賽“優勝單位”,并榮獲綜合評比第一名、陜西省“平安工地”等榮譽稱號。項目部經理何金山先后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項目經理”“先進生產工作者”和“技術創新帶頭人”;項目黨工委書記姚華信先后被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和“文化建設先進個人”。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