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萬 宇位于韓國首爾的昌德宮(如圖)是朝鮮王朝500年歷史中的核心所在地之一。昌德宮見證了朝鮮王朝國王們的滄桑歲月,也見證了朝鮮王朝的逝去。日本吞并朝鮮半島后,朝鮮最后一任國王純宗被貶為昌德宮李王,1926年病逝于此,正是由于他的居住,昌德宮才免遭景福宮被拆除的命運,但昌德宮東南主要是后妃居住的昌慶宮就被日本總督府降格為昌慶苑,改建成了動物園和植物園,這被韓國人視為奇恥大辱,在日本投降后立即將動物園遷出,而植物園則仍在與后苑為伴,讓韓國人牢記過去的歷史。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前往昌德宮參觀。昌德宮的正門敦化門位于建筑群的西南角,遠遠望去,敦化門背靠遠處的北岳山,好像也是一座小山峰。重視風水地理的韓國人自古就喜歡在山腳下居住,認為這里是吉位。另外這樣巧借山勢還可以顯示出宮殿建筑的宏偉和挺拔。進了敦化門,映入眼簾的不是正殿而是幾棵古樹以及王室的書房和御醫院等等。前往正殿需要左轉跨過錦川橋進入昌德宮的第二道門“進善門”。進入進善門后,正對著的是肅政門,昌德宮的正殿仁政殿仍然沒有出現,還需要繼續往前,左轉進入仁政門后才能得見真容。這種曲徑藏幽的建筑風格其實在韓國古代建筑中非常普遍,許多韓屋、寺廟也是如此。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仁政殿屋頂是用李花的圖案裝飾,李花正是朝鮮王室的象征。仁政殿東西兩側不規則地分布著許多建筑,東側大造殿是國王的生活場所,其中的興福軒是協議《韓日合并條約》的地方,深具歷史意義。仁政殿西側是國王的文秘機構和太醫院等。與受中國影響追求中軸線對稱的景福宮不同,昌德宮的建設則反映了韓國古代的審美,尊重環境,依照丘陵起伏和溪水變化,把建筑放在風景之中,力圖和自然融為一體。正是因為這種特點,昌德宮在1997年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也是韓國宮殿中僅有的一處世界遺產。昌德宮原先作為離宮和園林,是國王休憩的場所,其設計是由國王自己決定的,所以宮殿位置和建筑上更富有生活氣息,更有家園的感覺,所以朝鮮歷代國王中除了最英明神武的世宗大王之外,其他國王都更喜歡昌德宮,昌德宮也成為最多國王居住過的宮殿。昌德宮處理政務的“辦公區”,以仁政殿和宣政殿為核心的區域僅占昌德宮的西南一角,而其余部分均為國王放松休息的郁郁蔥蔥的園林,是昌德宮的主體,也是昌德宮最美的所在。芙蓉池位于后苑的中心,四方的池中有一圓形的小島,象征著天圓地方的傳統思想。圍繞著蓮花池的有芙蓉亭及宙合樓。芙蓉亭的屋頂呈十字形,亭子一半建在岸邊,一半靠兩根柱子立于芙蓉池中,據說國王和臣子們過去經常在此釣魚。正對著芙蓉亭的是宙合樓,是國王和臣子討論學問的地方,宙合意味著將宇宙所有的知識集合于此,其入口名為魚水門,寓意國王要時刻為老百姓著想。芙蓉池東邊是國王親自舉行科舉考試的映花堂。▲
環球時報201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