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茹
麗斯·德拉薩勒(Lise de la Salle)——法國新生代女鋼琴家,1988年生于法國西北部的瑟堡,很小就顯露出不凡的音樂天賦。四歲開始學習鋼琴,九歲時,法國電臺直播她的首場音樂會,十三歲時她和樂隊合作演奏貝多芬的《第二鋼琴協奏曲》,青少年時代就已經囊括國際國內多個比賽的重大獎項。麗斯曾經師從尼米洛維斯基(Pascal Nemirovski)、雷切(Pierre Réach)和吉納維芙(Geneviève Joy-Dutilleux)。
從師承上可以看出麗斯的演奏不會單一,也可以預見她的演奏一定會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法國的藝術史上從來不乏女性鋼琴家的身影,比如瑪格麗特·隆、梅耶、哈斯等等,麗斯也很好地傳承和發展了前輩的優勢。她早在十幾歲時就已經錄制了個人的首張演奏CD,由Naive Classique公司出版發行,當時的她臉上還帶著可愛的嬰兒肥。截至2014年她錄制的CD已經將近十張,演奏的作品從巴洛克時期至二十世紀,曲目涵蓋法國、蘇俄以及德奧作曲家的作品。她的演奏形式除了鋼琴獨奏、樂隊協奏以外、還涉足室內樂演奏。
2014年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將迎來麗斯·德拉薩勒的鋼琴獨奏音樂會。這不是她第一次來上海演出,我依稀記得她二十歲的時候,曾和由指揮家菲利普·赫瑞維格率領的比利時弗萊明什皇家愛樂樂團合作,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演過莫扎特的《D小調鋼琴協奏曲》(K.466)。而今夏的鋼琴獨奏音樂會,是麗斯在MISA的首秀,也應該是她在上海的首場獨奏音樂會。這場獨奏會分量很重,曲目包括:巴赫—布索尼:《恰空》(BWV1004);舒曼《幻想曲》(Op.17);肖邦《前奏曲》(Op.28)。單看曲目的選擇就能感知麗斯對這場音樂會的重視,三部大塊頭的作品,演奏時所需要的技巧、音樂、理解深度、聲音色彩以及持續力等對女性鋼琴家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
世界鋼琴樂壇一直不乏技巧、速度、力度、性格都能和男性匹敵的女性鋼琴家。就目前麗斯·德拉薩勒的錄音和現場演奏來看,我覺得她不完全屬于這種類型。麗斯不以炫耀技巧、飛快的速度和爆炸式的力量取勝,但是這并不表示她技巧欠缺,力道不足。她演奏錄制的CD中涵蓋了多首技巧含量極高的作品,也收錄了很多音樂性很深的作品。
我們不妨通過麗斯2010年錄制的肖邦敘事曲和2011年錄制的舒曼《交響練習曲》來揣摩一下這位年輕的法國鋼琴家如何演釋肖邦和舒曼的鋼琴作品。麗斯演奏肖邦四首敘事曲的CD,2010年由Naive Classique公司出版發行。肖邦獨創了敘事曲這種單樂章大型曲式,并且成為首位以這種體裁寫作鋼琴曲的作曲家。既然是敘事曲,就讓人忍不住揣摩音樂背后的故事,可是作曲家本人并沒有明確留下和曲目對照的文字,這說明肖邦不希望他的音樂被文字束縛,他期待演奏者能夠從他的樂譜中發現更多的詮釋空間。而這套以純音樂表達內涵的敘事曲也同樣考驗著當時只有二十出頭的麗斯,整套肖邦敘事曲完整演奏下來通常在三十到三十五分鐘左右,而麗斯的演奏超過了四十分鐘。她每首敘事曲都用時較多,第一、第三、第四首均用較慢的速度開始演奏,但是沒有失去速度的柔韌性,既不會慢到拖沓也不會快到失去張力。萬事開頭難是敘事曲第一首的寫照,開始一個簡單的C音,讓多少英雄斷腸魂,演奏者內心有多少的深度和維度也在下鍵的那一刻就見分曉。麗斯演奏的肖邦音色優美,彈得比較老成,不像一位二十出頭風華正茂的女孩子,倒是有點寵辱不驚的狀態,當然也不是看淡一切就此老去的彈法。
她的音樂自然,沒有做作的痕跡,踏板用得考究,聲部層次配置得當,各聲部之間的平衡經過精心的設計,不會因為要突出旋律而忽視相鄰聲部的存在。比較有意思的是她演奏的音樂高潮之前很弱的地方,她選擇了慢到奄奄一息的臨界點的速度,氣若游絲卻并沒有斷“線”,仿佛想詮釋出那種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狀態,之后的全曲高潮猶如鳳凰涅 一樣充滿著重生的喜悅。麗斯的演奏秉承法國鋼琴學派的核心理念“清晰而圓潤的聲音”,還有那種略帶距離感的演奏方式,不會因為音樂的需要而將自己完全敞開,釋放也是有所節制的。第四首敘事曲的開始彈得有些特別,帶著一種不愿觸碰的感覺,主題的開始音拉得很長,不禁讓人感嘆到底是怎樣的經歷才能讓年輕的姑娘彈出如此鮮活的體驗。她的詮釋能讓人安靜下來尋找共鳴,演奏得細膩而不濃烈,每一次的轉折都精心調和,雖然速度比較自由,但是演奏中不乏理性的成分。她擅于用流動的速度來表現肖邦所寫的漸強和高潮,轉調時彈得很注意,敢于在空拍時留白,敢于在長音上停留很久,似乎不怕音樂會斷“線”。
舒曼的《交響練習曲》無論技術、音樂還是深度都是極具挑戰力的作品。此曲有多個不同版本的樂譜,也有多位名家留下過自行組合拼貼變奏的錄音,而麗斯在巴黎錄制的舒曼《交響練習曲》用時將近四十分鐘……她彈起德國作曲家的作品時,立刻收起了在肖邦敘事曲中的自由速度,非常注意結構和節拍,連舒曼標記在譜上的速度變化記號都演釋得比較謹慎。麗斯對自己演奏的狀態很是了解,她知道自身力量、技術、聲音的臨界點都在哪里,不會讓自己在速度和力度中失控。她經常運用對比挖掘輕的層次,利用彈性速度以及對踏板的運用來制造擴大化的效果。
演奏舒曼時的麗斯很冷靜,不會越雷池一步,她能很快地將情緒挑起、收回時瞬間就如過眼云煙了。麗斯在演奏連貫歌唱的句子時有著她自己的特點,不那么濃厚,還帶著點淡雅和清新、演奏方式自然而不刻意。
在2014年7月16日的鋼琴獨奏會中,麗斯選擇的三首曲目都是值得一位鋼琴家耗盡一生去揣摩的作品,每位鋼琴家在不同年齡段的理解也一定是不盡相同的。麗斯即將帶來她青年時期的詮釋,讓我們共同期待今夏與法國女鋼琴家麗斯·德拉薩勒的邂逅吧!